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人物形象分析(最新8篇)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孙权人物形象分析(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孙权人物评价 篇1

汉末三国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诸葛亮: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

周瑜:①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②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鲁肃:①神武命世。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陆逊: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张辽:向有紫髯,长上短下,便马善射。

程昱:权有谋。

刘晔:①权有雄才。②权善用兵,见策知变。

陈琳: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盛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孙辅,兄也,而权杀之。贼义残仁,莫斯为甚。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雠。辜雠之人,谓之凶贼。

贾诩:孙权识虚实。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冯熙: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刘基: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

钟繇:顾念孙权,了更妩媚。

刘琬: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两晋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孙楚: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逃迹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从,东西唱和,卒相扇动,拒捍中国。

陆机: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於戎行,识潘濬于系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故鲁肃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险而效命。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奇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登坛慷慨归鲁肃之功,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是以忠臣竞尽其谋,志士咸得肆力,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华谭:①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②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裴松之:①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②权愎谏违众,信渊意了,非有攻伐之规,重复之虑。宣达锡命,乃用万人,是何不爱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实为无道。

孙盛:①盛闻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②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委璅近务,邀利於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

《荆州先德传》:权好嘲戏以观人。

唐宋

王勃:孙仲谋承父兄之余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届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

朱敬则:孙仲谋藉父兄之资,负江海之固,未敢争盟上国,竞鹿中原,自守未馀,何足言也。

徐夤: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司马光:文帝承父兄之烈,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策定虑,以摧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

苏轼:①亲射虎,看孙郎。 ②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苏辙:吴大帝方其属任贤将,抗衡中原,曹公惮之。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喜诸葛恪之劲悍,越众而付以后事。闼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肆志于僚友。恪既以丧其躯,而孙氏因之三世绝统,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彼以进取之资用进取之臣,以徼一时之功可耳,至于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属之斯人,其势必至是哉。

何去非:权之勇决进取,无以逮其父兄,然审机察变,持保江东,于权有焉。

辛弃疾: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祖谦:孙权起于江东,拓境荆楚,北图襄阳,西图巴、蜀而不得。北敌曹操、西敌刘备,二人皆天下英雄。所用将帅,亦一时之杰。权左右胜之而后能定其国。及权国既定,曹公已死,丕、叡继世,中原有可图之衅。权之名将死丧且尽,权亦老矣。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萧常:权承父兄之资,勇而有谋,愤曹操窃国,尝有讨贼之志;乌林之捷,亦一时之隽功。其后关羽围襄阳,降于禁,威振北方,操大惧,欲徙都以避之。权于是时,诚能与羽协力、东西并举,则操可图而汉室可兴。今乃不然,反袭杀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于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贼,昭烈之不能混一区夏,由此故也。他日虽有犄角之功,亦无及矣。吁,惜哉!

叶适:权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残民以逞,终无毫髪爱利之意,身死而其后不复振,操术使之然也。

元明清

元好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郝经:东汉之衰,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遂奄有荆扬,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国势便利然也。

胡三省: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

朱元璋:君臣之间,以敬为主。敬者,礼之本也。故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孙权盖不知此,轻与臣下戏狎,狎其臣而亵其父,失君臣之礼。

罗贯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孙承恩:仲谋强明,委任才智。听言能断,业乃鼎峙。倍义负汉,屈身事曹。传世四君,霸图亦消。

王夫之:①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②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③孙文台奋身郡将,讨董卓,复雒京,父子三世,退保吴、楚,民不受兵者百余年。

王懋竑:至权时,张昭、张紘虽见尊礼而不复任用,昭且几不免,而翻竟以窜死,惟顾雍、潘濬辈从容讽议,得安有位。陆逊有大功,而以数直谏愤恚而卒。周瑜、鲁肃幸已早死,不与陆逊同祸,而亦恩不及嗣。有所爱重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大基业,窥中原者,亦以此。

赵翼:①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②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王鸣盛: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

何焯:老悖昏惑,吴亡不待皓而决。

近代

李慈铭: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

蔡东藩:①黄祖本无才智,而孙坚死于祖手;孙策又不能亲复父仇,命为之,势为之也。坚阻于命,策限于势;至权承父兄之业,用瑜蒙诸将,一出再出,方举黄祖而枭夷之,春秋之义大复仇,如孙仲谋者,其固不愧为令子乎?曹操谓生子至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诸儿,与豚犬等,原非虚言。 ②孙权承父兄遗业,任才尚计,史谓其有勾践遗风,乃内宠相寻,晚年益愦,废长立幼,乱本已成。

