精彩民间故事经典(优秀9篇)

中国有着漫长悠久,富有内涵的文化历史。在这期间诞生了无数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精彩民间故事经典(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民间神话故事 篇1

何仙姑得道成仙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必须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炼成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生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头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但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状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十分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一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宫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的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到达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很感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理解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光彩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出没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褛,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貌,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以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炼,身法愈来愈熟练,也飞得越来越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什么了,何仙姑拗但是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车马,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为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能够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之后,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暗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资料,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能够说是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首《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像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疾病,因而为远近的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构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忙,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休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这篇文章讲述了何仙姑的传奇身世以及她为百姓服务、开化武则天的故事。

何仙姑的完美之处不仅仅仅在于外表的美丽灵秀,更在于心地的纯净完美。何仙姑不是只想着自己,而是心忧百姓,利用自己的潜力为百姓服务,为百姓治病,预测人事,体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丽心灵。这也是她具备成仙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忙,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何仙姑能够按照老翁的话按时上云母山采食云母体现了她的毅力。渐渐地,积少成多,熟能生巧,她才具备了好的体魄,往来山顶,行走如飞。她还很好学,学会了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

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是我们就应牢记于心的。“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让我们珍惜完美的时光,好好充实自我,让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有价值、有好处。

民间故事精选 篇2

明万历年间,在江南地界,常有盗匪横行,少则三五结伴,多则数十余众,神出鬼没,专劫富商和官银,官府虽数度围剿,却收效甚微。

这一日正逢腊月十五,乃是奉化城中大户张万春的六十寿诞之日。张家内院张灯结彩,门庭若市,一派欢庆气象!

张老员外也是一身喜庆打扮,由三五个妻妾簇拥着来至厅堂,和到访客人一一见礼。

这张员外长耳垂肩,体态肥硕,生得富贵之相。他是此间有名的豪绅,莫说普通的商户对他敬重有加,就连当地的父母官也对他礼让三分。张员外深谙逢迎之道,遇人便露三分笑,友人敬他为“笑财神”,在奉化地界当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寒暄多时,张万春将众人引入庭院中,分宾主之礼坐定,却听得鼓乐之声袅袅响起,庭中戏台之上,已演起了《西厢记》。

这张老员外平素最好听戏,他的一房小妾便是江南名伶,数年前请来家中堂会,听得一曲,不胜欢喜,便连人也一并笑纳了。今日寿诞之喜,差人请来京城中有名的唱班,以助雅兴。

听台上唱到动情之处,张万春也摇起大脑袋,跟着吟唱起来。

唱罢多时,他对下人使了眼色,便有个獐头鼠目的奴才凑上前来。

“扮莺莺的小娘子是什么来头?”

“那小娘子叫莫素云,听说是京城名伶,老爷有何吩咐?”

“真是细皮嫩肉,香艳可人啊!晚些时候,请她来我房中领赏银!”

那奴才心领神会道:“小人明白!”便躬身出去了。

却在此时,身旁有人笑道:“张兄,真好有雅兴啊!”

张万春回目望去,见说话之人乃是自己的好友李道然,也是此地一豪绅。

张万春笑道:“李兄见笑了,小弟不及李兄高才,熟通经文,独此一好,难登大雅之堂啊,哈哈!”

“张兄过谦了,若说这音律之道,小弟才是望尘莫及啊!”李道然顿了一顿道:“不过小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兄但讲无妨!”

“张兄,此间盗匪猖獗,官府都无可奈何,张兄行事如此张扬,须严加防范啊!”

“李兄提醒的是,此地匪患成灾,我早有所闻,不过料想他们也不敢来此处为恶。我这庄上护院也有数十人众,且院落间都设有机关,他们便是来了,也休想飞出去!”

“如此甚好!”

二人正说话间,台上已演完一幕戏。却不知何人惊声尖叫:“不好了,老爷,我家银库被盗了!”大伙儿回目望去,只见一个家丁气喘吁吁地跑来,满脸都是惊恐之态!

张万春闻言,如冰水淋体,顿时蹦了起来,一把抓住家丁的脖领,喝道:“狗奴才,快说,银库如何被盗的!”

“小的刚才出,出来,看,看了会热闹,回到库,库房,便见库门大开,财物尽,尽数被盗了,老爷,饶命啊!”

张万春气急败坏地扇了那奴才一巴掌,急急赶到库房。却见库门大开,里面空空如也!张万春一见此景,如五雷轰顶,顿时瘫倒下来。

家人们急忙上前将他扶起,捶打后背,轻抚前胸,许久才苏醒过来。张万春喘着粗气道:“严,严守门户,莫要放走可疑之,之人。”

一旁有人应道:“大老爷,方才唱堂会的一干人等,已不见踪迹,想是与贼盗有所牵连,小的已报之官府了。”

张万春咬牙切齿道:“大胆狗贼,这般欺我,他日被我拿住,定叫你碎尸万段!”言罢又是一阵急喘。

半个时辰过后,便有官府公差赶到张府,查验许久,却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而归,向奉化知县王大人复命。

