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中考时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所以最后都是再看一些复习的资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2、第二就是记述寒食节的由来的诗,关于介子推与晋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3、白居易还有一首《清明夜》: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点评】《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4、唐代诗人张继的《闾门即事》: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5、《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点评】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6、唐代诗人韦庄,《长安清明》: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点评】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这首诗写得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尾联却点出“风光似去年”,“记得承平事”,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
1、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2、第二就是记述寒食节的由来的诗,关于介子推与晋文公的故事。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3、白居易还有一首《清明夜》: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点评】《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4、唐代诗人张继的《闾门即事》: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5、《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点评】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6、唐代诗人韦庄,《长安清明》: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点评】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这首诗写得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尾联却点出“风光似去年”,“记得承平事”,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
第一册
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因心里不得发泄。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希少。
4、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6、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二册
1、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3、 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4、 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5、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6、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 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7、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9、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10、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11、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
12、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13、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15、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查考。
1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第三册
1、 锐不可当:不可抵挡。
2、获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3、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第四册
1、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2、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
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4、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昭,显著。
第五册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4、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5、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第六册
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2、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
3、深恶痛疾:最厌恶最痛恨。
4、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5、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6、姹紫嫣红:形容颜色好看。姹。嫣,娇艳。
7、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断。
8、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9、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10、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11、声色俱厉:说话的声音和颜色都显得非常严厉。
猜你感兴趣:
1、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2、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3、中考语文词语解释复习资料汇总
4、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复习资料
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
《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受到灾难也作“身当其冲”。
[点评]这个成语应该是躺枪最多的,许多电视节目、杂志书籍…都在乱用将其勿以为是第一个做……事的人。
2、万人空巷
人多聚集在一起,使街巷都空了。形容某些事物把所有人吸引来的胜况。
[点评]如果单凭字面理解,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形容人少冷清。
