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通用9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通用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44-0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好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将青年教师培养的总目标确定为: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教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品格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着力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这两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而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首要任务,因为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品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指的是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并获得该专业领域技术资格认证的高职院校教师。这个定义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其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二是专业道德品格培养。下面就对这两方面道德素质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其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部分。爱国守法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敬业爱生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教师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而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事表则分别从教育教学理念、科研学术态度、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师德师风等四方面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了规范,可以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可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抓紧制订或修订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科学引导和规范教师言行,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是: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教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品格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还应拥有其所属专业的专业道德品质。例如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的高职院校教师,他除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同时也遵守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道德规范。会计专业道德规范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而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认证的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其应遵守的就是工商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五大要求和“忠诚、审慎、勤勉”的职业活动道德准则。高职院校是以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实行“双证书”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办学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为了很好地实现办学理念,突出“双证”教育特色,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来自各专业的,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高职院校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实际,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规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青年一族,青年教师掌握着较先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学校教学、实习实训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潜力军,他们身上体现的知识专业性、业务创新性、思想活跃性等特点,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也存在着情绪上不够稳定、心智上不够成熟和需求上物质与精神并重等问题。这些不足严重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要弥补这些不足,首先应从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突破口。因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能为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师生观,能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平衡心态,提高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好地履行高校教师职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

1.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青年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和师生观的确立,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树立“有教无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国家之本”、“教育公平”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

2.确立科学的师生观和教学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能确立科学的师生观和教学观。科学而健康的师生观能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教学观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进入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提高教学水平。科学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能看到学生是正处于半成熟并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而正确的教学观应是将教育教学行为作为给予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想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事业,教学行为必须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只有确立这样的师生观和教学观,青年教师才能真正达到用精神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境界。

3.发挥专业优势,逐渐提升专业道德素养。青年教师都是各专业的高端人才,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和能力都较高,在教学实践中就应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在以专业知识授人的同时,也要于教学中传授专业道德,通过培养学生形成专业道德品格的过程,不断涵养自身的专业道德品格,以师生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力量,提升自身的专业道德素养。

4.保持乐观心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青年人对待事业往往热情而富有冲劲,要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促进自身教学生涯的长足发展,青年教师应保持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心态,形成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开阔宽容的心胸。此外,还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体现着一个人的魅力与活力,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魅力与活力,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学校方面。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培养,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更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要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靠学校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栽培,只有政策上的支持,环境上的营造,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形成。

1.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高职院校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养的准则和核心,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全面理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使青年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师德行为准则。同时制订出台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校外兼职兼薪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之中。

2.加强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高职院校要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将其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学名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营造良好师德氛围。此外,高职院校要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完善师德考核,促进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3.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青年教师专业道德品质格。高职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可通过企业的实习实训,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青年教师通过带队指导实习、到企业定岗实习等渠道,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涵养自身的专业道德,使专业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未来,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的培养,对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成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作为青年教师,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中国高等教育,2012(5)

[2]陈艳芳,龙淑嫔,张秋容。浅谈高职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J].科技信息,2010(28)

[3]江怀雁,刘豫黔,刁庆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4]伍杰华。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J].科技信息,2013(34)

[5]梁。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广西教育,2010(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项目(SKI3LX563)

【作者简介】梁 (1984-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文写作。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2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中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期间,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我们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微、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教育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所以,我们应确立的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保证学生的受教权。对于知识欠缺、超越能力有限的弱势全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同时,我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不从理论实质上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那么,体罚学生、限制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层出不穷。

总之,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展。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三)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我们泰山小学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及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视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学法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法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环境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使学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我在学习中也收益非浅、感触颇多,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3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2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新时期, 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时代在呼唤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出自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教师,高质量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面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存在价值取向滑坡的现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然而,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些不良风气正在部分教师中蔓延,如利用教学之便收受家长财物,接受家长吃请;巧立明目对学生乱罚款、乱收费,甚至违规违法举办课外辅导班、收取课辅回扣等。

(二)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权威”等观念一直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渴望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被社会和家长奉为师表。因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二是教师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有的教师偏袒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对学生实行选择性教育和选择性交往;三是依法施教观念淡漠,打骂、恐吓或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

(三)存在教师自身职业认同程度低的现象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教师难以达到这种高要求,因而出现了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低的现象。一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看好,时刻寻找机会脱离教师队伍。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态度、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如何更好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开展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促进教师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自觉性;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关系紧张、惩罚学生、不公正对待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儿童、青少年保护权益和有关学生方面的主题讲座,让教师逐渐走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有关权益,从而避免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一方面,强化岗前培训机制建设。岗前培训是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对于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技能培训,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教师工作有正确的认知。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4