这王大人乃是新官上任,年方三十,正是意气风发之际。他初来奉化,便欲大展手脚,造福地方。听闻此处盗匪猖獗,祸害周遭百姓,心中十分愤懑,便制定了一套巡查之策,用以应对流寇盗匪,却毫无斩获。今日,张府被盗,可谓雪上加霜,让王大人平添许多愁丝。

苦思许久后,王大人下令,在城中各处设下暗哨,缉拿可疑之人。并定下连坐之法,私藏盗寇者,做从犯论处,予以重罚。反之,举报嫌犯,协捕有功者,当有厚赏。

此后数日,城内外都加派了巡查的公差,对过往路人严加监视,只要遇见行踪可疑者,便缉拿回去问话,不过半月光景,牢狱之中便多出几十个嫌犯。

这一日,差役急急跑来呈上一张信箴。

“大人,方才小的在府衙门口捡到此信,不知何人所投,小的粗粗看来,事关重大,斗胆请大人过目。”

王大人展开一看,却见信中写道:今闻大人法令,凡举报盗匪者,皆有厚赏,吾乃一介俗子,闻之窃喜不已,自当奋力报效,今夜特来拜会大人,请在府内足备赏金,鬼影儿。

王大人看罢大惊,问众随从:“这‘鬼影儿’是何方神圣?竟取如此无礼!”

有位年长的差役道:“这‘鬼影儿’乃是此地一盗,此贼手段高明,作案数十余起,从未失手,我等曾奉命缉捕他,却毫无所获。”

王大人道:“这般说来,此贼也是胆大妄为之人,近日几件大案,与他定脱不了干系!”

“这,这却不好说了,‘鬼影儿’行事有三怪。其一,他只盗刁顽奸商,绝不与普通百姓及忠良富户为恶。其二,每次只盗银百余两,绝不是这般穷凶极恶之状。其三,每次得手必在墙上留下名讳和偷盗数量,唯恐众人不知,可谓性情乖张,好似顽童一般。”

王大人道:“这倒是蹊跷的很,若依你所说,今日‘鬼影儿’留下此信,当是要不请自来了?”

“正是,大人须小心应对才是啊!”

王大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吩咐手下,严阵以待。

当晚二更时分,府衙内灯火通明,差役们皆不敢懈怠,各自手拿兵械,坚守各处要害。

突然,一道黑影自墙头划过,有人高声喊道:“‘鬼影儿’来了,快抓住他啊!”

随着喧闹之声,众差役从四面八方涌出,奔向那团黑影。

那道黑影听闻异动,忙向西北方向激射出去,几个起纵,已跃至十丈开外。众差役怎敢怠慢,在后面苦追不舍。

王大人端坐书案边,听闻喧嚣之声远去,心中忐忑不定。

突然一阵阴风袭来,瞬间将房中灯火吹灭。黑暗中,王大人听闻几声随从的闷哼之声,正在惊诧间,腰间一麻,便痿顿倒地,失去知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听闻下人的呼唤之声,才缓缓睁开双眼。

此刻已平躺在床上,身畔围拢着亲信差役。王大人一骨碌爬起身来道:“方才发生了什么变故?我怎会躺在此处?”

“大人啊,方才我等合力缉拿盗匪,岂料他身法奇快,大伙苦追不上,回来复命时,见大人已倒在地上,想是遭了贼人暗算,好在您并无大碍。”

正在此时,有人惊道:“大人来看,这里有书信一张,想是贼人所留。”

王大人接过书信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小可虽是粗陋顽徒,只取为富不仁之主,耻于同虎狼为伍。近日盗患连连,乃是宵小鼠辈聚众为之,大人欲求其中情由,盘问城北泼皮胡三便知分晓。”

隔了数行,又是一段小字:大人法度严明,今日小可协捕有功,当得分赏,我见大人所戴玉佩,不胜喜欢,取来把玩一番,改日奉还。

王大人忙一摸腰间玉配,早已经不见踪迹,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叹道:“此贼果然厉害,本官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啊!”

定了定心神,王大人问身旁差役:“诸位,此贼留下书信,是何用意?”

众人将书信传阅一番,有人言道:“小人斗胆进言,此贼虽精于偷盗,但无大恶,今日若要加害大人,也早已得手,无须费此心力。此信暗藏玄机,不可尽信,不可不信,望大人明断。”

王大人沉吟片刻道:“我也正有此心意,却不知他信中所提胡三又是何许人也?”

“大人有所不知,这胡三乃是此地一无赖,终日游手好闲,不是善类,前几日小的缉拿嫌犯,也已将他拘在牢中,正待大人定夺。”

王大人闻言大喜,道:“若‘鬼影儿’所言不虚,这胡三便有重大嫌疑,明日将他押上堂来,我要亲自盘问!”

次日,众差役将胡三提至公堂,王大人细观其颜色,听其申诉,已了然于胸,只是稍作询问,并未用以大刑,便将他押回牢中。

众差役不解,问道:“此贼乃是重要嫌犯,大人力何这般轻判?”

“你等不知,我观此贼乃是顽劣之徒,巧舌如簧,其眼神游移不定,心中定有诡计,我若是动用大刑,他也是抵死不招,况且堂外围观之人众多,若其同伙混于其中,见有变故,自然鸟兽状散去,岂不是打草惊蛇?”