卢弼:窃谓有勾践之志则可,无勾践之志则终为奴虏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谋操纵其间,以江东而抗衡大国承祚,方之勾践其信然矣。

柏杨: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 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①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②当今惜无孙仲谋。

孙权趣闻轶事 篇2

出生传说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后,喜不自胜的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61]

外貌奇伟

据史书记载,孙权的外貌奇艺不凡,有帝王之相。根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看见孙权,形容他相貌高大挺拔,骨架躯体不同于常人,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裴注《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山阳公载记》记载:“备(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紫髯实为武官威风凛凛的象征,并非真指颜色。[62-63]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罗贯中称赞其“碧眼紫髯,堂堂一表”,诸葛亮暗叹“相貌非凡”[64] ,又称作“碧眼儿”。[65]

乘马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孙权亲自骑马至庱亭射虎,老虎抓伤了马,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66]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不记前仇

孙策掌理江东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但等到孙权开始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再录用。[67] 吕范去世后,孙权路过吕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毕泪流不止。

批逆龙鳞

孙权对侍中郑泉说:“你喜欢当众向我谏言,叫我好没面子,你不怕龙鳞(指生气)吗?”郑泉回答:“臣听说有贤明的君主,就有正直的大臣。今朝廷能够畅所欲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主公器量宏伟。凭借厚恩,我不怕龙鳞。”有一次开宴会,孙权吓唬要治郑泉的罪,郑泉走出门的时候不停回头看孙权。孙权喊着他的名字让他回来,笑着说:“你不是不怕我生气吗?怎么还总回头看我呢?”郑泉回答:“臣知道主公一向爱护臣下,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快出门的时候被英姿所感动,忍不住想回头再多看几眼。”[68]

大将朱桓出征时,孙权送行,朱桓忽然端起酒杯说:“臣就要离开陛下远去了,要是能摸一胡须,臣死而无憾。”孙权闻言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须感叹道“今天总算可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为之大笑。[69]

爱护臣下

凌统的随从战死,内心难过得不得了。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对他说:“公绩,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凌统受了重伤,孙权于是留他在船上,帮他更衣。凌统英年早逝后留下二人年幼的儿子。孙权收养二人在宫中,疼爱得跟自己子女一样,凡有客人来就介绍道:“这是我的虎子呀。”

大农令刘基姿貌美好,深得孙权喜爱。一次,孙权在船上举行酒宴,正巧碰到雷雨。他用御盖覆盖自己,同时又不忘遮护刘基。

孙权为政举措 篇3

政治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古都,现名南京。

外交

孙权为扩大势力,曾于黄龙二年(230年),遣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赤乌五年(242年),又派遣聂友、校尉陆凯航行珠崖、儋耳(指现今的海南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赤乌六年(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 。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 ,康泰撰《吴时外国传》 ,这是研究东吴与外国交往的重要资料,可惜二书均已失传,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残存一些片断引文。

军事

孙权在位时期,曾多次出兵北伐,发动两次合肥之战,意图由此进攻曹魏,虽各有胜负,最终还是失败。

嘉禾六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赤乌二年(239年),孙权派羊衜等远征辽东,但公孙渊已于此前为司马懿攻灭,吴军便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

孙权称帝后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扩充领地。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山越人的领袖被逐个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经济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这条海道的开通,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 此后,历东晋南朝,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南朝时期,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还互赠特产 。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 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孙权简介人物资料 篇4

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人物评价 篇5

汉末三国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31]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诸葛亮: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32]

周瑜:①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②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33]

鲁肃:①将军神武命世。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陆逊: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张辽: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

程昱:权有谋。[34]

刘晔:①权有雄才。②权善用兵,见策知变。

陈琳: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盛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孙辅,兄也,而权杀之。贼义残仁,莫斯为甚。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雠。辜雠之人,谓之凶贼。[35]

贾诩:孙权识虚实。[36]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孙权为政举措 篇6

政治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16]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的文化中心,现名南京。

