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总结【最新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研讨时间:10月23日研讨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韩雪峰
研讨主题: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
研讨目标: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
研讨方式:问题式
研讨方式:参与式研讨方式
研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主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运用户外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协调发展。首先请各级部主任介绍一下自己的年级组在促进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方面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二、各级部主任反思及讨论前的质疑
1、小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韩於香: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我们针对投掷区和跳跃区开展的,在投掷区以投掷沙包、流星锤为主,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幼儿幼儿只会前后移动,只是上肢在动,下肢得不到活动,所以,我们就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报纸球、小动物投掷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想听一听大家更好地意见和建议。
2、中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白瑞芳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脚跳、双脚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添加适量促进上肢活动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饰(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二是增设一些促进上肢发展的活动:如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3、大班级部运用游戏材料情况介绍
李纳:我说一下我们的投掷区,我们投放了沙包、流星锤、投篮架、套圈,在活动时,孩子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也是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还投放了跳绳,还利用篮球编排了球操,让幼儿上下肢动作也得到充分的锻炼。老师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介绍,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教研的主题,结合下午三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以年级组分三小组讨论,园长参与讨论。
主持人:
三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充分体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三是将游戏区域进行综合运用,可采取交换区域、整合区域、等多种管理方法,为孩子创设更多的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研讨小结:
《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 教研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3日
●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
● 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
● 活动实录:
主持人:
我给大家呈现了一个“老师,请你帮帮我?”的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老师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越来越活跃了,而生活独立能力却越来越“疲软”了,今天我们就以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个话题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互动研讨:
计老师:
首先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孩子很容易忘记,例如:让孩子排队这个环节,为了让幼儿养成有序排队的习惯,我就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练习,上厕所练习、户外活动练习、吃饭练习,每一次老师都要不断重复排队的要求,幼儿才能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崔老师:
确实,对小班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件难事。有的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要求,然而要在孩子身上达成的话,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如刚才计老师提到的幼儿排队练习,我也在班上训练了很多次,但是效果总是不明显,我让孩子排一条直线,也就是纵向排队,孩子要么这里断开来了、要么那里挤在一起了、要么这里弯曲了、要么那里有几排了,真的是很费时间,很费精力。
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结合了自己工作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排队练习,老师要让孩子排成一个直线的队形,我就在想,孩子理解什么是直线吗?如果孩子还没有直线的概念,那么我们老师是否首先要让孩子接受直线的概念呢?有了概念的内化,孩子才可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孙老师:
这倒是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孩子还没有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之分,所以往往在排队的时候,排不整齐。
主持人: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要适应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才张老师讲到了利用孩子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练习,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虽然排队这是个简单的规则,但是,我们也是要让孩子在有兴趣的情感氛围下自然接受规则意识,让孩子主动获得,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老师们还有其它的策略吗?
朴老师:
我觉得,孩子来到幼儿园,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这是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有序活动的第一步,记得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刚上幼儿园还小,情绪还不稳定,所以不大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习得,也觉得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慢慢来吧,不着急的,但后来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可龋因为我发现,在我组织孩子集体活动时,总有孩子进进出出的,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我抱,这个时候,我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班级常规有问题了。这是我工作第一年的感受,所以工作第二年开始,我就在班级常规方面做了很大的实践,比如我要让孩子养成举手的习惯,那我就有时候一个星期就抓孩子的举手问题,一个星期不行,那就两个星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
张老师:
刚才朴老师说的方法我感觉也很有一番道理,班级常规一定要抓好,不抓好,老师的活动多半是很无效的,有了一些不要听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孩子课堂常规不好,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倾听,我觉得教师在培养孩子课堂常规时,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以正面引导为主,我以班上上课认真的孩子为榜样,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眼睛亮亮的,就引导其他孩子效仿;比如有的孩子坐得稳稳的,我会及时表扬他;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举手积极,我也会引发其他孩子给予响亮的掌声……,孩子是喜欢听好话的,也很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些方法还是满可行的。
时间:8月14日下午
地点:育秀幼儿园大班教室
参加人数:幼儿园教师7人
列席:区教研室教研员姚婉和老师、于洋老师等
主持人:园长
活动主题: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自申报园本教研项目成功以来,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研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上而下的互动: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幼师互动;有平行互动:幼幼互动;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那到底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开头,所有的互动其实都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让幼儿学好了,学会了,学高兴了,在学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思维闪光点,那我们就认为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越位,这样的师幼互动就是有效的。
二、听执教老师说课
下面,我们先听一听王海君老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达到有效的师幼互动。
胡琴老师说课。
三、观摩现场活动《小兔子的亮石头》。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1、主持人发言:
请执教老师介绍她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是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或者哪些活动环节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及困惑。
2、王海君老师反思(内容附后)。
五、主持人根据执教老师的反思及困惑进行小结式发言,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参研教师推进讨论,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发言:
王老师反思得很深刻、很到位。在她的反思以及课堂活动当中凸显出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教学环节过渡是否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能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下一个环节的情绪?