众人闻言连连称是,当下,王大人叫上几个心腹之人,如此这般嘱咐一番,众人领命,分头行事。

再说那胡三,下得堂来,心里得意不已:百姓皆赞王知县乃是包公转世,法纪严明,依我看来,不过是昏官一个,我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将他搅得云里雾里一般,料他今日已是黔驴技穷了。

在牢中静待一日,三餐如旧,并无人刁难于他。胡三心道:似这情形,不出三日,小知县便要将我放了。想到此处,倒卧在地,翘起二郎脚,安心睡下。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觉脖颈处阴寒难当,搅乱了美梦,睁眼看来,但见面前站定一人,正将手指抵在自己脖间。

胡三大惊,几乎跃了起来,揉眼细看,面前之人披头散发,一张惨白的脸上,并无眼鼻,只张着一只血口,奇状恐怖至极!

胡三吓地大叫:“你,你是人是鬼?”

只听见那张血口中发出一阵毛骨悚然的阴笑:“我便是拘魂的白无常,你已身处冥府,乖乖随我来吧!”

胡三骇道:“无常老爷,无常大仙,误会啊,我正当壮年,怎会阳寿已尽,莫不是拘错了人?”

“哼,非你阳寿已尽,因你在世间为恶多年,专事鸡鸣狗盗之业,害得多少人家倾家荡产,自寻短见,现苦主状告无门,只得向阎帝申诉,故而将你拘来对质。”

“那,那定是奸邪小人诋毁于我,我乃一介良民,怎会干此等无德之事…”

“你也无须诡辨,稍后将你在油锅中一烤,若是清白,自然无事,若有偷盗恶行,便有铜臭散出,来啊,上油锅!”

少时,牛头马面抬着滚烫的油锅走上前来。胡三何曾见过这等架势,叩头有如捣蒜,口中喊道:“莫要烤我,我招了便是,这偷盗之事,我确有所为,但绝非首恶啊!”

“既如此,你且从实招,将你从轻发落!”

胡三连连拜谢道:“小的一定将功折罪,小的虽有恶行,也是受人驱使,无奈而为,这祸首乃是奉化城中的李道然!”

“胡说,李道然乃是奉化城中的豪绅,与诸多大户均为世交,怎会做这等败德恶行!”

胡三忙道:“小人岂敢胡言乱语。”遂道出一番原由。

原来这城中大户李道然,乃是绿林出生,早年盘踞山林,专事劫财害命的营生。为恶多年后,也积攒了不少银两,便改名换姓,在奉化城中做起布匹生意,俨然成了一个厚道的员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贼表面上打点正经生意,与城中富户交好,私下里窥探他人财富,并勾结江湖匪盗,依旧做些杀人越货的龌蹉勾当。因其在黑道上横行数十年,故而手下死党颇多,且都是亡命之徒,在奉化城中翻江倒海,搅得鸡犬不宁。李道然工于心计,行事周密,作恶多年,也不曾留下任何污名,官府自然无从查起。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李道然做了几十宗大案,可谓天衣无缝,见官府每日如同没头苍蝇一般乱撞,心中更是暗暗得意,便松了戒心,前几日,厚赏了一众助他为恶的狐朋狗友,这胡三便是其中之一。却不料,这胡三乃是个目光短浅之辈,他得了些许好处后,便到处花天酒地,时而借着酒劲疯言疯语。前几日,众捕快缉拿嫌犯,见其行踪可疑,便将他拘到县衙,听后王大人发落。

待胡三陈情完毕,那无常鬼呵呵一笑道:“果然不出大人神算,这鼠辈敬畏鬼神,乖乖就犯了。”

胡三闻言不解,却听无常说道:“胡三你且看看这是何处?”

顿时间,灯火通明。胡三抬头看时,哪是什么冥府,分明是县衙内堂。诸鬼摘下面具,皆是差役所扮,王大人端坐堂中,仪态威严。

胡三一见此景,暗道上当,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王大人道:“胡三,现已将你口供录下,你还敢抵赖吗?”

胡三怎敢造次,只得跪求轻判。

王大人下令将胡三收押起来,然后,连夜帅众赶往李府。

此刻已近三更,李道然正在府内酣睡,忽听闻屋外吵闹之声,便欲起身呵斥,刚走出房门,便被几个捕快按倒在地,心中暗道不好。

众差官按照胡三的供述,不费周折,便找到了藏放赃银的所在。

王大人喝问道:“李道然,你这贼子,勾结恶盗,犯下这等大逆不道之罪。如今铁证在此,还有何话说!”

李道然见大势已去,阴狠地笑道:“王大人果然高明,只怪李某眼拙了,今日东窗事发,我也无须废话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王大人冷笑一声道:“哼,果然是亡命之贼!似你这般丧心病狂的恶匪,若不诛杀,天理难容!”当下,下令将李道然一干匪众押入死囚牢,择日裁断。”

数日之后,王大人判李道然祸乱地方,罪大恶极,获斩刑,将其家业充公,收缴国库,其余从犯,各有裁断,百姓听闻后,无不拍手称赞。王大人破此大案,也是扬眉吐气,遂张贴安民告示,并开仓放粮,周济流民和乞丐。奉化城内,无不称颂其德。

这一日,王大人正在翻阅卷宗,有下人进来呈上一个锦盒道:“方才有一后生,说是您的故友,让我将此盒交给大人。”

“他现在何处?”

