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重点问题探究最新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重点问题探究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重点问题探究 篇1

作品鉴赏

中心思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

艺术特色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这是此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同时亦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从结构上来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首段,此处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此处作者开门见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此处作者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真理的发现,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第三部分,从“在科学史上”到结尾,此部分是对三个典型事例作总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重点问题探究 篇2

中心思想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写作练笔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点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有志者事竟成;勤能补拙;玩也能玩出名堂;“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内容梳理

1. 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几件事?

(1)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石蕊试纸。

(2)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中经过反复研究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得出“大陆漂移学说”。

(3)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中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 蚯蚓的分布问题是怎样成为地理名著中的例证的?

蚯蚓的分布问题,本来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但是地质学家魏格纳却以密卡尔逊的论文中提出的问题为起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推论蚯蚓的分布情况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将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地理名著中的一个例证。

3.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1)内容上:都是讲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都是讲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共同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写作上: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4. 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按“___________”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5. 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追根溯源,找到真理

6. 说一说这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有怎样的特点?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7.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8.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积累拓展

1.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写作参考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一般都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得到启示。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掌握好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做好“事”与“事”、“事”与“理”之间的过渡;要摆清“事”与“理”的关系,所陈述的事例要是为阐述的道理服务的,事例要真实可信,道理要简明扼要,突出主题。

阅读扩展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重点问题探究 篇3

一、重点阅读第一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论点,总领全文。

二、重点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概括文中讲了哪三个故事

①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②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③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3.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①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②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③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重点阅读第三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四、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