2、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有趣,是否具备诱发幼儿动脑的条件?
3、教师利用教具的方式是否恰当,是不是达到了有效的与环境互动的条件?
4、幼儿之间是否缺乏交流,或者不知道如何交流?
5、教师是否认真观察了幼儿学习的状态,并且及时的作为根据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
6、哪些教学环节设置不恰当,需要改正?
请各位老师大胆的说出想法。
六、参研教师评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陈杰:拿出镜子时可以先照照幼儿,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陈丹:说到镜子,让我想起了课堂中的一个现象。王老师在课堂上反复用镜子照孩子的眼睛,时间过长,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我在想,在这个环节,如果王老师灵活地运用好镜子,本来是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但老师的教育机智在这儿没有体现,很遗憾。如果老师巧妙地用镜子反射的光线环射一遍班上的所有幼儿,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参与的热情肯定会更高。
董晶:王老师在这堂课上没有很好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课堂上只有单一的一问一答。幼儿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幼儿上台讲故事时很被动,没有大胆地表现自己。
李冠瑜:教学环节过渡得很生硬,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教师的引导没有到位,感觉很突兀,硬梆梆的,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转不过来。
武国艳:我觉得你开始用儿歌引入是可以的,不过方法可以改一改。你看这样好不好:先播放音乐,让幼儿和你一起戴着头饰边唱歌边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再说出课题引入新课,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陈杰:胡琴老师这堂课连课题都没有提出,也没有板书出来。让许多听课的教师弄了半天还不知道要上什么课。我觉得还是应该说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陈丹: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在幼儿分组看图说话时未能提出具体要求(应依次仔细看图)。
董晶:在幼儿分组活动时教师未给幼儿充分地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和幼儿的互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武国艳:我认为王老师这堂课虽然启发式提问很多,但没有给幼儿充分地发言机会,让幼儿有话没有机会说。并且有些环节设置没有考虑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李冠瑜:说到师幼互动,王老师在这堂课上根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在课堂中,幼儿的想象力一再被激发又一再被掐灭。如:“当小兔子和小熊看见它们的好朋友小鸡被狐狸追赶时,会怎么想,怎么办?”在这时,其实很多孩子想说话,想表达,可王老师老是在举手的幼儿中选择,好象是故意选择一些知道正确答案的幼儿,每次只选一两个孩子,答完问题后也不予评价,这大大地打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现象还不是偶尔出现,是这堂课的经常现象,完全体现不出教师积极促进师幼互动的观念。在这个环节里你不让幼儿充分地发言,积极地动脑筋,也不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纠正幼儿不连贯的话语,那幼儿在自己看图时又怎么能说出完整的故事呢?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上应该多让幼儿说,让多数幼儿说话,让他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园长李萃颖:我认为你们的讨论应该始终围绕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来研究。我觉得你们园的老师进步很大,各位老师的评课还是能够评到点子上,和从前的不敢说话到现在的敢于说,并且能说到点子上就可以充分说明你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是落到了实处的,是踏踏实实认真搞了活动的。
姚主任:主持人要注意帮助老师理清头绪,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上来。老师们反复说师幼互动,到底什么是师幼互动要弄明白。其实本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肯定,要注意挖掘。
于洋:师幼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上而下的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幼师互动,有平行的幼幼互动,有教学材料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有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的互动。老师们在评课时或者在修改讨论环节设置时应多多注意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王海君:刚才听了二位专家的意见我深有感触,有茅塞顿开之感呀!我们的讨论时不时的偏离主题,现在我们要抓住主干,就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达成多多出谋划策。
陈杰:我认为王老师这堂课没有很好地达到师幼互动的要求,整堂课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活动过程的某些环节设置上是不是可以变动一下,如果先讲故事再看图讲故事,这样是不是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呢?
