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简介【优秀7篇】

长孙无忌简介 篇1

长孙无忌

(?~659)  唐太宗和唐高宗时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无忌虽出于军事世家,却好学,善于谋划。他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预机密。唐武德九年(626),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中,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太宗图画功臣像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以无忌为首。贞观十一年(637),他谏止功臣世袭刺史的错误措施。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承乾,但在魏王泰、晋王治、吴王恪之间立谁为太子问题上犹豫未定,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褚遂良受遗命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后,他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朝廷首相,掌握大权。永徽四年(653),发生了房遗爱(太宗婿、房玄龄子)谋反案,无忌主持审案,他藉此杀死和流配诸王、公主、主婿等亲贵十余人,进一步巩固了高宗的统治。永徽六年他和褚遂良反对立武昭仪(见武则天)为皇后,未果。显庆四年(659),许敬宗迎合武后意旨,使人诬告无忌谋反,无忌被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被迫自缢死。

贞观中,他和房玄龄主修《唐律》和《律疏》。永徽四年,《律疏》三十卷成,即现存的《唐律疏议》,由无忌领衔奏上,为东亚著称的封建法典。

魏绛简介 篇2

魏绛

魏绛,生率年不详,谥号庄子。春秋中期晋国大夫,名将。     魏绛先祖为庶人,因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后又因作战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至前559年)。

晋悼公元年(前573年),初任中军司马,执掌军法。晋悼公三年(前570年),诸侯会盟,晋侯的弟弟杨干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仆人以示惩戒,晋侯发怒,以为这给他带来了羞厚,一定要杀掉魏绛。魏绛在给晋侯的请罪信里说:“军队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不犯军纪叫做敬。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敬,所以才涉及到杨于。下臣没有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这是下臣的罪过,请求回去到司寇那里受死。”经羊舌赤等人劝谏,晋侯认识到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回国后任命他为新军副帅,不久又任下军主帅,主持国政。

魏绛力主和戎,八年中,九合诸侯,戎狄亲附,晋也把国都重迁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绛不但在执法上严毅方正,而且还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据《左传》襄公九年(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帅斩行票。十年(前563年),与土肋戍梧及制。十三年(前5s o年),佐奕质将下军救部。十八年(前5历年),与突盈以下军克邦。《左传》襄公九年记及率军作战时即有“魏绛多功”之语,可见他在多年率军作战中,战功颇多。可惜因史料不全,不能知其指挥军队的详细情形。

魏明伦简介 篇3

变脸(节选)课文研讨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剧本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着重表现了狗娃作为一个流浪女孩的人生遭遇,塑造了不是男孩却胜过男孩的狗娃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一段戏看似平安无事,却为后面剧情的转折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了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二人之间的冲突,固然有人物性格的因素,特别是水上漂的重男轻女就是他的重要性格因素,但主要不是二人之间的性格的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乃至我们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生存状态,并内在地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人性的光辉。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命运中的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并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狗娃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

剧中的戏曲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并恰当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明白如话而富有情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很适合舞台演出。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不工而工”,没有雕琢的痕迹,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和对戏曲艺术的稔熟。

二、问题研究

1.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因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并愤恨不已地说:“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他对狗娃坦诚直言:“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并坚持“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他得知狗娃是女孩,“气得双手颤抖”,极为震惊、愤怒、痛苦、绝望,顿时改变了对狗娃的态度,明明白白地告诉狗娃:“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他决定丢开狗娃,是因为“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祸灾”,“重男轻女自古来”。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但是,我们不能对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是加以简单的否定。水上漂所表现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偏见,而是有其现实的基础,并作为一种世俗思想,有其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根源。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弄孙”之乐,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儿,并声明“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在我国封闭性的传统社会中,家传绝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是人们的普遍做法,只有使家传绝技“独孤一枝”,才能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这是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剧中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地担心、掩饰自己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当她被发现是女孩而面临被水上漂抛弃的命运时,哀叹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并写了狗娃的不幸身世和她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与狗娃彼此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所经历的感情冲突和精神痛苦,以及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2.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在剧中,帮腔人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他有着叙事人的身份,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观众甚至是剧中人的代言者。但他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关口,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在这场戏中,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而欲将她赶走,狗娃苦苦哀求,正是在这剧情发展的当口儿,帮腔人先是在幕内代言:“小小心灵受损害,/童言诉苦童声哀──”,继而在狗娃的哭诉之后应声而出,走到台前,又道出一番话:“啊!/帮腔帮她说句话,/幕后走到台前来!/满场观众也悲哀,/要求老汉留女孩!”说完之后隐退而去。在这里,帮腔人满怀同情地点出狗娃幼小心灵备受损害、悲苦哀告的惨境,并以代言者的身份,恳求“老汉留下女孩”,表达了作者、观众和狗娃的心声,提示人们关注狗娃的命运,警醒人们的心灵,加重了悲剧的气氛。

