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通用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药用植物学】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是教学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如何将此内容在药用植物学中渗透和贯彻执行,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训练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一方面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又为后续的课程特别是《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是我们在教学探索中始终贯彻的一个宗旨。
首先,要重视做好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素质。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生实际操作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得出结果,更主要的是在操作的过程。实验是从抽象的感性认识到具体的理性认识转变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应当避免让学生充当“机械人”的角色,不是按照书本或教师的指令去加一些试剂,观察变化、记录现象、书写报告就了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眼、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基本技能、技巧需要足够的刺激──反应才能形成。因此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应力求平均分配,同时对于每一次实验课所要求的基本技能都应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反复练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指导,并积极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如在显微镜使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调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在操作过程中要么调不到位,要么调过了头。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放慢调焦速度,并注意观察视野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可以清晰看见视野中的图像。在总结实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为什么视野中清晰的图像会有三次?分别是哪些图像?调焦过程为什么是由下至上?等等,让学生在实验、思考后有所收获。又如,药用植物学实验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另一项基本技能、技巧是制作临时装片,包括撕取植物表皮装片法、粉末透化装片法、徒手切片装片法等,其中制作粉末透化临时装片是后续课《中药鉴定学》里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技能。粉末透化的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在操作中常出现因粉末放得太多或者粉末透化的火候掌握得不好而烧焦粉末的现象。老师不妨在学生实验前不讲课而是先将实验演示一遍,然后讲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之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在操作完成后肯定会有学生没达到实验的效果也肯定有各种情况和问题的发生。这时老师的角色是逐一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再对实验作一些讲解和示范,特别提示粉末和水合氯醛试液混合后加热时火候的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后再安排学生独立操作,这样学生通过第一次无目的的操作后,根据出现问题的总结再操作一次,实验效果会大大增强,实验技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其次,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综合能力素质。
开放式教学可以说是直观性教学的一种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知识。在使用直观性教学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一般认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药用植物学这门课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本活的植物教科书,把学生带入自然环境中学习植物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而生动的感性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操,对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更有独特的功效。
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公园地处南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又在近郊,是首选的野外实习点。我每学期利用一两天的时间带领学生沿路观察和辨认所遇到的植物。起初,尚需要老师的讲解,但一路上有许多重复和相似的品种,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观察、比较、描述植物的特征。如茜草科的栀子、龙船花、玉叶金花,大戟科的白背叶、红背叶和荨麻科的蔓苎麻植物等形态非常相似,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辨认植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是学生的认知从感性阶段提升到理性阶段的一种体现。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可经常向学生开放的中药药圃。药用植物的辨认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习,不能靠纸上谈兵,需要有直接的感性经验需要经常对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变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学习和复习,巩固学习效果。我校座落在市郊石井镇凰岗村,附近有一座小土山,利用这种地理环境的优势,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山上走一走,看一看,学生的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开放式教学能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思考和学习。
第三,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可以使许多微观图像如植物的显微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解决了实验教学中组织解剖的困难。
通过教学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植物组织解剖比较难于理解原因就是该部分的内容不像植物形态学中的叶或花,可以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显微镜中的组织特点传送到投影幕布上,解决植物显微部分难以直观教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制作药用植物学课件,选取典型植物作为代表,制作立体三维动画,展示植物各组织生命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将宏观的茎、叶、花等与微观的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植物的整体形象,降低学生在学习组织解剖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另外,药用植物学实验中野外实习往往受地域、季节、气候的限制,不容易看到广州四季以及全国的植物种类。我们利用学校多媒体电脑教学室,借助相应的软件,学生就可以在电脑面前观看到生动、形象的植物图像,建立了感官认识,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素质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高职高职
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后续的专业课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衔接紧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此为宗旨,笔者学院对药用植物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课改主要围绕以下“四改”分别展开,主要包括: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简单的PPT也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现代的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需要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互动。因此各种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有基于QQ平台的腾讯课堂,有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以及各种APP软件。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给学生呈现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改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考核评价机制必然要随之改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改变考核时间。可以随堂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等APP软件,教师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测试;同时结合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可有传统笔试,也可进行移动终端测试及现场面对面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再次,改变考核内容。有传统理论考核,也有操作技能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常用药用植物识别”考核,可以对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成果、浸制标本制作成果的考核,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创意贴画考核等。通过改变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五、小结
通过以上“四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发生改变: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建辉,王化东,金虹。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11).