外交

孙权登基后,吴、蜀两国有使臣互往,并且各自承认对方的身份。孙权与蜀汉使臣费祎、宗预也构建了良好关系。黄龙二年(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赤乌五年(242年),又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航行珠崖、儋耳(指现今的海南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1]

赤乌六年(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1] 。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17] ,康泰撰《吴时外国传》[18] ,这是研究东吴与外国交往的'重要资料,可惜二书均已失传,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残存一些片断引文。[19]

军事

主词条:合肥之战

孙权在位时期,曾多次出兵北伐,发动两次合肥之战,意图由此进攻曹魏,虽各有胜负,最终还是失败。

嘉禾六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赤乌二年(239年),孙权派羊衜等远征辽东,但公孙渊已于此前为司马懿攻灭,吴军便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20]

孙权称帝后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扩充领地。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山越人的领袖被逐个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1]

经济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23]

这条海道的开通,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24] 此后,历东晋南朝,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南朝时期,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25]

第二,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还互赠特产[26] 。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27] 。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28]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29] 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孙权人物生平 篇7

早年经历

孙权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出生。其父孙坚时任下邳县丞,故传其出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孙权为孙坚的第二子, 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中平元年(184年),时任佐军司马的孙坚随朱儁征讨黄巾军。孙权与其母吴夫人等人都留居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中平六年(189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函谷关以东)联军,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孙权与吴夫人等随行。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刺史刘表,不幸战死。丧事毕后全家迁往广陵郡江都县。孙权幼年丧父,受到吴夫人的教育。

兴平元年(194年),孙权的长兄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等幼弟及吴夫人等不利,朱治便将他们接到住在曲阿的孙权舅舅吴景处。

十五而立

兴平二年(195年),孙权的长兄孙策起兵征战江东,孙权跟随于左右。孙权性格旷达开朗、温柔多决断,又崇尚侠义,蓄养门客,与父兄齐名。常参与孙策军内部的计谋商议,孙策感到很惊奇,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后与胡综、朱然等人在吴郡读书。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任命时年十五岁的孙权为阳羡(今江苏宜兴), 此后,孙权被时领吴郡太守事的朱治察举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又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孙权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

稳固江东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孙权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地位逐渐稳定。 又分派诸将平定安抚山越诸族,讨伐叛乱之人,很快便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东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

此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同年,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亦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曹仁部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兼任徐州牧。

开拓领土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

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同年,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三国鼎立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达一个多月。其后,曹操率先撤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予孙氏。与刘备议和后,孙权再次征讨合肥,还是未能攻下合肥,便撤军东归。于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赖凌统等拼死保护,方得以离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孙权先命吕蒙袭取荆州,潘璋、朱然也将关羽擒杀。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汉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等,作出示好举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同年秋,曹丕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孙权安抚接纳,南阳郡中五县的五千多户百姓也前来归附。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

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命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因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但孙权与曹丕之间仍有使节往来,至次年才正式断绝关系。

黄武二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之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王直,率部下投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同年十一月,蜀汉派中郎将邓芝来访。

黄武三年(224年)夏,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汉。

黄武四年(225年)冬十二月,鄱阳人彭绮率军反叛,攻陷周围数县,拥众数万。同年,曹丕率军至广陵,孙权严设固守。此时大寒,河面结冻,曹丕撤归。

黄武五年(226年)七月,孙权听闻曹丕病逝,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同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孙权分交州(治今越南北宁)置广州,分交趾(今越南河内东)、九真(今越南清化西北)、日南(今越南美丽)三郡为交州,以戴良为刺史;以苍梧(今广西梧州)、南海(今广东广州)、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为广州,任命原交州刺史吕岱为刺史,士燮之子士徽起兵,自称交趾太守。但不久后即被吕岱诱斩。其后,孙权又将交州、广州合为交州。

黄武六年(227年)正月,吴国诸将平定彭绮叛乱。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

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五月,孙权派使者出使辽东。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使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并命上大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率军五万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废叔继位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嘉禾二年(233年),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后听从朝臣劝谏,才未出征。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

赤乌三年(241年),孙权派卫全琮攻淮南、威北诸葛恪攻六安。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不利而还。同时,车骑朱然围攻樊城。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两宫之争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孙权派戴烈、陆凯率军前往南郡抵抗王昶。

去世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在位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

孙权简介 篇8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1]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