练习说明

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水上漂是一个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他原以为狗娃是男孩,才收狗娃做他的孙子,指望狗娃接续自家香烟,接续祖传绝活儿,为他传宗接代;对家传绝技,他坚持“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他发现狗娃是女孩,极为失望,对狗娃直言:“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他决定丢开狗娃,认为“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祸灾”“重男轻女自古来”。这些都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水上漂和狗娃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狗娃被识破是女孩之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内心的感情冲突,水上漂面临是取是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至此达到高潮。在此之前,作者已经为矛盾冲突的高潮做了必要的铺垫,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重在显示爷爷与“孙子”的和美关系,同时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段戏在平和的景象之中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则是剧情的转折点,矛盾冲突由此爆发。

二、把文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本题旨在了解戏曲唱词的特点,细心、深入地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谱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课文作为川剧剧本《变脸》的节选,其中的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例如狗娃的一段唱词: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好雁鹅,快飞来──/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

这段唱词以紧密的韵脚构成急促的音韵节奏,并运用排比、叠词、比喻、对比、呼告等修辞方法,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狗娃哀伤痛苦、依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心情,感情真切,动人心魄。

三、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本题旨在了解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并模拟帮腔人的口吻,尝试编写唱词。

四、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剧中又有这样两句唱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可以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们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本题旨在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课文节选自现代戏曲剧本,语言通俗明白,内容也不难懂,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深厚的内涵。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揣摩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要细心体会。

二、这场戏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但这冲突主要不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而主要是人物之间的命运冲突,并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冲突。注意这一点,有助于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欣赏戏曲语言,了解戏曲中的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注意课文中的唱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可选择一些唱词和说白加以品味,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四、课外完整地阅读《变脸》全剧本。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选自《文学自由谈》第4期)

二、《变脸》创作、演出年表

1995年3月应电影导演吴天明特邀写作电影文学剧本《变脸》,由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与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合拍。

12月电影《变脸》频传捷报。荣获金鸡奖、华表奖、珠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以及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土耳其、印度、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际电影节共计二十项奖励。

1910月将本人担任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变脸》改为川剧,由四川省川剧院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献演,被誉为成熟之作。

5月底川剧《变脸》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

196月魏氏三部剧作《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潘金莲》半月之内同在香港上演,成为香港演剧史上罕见之事。

年7月川剧《变脸》获文化部“文华”编剧奖。

(摘编自《魏明伦著作年表》,《魏明伦剧作精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魏无忌简介 篇4

魏无忌

魏无忌,战国时魏国的贵族,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弟弟。他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时期“四公子”。

魏无忌广招门客,有食客三千。他的优点是,不论对方贫富贵贱,都能谦恭对待,因而归附他的贤士很多,其中包括看守城门的侯赢,杀猪的朱亥等。他的弱点是,遇到困难和波折时,往往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用酒色来摧残自己。事情还得从有名的“窃符救赵”说起。

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发兵攻破了赵国的长平,又进兵围攻邯郸,赵国的形势处于十分危急之处。魏无忌的姊姊,是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她几次派人向魏王求救。魏王就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人马,前往救赵。但慑于秦国的军事力量,却叫晋鄙扎营在邺地,以观望形势。平原君赵胜连接派使者来埋怨魏无忌说:“我之所以结为姻亲,是因为仰慕公子的高义,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不到,哪里见得公子能急人之困呢?即使看不起我,让我去投降秦国,难道不可怜你的姊姊吗?”魏公子听了,十分惭愧,几次上朝劝说魏王,魏王只是不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就采用侯赢之计:叫魏王的爱妾如姬窃取宫中的虎符,交给晋鄙,让他出兵,如果再不出兵,就叫朱亥击杀他,夺取兵权。