“他将此盒放下便走了,小的鲁莽,还未曾问及他姓名呢。”

王大人疑惑万分,将锦盒打开,却见里面安放着前几日被“鬼影儿”盗走的玉佩,不由惊喜异常。方将玉佩取出,从盒中掉落一张书信。王大人展开一看,只见信上写着:恭贺大人破此奇案,尊驾之玉佩,吾不敢独享,现完壁归赵。今日之盗患,乃是民无所依,无奈而为。若施以仁政,万民安居乐业,世间再无流寇盗匪也。鬼影儿。

王大人读罢此信,心生无尽感叹,久久不能平静。

自此以后,奉化城中再也不见“鬼影儿”踪迹。

民间故事精选 篇3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篇4

“沧州的狮子,定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民谣,可以看出沧州狮子是多么着名了。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沧州这地方是一块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它一面临海,因而远远地望去,海碧天蓝。再加上气候温和,人又勤劳,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那么美好。所以就连飞禽、走兽,也都愿意到这里落落脚。

有一年谷子黄梢,棒子苍皮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风,卷着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样咆哮着直扑沧州城。眼看着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满洼的好庄稼被海水吞没。黑风恶浪来得急,老百姓来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惨啊!

这黑风恶浪怎么突然来得这么猛呢?原来是一条恶龙在兴妖作怪。它看着沧州这地方好,就一心想独吞这地方做它的龙宫。

就在恶龙兴妖作怪、残害黎民百姓的时候,人们猛地听到一声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怒吼。只见一头红黄色的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象鹰抓兔子一样,嗖的一声,冲向大海,直取恶龙。

海面上顿时水柱冲天,狂风大作,龙腾狮跃,雄狮和恶龙从天黑一直厮杀到黎明,恶龙招架不住,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我占不了这块地方,也叫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边跑着一边吐着又苦又碱的白沫。

雄狮在后面紧追不放,一直到东海深处,逼着恶龙收回了淹没沧州的海水,这才罢休。

恶龙跑了,海水退了,沧州一带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又能安居乐业了。人们为了感谢为民除害的雄狮,就请一位叫李云的打铁名匠,带领着九九八十一个手艺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吨钢铁,铸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当年雄狮跃起的地方,铸成了这尊活灵活现非常雄伟的铁狮子。

那条恶龙虽然没死,可是它一望见这头铁狮子,就浑身发软,爪子发麻,再也不敢兴妖作怪了,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尊铁狮子叫做镇海吼。

民间神话故事 篇5

画扇判案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一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但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向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向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民间神话故事大全3篇民间神话故事大全3篇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就应立刻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但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有洪阿毛立刻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立刻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新鲜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向到这天还有人在讲呢。

古代民间故事 篇6

天上有一位仙子叫彩珠,她人很好,经常偷偷下凡帮助穷人看病。彩珠每次偷偷下凡来,她的好朋友——碧玉(一只小鸟)就变成她的样子替她制造五彩石。

一次,彩珠得知东海边上的一个渔村发瘟疫,便偷偷下凡为渔民治病。彩珠用尽了所有的法力,终于消除了瘟疫,而她却因为用尽了法力无法返回天庭,只得在人间生活下来。

彩珠用她剩下的法力化成两颗宝石留在一盏灯上,从而拯救了这盏灯。这盏灯为了感激彩珠赐予她生命,每天夜里都来给她照明。

东海龙王的大将龙天是一个很好的龙,当他看到彩珠是为了救渔村的渔民而失去法力的,便决心帮助她返回天庭。

龙天的父亲敖龙知道后,便劝告儿子说:“天儿,彩珠仙子是偷下凡间的,若玉帝知道是你救了她,我们一家都会遭殃的。”龙天不听,一定要帮助彩珠重返天庭。

终于,恶梦还是来临了,在一次意外中,碧玉被二郎神发现了真身,被打下了天庭。而彩珠也被二郎神杀死。敖龙本以为风平浪静了,可没想到玉帝通过龙天在渔村中留下的龙鳞,知道了龙天一直在帮助彩珠,很生气,便对龙天一家赶尽杀绝。

由于龙天的妹妹龙玉喜欢在凡间生活,便逃过了一劫,不过天兵天将知道龙玉还活着,便对龙玉进行追捕,龙玉利用哥哥龙天所给的一颗五彩龙珠,隐藏了自己的灵力,化身成凡人来到了彩龙村。

彩龙村就是当年受了瘟疫的渔村。彩珠救了这个村庄,而龙天也是因为彩珠而死。村中人为了感激他们,便在村中了塑起了他们的雕像。龙玉眼中闪着泪花,摸了摸哥哥的雕像,在那里住了下来。

不久后,龙玉在一个湖边碰到了一个老人。龙玉问:“老爷爷,您怎么了?”