关键词:廉洁从教;敬业爱生;师德建设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其也是我国一直以来所推崇的规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其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要任务,教师就更应该为美、为真、为善,廉洁从教,从而打造崇高的师魂。

一、勤勉执教与廉洁从教是立师之本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纵观其一生,勤俭守节,一生执教,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与勤勉执教、廉洁从教的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受到莘莘学子的不断效仿,成为我国垂范世人的教师楷模。反之,倘若教师自身的言行与人格存在问题,缺乏责任心,做事缺乏表率,对待孩子缺乏爱心,则会对所教的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对人、对事失去信心的情况。

二、清廉自守,敬业爱生

廉洁从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条件,其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当中严格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无私奉献,自觉抵御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并且不利用自身的职位来谋取私利。教育是属于一种育人的行为,不可以用单纯的经济行为规律来代替教育行为规律,不能将教育的进程与商品交换的进程画上等号。最近几年,部分人群将教育活动当作营利性的活动,将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对于神圣的教育事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师德建设的源头,是广大人民对于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称之为人师的人格条件。同时,教师相对也是清贫的,既然选择了灵魂工程师,就应当甘于清苦,乐于奉献。

热爱孩子,是教师博爱精神的一种表现,也是对教师最为基本的要求。热爱孩子,首先必须要懂得怎么去爱孩子,要将目标放眼于孩子今后的发展,从而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要求,帮助孩子去努力;爱孩子,应当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维护孩子的基本权益、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掌握孩子的切实需要;爱孩子,应当相信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并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爱孩子,就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孩子在成长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并且及时给予对应的鼓励与点拨;爱孩子,就当为学孩子构建一个温馨、宽容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全面成长;爱孩子,教师应当用行引导,以身作则。当人民教师以“爱”作为自身教育的出发点,才可以为孩子倾其所能,从而真正地做到诲人不倦,只有真正地爱护孩子,才可以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三、修身慎行,博学善导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管在什么地方,是否有自己的孩子在场,无论与任何人进行交流,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一言一行必须要文明得体,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只要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教师自身就必须要事先做到,从而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指导孩子、带领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必须要时刻注意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坚守教师高尚的道德,展现出一个真善美的教师形象,从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推动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必须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与资深的专业能力,应当努力成为一个“博”与“专”,人文修养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相统一的专业人才。如此,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标准要求,才可以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博学,同时还要善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进程中,应当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将一些相关的思想道德融入教材当中,教会孩子在做人方面的道理,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身教重于言教”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其也是考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经提出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榜样属于一种非常具体的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教育与暗示作用。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作风,在学识涵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以及信念理想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指引孩子。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孩子,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一定要修身慎行,为人师表,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艳琴。让爱与教育同行: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2).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5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文”与“道”在教学实践中,可谓水融、不可分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语文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知识社会,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师范精神的一个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大胆尝试先进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科研成果,努力开创语文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个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操行,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语文教师必须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确保科学性,力求正确性、准确性、清晰性、严密性。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完善,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具有鲜活的长流之水才能不断地滋润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的心田。因此。语文教师,应勤奋努力、积极进取,奋发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知识素养,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情感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此看来,既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才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因此,教师的爱心奉献,是一种终身的奉献,是教师之“大爱”的充分体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不仅要爱自己的事业,更要爱所有的孩子,可谓是“神上神”。这就把教师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因此,教师就应当向着这一目标来培养自己的情感。把爱国、爱党、爱社会、爱人民、爱家等情感都倾注于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

热爱学生,是语文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父母之爱、亲友之爱,也别于男女之爱,是一种人类社会充满科学精神的神圣之爱。语文教师对待全体学生,要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在掌握新的思想、提高人格魅力和职业情感修养等方面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做到不断吸取源头活水,与时俱进。这样的教师就一定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这样的教师越多,我国的语文教改的前景就愈加光辉灿烂。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分制;高职教师;魅力

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达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要求,实现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目标,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特别在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情形下,其群体教师魅力度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升高职教师魅力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生的强烈愿望和热切企盼,也是高职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课题组成员于2009年-2011年通过多次个别访谈、座谈讨论、听课观摩、让不同班级学生书面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魅力教师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教师魅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18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约为96.4%。以下是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

