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节气的由来和习俗精选9篇

那么你知道春分的由来和习俗吗?有句谚语这样说道:“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这句话意指春分这天昼夜平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春节节气的由来和习俗精选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 篇1

候南极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在《史记·天官》中有记载:“南极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竖蛋

春分有竖蛋活动,同样秋分时节依然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俗语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指的是在秋分这天,人们有“竖蛋”的习俗。在秋分时节,人们会选择刚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然后轻轻地将鸡蛋竖立在桌子上,这就是立秋“竖蛋”习俗。把鸡蛋竖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然失败的人有很多,可成功的人也不少。据史料记载,秋分竖蛋的习俗出现在四千年前的中国,如今,竖蛋玩法已传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

祭月

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叫做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分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宋史》上说:“秋分之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

秋分送秋牛

秋分送秋牛,其实送的是秋牛图。在过去,耕牛对于农民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生产落后,耕种耙田等农活就靠耕牛了,耕牛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丰收的保证,因此农民朋友非常爱惜并崇敬勤劳的耕牛。以前在民间,每到秋分时节,有人就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秋牛图由二开红纸或黄纸做成,上面绘有农夫耕田图样。送秋牛图的一般都是民间能言善唱之人,说的内容主要与秋耕有关以及吉祥不违农事的话语。送秋牛图的人每到一家更是见景生情,看到什么就能说出什么来,自然说的都是让主人高兴的话,不然人家可不给钱。话语虽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且生动。

秋分节气的特点 篇2

秋分节气的由来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秋分节气的农谚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有雨来年丰的意思是说秋分节气的时候若下雨,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民间这样的俗语有很多,都是经过历年大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因上口好记而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么好。这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老人都是比较相信的。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从俗语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秋分前后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是在冬季出现旱情。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降雨量也不太大,秋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很久的时间都会是干旱,所以后边万物可能不生。

这一句农村俗语就是针对农作物收获的,说的也是过去人们没有天气预报,根据一些经历总结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蕴含着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识。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例如“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了,那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很好。

另外还有“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米不贵)”,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如果是阴雨天,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自然米价也就不贵了。

其实古人期盼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下雨,并不是说来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了,这不过是把秋分节气下雨当作是一个好兆头,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这句俗语就是说如果在秋分之时就下起了雾,那么大家就要提前注意了,天气会急剧变凉,冷天会到来早很多,而且三九之前就有可能会下雪。

所以在秋分之时,有起雾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留意了,说明会高当年的冬天会来的早,在三九之前就开始进入严冬,提醒人们注意御寒,而且要预防感冒。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同样是一句很简单的民谚,不过主要是在山西地区流传。其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降雨又有雷电,那么在冬季的时候一般雨雪天气不会太多。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有些地区的人应该都听到这么一句农谚“八月响雷,遍地生贼”说的是农历八月如是巨雷大雨,不是好兆头。而“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道理估计也是寓意不好的意思。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说的就是秋分日的天气状况对以后的天气的影响很重大。这里的“腊月冬不净”指的是腊月会出现多雪的天气,冬腊月下雪多是好兆头,在西南地区,人们皆开年小麦收成好。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在过去南方种植水稻都是双季的,即早稻和晚稻。在秋分的时候正是南方的双季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而早来的低温阴雨很容易形成“秋分寒”天气,这也是晚稻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如果在秋分的时候还没有抽穗扬花,那注定当年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很难有收成。

秋分节气的特点 篇3

秋分节气的特点

1、冷空气南下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2、地面热量散失多、气温降低快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3、进入秋季日均温度22℃以下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秋分气候特征有哪些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秋分节气的特点 篇4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启凉爽的春季,南下的冷空气与日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减少。正如他们常所说的那种,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过后,但秋分以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东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曾经。”谚语中确立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作物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稻米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冬至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立秋”是夏季的起初,到“霜降”为夏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春分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沿岸以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相继进入了冬季,日平均温度都降到了22℃以下。

东北冷气团起初带有一定的势力,大个别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处暑,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潜热却较差,气温降低的速率显著加强。

此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寒冷的春季。“一场春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日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寒潮,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东北高原东部,日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已经可看到满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美景色。南方地区和云南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有哪些 篇5

竖蛋,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就是把鸡蛋竖立起来。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人喜欢玩这样的游戏,甚至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做竖蛋的实验。古话有云:“秋分到,蛋儿俏”,表示秋分时候蛋长得好是竖立起赖的最好时机。而这种喜闻乐见又简单耐玩的游戏,渐渐延续至今。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二: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节气之后,应该尽量挑选一些温润的食物,而“辛酸”果蔬则是最佳的选择。秋天属肺金,辛能发散泻肺,酸味则能补肺。其中适合秋季养生的食物有,山楂、苹果、葡萄、雪梨、银耳和百合等,另外芝麻、核桃、萝卜等也不错。秋分之后天气渐冷,应做好身体和胃部的保暖。