朱亥果然依计而行。当兵府相合时,晋鄙深以为疑,在旁的朱亥,就用铁槌击杀了晋鄙,夺得了统帅权。魏公子在晋鄙军中选了八万人,进兵出击秦军。于是秦军退去,邯郸得救。这样,魏无忌的声名威振天下。

秦王大为惊恐,就派人送黄金万斤给晋鄙的手下,对魏王说:“公子为魏将,诸侯都归附于他,大家只知道魏公子,不知道魏王,公子也想要南面称王。”魏王听了,就解除了魏无忌的兵权。

魏公子知道自己被废置不用了,于是便托言有病,不再上朝。天天与宾客酣饮达旦。由于他日日夜夜饮美酒,近女色,不到四年,终于害酒病而死。

魏收简介 篇5

《魏书》

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齐魏收撰,含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共一百二十四卷。原分为一百三十一卷,北宋时,例目一卷和纪传志中的二十九卷已亡佚。今本卷三太宗纪和天象志的三、四两卷,是宋人分别用隋魏澹《魏书》和唐张太素《魏书》所补。其余各卷乃用《北史》、高峻《小史》(亦称《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所补。另有二十九卷中也还有缺文。

魏收(506~572),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北魏中兴元年(531)曾以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东魏时期一直参与修国史。北齐受魏禅后,魏收任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天保二年(551)受诏撰魏史。四年任魏尹,但不理郡事,专力于魏史的修撰。五年三月奏上本纪、列传,十一月奏上十志。自北魏末经东魏到北齐,魏收参与修史达二十余年。前后协助其修史的,有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綦毋怀文、眭仲让等。但由于魏收“性憎胜己”,所援引的房、辛等都是依附他的人,多非史才,编修中没有起多大作用。

魏收从天保四年专任史职,到次年奏上全部《魏书》,不过年余,这是因为北魏修国史和起居注的工作,自魏道武帝拓跋珪以来始终未断。从开国到孝明帝末年部分,魏收都有所凭借,沿用旧史。只有北魏末和东魏共约二十年间的事迹,需重新搜集编写。至于东晋和十六国各传,是利用了崔鸿《十六国春秋》、孙盛《晋阳秋》、檀道鸾《续晋阳秋》等。沈约《宋书》和萧子显《南齐书》,魏收都可能得见,但宋齐时代相去不远,事实易于稽考,他又蔑视南朝文人,所以岛夷刘裕、萧道成传完全看不见袭用南朝沈、萧著作的痕迹。

魏晋以后,佛教逐渐兴盛,影响深入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之中。道教也在政治、社会方面起相当作用,都应在史书中有所反映。但魏收之前的裴松之注《三国志》,以佛家事附于东夷传。沈约《宋书》附于蛮夷传。《魏书》中始设释老志,不能不目为卓识创举。北魏时鲜卑部族蕃衍,太和以后又有改鲜卑姓为汉姓之举。魏收师汉人氏族谱牒之意,结合北方民族部落族姓的风习,设官氏志,于百官之外兼志氏族,是适应时代特征的处理方法,为后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极大方便。《魏书》本纪、列传相连,而志列在最后,符合刘知几《史通》所谓:“本纪所书,资传乃显,表志异体,不必相涉。”列传的类列和次第,也都各有其意义。书中收录的诏令奏议,大都关系政治,其他文章,也足供考察作者身世和为人。而当时流行的轻浮诗文,所取极少。这些都是《魏书》的显著优点。

魏收在北齐时修魏史,北齐继承东魏,他不得不以东魏为正统,因有不少挂漏,对高欢也多溢美。例如地形志以文书散佚为理由,不依据北魏最盛的宣武帝延昌年间版图,反而采用偏安的东魏武定之世为标准,给后代研究北魏历史造成很大困难。魏收为人恃才傲物,利用修史凌侮别人,“迁怒所至,毁及高曾”。因而申诉其不公平者百有余人,称其书为“秽史”。实际上,作为封建史家,在政治上的荦荦大端,魏收的观点和当时统治阶级公认的看法是相一致的。例如传说他因受金而为尔朱荣作佳传,但《魏书》尔朱传中对他的专横残暴以及给魏朝统治带来的祸害,都有充分的描述和足够的谴责。“秽史”之说,只是一些门阀士族斤斤于自己祖先在书中的反映,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魏曦简介 篇6