【关键词】楮头红 化学成分 多糖 营养元素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34-02
治疗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这是世界性问题。临床上主要以保肝护肝、凉血解毒或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造成的侵害。中草药及其制剂对该病有独特的疗效,这可能与药用植物多成分的协调和增效作用有关一如已有药理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在抗肝炎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还有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的功能[1,2];鞣质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作用[3];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广泛而温和,有保护肝脏和其他组织、器官和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并有抑制癌细胞和细胞毒素等多种作用[4];皂苷有影响代谢、免疫和酶系统以及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大多数中药的皂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5,6];植物中多种有机态营养微量元素[7]易于吸收,与人体免疫密切相关,对疾病恢复有辅助作用。楮头红(S.nepalensis ),别名风柜斗草[8]。《中药大辞典》记载:其性凉,味酸,无毒;功用:清肺热、去肝炎[9];《实用中草药》记载:其性平,味甘。功用:凉热解毒、凉血利水,主治急性肝炎,肺热咳嗽[10]。据有关临床使用报道:楮头红对急性肝炎(甲肝、乙肝急性期)疗效最佳,对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在福建省民间广为使用,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天然药用植物和中草药资源。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效关系等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为寻找活性物质,了解楮头红临床用药机制的指导科学用药,开展对楮头红化学成分的研究,对探讨楮头红临床用药机制,指导科学地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深入开发应用该天然药用植物也具有指导意义。
1 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电子天平、旋转蒸发器、恒温水浴箱、恒温磁力搅拌机、电热套、DHG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型)。
1.2 材料 楮头红、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正丁醇、三氯化铁、α-萘酚、3,5-二硝基苯甲酸、硝酸银、冰乙酸、活性炭、苯酚、葡萄糖等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楮头红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2.1.1 化学成分提取 取50g楮头红干药末,加石油醚回流提取(1.5h)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后(下同)得石油醚提取部位105ml;滤渣加乙醚回流提取(1.5h)3次,过滤,合并滤液得乙醚提取部位110ml;所得滤渣继续加乙酸乙酯提取(1.5h)3次,过滤,合并滤液乙酸乙酯提取部位116ml;所得滤渣再加乙醇回流提取(1.5h)3次,过滤,合并滤液所得乙醇提取部位110ml;最后在滤渣中加蒸馏水回流提取(1.5h)3次,过滤,合并滤液得蒸馏水提取部位168ml。临用时根据需要将各部位提取液稀释或浓缩。
2.1.2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各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采用化学特征反应定性和纸层析定性试验[11-13]。
2.2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2.2.1 多糖提取与初步精制 取2.1.1蒸馏水提取部位上清液用酶法去除淀粉,按18ug/g加液化酶到上清液中,在pH为6,85℃水浴条件下处理1.5 h,用I2/KI溶液检验者到碘液不变色,接着按200ug/g加糖化酶,pH调至6,水浴温度60℃处理1 h。去淀粉后,接着用sevag法除去蛋白质,然后加3倍体积95%乙醇溶液,静置1 h后,沉淀抽滤,干燥即得精制多糖。
2.2.2多糖含量测定[14]用葡萄糖为对照品,用2.2.1所得精制多糖为供试样品,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
2.3元素测定
2.3.1楮头红中钙、镁、铁、锰、锌、铜测定[15] 称取烘干磨碎的楮头红样品2.0g于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缓缓加热炭化至不再冒烟,移入高温电炉,逐渐升温到500℃灰化2 h。待冷却后滴加硝酸(1:1)溶解灰分,蒸发至干后,置于高温电炉中继续灰化完全,用2mlHCL(1:1)溶解灰分,移入25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分别于285.2nm、422.7 nm、248.3 nm 、279.5 nm、213.8 nm、324.7 nm波长处测定标准液和样液中Mg、Ca、Fe、Mn、Zn和Cu的吸收值,计算即得。
2.3.2楮头红中钾的含量测定 取干燥的楮头红粉末1.0g于1mol/l盐酸溶液中浸提,吸取浸提的待测液5.00ml于2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16],于766.80 nm处相同条件测定,计算即得。
3 结果与分析
3.1楮头红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纸层析法试验结果如表1,2。楮头红中主要活性化学成分有多糖、游离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皂苷、有机酸、酚类、鞣质等物质。
表1楮头红化学成分试管预试法鉴定结果
表2楮头红化学成分圆形油纸层析法鉴定结果
3.2多糖含量 经多次提取测定,楮头红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75.0g/kg。
3.3元素测定 各元素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几种元素测定结果 (n=5)
4讨论
试验表明,楮头红中含有游离苷类物质、黄酮类物质、酚类、鞣质类等物质,含量较高的多糖和较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这些成分有的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的可诱生干扰素和抗病毒作用;有的可抗菌抗炎;有的可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而有的可抑制癌细胞和细胞毒素、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这与楮头红的临床药效基本一致。但是要掌握楮头红的临床用药机制以及药效与各类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对楮头红的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子结构鉴定和临床药理试验等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红樱,张德禄,胡春香,等。植物活性多糖研究进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0(3):112-117.
