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1、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2、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3、"风掣"一词: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4、轮台:见前注。
5胡天:这里指西域的天气。
6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7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8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形容天气很冷。
9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0阑干:纵横的样子。
11惨淡:昏暗无光。
12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13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14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5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16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经霜后变白。
17狐裘(qi�):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1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9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狂风席卷着大漠北塞,
吹折坚韧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
就有大雪将天地铺盖。
好似突然一夜之间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飘飘而落,
打湿了帘珠,结冰在帷幕绮罗。
狐皮裘再不觉暖和,
锦缎被褥也觉单薄。
将军的兽角硬弓也冻得拉不开,
都护的铠甲铁衣难穿著。
浩瀚的沙漠处处纵横
百丈巨冰,
惨淡的愁云凝滞
仿佛压低了天空。
中军帅中摆下酒筵,
为武判官归京送行,
胡琴、琵琶伴着羌笛,
起舞和鸣。
纷纷扬扬的暮雪
飘落在军营辕门,
寒风狂舞着红旗,
红旗被冻挺凝结
成为一抹静止的红云。
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
远行的人,
雪地上空留下一排,
马儿行走的蹄痕。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诗,唐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可谓多矣,而像这首把雪景与别 情,——而且是塞外如此奇伟壮丽的雪景与别情融为一体之作, 似属绝无仅有。
开篇两句,以“北风”引出“飞雪”;“八月即飞雪”写了塞外早雪 的特点。下两句,曰“忽如”,见得风起雪至,来得又是这样的迅疾, 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千树万树”,雪压枝条,宛如春 风送暖,梨花盛开,描绘了塞外的奇丽风光。不但写景真切,又显 示出诗人惊叹赞赏的心情与豪爽豁达的襟怀。这两句历来被人称 道,绝非偶然。以上四句,紧扣“雪”字写塞外特点,无处不奇,下文 则从“寒”字落笔继续写“雪”。“散入”句,忽以细致的描摹写飞雪 入幕,从而也把读者带进中军帐内。
下面三句着眼于帐内“将军”、 “都护”诸人的感觉,以夸饰手法多层次地描写了大雪带来的严寒: 狐裘不暖,锦衾嫌薄,角弓难控,铁衣难着。帐内如此,帐外又当如 何,读者自不难得之言外。以上四句是从感受写寒。“瀚海”两句, 再将镜头从帐内拉出,一下一上,一地一天,天空仍是阴云凝聚,而 地面却已被坚冰复盖了。这两句是从自然景物写寒。由雪压枝条 而坚冰复地,写景中已暗寓时间的推移过程于其间,意味着别时已 近。所以在写满天阴云时却说“愁云”,已微逗别情,接着便自然转 入送武归京。在这样的时刻与环境中送别友人,不也有点不寻常 的奇味么?“中军”两句,写设宴饯行,席间鼓乐齐奏,帐中寒意顿 消,可见宴间情绪之热烈,送者之殷切。“纷纷”两句,写辕门外的 雪景,意味着武氏将行,送者心里别是一番滋味。这时写景,设色 巧丽,白中有红,冷中有热,巧妙地表现了惜别与祝愿相共的心理。 末四句写武判官终于在一望无际的雪海中别去。“山回路转不见 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凝望友人,以至于身影消失,唯见雪上马蹄 的遗迹,此中不但可以看到一个伫立不归的形象,其依依惜别的诚 挚情谊也溢于言外。满目皆雪,一股凉意混和着别绪不禁浸润 心田。
全诗以雪起,以雪终,中间写寒,实则也是写雪,塞外奇丽的雪 景贯串终始,并以深挚的别情镶嵌其中,既情意含蓄,又奇恣酣畅, 境界雄阔,这也是岑参对边塞诗有创新的表现。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黑格尔说过诗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诗歌立意和构思的基础,是使诗歌立意和结构通向新颖、奇巧的桥梁,是诗人描绘形象、创造意境的必要条件。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了,借助夸张手法,注重大笔挥酒与细节描写,展示出边地的奇妙景象。首先,奇思妙语。如,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诗人以“劲草”见“急风”,把看不到的风(感觉感知的)通过草(视觉感知的)来表现,特别是一个“卷”字,就把边塞的风急风大的奇景表现出来。其次,思维跳跃。“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可以说是大手笔与小细节结合,是诗人思维的极大的跳跃,一方面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表现出了边塞环境的整体恶劣,另一方面刻画了冰雪覆盖“辕门”,而军旗“不翻”的军营环境。这里,由天而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思维大步跨越。再次,虚实交错。也就是说,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真实的描写,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浪漫奇妙的想象。这样,不但再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诗人乐观主义精神。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送别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8、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9、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10、狐裘不暖、锦衾薄、躬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害叫人难以忍受。
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因作者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1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千古名句。
答: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奇特,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和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重,为千古咏雪名句。(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形了千树万树的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