陈丹:对于幼儿的回答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对急于表现的幼儿应特别给予表现的机会。王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始终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气氛不活跃。
李冠瑜:课堂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太少,没有着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最终目标。
董晶:我觉得王老师在出示教具时的方法也太单一,总是一幅一幅的规规矩矩的往外贴,贴一幅看一幅讲一幅,没有一点改变。我想如果用变魔术的方法或者更吸引孩子眼球的方法来出示图片,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并且王老师在出示了图片以后也没有真正的引导幼儿认真看图,没有教会幼儿如何观察图片,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在后来的环节中没话可说,也不知道如何跟别的幼儿讲述故事。目标中的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值得探讨。
李萃颖:王老师在请幼儿上台讲故事时可以让幼儿指着教学挂图说,是不是更能激发幼儿兴趣,也更能体现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呢?
王海君:我也考虑过这一点的,我怕幼儿指不到,也怕幼儿会更紧张,反而什么也不愿意说。
李萃颖:对于这堂课我没有多的话说,这是我们的起步点,我们的老师都在认真的看课、听课、评课。我们的专家也对我们有最直接指导、帮助。我们的上课老师不要背包袱,你是展示青杠实验小学幼儿园的真实状况。因为不论是谁上课,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缺陷。
姚主任:我认为,在教师上课时,应该围绕目标来上课。你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教育幼儿仔细看图,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活动中,你是用的什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于洋:教育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的这个目标,孩子要怎样讲,如何表达,你又如何引导?我认为只要孩子敢大胆讲述就可以了。我们的目标定的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策略,不要跑题,也不要拔高要求。另外,主持人应梳理问题,合并问题,把主要问题找到后再集中解决。首先应该明白什么互动。本课哪些地方体现了师幼互动?要找活动的闪光点,为什么是闪光点,哪些地方是闪光点要研究出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改进,主持人一定要把程序方法理顺,把如何实现师幼互动的策略找出来就可以了。
姚主任:每次教研的环节不一定要一样。本次是现场活动,你们研究的课题又是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跟我们研究的课题大相径庭,就不必和我们的模式一样,可以变化,不一定也是修改案例,只要找出师幼互动的策略就可以了。
于洋:平行互动及与材料互动在本次活动中未能体现,小组间应让幼儿互相鼓励,要多请娃娃说话,让孩子大胆发言,有所感受。
李萃颖:这堂课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教学环节设置就比较合理,能充分地把目标在每个环节里体现出来。
陈杰:王老师敢于挑战自己,大胆地上研究课,这一点就值得充分的肯定。王老师的教具制作非常美,也比较实用。看得出是花了很多心思,在课堂上,教具也是发挥了充分的作用的。
董晶:王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让幼儿敢于发言并踊跃地想发言,这就是闪光点,这就值得我们学习。
陈丹:王老师的课堂组织严谨,环节清晰。
王海君: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两位专家的指导,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这些问题。
七、主持人李萃颖对参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并进行小结。
刚才我们全体参研教师都对胡琴老师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对这堂课的某些环节及教学语言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动。为了更好的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每位教师都不遗余力的出谋划策,胡琴老师也积极地参与讨论,准备积极改进相关问题,并准备在本班重新按改进过的内容上课,看是否有所改观。 这次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参与讨论的每位教师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希望各位教师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尝试和探索。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5日
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
教研组长: 彭云
参研人员:幼儿园教师
教研主题: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多功能利用的讨论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是 《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它更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幼儿园在环境材料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游戏中着力于情趣性、操作性和选择性;更注重了材料的多功能利用,让幼儿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实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以四大游戏为主题的各项游戏活动,大家也制作、投放了许多的游戏材料,那么在孩子的实际操作中,老师们会以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关注游戏的进程;那么,通过今天的活动请老师们谈谈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研究目标:
1、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材料投放的有效性问题,帮助教师适时的投
放材料,丰富孩子的游戏。
2、通过自身体验和相互探讨,知道材料在运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
们应创造性的开发它的用途。
3、鼓励教师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展示。
2、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言,抛出话题:你对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交流看法:激发幼儿兴趣、预设目标,操作性、探究性)
二、 围绕要点,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主持人:刚在老师谈了一些你们对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的理解,那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投放了那些材料,孩子在使用材料过程中,你们又发现了那些问题?
参研教师自由发言: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活动延伸: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动行为细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作为老师更应观察、发现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们已经发现材料的多用性,那么,如何让材料在其他领域发挥他的功用呢?现在请请老师们选一个材料分组讨论并进行设计。
分组讨论:大、中、小班,各选一个材料商讨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介绍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结: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待大家在实践中不断
挖掘和探讨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次讨论的议题:表演游戏中,老师应如何有效的指导。
教研活动时间:xxxx年2月25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李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石老师:的确,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规则的实施要推动孩子的发展。要让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中理解纪律,要让他们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
后记: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相似,为了便于整理,我们将相同的观点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也不一一列举了。教研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的平台,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们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