[2]谭仁祥。植物成分功能。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15.
[3]冯卫生。鞣质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中国医药情报,1996,2(4):220-224.
[4]陈业高。植物化学成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40.
[5]徐先祥,夏伦祝,高家荣。中药皂苷类物质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 126-128.
[6]杨志刚,陈阿琴,俞颂东,等。三七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兽药杂志,2005,39(1):33-37.
[7]新宇。微量元素与免疫。百科知识,2005, (02S):18.
[8]林来官。福建植物志,第4卷。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9,1798.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90.
[10]陈桂菲,叶淑玲。风柜头草药用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29.
[11]北京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87-189.
[12]谭仁祥。植物成分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36.
[13]董小萍。中药品种品质与化学成分实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9-173.
[14]张惟杰。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1-213.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课程在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室内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起到验证的作用。野外实践教学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只有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两个专业同时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其他专业只是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且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承担了校级教研项目“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①
1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题组开展了如下工作:
1.1 对新校区现有药用植物进行统计,收集照片
1.1.1 建立了我校新校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目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收集了10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标本,通过原植物鉴定,确定了学名,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建立了分类目录,编撰成册。
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素材,为教学多媒体的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分类目录为实践教学教材制定了纲领。
1.1.2 采集了我校新校区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特征照片
在收集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同时,我们采集了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高像素照片。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生育期存在差异,而采集的照片要反映出该种植物的特征,尤其是花的特征,因此虽然收集了近百种植物标本,但是近半标本没有花,因此没有采集照片。
1.2 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用植物种质
在系统收集我校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利用相关社会关系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材种质,并定植于新校区。这些种质包括半夏、厚朴、白花前胡、、麦冬、射干等,均为湖北省优势地道中药材,这些种质的收集及保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 编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使知识点可视化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编撰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的内容与我校野生药用植物及收集的地道种质紧密联系,从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3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相关植物的特征,并附带照片。
针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教材及多媒体中均采用图片及标本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教学的野外实习环节,现场系统讲解每种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形态特征,让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可视化,直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看得到且摸得到。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
2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2.1 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热情。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主学习,课题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显微镜、照相机、参考书等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2.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系统讲解了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的基础上,并以实例讲解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大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3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②③
3.1 收集黄家湖校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在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我校新校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不多,且单个种的居群较小,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二是部分野生药用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园林工人除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而乱采等)已在新校区范围内灭绝。上述2种因素使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亟需对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并通过人工繁育来扩大居群的规模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3.2 扩大学生范围
目前,开放式实践教学已对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开放。计划在2年内把学生范围扩大至中药学专业(自考学生)、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让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3.3 完善实践教材
在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种省内外的地道特色药用植物种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注释
① 刘艳菊,黄新平等。《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66-67.
