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吃什么传统东西【优秀7篇】

七月七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七夕吃什么传统东西【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七夕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篇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索饼 篇2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七夕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3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并不是一种水果,而是用面粉、油、糖、蜜制作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点。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织女能赐自己一双巧手。

又因为“巧”与“桥”谐音,人们认为在七夕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实现。

2、吃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绿豆芽,这绿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长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将绿豆芽和肉丝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调味料做成豆芽汤。面条煮好抓到碗里,将豆芽汤浇上即为“巧芽面”了。

3、吃花瓜

七夕节当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会将瓜果雕刻成奇鸟异状,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图案,用来拜织女、待客等,称为“花瓜”。

4、吃江米条

七夕节吃江米条是老南京人特有的习俗。江米条是将糯米粉与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团,放入锅里蒸熟;再将蒸好的面团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团稍微变干,用刀切成面条,放入油锅炸熟,炸好的江米条沥干油后抹上糖浆即可。

5、食五子

七夕节“拜织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榛子,焚香拜祭后,这些贡品也就成为宵夜食物。

6、吃巧酥

七夕期间,民间一些糕点铺会制作一些牛郎织女模样的酥糖,俗称“巧人”或“巧酥”,销售时会说“送巧”或“送巧人”,十分讨巧,很适合七夕节食用。

7、吃鸡

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这天才能“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得分开。人们很同情牛郎织女,流行在七夕这天宰鸡,意为没有公鸡报晓,牛郎织女就不会分开。七夕节吃鸡也就成为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地方一到七夕节,就把大公鸡从鸡窝里抓出来,放到屋里用框子扣起来。他们认为公鸡换了地方怕生,就不会打鸣,这样牛郎织女在一起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8、吃蚕豆

“分豆结缘”是福州地区七夕节特有的习俗。每年七月初七,亲朋好友和邻里之间都要相互赠送、分食蚕豆,“蚕”与福州方言里的“缠”谐音,意为把好事紧紧缠住。

9、吃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门台山的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当地家家户户都要拜神,称为“幕仙”,菱角、凉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贡品。

10、麻老

麻老,正确名应该叫麻糯,是福建龙岩特有的一种糕点,是专为纪念牛郎织女而生的七夕节食品。在龙岩地区,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几天就要购买麻老赠送女儿,尤其是出嫁后的第一年,要用小箩筐整担送。

11、吃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12、吃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13、吃石榴

在福建东山岛,七夕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这天的晚餐就用使君子煮螃蟹、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晚会后,大人会叫小字辈拿石榴放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

"七夕节"是如何诞生的 篇4

七夕节又称为七巧节,这个节日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汉朝时期。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证明在当时已经有七巧节这一传统节日。

七夕节的产生随着当时经济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由于纺织技术有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古代淳朴的劳动人民,就为纺织技术的起源增添了一定的神话色彩。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诉说纺织技术的渊源,这其实就是牛郎和织女传说的源头之一。

相传古代天帝的孙女现擅长织布,每天为天空纺织七色彩霞,由于不喜欢这种枯燥的生活,所以织女偷偷下到凡间嬉戏,并遇到了河西的牛郎。

织女因为贪恋人间情感,和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还把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会人们养蚕和纺织技术。

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情很快被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到凡间把织女强行带回天宫。牛郎由于上天无路每天痛不欲生,后来他放牧的老牛告诉他,将老牛的皮做成鞋子就可以上天去找织女。

于是等老牛死后牛郎就用牛皮,做了鞋子带着自己的儿女踏上云霄,王母娘娘得知之后用金簪划出一道银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在银河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打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万的喜鹊就会飞过来为牛郎和织女搭乘鹊桥,长久分离的相思之情。

使如此短暂的相会就像梦幻一样,仿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没有分别便不知相聚的不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逐渐流传,后人在七夕节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和庆典,既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祝福,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段美好的爱情经历。

七夕节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最早人们对天文的认知很有限,最早对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认识来源于纺织业的产生,由于民间传说加上纺织业日趋发展对织女星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多,除了牛郎织女星之外还有北斗星。

北斗星第一颗星叫做魁星又称为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也将七夕叫做“魁星节”或者“晒书节”。笔者认为人们崇拜星宿或者对七夕节早期认知,都来源于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女孩子希望自己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希望自己像织女一样拥有高超的纺织技术,男孩子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够高中状元建功立业。

七夕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巧果 篇5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 篇6

1、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2、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10、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吃什么传统东西 篇7

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

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俗中的少女乞巧、儿童穿新装、卖“磨喝乐”(泥塑儿童像)等,正是古代“七七”理念和生殖崇拜的反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