一、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的理解和判断

1.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80%)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很能吸引人、教育人、指导人和影响人的力量。”过半数的学生(57%)不认同“高职教师的魅力仅仅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品质。”而对“只要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师就有魅力”之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8%)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8%)高出20个百分点。多数学生(73%)认为“教师魅力是教师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表风格、信念智慧等魅力要素按一定结构契合而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也有少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例如,36%的学生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主要指漂亮、潇洒的外表”。

2.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价值的判断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77%)认为,“魅力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60%的学生不赞成“教师魅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影响不大”的观点。许多学生(62%)认为,“课程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对比2008年9月至10月初步调查的结果(67.52%),学生对课程的魅力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之相关性的认识基本吻合。“80.41%的学生对‘教师魅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不大’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总之,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师魅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可持续发展潜能、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关注度和新期待

许多学生(56%)对“教师魅力完全是教师个人的私事”持否定态度。对“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教师是否有魅力”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9%)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6%)高出23个百分点。教师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决定了较多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密切关注。

多数学生(63%)“渴望有更多的教师具有魅力”,反映了学生希望早日学有所成的强烈愿望和教师魅力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的重要价值。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期待。例如,大多数学生(78%)认为,“工学结合背景下,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熟练掌握实用先进技术并善于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更有魅力。”赞同“学分制条件下,能够开发、开设2门以上重要课程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的学生比例(49%)比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1%)高出28个百分点。认为“教师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9%)比认同“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1%)高8个百分点。学生的新认识、新期待反映了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掌握实用先进技术、提升教师新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与结构变化的新的积极预期。

4.学生对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之关系的认知

据调查,多数学生(58%)认为,“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的关系犹如舞台上‘独舞’与‘集体舞’的关系,个体教师魅力是群体教师魅力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群体教师魅力是个体教师魅力生成的条件和归宿。”然而,29%的学生对此认识模糊,13%的学生认识错误。

二、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要特点

1.聚合性与公认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聚合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其结构的有机统一性,也就是高职教师魅力是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科研创新、仪表仪态等魅力要素的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和谐统一。高职教师魅力的公认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不是自封的,而是由主要服务对象――学生公认的,多数学生(61%)认为,“真正的魅力教师必然是受到绝大多数人欢迎的教师”。

2.实践性与时代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实践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磨砺而逐步生成的,教师魅力度的提升、教师魅力结构的优化、教师魅力的展现与检验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教师魅力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职教师魅力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期高职教师魅力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构成要素和结构功能,高职教师魅力随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职教育目标任务调整、不同时期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期望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主观性与客观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受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高低因评判主体(主要指高职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如多数学生(63%)认为,“对心目中的魅力教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职教师魅力的客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和仪表仪态等)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客观实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作为一种“吸引力”,反映的是“吸引者(教师)”和“被吸引者(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这种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魅力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4.稀缺性与可变性

多数学生(59%)对“魅力教师难得,是稀有资源”的观点表示赞同。多数学生(54%)认为,“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小或很小’”;34%的人认为该项比例“一般”,只有12%的学生认为该项比例“大或很大”。这说明高职院校魅力教师比较缺乏,确实具有稀缺性。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培育更多魅力教师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过半数的学生(51%)不认同“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中曾遇到很多有魅力的教师”的说法。

此外,高职教师魅力还具有整体性、结构性与层次性等特点。

三、影响高职教师魅力的因素分析

1.年龄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49%的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35%的学生赞同“3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14%的学生赞成“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只有2%的学生同意“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据了解,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数量的魅力教师,然而从总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魅力教师数量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确实存在差异性。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最有魅力,这与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事业基础,更富有工作激情、活力和创造力等因素有关;而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魅力度最低,这与该年龄段教师身体状况和工作精力不如以前,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弱化,“功成名就”不愿或无力再去拼搏超越等因素有关。

2.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无论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就理论知识教学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而言,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占45%、38%和32%);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学生比例也比较高(分别占27%、31%和32%);赞同“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比例比赞成“男教师魅力大于女教师魅力”的比例分别高出10个、11个和6个百分点。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确实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的影响,学生对“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认同度相对高一些,反映了女教师的语言表达、仪表风格、关爱亲和、耐心细致等见长性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调查对象所在系部、学校的教师男女比例不均也会影响学生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影响”的判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就总体而言,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与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比例之和达到72%,这说明性别虽然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教师魅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男女教师各有自身优势,只要加强修养、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扬长避短,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能够在高职教育舞台上展现魅力风采。