(萍乡市卫生学校,江西 萍乡 337000)
【摘要】以人才素质培养为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初步探讨。实现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实物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改进考核方式等教学方法,在现实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和常见药用植物类群,在天然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但是这门课程专业术语较多、植物分类及显微构造等内容抽象难懂,传统讲授教学更使学生觉得枯燥无趣,而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多数文献针对的是本科或高职药学专业。作为同样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尝试立足本校中职教育,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1 教学内容
不同的药学专业均会开设此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恰当安排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内容非常重要[2]。我校的中职药剂专业为药品营销方向。按照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学生可到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从事药品购销,管理与咨询服务,药品储存、运输、配送,药品维护管理及相关信息服务;医疗机构药剂科的药品购销、管理等药学服务工作。药品营销方向有必要安排药用植物学学习,但是既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掌握又要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材采用潘凯元主编的《药用植物学基础》全书共四章,196页,安排32学时,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分配比例约为1:1。由于学习时间少,课程内容不可能全部讲授,重点应放在植物分类及显微构造及其有关的内容, 其他部分可做一般介绍;实验内容不宜过多, 需简且精;不安排专门的野外实习。
2教学方法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有其利弊。对于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幻灯片能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及黑白的图画变成了彩色的,形象且直观,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节约照片挂图等的费用;另外借助于现在发达的网络,下载大量的植物科属原创视频,教学事半功倍。但是制作PPT,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教师需要花不少精力和时间。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可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
2.1实物教学
幻灯片能够展示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但却不是立体实物,学生在不停阅览图片的同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且图片太多,前后缺乏连贯性,对于整个植物的形态认识并不好。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实物来教学可以弥补幻灯片教学的缺憾,例如在讲授根系时选用白菜和大蒜;根的变态选用萝卜和山药; 茎的变态选用马铃薯、藕和蒜瓣; 叶的变态选用仙人掌和洋葱;选用苹果、花生、橘子、葵瓜子、葡萄、桂圆等讲解果实类型; 选用黄瓜、毛豆、火龙果,西红柿等讲解心皮与胎座[4]。鼓励学生自采植物标本,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选用这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可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2.3兴趣教学
对于教学内容相对庞杂且枯燥的植物学学习,学生愿不愿意学,想不想学显得尤为重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可使学生有兴趣学、肯学,教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5)。首先,教学内容可以故事化,如有些药用植物何首乌、枸杞、益母草、田七等, 一听药名就知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其次,穿插优秀植物纪录片,如BBC的《生命-植物》、《植物私生活》等。再次,制作植物礼品,如制作叶脉标签帮助认识植物器官叶、DIY苔藓微景观设计美观且环保。
2.4实践教学
鉴于时间、考虑可操作性及突出实用性,实验安排应主次得当。实践一可以在讲授第二章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态时在课堂上完成;实践二植物分科及检索表的使用,选取易得的百合花、油菜花、菊花等为例解剖,最后以校园满开的杜鹃花为题,每人动手解剖,对照附录找到这花属于什么科;实践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观察是实践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自制植物洋葱切片并通过镜下观察,要求每位学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实践四植物细胞后含物可以观察马铃薯的淀粉粒,后面的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看看成品玻片。在传统实践课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种板蓝根或益母草,此两种药用植物常用且易种,学生每人分发种子,老师教种学生自种,在期终可以作为实践加分。
2.5考核方式
为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药用植物学的成绩评定, 不宜以一次考试来定, 应该做多方面综合评价。目前,我校对该门课程采取考查方式,开卷考试成绩占总评的40% ,实践课占40%,平时考勤占20%,这种评价体现了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这种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基本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药用植物形态,只有从书本中解脱出来, 才有可能真正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5]。
参考文献
[1]潘凯元。药用植物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利国。不同专业本科学生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探讨[J].药学教育,2005,23(1):18-20.
[3]吴艳芳。浅析多媒体教学在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2045-12049.
[4]彭华胜。实物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0,26(3):43-45.