3、空穴来风
指某一传言并非毫无起因。比喻流言乘虚而入。
[点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明白…
4、七月流火
比喻天气逐渐转凉。
[点评]很多人都认为是形容天气炎热。(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5、可圈可点
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
[点评]误解为文章写得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下里巴人
古代的一种曲调,常用来指庸俗的作品与阳春白雪相对(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比如:这个人穿得土里土气,简直是个下里巴人)。
[点评]许多人误解成形容人的成语了。
7、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
[点评]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躺枪多次)。
8、不刊之论
比喻非常妙的文章。
[点评]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9、危言危行
正直的话和正直的行为。
[点评]理解成了危险的的言行。
10、不忍卒读
形容文章写得极佳,不忍心一口气看完。
[点评]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
11、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学习的准则或榜样。
[点评]经常用成不值得教训,你中枪了么?
12、不胜其烦
指事物杂乱,不能忍受忍受。是个贬义词。
[点评]把不胜其烦当成了不厌其烦。然后它俩恰好是反义词…
13、不肖子孙
不像父辈的不贤子孙,指不能继承先人事业的后辈。
[点评]不肖不等于不孝。
14、文不加点
形容文章一气呵成,文笔流畅。
[点评]理解成文章不加标点符号的孩子自己面壁去。
15、名噪一时
指在当地很有名气。
[点评]一时出名…这个词语乱用程度堪比首当其冲…
16、差强人意
勉强能使人满意。
[点评]很多童鞋固执地以为它是使人不满意的意思…
17、讳莫如深
指某件事隐藏得很深。
[点评]看过神断狄仁杰的应该知道如燕说:这话可使我讳莫如深了…
18、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
[点评]很容易理解成脾气差或天气多变。
19、三人成虎
谣言或流言一传再传使人信以为真。
[点评]经常以为是团结力量大。
20、口无择言
说话无需选择,说话都是正确的。
[点评]这个躺枪的应该很多…经常理解为在某些场合说错话不经大脑思考张嘴就说。
21、心宽体胖
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有气度。
[点评]想成放宽心胸就会变胖的同学请立刻到你语文老师那里报道。
22、久假不归
借东西不还。
[点评]想放假想多了吧,还想不回去了…
23、不愠不火
形容戏曲不沉闷不急促。
[点评]已经被拿来当温润君子的代名词了…
24、深孚众望
深受众人的信任。
[点评]电视剧看多了:臣定当不负众望。
25、胼手胝足
形容辛勤劳动。
[点评]这不是手足情深…
26、呼之欲出
泛指文艺作品描写刻画十分生动。
[点评]我已经不想说了。…叫他他就来了…
27、不尴不尬
形容处境为难,不容易处理。
[点评]我知道很多人会理解成不尴尬。
28、不经之谈
不合理没有根据的话。
[点评]不经意说的话…
29、不衫不履
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点评]形容一个乞丐穷苦潦倒用不衫不履的话,你的语文老师都要哭了。
30、不绝如缕
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还比喻声音极轻微…
[点评]说街上的人群来来往往不绝如缕的朋友们注意了啊…
31、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气势。
[点评]当成形容房屋高大雄伟的同学自己面壁去吧。
32、添砖加瓦
比喻为集体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
[点评]不要认为是添油加醋…
33、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
[点评]不要一看到黄花就想到年老色衰…
34、美轮美奂
形容建筑物修建得精美宏伟。
[点评]如果你跟一个人有仇的话,你就说他长得美轮美奂吧。
35、灯火阑珊
指灯火稀疏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
[点评]错误以为是灯火通明的意思。
36、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点评]嗯,容易用作贬义词,认为是“目中无人”的近义词。
37、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词是贬义词,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点评]不能用作褒义词或中性词。
38、司马青衫
比喻因情形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
[点评]容易错误形容极度悲伤。
39、数典忘祖
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点评]不要误认为是忘了自己的先人。
40、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之多。
[点评]只能用来形容书多。
41、娑婆世界
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 “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点评]我看到有人用成“婆娑世界”。。。。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2、弹冠相庆
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点评]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43、身无长处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泛指贫穷。
[点评]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44、始作俑者
贬义词,起初是指用于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点评]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第一个人”。
45、无所不为
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
[点评]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意思是“什么都敢做”。
46、海外奇谈
指没有根据的、希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
[点评]认为是从其他国家来的新奇事物的孩纸请自行面壁
47、作舍道边
在路边造房子,与过路人商量。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于成功
[点评]望文生义的话很容易误认为是在路边造房子
48、师出无名
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点评]字面理解就是跟没有名气的老师学习
49、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变多的时候,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点评]不要单纯认为指事情杂多
下一页更精彩“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莫明其妙(名) 不加思索(假)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厉) 变本加利(厉) 掩旗息鼓(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生)流光溢采(彩)