“我几天没吃东西了,你行行好,给我点东西吃吧!”龙玉把身上所有的干粮都给了老人。老人吃后,说道:“你救了我,我送你一盏灯吧!”“这怎么可以,我不能要您的东西呢?”龙玉推着老人递上来的灯。

“你拿着,有一天终会属于你。”老人说。龙玉只好收了下来。

龙玉离开湖后,一个身穿黑衣的蒙面女子出现在老人身后,她问老人:“你为什么把灯给她?”

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因为这是我们欠她一家人的……”

龙玉怕呆在这儿会给村里人招来杀身这祸,便离开了会庄。一天中午,雨下得特别大,龙玉看见前面有一座破庙,便在那儿躲雨。天很冷,龙玉想:“如果这儿有堆火该多好啊!”她正在那儿想,却没发现包袱里的灯闪了一道光。地上便出现了一堆柴火。龙玉感到很惊讶,心想,难道这附近还有其它的什么神人或妖精在这儿?

龙玉在庙中转了几圈,发现没有什么人在附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堆柴火呢?龙玉又在附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不正常的。当她转过头来,发现老人送的灯正在发光,她开始认为是灯变出这么多的东西的。

龙玉曾听哥哥说过,很多神仙在凡间生活,总会从天庭带一些东西到凡间,可自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灯。龙玉为了证明这盏灯具有法力,便又想了几样东西,结果灯闪了几下,地上就出现了自己所想的东西。

龙玉有了这盏灯,并没有想到要去复仇。而是利用这盏灯在人间救人,可正是因为这盏灯,使龙玉再一次遭来了杀身之祸。

有一个人得了不治之症,需要天山中的雪飞狐的鲜血做药引子才能治好。龙玉便带着灯一起去天山找雪飞狐。谁知等待她的是不是雪飞狐,而是二郎神。原来凡间有很多寿命已尽的人的身边,只要他们两个一靠近,就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们弹出千里之外,阎王为此很伤脑筋,便报告给玉帝,玉帝叫二郎神暂时停住抓捕龙玉,毕竟,不该活的人活在世上,会使人们的秩序大乱。

二郎神通过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帮助,知道了彩珠仙子剩余的法力留在了一盏灯身上,还知道了龙玉的下落,便设计出了这么一出找雪飞狐的戏。

龙玉好不容易才登上了天山,力气都用尽了,本以为到了这儿,可以等恢复体力后,再找雪飞狐,可却遇上了二郎神。

二郎神命哮天犬咬住龙玉。龙玉心中一急,便变幻成一条彩龙,向空中飞去。可龙玉修炼了只不过千年而忆,而哮天犬成仙已几千年了。哮天犬也向空中飞去并咬住了龙玉的尾巴。龙玉“啊”了一声,便从空中落到了地上。吐出了一口鲜血,龙玉已经奄奄一息了。可二郎神并没有打算留下龙玉,使命哮天犬杀了龙玉。

就在哮天犬准备杀龙玉时,突然一个黑影从树丛中飞了出来,击退了哮天犬,这时起了一场雾,当雾散去后,龙玉和那个神秘人已经消失了。二郎神生气地说:“该死,又让她跑了。”

从这件事,从间的秩序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二郎神再也找不到龙玉他们了。

与此同时,扬州一家客栈中,龙玉躺在床上,慢慢地睁开眼睛,眼前却是一片漆黑。这时,推门声响起了,龙玉警戒地向声音看去,一个声音打破了她的警戒的心。

“你终于醒了。”“你是谁?”

“我叫晓莲。你知不知道,你已经睡了三天三夜了。”晓莲说。

“为什么不掌灯啊?”龙玉问。

蓝莲惊恐地看了看四周,因为现在是大白天,她站在那儿不知该怎么说是好。龙玉似乎知道了什么,问道:“现在是不是白天?”过了一会儿,晓莲才支支吾吾地回答:“嗯……”

后来,龙玉从客栈老板那儿得知,是晓莲上山采药时,在一处极为陡峭的山崖上发现了她的,并救了回来。龙玉临走时,客栈老板小声说了一声:“姑娘,你可千万要小心啊,你……”客栈老板还没说完,晓莲就从门外走了进来,老板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晓莲进来后,瞪了一眼客栈老板,便扶着龙玉走了。龙玉的法力耗尽了,无法再治眼睛,只好借助神灯的力量在午夜子时吸收日月之精化,才能渐渐恢复法力。

而这一切都被心怀叵测的晓莲看见了。龙玉终于在月圆之夜治好眼睛,治好眼睛后,龙玉想到自己已在外逃五年了,亲人的三年之祭已经过了,不用再穿素衣,便穿上了一千年前哥哥给她的五彩衣。

龙玉那一天,并未回客栈,而是在湖中纪念起了亲人,她想到哥哥的和家人的惨死,又想到二郎神对自己的追杀,她就想报仇,但她又想哥哥临死前叫她不要报仇,又放下了心来修养。

一夜很快就过了,第二天凌晨……

龙玉回到客栈,看见晓莲不在,刚想出去,便碰到了晓莲。“姐姐,你要出去啊?”晓莲说。

“没有啊,我只是到处逛逛,看看客栈后的那一个湖。”龙玉不想让晓莲跟着,便这么说。

“姐姐,你眼睛好了?不然怎么知道这后面有个湖?”晓莲试探地问。

“是啊,我眼睛昨晚睡了一觉就好了。”龙玉说。

“哦,那我陪你去湖边吧!”