3.影响教师魅力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影响教师魅力度的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心理素质(58%)、思想道德(58%)、理论知识(51%)、仪容仪表(50%)、专业技术(50%)、教学方法(43%)、语言表达(42%)、教学理念(29%)、交往能力(29%)、科研创新(14%)等,涵盖了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容仪表、科研创新、交往能力等多种魅力要素。其中,道德人格魅力要素(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所占比例平均值居首(58%),知识技能(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仪容仪表与交往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理念)、科研创新等魅力要素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是50.5%、39.5%、38%和14%。此外,教师的学历职称、组织管理、健康状况、理想信念、教学年限等因素对教师魅力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来提升高职教师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DB/OL].2011,(2011-10-19)[2012-

02-22]..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7

[关键词] 高师生 师德 培育 关键点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教师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师德既是对在职教师的从业要求,也是对未来教师,特别是师范教育类在校生的从业准则。高师教育是产出教师的行业,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级各类教师,高师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职业选择是教师,而终身职业绝大多数还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弘扬道义的主体,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我国有3.87亿未成年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国家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人格品质除了要终身进行不断引导、培养、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孕育和养成,有的道德习惯甚至在中小学阶段形成后终身难以改变。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高师学生的职业信念如何,从业品质怎样,不仅影响着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的高师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生理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长而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思潮繁多、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的影响下,其思想道德观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困难,加之常规师德教育多注重在岗教师的规范教育,很少考虑在校师范生的从业需求。因此,高师学生的师德培育更应从长计议,从源头抓起。

1.将规范教育贯穿于高师生学业教育的全过程

高师教育是产出教师的行业,是未来教师的摇篮,高师学生能否在以后的从教生涯中承担起育人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时所受的熏陶。《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第一条义务就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所以,高师生的师德素质应从高师院校抓起,及早培养,系统培养,将规范教育贯穿于学业教育的全过程。

2.将品行评价作为高师生从教择业的首要标准

《学记》曰:“亲其师,信其道,无德无以为师。”高师学生的品行修养应为其从教择业的首要标准,博学德优者优先从教,优先为师,校方与用人方应认识一致,统一标准,全社会应规范教师资格品行评定的量化考核指标,优胜劣汰,严把从教品德关。

3.将职业认同转化为高师生勤业乐教的原动力

过去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一部分是出于喜爱,一部分是出于无奈 ,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今天,职业的安定、收入的稳定、社会地位的提升,使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全社会应大力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使高师学生自觉认同角色价值,积极孕育从业修养,主动坚守从业信念,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愿选择有德行为,珍惜教师岗位,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不断增强道德自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关键点

1.尽快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师院校曾普遍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课,对提升广大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随着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师职业道德》被合并到其他课程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由于高师生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基本的师德认知,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从业品德,造成目前我国高师学生的师德意识相当薄弱。通过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能使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主动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才能在高师生正式从教后,在教育实践中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坚守教职,为人师表。

2.赋予师德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突出教师的角色道德,讲良知,重亲情,以德修已,以身立教,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诚意恪守家庭美德,塑造自己德高者形象。二是强化教师的从业技能,敬业精业,探求真知,弘扬道义,珍重合力,懂得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三是注重教师的仪表风度,仪表美和风度美是师德表里如一的体现,俗话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教师健康的体魄,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服饰,都会对学生心理及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而,教师应强健体质,检点言行,注重着装,以完美的形象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展示出新世纪教师德高、博学、仪美的风采。

3.注重培养高师生成为道德生活主体

高师学生作为未来弘扬道义和修身示范的主体,在其大学教育中,应突出培养其成为道德生活主体,培养其自省自律的责任意识,关爱他人的主体精神,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加强自我约束,养成诚实品格,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首先成为道德生活的主体,然后成为修身示范的主体。

4.师范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把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作道德原则教给学生是无用的,也是苍白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光源、行为的楷模,必须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言传”的过程中体现“身教”,以高尚的品德感召学生,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生在这种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师爱氛围中,更能激发出对知识的求索,对正义的崇尚,对生命的热爱,对从教的渴求。所以孟子说“师道立,圣人出”, 充分肯定了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8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1

  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话“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可见,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 在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后,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不是教师的专属名词,亦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属名词。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思想与理念。只要是社会的人便是有资格作为教育者的。只有当引起全社会重视时‚立德树人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才可以成为教育舞台的主角。

  第二,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即是具备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事业融入于自己的爱好中,每一次的工作都会当作是一次精神的娱乐。当教育工作成为教师的精神娱乐时,教师会便会无怨无悔地投入。当教师每一次面对学生,每一次面对家长,每一次面对社会,才会心无挂碍。

