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唱游课(通用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一:
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教学目标二:
学一个新的音“la”
教学目标三: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同学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材内容
教材选用的三首歌曲《假如你高兴》、《十个小印第安人》、《牧童谣》都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同学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动的方式对同学进行律动教学。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易于儿童自主参与。能将同学带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各地儿童质朴、热情、活泼的情趣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括视野,愉悦身心。
教学步骤:
(一)《假如你高兴》
1.听中动。听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音乐有节奏地拍腿;听音乐有节奏地跺脚;听音乐有节奏地弹舌。全班做声势游戏。
2.听中读。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动与朗读歌词中,同学们对歌曲已很熟悉。此时,教师可请同学跟着钢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同学唱歌是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同学不要大声喊叫。
4.自编歌词。启发同学用身体的其他局部的名称编成歌词填入乐曲中演唱,并伴以相应的律动。
(二)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1.游戏引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同学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3.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4.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5.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6.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7.即兴扮演。戴头饰的十名同学,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8.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同学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三)歌曲《牧童谣》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1.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同学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同学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3.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41页的活动“唱唱”。
4.师生互动。同学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同学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
一、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唱、游、课、天、歌、跳”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手指点字,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
3、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巩固笔画“横、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十、土”。
4、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教室、办公室门牌上的字。
二、重点和难点
1、能读准“唱、游、课、天、歌、跳”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独立或者半独立地正确朗读课文。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利用录音,帮助学生阅读课文、识字。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认识汉字的兴趣,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
3、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人人参与。
4、根据学生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1、游戏识字策略
2、自然渗透策略
3、阅读巩固策略
4、习惯养成策略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设计探究活动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五、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学习生字“唱、游”,认读词语“唱游课”
1、启发谈话,交流自己所喜欢的课或者老师,学习生字“课”。
2、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3、学习生字“唱、游”:渗透部首“口字旁”、“三点水”;词语“唱游课”:渗透音节拼读“kè”;复习“上”:复习笔画、笔顺。
说明:
引入课文时交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中的三个生字,可以分两步学习,降低难度。教师可以注意“唱”字的正音,并且结合“唱”、“游”两字渗透部首“口字旁”、“三点水”。
二)听课文录音,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以便用手点指,边听边思考:唱游课上,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结合交流,学习生字“歌、跳”。
(1)读词语“唱歌”,学习生字“歌”。
(2)结合词语“跳舞”,学习生字“跳”。
(3)跟读句子:师教我们唱歌、跳舞。”
(4)跟读句子:对着大镜子边唱边跳。
3、比较学习生字“天”:“天”与“大”比较。
4、再听课文录音,巩固生字,同桌认读。可以让同桌两个人来个小游戏,打打“生字牌”。
5、开词语长火车,复读词语。
说明:
结合听录音后的交流,联系词语和句子,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歌、跳、大”,做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学习生字时,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识字、记字的方法。通过开词语火车,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巩固识字的活动中达到复习的目的。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跟着录音或者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跟读课文。
2、组织小组活动;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
3、朗读大比拼:各种形式地朗读。
说明:
这一环节的朗读还是从跟着老师读开始。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手指点字,字字过目,出声朗读。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竞争的意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比赛读、挑战读、是为学生创设的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可以挑动发学生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四)游戏巩固,拓展积累
1、拓展识字:认读教师或者办公室的门牌。
2、游戏巩固。
说明:
教师在活动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看看记记专用教室和老师办公室门牌上的字,比比谁记得对,记得多。”
五)书写练习
1、复习“写字歌”、“手指操”。
2、示范练习描摹。
3、同桌点评,总结评优。
说明:
本阶段的写字教学重在养成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激发初步的写字兴趣。写字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字的笔画和笔顺,摆正位置后再认真描摹。
课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语文课文,也算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学前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各不相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上课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还没有学就能够能朗读课文,而且还会写几个字,他们觉得自己懂了,上课不爱听了,常常插嘴了,听到别人说错了,就爱嘲笑他们。比如,当我提问:“开学了,作为一名新同学,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呢?请说的同学请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听的同学也要仔细认真……”可话只说了一半,已经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自言自语,我的后半句话很多人就没有听见,要求当然不能达到。又比如,当我请小老师领读生字时,有个同学卡壳了,马上就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在下面哈哈大笑,造成那个“小老师”很尴尬。再如,当我提问时,这个答案明明已经有同学答过了,可却还是有人积极举手回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都正好说明了,学生的听讲能力太差。
反思这些,我觉得今后一定要注意多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们还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平时,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与适当的评价。
5、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的要求。比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要听清老师或发言同学说的每一句话;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6、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要很好地注意这一点,要清楚告诉学生如何听,要随时随地进行提醒或表扬。
让学生当好小老师。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学生上讲台介绍他们的方法时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教学内容
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卡农歌”“第一交响曲”
唱:“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
动:采集与分享
第一课时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唱游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男孩子允许不跳)
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练声)5---6---7---1---。呜-----
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练声)
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
小奶牛说:谢谢大家。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
牧场好大啊。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老师演示课件中音乐童话故事。学生欣赏一遍。
2、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长笛代表小鸟。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三、说一说:分辨每种乐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让我们通过音乐游戏来了解。
音乐游戏:听音乐,猜猜我是谁?学生分组做游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2、这首交响童话好听吗?叫什么名字?
3、你最喜欢什么乐器模仿哪个角色的音乐?
四、编一编:你能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角色编创人物、动物动作?
除了听音乐创编动作,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创编?
1、分配角色表演
2、谁今天还能想出新的表现方法?(编写童话故事)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创作。(师生共同表现)表演:每人选择不同的角色;写童话故事。
五、想一想: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貌视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坐上雪橇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吧。
(集体舞:铃儿响叮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唱游室)。
第二课时《绿色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了解演唱形式。
2、欣赏《森林水车》,让学生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二、导入:
1、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2、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3、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4、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哟应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四、欣赏《森林水车》
1、我们用歌声表达了《绿色的祖国》,现在我们体验一下绿色森林中,水车轮子转动的美妙的声音。
2、听赏《森林水车》
3、跟着音乐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五、音乐游戏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流氓兔,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远,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变强,还可以用哪个词。对了,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它是这样表示的,你还能想出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组图形来表示。
反过来,谁来说说看?(声音越来越弱)。也来画画,好吗?
谁来用你的手势来表示渐强渐弱。
3、结合游戏来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略)
第三课时《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切分节奏×××,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运用歌声,体态律动表达无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运用声势、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节奏游戏:
放课件:哎呀孩子们真高兴,你们看谁在看着我们呢?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1、课件中出现叫卖的声音“约豆腐”这是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谁的音又长又重?
2、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3、师: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加拿大”去旅游,你们听他们用音乐欢迎我们呢。(学生听音乐)
2、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吗?
3、用柯尔文手势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5、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四、表现歌曲:
你们想为歌曲加入什么?(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1、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老师示范动作。
3、师生展示。(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
五、、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1、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休息一下,听赏一首乐曲《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说一说乐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2、熟悉一段书上的旋律,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觉得音乐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3、跟老师用三部轮唱的方法唱一唱。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