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优秀10篇)

虽然手足口病经常被提及,但许多家长还不清楚,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手足口病的症状(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篇1

与绝大多数传染病类似,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饮食传播;2、飞沫传播;3、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诱发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点药。

手足口病的症状 篇2

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病的名称上可以找线索去看什么表现:手足口,手、足、口腔里面出现孤立的一个一个的小疱疹一些的东西。有的患者仅仅是出现一些疱疹,经过几天你可能就好了。但是其中一部分患者会病情加重,会出现发热,发热加上手足口疱疹,这是手足口病最最典型的一个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开始阶段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早期识别,及时转诊。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 篇3

一、发病原因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二、发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 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篇4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中医方面,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 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篇5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8日。

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篇6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黏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七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一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小儿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篇7

小孩自身卫生的清洁

小孩天生好动,难免衣服上,皮肤上会弄脏,如果父母不保持小孩日常卫生的清洁,也会收到感染

护理:父母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发,注意及时修剪指甲,更换个人居家衣物,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

小孩饮食不洁净

小孩饮食不洁净,小孩吃的食物通过消化道会进入肠道,受到病毒的感染,因为儿童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病。

护理:为孩子准备食物时,请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尽量不给孩子食用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吃饭前后注意清洁双手,饭后漱口,保持卫生

小孩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小孩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也是导致儿童手足口病的原因之一。

提高宝宝抵抗力可以从饮食、日常行为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整,可以在必要时选用一些药物。饮食方面需注意宝宝的饮食要清淡、种类丰富,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肠胃“疲劳”。要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乱摸眼睛鼻子,不吮吸手指,不咬玩具。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习惯,平时加强锻炼,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进行疫苗接种,不乱用抗生素

小孩爱咬异物

小孩喜欢将玩具等放在口里,无不因玩具上的病毒,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让小孩感染病毒。

护理:父母要定期对小孩的玩具进行消毒,不能吃的东西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

公共场合接触传染

特别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幼儿园人口众多,与有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接触就会感染病毒,另外父母带小孩子去公共场所,也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的影响

病毒传染,主要是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一般通过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篇8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儿童手足口病病理原因 篇9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表现 篇10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