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元旦的由来及风俗(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但未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22年的到来,它只有“73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 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的含义
1、中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元旦
古代虽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却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初一这天为元旦之日,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时期,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可见每个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样的时间,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之日。
民国时期,孙中山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但当时还没有元旦的叫法,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叫公历的一月一日这一天为元旦。民国时期,当时虽然定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但老百姓不怎么在意,当时只有一些学校机关以及政府部门放假一天,老百姓依然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可见春节这个大年深入民心之深。
元旦,顾名思义,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是开头第一的意思,旦这个象形字意味着太阳从地平在线升起来,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时之元,元即首。“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晋书》对元旦作了最初的记载,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在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定为古代的元旦日。尧的儿子无才难以成大器,便传给了品德兼备的舜。舜 baihuawen.c n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爱戴。因而当时就把纪念尧的那天定为元旦日。内地元旦的庆祝方式相当于春节的缩影版本。因为元旦之后就是春节,再一个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而在人们心中占有的位置并不高。
当然,现在元旦的热潮还是成上升趋势。一般平民百姓庆祝元旦主要表现是放鞭炮、杀三牲、拜祭祖辈等等。写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的民间活动也逐渐成为元旦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晋代诗人辛兰在诗歌《元正》里记录了当时元旦的情景。“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南朝梁人兰子云在也其《介雅》一诗里对元旦作了大概的记录。
而今的元旦在人们心目中占的位置相比于往年好一些,元旦其实就是相当于小年,春节则是隆重的大年,意味着团圆和热闹。
所以古代的元旦大体来讲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英国: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这一点跟中国的春节习俗相似。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除夕拜访亲人等元旦习俗。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即在新年第一天,不许对人生气,发脾气。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要相抱大哭。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达自己对岁月的感叹。更有些地区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这段时间都不进食。巴拉圭:巴拉人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在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元旦佳节。
蒙古:在蒙古,元旦一到来,蒙古老人就会装扮成牧羊人,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保加利亚:在元旦这一天,在亲朋好友家用餐时,如果谁打喷嚏,他就会给主人一家带来幸福,主人就会把自家的一只羊、牛或马驹送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西:在巴西,元旦这天举行登山“寻福”活动。在这一天,人们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争先恐后不畏艰险地寻找罕见的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巴西农村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这天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特别,他们则以禁笑来过元旦。他们一年有18个月,每个月20天。每年的最后五天就是元旦,这5天时间是不准笑的。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天,人们手拿红粉,出门见到亲友,道喝新喜,互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阿根廷人则把水当成是最圣洁的。每逢元旦,便以“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阿富汗:每年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