[关键词] 比较;教学;药用植物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39-02
《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和中药栽培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及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者适时、适度地引用“比较式教学法”,可使学生更容易抓住药用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加深理解。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概念及方法
“比”即为比较,是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1]。
1.1 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层次或同一类别或相类似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即对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对于同一科属的药用植物适用此法。
1.2 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内属于同类的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2]。此法适用于不同科属药用植物的比较。
1.3 纵横结合比较法
纵横结合比较法或在横向比较中夹带着纵向比较,或在纵向比较中夹带横向比较,两者结合比较。任何事物不是孤立存在,也不是静止不动,既与其他事物同存,其本身又在发展变化[3]。多角度、全方位对比同一科属或不同科属药用植物的区别点更适用这种纵横结合的方法。
2 实施的必要性
河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药用植物。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省拥有中药材品种总数2 302种,其中植物类1 963种,动物类270种,矿物类44种,其他25种。由于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分科琐细,且该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多,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多,使得课堂教学十分枯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困难,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授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植物之间的异同点,特别是对于名称、形态和功效上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采用实物对比讲解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4],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明显增强。
3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同一科属的横向对比
河南四大怀药的山药与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地上部分形态相似,但山药根茎在地下直走,穿山龙根茎地下横向生长。东北道地药材人参和西洋参形似,但西洋参小叶片的叶脉上面几乎无刚毛,叶缘的锯齿不规则且较粗大,容易区分。车前和平车前均为车前科,地上形态极为相似,都是匙形叶,穗状花序,但车前为须根系,平车前为直根系,挖出后观察根系类型可予区分。玉兰和广玉兰同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学生在识别的时候总是容易混淆,比较二者叶后不难发现,广玉兰为革质叶且为常绿植物,玉兰为草质的落叶植物。木兰科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也存在类似现象,二者功效不同,不能同作五味子入药,需准确把其分类,比较果实后发现:北五味子果序为穗状,而南五味子果序为球状。玫瑰与月季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姊妹花,市场上卖的鲜花许多都是月季的变种,如何区别玫瑰和月季,见表1。牡丹与芍药在观赏价值方面绝不逊于玫瑰和月季,虽同为芍药科,花形花色有相似之处,但牡丹属于小灌木,而芍药属于草本,二者通过茎质地的对比就能轻而易举地区分开。石菖蒲与水菖蒲同为天南星科,仅一字之差,植物学特征又非常相似,叶剑状条形,两列状密生于短茎上,全缘,先端渐尖,有光泽;但中脉不明显者为石菖蒲,若中脉明显即为水菖蒲。通过叶脉鉴别的还有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狭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差别之大,比对即见,见表2、图1~2。
3.2 不同科属的纵向对比
北沙参属于伞形科珊瑚菜的根,花序为复伞形。南沙参属于桔梗科四叶沙参或轮叶沙参等植物的根,有乳汁。另就二者质地而论,北沙参坚实,南沙参空疏。半边莲与半枝莲:半边莲属于桔梗科植物,有乳汁,花冠红紫色,裂片偏向一侧,故名,而半枝莲属于唇形科,无乳汁,叶对生,茎四棱,两朵小花对生,总状花序排列在枝顶一侧而得名。金钱草与连钱草分属于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和唇形科植物连钱草,二者亲缘关系较远,自然形态学差异较大。海棠与秋海棠:海棠为蔷薇科木本植物,秋海棠为秋海棠科草本植物。绞股蓝和乌敛梅:绞股蓝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绞股蓝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抗疲劳、保肝、抗胃溃疡、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乌敛梅(葡萄科)与绞股蓝在植物形态上很相似,以致许多人误将乌敛梅当绞股蓝入药、饮用,乌敛梅卷须二分叉与叶片对生,绞股蓝的卷须不分叉,生于叶腋,并与叶柄呈180度角。五味子与五倍子十分容易混为一谈,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入药,而五倍子为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有乳汁)上面的虫瘿,差异较大。白首乌与何首乌虽同为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但二者非同一科属,区别显而易见。见表3。
3.3 纵横结合的对比
纵横结合法即纵向穿线、横向结网,纵横交织,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讲述多种易混淆药用植物时,可先纵向联系,让学生对所有易混淆植物所属的科属、主要区别点进行明了的比较;然后再横向联系每一个植物自身具有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如表4所列。中药材来源广泛,品种繁多[5],命名一般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顾名思义,利用中药的“形”来分类,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以上的“比较式”教学,对相似、易混淆的药用植物有了清晰的认识,既找到了联系,又把握了区别。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笔者重在掌握和实际应用这种对比的教学方法。
4 总结与讨论
在对《药用植物学》课程多年的创新性改革和实践中发现,“比较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整合知识、科学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6]。
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科、课程、教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内在规律,采百家之长,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在《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以致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20(3):125-127.
[2]刘向红。比较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 12(8):331-332.
[3]崔明花,孙凤丹,孙抒。比较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87-96.
[4]刘朝红。比较教学法在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2):49-50.
[5]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总结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