魏曦:我国微生态学的奠基人

王枢群

魏曦,字东升,1903年12月25日生于湖南岳阳。他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阅读《新青年》、《响导》等刊物。五四运动给他带来了科学、民主的思想。中学毕业后,他于1924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5年改称湘雅医科大学)。这期间他经常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共产党传送过信件,掩护过共产党员,因而遭到反动军阀的通辑,湘雅医科大学也将他开除了学籍。于是他参加了北伐军,继续追求革命。北伐失败后他来到上海医学院学习。

这时期,微生物学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已被公认,但有很多未开垦的领域需要研究,这一新兴学科引起魏曦极大的兴趣。他的毕业论文《肺疽的细菌学》,受到好评,获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生涯。

大学毕业后,他到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进行微生物学研究。他首次用鸡胚培养回归热螺旋体,并对其生活史做了详细观察。在此期间,他还对牛胸膜肺炎支原体(pplo)的培养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他是国内最早研究支原体的学者。

1937年,他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因立克次体琼脂斜面组织培养的研究获得成功,荣获哈佛大学的奖状和奖金。1939年回国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战争活动,同时任重庆国民政府卫生署中央防疫处技正。他协助汤飞凡在昆明重建了中央防疫处,并担任检定科科长,负责产品质量检定工作。当时抗战的军民急需大量的血清和疫苗,该处生产了大量生物制品解决了燃眉之急。其后又参与组建了贵阳生物制品所。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兼中央防疫处上海分处处长。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的推荐下,他举家途经香港奔赴解放区大连,任大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兼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美军细菌战争罪行调查团,并任检验队队长,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3年以来,他历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二、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人兽共患疾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宿愿。

1957年,他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983年改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历任立克次体及钩端螺旋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等职。他在立克次体和钩端螺旋体以及微生态学领域颇多建树。

在立克次体学上的建树

魏曦在1937年赴美留学前尚未建立明确的研究方向,赴美后,投师于专长立克次体学研究的著名微生物学家h.秦瑟(h.zinsser),从此也进入了立克次体学的研究行列。在他到达秦瑟实验室时,秦瑟的研究生f.菲茨帕特里克(f.fitz-patrick)正在进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琼脂斜面培养的研究,但一直未获成功,便决定放弃这项研究。魏曦对菲茨帕特里克所采用的方法作了仔细推敲,发现她所用的泰洛氏液浓度不足,于是增加了其浓度,同时把供立克次体生长用的组织细胞剪碎涂于琼指斜面上(使组织细胞处于代谢低下状态),然后接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结果获得了成功。哈佛大学对魏曦这一贡献授予了奖状和奖金。

魏曦的这项研究成就为后来病毒的转鼓培养技术提供了参考。当时在同一个系工作的e.恩德斯(e.enders),与魏曦朝夕相处,恩德斯受到魏曦的研究途径的启发,从研究细菌免疫学问题转向病毒的培养问题,并获得了成功。恩德斯因成功地用单层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而荣获生理学与医学诺贝尔奖金。在我国对外开放之后,年已84岁的恩德斯于1981年11月25日给魏曦亲笔写了信,信中回忆了这段往事。魏曦回国以后,仍对立克次体进行研究,在昆明用血清学方法首次证实恙虫病在我国的存在。

