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精选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1)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2)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东北风温暖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地风带控制下,干旱;在低气压和盛行西风带控制下,湿润
3.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