秋分节气的特点 篇6

南北两重天

通常情况下,秋分时节我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的少数地方已经步入初冬,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呼玛,内蒙古北端的海拉尔、四川西部的甘孜、松潘等地有时会出现雪花纷飞的情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已进入了深秋时节,人们纷纷登高望远,来到山区密林欣赏层林尽染的秋色。从辽宁南部到江南,人们享受着金秋送来的凉爽。

而在华南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人们还在吹空调,吃西瓜,依旧没有走出漫长的夏季,但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多了,遇到较强冷空气南下,还会有少数雷暴天气发生。

江南迎来小阳春

秋分过后,原先占据在大陆上的暖空气(副热带高压)继续南退。冷空气即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导力量。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随着冷空气分股南下,一般年份,江南大部也都先后进入了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2℃)。“秋老虎”不见了踪影,人们开始享受一年中的好天气。江浙一带,人们用金风送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进入降水减少的时段

秋分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将先后转入干季。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华西秋雨

在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冷暖空气的对峙,在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往往发生连绵的秋雨,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天、几十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年年都有,并且常常是夜雨。著名唐朝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生动描述。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影响农业的灾害天气之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后,引起显著降温,影响晚稻抽穗、开花、灌浆,造成减产的低温冷害。因各年强冷空气出现时间和强度不同,在长江中下游、华南的桂北、粤北、闽西北、闽中一带,寒露风多在秋分时节出现。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初霜冻不足为奇

谚语说:“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受大陆冷高压控制的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初霜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季的结束,农业生产开始进入秋收大忙时期。不过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那样耐不住风寒,傲立秋风中的菊花与枫叶就组成了一幅“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的优美画卷。同时,初霜的降临,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提前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大雾影响不可小视

进入秋分,大雾天气开始增多,主要是辐射雾。

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作用,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凝结后而形成的雾。它常出现在有微风而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在秋冬季节,我国内陆地区常有这种雾出现。辐射雾往往范围较大,跨越数省,不仅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而且影响高速公路、跨省国道、航空、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

秋分适合吃什么

1、梨

梨,因为本身的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梨,能够清热解毒,清心降火,生津润肺,适合作为秋季润燥的食物。

除了生吃之外,我们还可以榨汁享用。或加澎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2、西兰花

西兰花90%的成分都是水,它所含的异硫氰酸盐也具有防癌效果。西兰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还有助于提高皮肤弹性。

水、空气、热量都会破坏维生素C,所以烹饪西兰花时要特别注意,好不要用水煮,而采取炒、烤或微波炉烹饪的方式。

可以用西兰花煮汤,即使维生素C溶入汤中,我们也可以喝到。确保维生素A不流失的方法就是使用植物油烹饪。

3、鲜枣

与其他秋季水果相比,鲜枣多项营养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维生素C、钾、镁、铁、锌等。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钾对控制血压有利,镁有助于对抗压力等。

需要提醒的是,枣偏热,痰多、便秘、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

秋分养生方法

1、调饮食防秋燥

秋分已至,阴气渐盛,阳气渐收,要注意预防秋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带来缺水效应。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也就是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并宜多食梨,梨既能润肺,又能化痰止咳,为秋季养生佳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2、适当“秋冻”防感冒

俗语云:春捂秋冻,为什么要秋冻,我们中医讲人与天地统一,人与天地的变化协调一致,秋分以后天气转凉,草木逐渐枯萎,天地之气逐渐收敛,人气亦宜收敛,秋季适当少穿些,实际上有助于帮助秋季的收敛。

从现代医学角度,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能够预防感冒。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总之既达到锻炼身体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时可适当用冷水洗脸对预防伤风感冒有一定效果。

24节气霜降的传统习俗介绍_霜降怎么养生 篇7

古时候民间把秋分称为“祭月节”,顾名思义节气当天少不了祭月的活动环节。古代的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中祭月的地方清帝就定在月坛。祭月活动在晚上进行,随着时间的流传,这种习俗不仅是宫廷贵族的专属,而日渐影响到民间。但是由于秋分一般是在阳历9月22或23日,其对应的农历日子则每年不同,所以节气当天不一定有月亮,更别说是圆月。所以,祭月就慢慢调到中秋。

秋分适宜吃的水果

1、石榴

石榴也是可以润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烦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将它捣烂成汁或煎汤喝。

2、柑橘

秋冬季节润肺还可以吃柑桔,除了可以润肺止咳,柑桔还可以醒酒利尿,一些身体虚弱或是热病之后又津液不足、伤酒烦渴的人可以食用。

3、葡萄

葡萄有着益气益血、利尿、补肝肾、生津的功效,秋冬季节可以食用葡萄滋阴去烦。可以直接把葡萄捣烂成汁液,然后再加蜂蜜煎膏,用开水冲服。

4、橙子

橙子富含维生素B1,该维生素对保持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另外,适量吃橙子还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进消化,缓解咳嗽,保护肺脏健康。建议每天最好吃1-2个橙子。

5、杨桃

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而止渴,并使体内部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

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 篇8

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潮人把中秋节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中秋节,那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这才能体现中秋节的真正情趣。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据史料记载,在40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竖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其玩法简单易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不仅在“春分”才有,“秋分”时节同样流行。“‘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春分”和“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一是“春分”和“秋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秋分节气的特点 篇9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