1945年,在滇缅边境反法西斯战场上,在英美盟军中发生了一种“不明热”的流行,严重地威胁着部队的战斗力。美国组织了一个以哈佛大学专家为主的斑疹伤寒考察团对此进行调查,但一直没有搞清病因。这时魏曦被邀赴缅进行工作。他到达现场后,跋山涉水进行调查。他再一次发挥了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找出原因的特长,发现别人是将试验用的盛装动物的笼子放在草地上,使昆虫叮咬动物,然后从动物分离病原体。其所以未获成功可能是因为笼子下面的草被压成一个草垫,有碍昆虫接近和叮咬动物。魏曦设计了一个不存在这种缺点的试验方法,即将草地围成一个小环境,实验动物在其中自由活动,结果草地上的恙螨叮咬了动物,动物发生恙虫病立克次体血症。于是,魏曦成功地证实了“不明热”的本质是恙虫病,而不是预先估计的斑疹伤寒。当采用了针对恙螨的防制措施之后,“不明热”得到了控制。1948年,美国哈佛考察团为表彰魏曦的杰出贡献,特授予他一枚学术性的“战时功绩荣誉勋章”。

50年代,魏曦针对斑疹伤寒疫苗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流行性斑疹伤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取决于使用毒株的毒力,只有强毒毒株才能生产出免疫原性高的疫苗。如何才能保持和提高毒力,通常的办法是通过虱鼠传代。在这里人虱成为关键性的生物。人虱的生活习性是只吸食人血才能生存繁殖,因此供传代用的健康人虱要在未经斑疹伤寒疫苗免疫的健康人体上喂养,而已感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人虱则需在高度免疫的人体上饲喂。为了生产斑疹伤寒疫苗,喂虱者不得不经受着极大痛苦。魏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与其助手范明远着手驯化虱种,使其能适应动物(如家兔)血液。经过人、兔交替喂养终于获得一株兔化人虱虱种。该虱种经过鉴定证明:在繁殖立克次体中保持和提高毒力方面与正常人虱完全相同。195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批准该虱种在全国有关生物制品所推广使用。从此结束了在生产斑疹伤寒疫苗中人喂虱的痛苦局面。

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最佳宿主,斑疹伤寒患者血中含有立克次体,人虱吸食后可受感染。因此,用人虱分离普氏立克次体是最敏感的方法,但人虱的喂养是个困难问题。苏联曾用死后不久的人皮做皮膜喂血,很显然,人皮来源不多。魏曦和他的助手张婉荷改用了乳鼠皮膜,获得与人皮相同的效果。

魏曦还关心我国是否存在其他立克次体病,在50年代曾做了调查,发现很多地区有q热存在,部分地区有北亚热存在。

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成就

1943年,魏曦在昆明从水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但真正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从50年代开始的。当时,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魏曦很快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结果从黄胸鼠和狗体中分离到钩端螺旋体。一次,魏曦去罗马尼亚访问,他很有心地带回12型钩端螺旋体标准菌株。从此,魏曦开始了推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研究。

1.我国第一代钩端螺旋体菌苗的试制成功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不断扩大,流行菌型也不断增加,急需有效的预防办法。魏曦看到这点,立即组织力量试制菌苗,并于1958年通过鉴定,证明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于是,各生物制品所大量生产这种菌苗,在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考察及确定

1959—1960年,魏曦根据苏联学者自然疫源地理论,结合我国三峡水力工程的开发计划,对我国湖北省境内长江沿岸钩端螺旋体病自然疫源地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地区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自然疫源地的贮存宿主。为了消灭黑线姬鼠,他还对黑线姬鼠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魏曦还亲自到河北、河南等地考察,确定了我国广大北方的钩端螺旋体疫源地是以猪为主的家畜疫源地。其防制办法是圈猪积肥,既净化疫源地,又增加肥源,有效地控制了该?牧餍小?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魏曦根据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的特点,在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上郑重指出:发展水利工程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必须同时注意某些媒介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散播,否则将会造成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疫区的扩大,从而给人民带来危害。可惜这些有预见性的科学忠告反被诬为给“大跃进”泼冷水,而他本人在“拔白旗”运动中也作为“资产阶级白旗”遭到不应有的批判。

在微生态学上的研究

早在1950年,魏曦就注意到了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问题。他认为抗生素干扰了人类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必然导致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即菌群失调症(两重感染),因而提出菌群调整疗法,即把正常菌群的成员制成活菌制剂给病人服用来辅助缺失或减少的细菌。在他指导下,他的助手康白制出的“促菌生”是一种需氧腊样芽胞杆菌,它在肠道内有耗氧作用,造成厌氧状态有利于厌氧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生长繁殖,从而调整菌群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这种疗法具有良好效果。魏曦指出:“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他专门为活菌制剂起了个拉丁术语,称为“biogen”,例如大肠杆菌活菌制剂称为“colibiogen”,乳杆菌活菌制剂称为“lactobiogen”,肠球菌活菌制剂称为“enterococcobiogen”,“促菌生”称为“cerobiogen”。1981年,魏曦率代表团去日本参加第七届国际悉生生物学讨论会时,提出“促菌生”在菌群调整疗法中的作用,受到好评。