“啊,不用吧。”

“怎么,姐姐姐不想我去吗?”

“没,没有。”龙玉说。

两人一起来到湖边,龙玉发现这儿真的很美,便欣赏了起来,这时,一双手向她慢慢地伸过来……

龙玉正在湖边看风景突然想到自己第一次来到人间,也是在这样的湖边,哥哥向自己说人间的事,自己却在那石头上睡起了觉,致使哥哥大发雷霆。这时,那双手还在向她伸过来,龙玉正在那看得出神,那双手却把她推下了湖中。

龙玉本是龙族,与水相依为命,但由于她法力刚刚恢复,再加上晓莲手上涂法药,所以才使龙玉死在这个湖中。失法药本是人们用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却被晓莲用在了这种手段上。晓莲看着平静的水面说道:“姐姐,你别怪我无情,这是你自己活该,把神灯占着不给我。”

……

“这是哪儿?我怎么在这儿?”一条刚苏醒的鱼精说。

“这是月亮湖啊!阿月,你不刻了吗?”一条小鱼说道。

阿月浮出水面,看了看四周,看到月亮湖边有座屋子,屋门有一个身穿五彩衣的女子向她招手。“阿月,你干嘛呀,白天浮出水面,想把人吓死啊?”一条名叫小不经意的鱼精说。

“哦,我知道了,我马上离开。”阿月对一旁盯着自己的小素说。

阿月知道自己不能随便浮了同,但她总是会偷偷地去看那个向她招手的女子,但却从不敢靠近她。

有一天,阿月对在玩珍珠的小素说:“真不知道,那个穿五彩衣的女子是谁?真想问问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素手中的珍珠“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她说:“什么女子,这月亮湖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身穿五彩衣的女子,你不会是遇上她了吧?”

“什么她啊,我怎么不知道呢?”阿月疑惑地问。

从小素嘴里,阿月知道了在一百年前,有一个身穿五彩衣的女子跳河自杀了,死后还化成了一条龙,当时,阿月也正在那玩,也是从那一天起,阿月整整睡了一百年,一百年中,没有任何人能叫醒阿月,直到那个女子的忌日,阿月才醒来。

阿月知道这个女子和自己睡了一百年有很大的关系,说来也怪,自从苏醒后,阿月觉得自己的力气都比以前大了很多,法力也提高了很多。

那天,月亮湖龙王大寿,整个月亮湖的水族都可以去人间游玩,阿月也不例外。在人间,阿月看到了很多在月亮湖中从不看见的东西,边走边看,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女子。

“你没长眼睛啊!真是……”那女子抬起头来,瞄了一眼阿月,表情由生气变为惊讶,“你,你怎么会在这儿,你不是死了吗?”说完惊讶地看着阿月,之后就跑开了。

“阿月,她是谁啊?”朝阿月走来的小素问。

“人也不认识,可能看错人了,我们走吧。”阿月说。

那个被撞到的女子跑回家,站在门后自言自语地说:“怎么会是她,她都死了一百年了,为什么还要回来,为什么……”

那晚月亮很圆,月光照在那女子的脸上,她的样子使人熟悉。因为她正是——晓莲。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月圆之夜,却发生了很多不平常的事,天庭遭到了魔界的进攻,不知为何,这一次魔兵对天庭的地形掌握得很清楚,很快整个天庭都被占领了。玉帝本以为天庭从此会迎来一场大洗劫,没想到魔蜀只让他签订一份协议,其内容更让玉帝惊讶,因为内容只有一条,就是不再追杀龙玉。为了神人魔三界的宁静,玉帝只好签订了这份协议,但他被此事却极为疑惑。

人间,晓莲也正在为如何让阿月从这个世界消失苦恼,她本想用当初同样的方法对付阿月,可她又想到阿月的底细,自己还不知道,但又不敢去打探,害怕阿月认出自己,这时,她脑海中闪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利用从龙玉手中夺来的神灯来了解阿月的感伤。

也许你会疑惑,神灯早已有了人性,为何还会任晓莲摆布,原来晓莲根本不是人类,而是瘟神的女儿。当年瘟神向彩龙村洒下了瘟疫,本以为无要可救,却被彩珠救了,瘟神一直把这件事当成耻辱的事,一直放在心上,晓莲见父亲对此事怀恨在心,便向天庭告密,这才有了这一切事情的发生。

通过神灯,晓莲看到了当年龙玉掉入湖后所发生的事,在神灯中,晓莲看见了使龙玉能在人间躲藏被二郎神发现的神物——五彩龙珠。正是这颗龙珠便阿月觉醒了百年,龙玉的魂魄能在这个世界上留存的原因。