沤心沥血(呕) 大相经庭(径) 不醒人事(省)
坚苦朴素(艰) 锐不可挡(当) 粗制烂造(滥)
鞠躬尽粹(瘁)神态安祥(详) 清洌可鉴(冽)
墨守陈规(成) 张灯接彩(结)仰扬顿挫(抑)
甜言密语(蜜) 绿树成阴(荫) 反应情况(映)
两全齐美(其) 打架斗欧(殴) 不可思意(议)
鬼鬼崇崇(祟)抑扬钝挫(顿) 不知所错(措)
改斜归正(邪) 错落有志(致)无精打彩(采)
沓无消息(杳) 痛心疾手(首) 出类拔翠(萃)
白壁微瑕(璧) 卑躬曲膝(屈) 互相推委(诿)
关怀倍至(备)如法泡制(炮) 英雄倍出(辈)
佳宾满堂(嘉) 巧装打扮(乔)一张一驰(弛)
病入膏盲(肓) 好高鹜远(骛) 破斧沉舟(釜)
迫不急待(及) 陈词烂调(滥) 趁心如意(称)
语无论次(伦)相形见拙(绌) 直接了当(截)
毛骨耸然(悚) 名列前矛(茅)手屈一指(首)
丰功伟迹(绩) 残无人道(惨) 挺而走险(铤)
殉私舞弊(徇) 声色俱历(厉) 天翻地复(覆)
汗流夹背(浃)声名狼籍(藉) 穿流不息(川)
一愁莫展(筹) 一口同声(异)因地治宜(制)
记忆尤新(犹) 貌和神离(合) 珠连壁合(璧)
原驰腊象(蜡) 挑拔离间(拨) 雍荣典雅(容)
原形必露(毕)如火如茶(荼) 不屑置辨(辩)
披星带月(戴) 莫不关心(漠)咳不容缓(刻)
五体头地(投) 默默无蚊(闻) 兴兴向荣(欣)
题纲挈领(提) 按步就班(部) 不记其数(计)
重峦叠障(嶂)臭名招著(昭) 噪动不安(躁)
相儒以沫(濡) 见义思迁(异)无机之谈(稽)
踹踹不安(惴) 不可思义(议) 深恶痛极(疾)
惩前毙后(毖) 草管人命(菅) 来势凶凶(汹)
循序渐近(进)举一返三(反) 委屈求全(曲)
才输学浅(疏) 阴谋鬼计(诡)大声急呼(疾)
世外桃园(源) 消声匿迹(销) 故弄悬虚(玄)
脍炎人口(炙) 性格炯异(迥) 相题并论(提)
相辅相承(成)自出心栽(裁) 舍身取义(生)
礼上往来(尚) 一鼓做气(作)蜂涌而至(拥)
变本加利(厉) 一泄千里(泻) 重蹈复辙(覆)
名符其实(副) 直迷不悟(执) 唯妙唯肖(惟)
汉牛充栋(汗)朝辉夕阴(晖) 变换莫测(幻)
安然无样(恙) 蔽帚自珍(敝)万赖俱静(籁)
坦荡如底(砥) 巧妙绝纶(伦) 众志成诚(城)
莫明其妙(名) 害人听闻(骇) 妙手隅得(偶)
目不瑕接(暇)弱不惊风(禁) 情不自尽(禁)
意想天开(异) 朝气篷勃(蓬)慢不经心(漫)
徇私午弊(舞) 错手不及(措) 走头无路(投)
同仇敌慨(忾) 坚苦卓绝(艰) 出谋画策(划)
与日具增(俱)前功尽气(弃) 绿草如因(茵)
甘败下风(拜 ) 无剂于事(济)滥芋充数(竽)
买椟还株(珠)眼花潦乱(缭) 神采弈弈(奕)
誓志不移(矢) 骄健如飞(矫) 眼急手快(疾)
出奇不意(其)忧心重重(忡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神器
指帝位、政 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因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如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如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下一页更精彩“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词语和句子
【考查要点】
词语、成语、句子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课标在阅读第4条强调: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现行教材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要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等,能判断病句的类型并正确地进行修改。
【知识疏理】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词语、成语方面,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知识点:①选择词语填空;②填关联词语;③词语解释、语境词义解释;④成语填空、成语运用、成语解释等。
句子的考查重在运用,如句子有没有语病,对病句加以修改等。
【试题特点】
20XX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等,以选择题为主。
【解题导引】
例1、(2003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是作为陪衬;
(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
(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具体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
(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选择,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为C。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审清词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即最恰当,根据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从词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2、(2003湛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别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它包括词语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中心语与修饰语等)、语序不合理、结构混乱、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前后矛盾、照应不周、概念不清等。然后根据这些类型逐一辨别各项。上题中的A项搭配不当,B项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C项最多不能超过重复累赘,只有D项无语病,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3、(2003扬州)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此题为主观型题,修改时只要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对号,一一检查,就不难作出正确的修改。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1)将鲜艳改为鲜明(浓厚、浓郁。
(2)将激励与感染对调。
解答本部分试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成语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二是要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了解其基本的用法;三是要掌握修改病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常见失误】
解答词语试题常见的毛病是考生不太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现代词语和文言词语不太注意对其义项的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
解答病句题往往找不准病因,因此在修改时就存在胡乱猜测的现象,该修改地方没改,不该修改的地方又乱改。
这篇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七、文言文简答
1.《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周敦颐的《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 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
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