  第三,具备独特的魅力素养。其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是整个教师素养的灵魂所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感染他的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培养完善独立的人格。农村学生不比城里学生,可以生活在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学习环境,他们大部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接受着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思想,唯有靠教师来影响他们。人格魅力主要包括品德、才学、风度三方面。然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完善又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磨练练就,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其二,个性魅力是德育的关键。独特的魅力是需要思考需要时间来培养,作为教师不但要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还应该因地制宜,灵活的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切不可锋芒太露而使家长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 其三,教师的形象魅力极其重要。培根曾经说过:‚良好的形象是一封‘介绍信’,如果要自己的学生以自己作为学习的榜样,除了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以外,还需要良好的形象气质,我能想象到,一群小学生是绝不喜欢自己的教

  第四,立德树人需要践行,而非纸上谈兵。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身教不是言传。空洞的说教一是小学生无法也无能力接受,二是作为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事情少,如何塑造他们独立的人格,如何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无论你是文人学科的教师还是理科教师抑或是艺体类教师,都应将立德树人贯穿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如一的践行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第五,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不是教师的个人标签。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单凭一线的教师是完全不够的‚立德树人需要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教师的孩子成长在校园中,那么学校就应为‚立德树人做各方面努力,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职工,哪怕是校长、书记抑或是一位扫地的阿姨或是看门的叔叔,都应具备起码的品行,使孩子生活在一个素质较好的环境中。立德树人还需要地方政府一起努力,需要配合学校为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教师小学教师。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2

  __月__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酷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气力。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毕生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3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篇9

关键词:高职护理 礼仪修养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19-01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新形势下新的教育背景已经形成。作为当代的医学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假如只是单的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及过硬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还应注重礼仪修养的提升,运用相关的礼仪知识和技巧,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人格魅力[1],在言谈、举止、精神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从而提升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礼仪修养在日常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是教师向学生表达爱的具体形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高职护理院校新进教师虽说在学历上更上一层楼,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但很多人仅仅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由于大学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有升学任务,教师教育热情普遍不高,老师对学生相对比较淡漠,上完课就走,基本不和学生主动交流,缺乏职业的责任感。况且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甚至出现了个别老师在课堂上羞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这与教师的职业言行要求相差甚远,与高校教师的身份极不相称[2]。众所周知,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表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所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礼仪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礼仪修养提升的途径

1.应重视教师礼仪素质教育,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高职护理院校应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礼仪相关制度规范,将教师的礼仪修养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开设有关礼仪修养培训课程,加强高校在职教师礼仪修养培训,提高礼仪修养水平。学院工会也可以在教职工中举办一些礼仪趣味活动,把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争取使教职工的礼仪素养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2.重视自身礼仪素养的培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从高校教师本身来讲,应正确认识教师、学校和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礼仪修养的内涵,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从内心确立自己高校教师的地位,同时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实践礼仪知识,将其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内化成自身一种习惯,并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强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只有坚定高校教师职业理想,认识到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高尚和重大责任,才能符合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才能打造教师魅力效应,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2,3]。

三、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礼仪修养的提升对教学的重要性

1.能帮助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学生第一次与老师见面,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教师定位[4]。得体的仪表及优雅的举止不仅能够充分展示高校教师的个性风采,而且能够有助于教师才能的发挥,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以,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要切忌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形象邋遢。更忌穿衣打扮热衷于时尚,花里胡哨。此外,高职护理专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幽默等态度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诙谐的课堂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是当代魅力教师不可或缺的礼仪素养。

作为一名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尊重、关爱转化为具体的礼仪行为,表现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

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虽说在进入大学校园时已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大学校园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敬佩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礼仪修养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形象。如果高职护理专业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就会吸引学生模仿,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形象定位,提升他们良好的自我形象[4]。

3.能有效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沟通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在期望师生关系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主从关系,学生期待的是师生平等交流,师生之间如果能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就没有压抑感,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

课堂上,高职护理专业的礼仪修养应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学生善用微笑,就能使自己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零距离”接触,那么学生的敬畏就会被信任感和亲切感所代替,也会更喜欢任课老师。

在平常教学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学生会因为喜欢一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对他讲的课程产生好感,那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积极配合老师,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四、结语

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礼仪修养的提高,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高职护理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礼仪修养,来适应逐渐变化的大学生,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晨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及层次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83-84.

[2]李泓。新时期下高校教师职业礼仪魅力提升探析[J].时代教育,2015,(11):238.

[3]李立,宋晓晨,杨凯等。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内江科技,2014,35(8):113-11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