知道这一切后,晓莲想到了斩草除根,于是,晓莲利用自己偷学来的法术,召唤出无数的血蝙蝠,无数的血蝙蝠向阿月和小素发起了进攻,阿月得到了五彩龙瑶,潜力大增,足可以抵抗血蝙蝠的进攻,但无耻的晓莲用法力冲向阿月,晓莲正好打中了阿月的腹部,渐渐地,一颗五彩的珠子从阿月的口中飞了出来。这时,血蝙蝠看准了时机杀死了客栈中所有的人。

之后,晓莲阴笑着说:“你们终于都死了,看谁还敢对我父亲不敬。”说完,晓莲伸手去拿五彩龙灯,然而五彩龙珠却像遇见了什么,飞出了客栈中,晓莲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好的事呢?也跟着跑了出去,龙珠买飞到了院中,就停了下来,晓莲跟着出来了,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看到了一群人,为首的穿着黑衣,头上的饰品告诉晓莲,他们是魔界中位高权重的人。

为首的是一名女子,身穿黑衣,耳上颈上的饰品,都雕刻着一只邪恶的凤凰,头上的饰品如同蛇一般绕在她头上,并用在默认中十分醒目的紫纱蒙住了脸,给人带来一种令人恐惧的感觉,为首的身后人个个眼中透着杀气。

晓莲见来者不善,本想找机会逃走,谁知为首的人先说:“晓莲,我们这么久都没见了,不留下来叙叙旧吗?”

“你,你是,我认识你吗?”晓莲试探般地问道。

“你怎么可能不认识我,如果不是你,我怎么会有今天?”说完那人揭下了紫纱,让任何人都没想到她是谁,晓莲更是惊讶,吞吞吐吐地说:“怎,怎么可能是,是你,碧玉。”

“怎么可能不是我,当初如果不是你逼我喝下了离魂散,我怎么会变成原型,彩珠仙子,龙天一家又怎么会死。”碧玉生气地说。

之后,就转过了身,晓莲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她不甘心,就这么死了,她奋起反抗,却被魔界的妖精所杀。

“把他们带回魔宫。”碧玉头也不回地说。

“是,凤魔主人。”妖精们回答。

三天后,魔宫举行了登斟大奠,魔界迎来了新的主人——凤魔。而在风魔旁边坐着一位白发老人,他就是魔界的前任主人,也是碧玉的救命恩人——龙魔。

到了这儿,也许你就会明白这一切的一切了,那个给龙玉灯的人就是龙魔,而那个多次出现的神秘女子就是魔界的新主人凤魔,也就是昔日的碧玉。

月亮湖中,两只小鱼精在那自由自在地玩着,昔日的客栈门口站着一个彩衣女子,手中提着一盏五彩灯,向四处看去,似乎在寻找什么……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篇7

人参老头

从前有个地方叫花鞋沟,沟口有个粮户姓杨,是个大占山户,前沟后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户。他家还开烧锅和粉房,净喝穷人的血。

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杨财主让赶车老板老王套车往山外送货,由杨家少财东掌包。预定当天就得赶回来。两人晃晃摇摇装上一大车就奔县城去了。

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热闹啦!酒馆、饭馆门前挂着通红的双幌,说书馆里坐得水泄不通,野台子戏锣鼓敲得通通响;道旁摆的摊子,有卖瓜果梨桃的,有卖妇女用的红头绳、绿彩线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还有活蹦乱跳金翅金鳞的大鲤鱼。

这天两人到城,卖了货,杨家少财东就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饭馆大吃大喝起来,直到喝得烂醉如泥,躺到客店里,睡得像条死狗一样。

车老板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记起老财东曾嘱咐他当天赶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财东还醉得不成样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闲逛,就一个人赶着空车往回走。

老王赶着大车,出城约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个老头。这老头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条黑单裤;头上疏朗朗的几根白头发,拢在一起,在脑后扎根小辫,还系条红头绳,离老远就红得耀眼。他身上背个小包袱,手里拄根拐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头看见后边来车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赶车的大哥,你是哪的车呀?”

“老大爷,我是花鞋沟的车。你老上哪去呀?”

老头说:“咳,我去赶集来的,现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脚也不听使唤了!”

老王一看这老大爷岁数确实不小,背个包袱,累得气喘吁吁的,就说:“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车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头说:“咱们本是一条路,我的住处离你们东家也不远,可我不能白坐车呀,你出个价吧,我好上车。”

老王说:“老大爷,你这么大岁数,别说是同路,就是再远点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车吧,怎能要钱呢!”说着停下车,把老头一拉,就上了车。

从县城到花鞋沟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时候才到花鞋沟口。老王说:“天黑了,沟里路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你老到我们伙计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头笑着说:“谢谢你吧,我家也离这不远了。你看我就住在沟里。”老头边说边指着砬子。

老王心里直纳闷:我常常到沟里去给东家办事,沟里几户人家我都认识,怎么这些年从没看见过这个老头呢?

老头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着说:“咳,我整年不出门,就七月十五这天赶一趟集,你哪能认识我呀!”

老王一想也对,沟里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沟里,一年才下一趟山,办点米粮、油盐,自己哪能都认识呢!

这时老头说:“你这位大哥,给你车钱你不要,赶明个你到我家去吧,离这不远,在沟掌上,孤单单—间小房就是我家。实不相瞒,我家还有几亩参,你去挖着使吧。你记住,只别挖中间那棵。”说完,老头往下一跳就下车了。老王一举鞭子,牲口往前一窜,老王再一回头,老头已经不见了。

老王一回来,干这干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头的话也就忘了。

过了好些日子,老财东又要打发他出山,他这才突然想起白胡子老头来。心想,不知他有什么油、盐、粗布要捎没有?他家既然在沟掌上,路不远,串个门看看他老人家也好。当天干完活,没吱声就上沟里去了。

他来到沟掌上,两边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里有什么房子,就见在砬子后面,有三块石头撑在一起,倒有点像个窝棚,前边好大一片棒槌,红榔头都有拳头大,当中的一棵长得又粗又高,火红火红一团棒槌籽,足足有冰盘大小。

老王这才明白,原来是人参老爷爷帮衬自己来了。他谨记住老头告诉他的话,没挖中间那棵大的,还给它培培土,把杂草拔了。只从旁边挖了几苗四品叶、五品叶。

老王回到杨家粉房,找着杨财东,就说:“财东,这些年我给你当驴当马,我干够了,不想干了。”

杨财东一听车老板不干了,就嘿嘿冷笑,说:“穷鬼,你好大的口气,离了你杨大爷家,谁给你顿饭吃?”老王也没理他,回到伙计屋子,和大伙告别,卷好铺盖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财东后来打听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气得把儿子臭骂一顿:“这笔大财,眼看让穷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车回来,还有他的份吗?”少财东不敢吱声,心里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多贪了几杯,误了大事。就对他爹说:“不要紧,那老头子不是说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赶集吗?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们手心。”

转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来到了七月十五。老财东早几天就打发儿子一个人套车去赶集。

少东家来到县城,住到客店里,整天从早到晚街上逛,东瞅西望,找白胡子老头。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财东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胡子老头。刚走到东城门边,就见来了个老头。长相、打扮和老王遇见的那人一模一样。漂白的头发,脑后耷拉条小辫,扎根红头绳,直晃眼睛。他背个包袱拄个拐杖,颤悠悠地往街里走。少财东一见,不敢怠慢,连忙跟在后边就追。只见这老头一会儿到摊子上买鲜货,一会儿钻到人群里去看野台子戏。看了一气,戏看够了,又挤出来。就这样东一头西一头,把少财东累得满头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财东又饿又累,心里头暗骂:你这老杂种,害得你少爷满街跑着撵你,等着瞧吧!正在这时,就见老头进饭馆去了。少财东也跟进去,在老头身后坐下,跑堂的给老头端来一碗猪肉墩粉条子,一碗粳米饭,老头就吃起来,少财东这时才放了心。看老头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里把大车套好,驾上五个头的大马车,一溜烟地赶出城去。他一出城门,就见老头拄杖在前边走,少财东不等老头开口,就喊:

“喂,老大爷,你不是上花鞋沟吗?坐我的车吧!”

白胡子老头一听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着少财东说:“那敢情好啦,你要个价吧,我好上车。”

少财东忙着送上个笑脸:“老大爷,说哪里话,自家的车,还能要钱吗?”

老头说:“好吧。”就上车了。

少财东平日光知道喝酒、赌钱、躺在炕上抽大烟,哪干过这种累活,加上一头晌在街上跟白胡子老头转圈,累得昏头炸脑的,心里不知窝了多大无名火。他一边赶车,一边尽在牲口身上出气,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骂骂咧咧的,直到傍黑时,才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沟口。他也假意让老头到家住一宿,老头说:“不啦。”临走时老头说:“给你车钱也不要,没别的,我家园子里还有几苗参,你明天去挖吧。”又嘱咐他千万别挖中间那棵大的。

这夜,财主爷俩乐得一宿没合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财东背着参兜子就进沟了。果然像老王说的那样,在沟掌砬子后边,有个三块石头搭的窝棚。前面通红一片棒槌,中间那苗,足有一人高,红榔头通红老大。杨少财东一看可乐坏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响,心想:你不让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后挖小的,大小一齐挖!全给你包园!想着就去挖中间那苗大的。他开开盘,闪开土,一看,那个乐就不用提了,卢头像鹅蛋般粗,肩膀老宽。这时,就觉着参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听“扑嗤”一声,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里边包的全是猪肉、粉条、粳米饭。他用索拨棍一拨拉,只见猪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条也是一根一根的。这些东西,正是白胡子老头在饭馆里吃的饭菜,一点不差,是他亲眼看见的。这时他才知道是上了白胡子老头的当了,赶忙转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没了。只得到一块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财东、少财东连憋气带窝火,也没敢去卖棒槌皮。因为老辈人常说,好心眼的人能挖着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着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着半截烂棒槌皮,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一场大笑话。

爷俩几乎窝出一场大病来。从那以后,再不敢去堵人参老头了。

经典民间故事 篇8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篇9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