魏曦是第一个把悉生生物学术语和有关内容介绍给我国的学者。悉生生物学(gnotobiology)是用无菌隔离器技术研究自然界生物,包括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发展和利用悉生生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魏曦为“gnotobiology”这个术语做了详细推敲,最后否定了日文译成“无菌生物学”的译法,而提出更为确切的“悉生生物学”的译法。魏曦为推动和发展微生态学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曦为人正直、宽厚、谦和和乐于助人。他的科学生涯充满了探索和创造,他几次在科学上的突破都是认真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之后,另辟新径而取得成功的。他十分重视同事之间经验与看法的交流,从交谈中常可得到宝贵的启发。他在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视实践,实践能使人心灵手巧,这是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我们从魏曦的治学经验和方法中将会得到有益的启发。

长孙无忌 篇7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约5-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李治继位后,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高宗偏听许敬宗诬陷,逐去其舅父长孙无忌的官爵,流放黔州,后。

目录生平简介功垂唐室生平简介

长孙无忌(祖姓:拓跋,因孝文帝改革,祖姓改为长孙,所以又名:拓跋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 李渊 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自此辅佐 李世民 ,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 尚书仆射 、司空 。为人谨慎,改任 司徒 。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 贞观律 》。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 凌烟阁 ,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 太尉 ,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 唐律疏议 》)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有诗三首。

功垂唐室

贞观朝功臣济济,仅 唐太宗 图形于凌烟阁有特殊贡献的就有24位之多,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不过,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绝对算不上突出,但从与唐太宗的关系看,却是太宗的腹心。由于受到唐太宗特殊信赖,长孙无忌不但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且受托辅佐高宗,成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

一 、玄武门事变

长孙无忌 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但长孙无忌本人,在军事方面虽有一定谋略,但并不善于统兵打仗,用唐太宗的话说:“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总兵打仗,非其所长”。这种情况与他早年经历有关。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较早,他与妹妹一同在舅父 高士廉 家中长大。高士廉本人“ 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很有才华和名望。在这样一个文化素养高的家庭中,长孙氏兄妹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无忌“ 好学,该博文史 ”,妹妹也是“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高士廉识人很有慧眼,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就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之人,把长孙无忌的妹妹聘与 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做皇帝,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的年龄与李世民相仿,二人从小交往友善,妹妹嫁给李世民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从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叛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统一天下,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但却没有什么显赫之功。他在政治舞 台上显露头角,是在 玄武门 事变中。唐朝建立后,李渊集团发生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太子 李建成 和秦王李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继承权。李世民的才能、威望和接踵而至的显赫军功,不仅使其本人产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也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开始是李建成想对李世民下毒手,但没成功。李世民问秦王府的僚属们 :“阽危之兆,其迹已见,将若之何?”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 :“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国家。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 长孙无忌说:“吾怀此久已,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于是,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同劝李世民先发制人,认为只有如此才能转危为安。

此时太子 李建成 与齐王 李元吉 也在加紧活动,用重金收买李世民部将 尉迟敬德 ,遭拒绝后,又对李世民行刺,仍未得逞。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府智略之士,可惮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耳。”于是,向 李渊 谗毁二人,将之逐出秦王府。这样李世民最为心腹之人只有长孙无忌仍在府中。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 高士廉 和秦王部将 侯君集 、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李世民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与灵州都督 李靖 商议,征求行军总管李世绩的意见,二人都表示不愿意干。正在此时,突厥南下侵犯,按惯例应由李世民督军抵御,但此次在李建成的'推荐下,由李元吉代李世民督军北征,并调秦王府将领尉迟敬德等同行。他们的目的很明显,想借机抽空秦王府的精兵猛将,并计划在为李元吉饯行时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得知,立即与长孙无忌等商量,又派长孙无忌秘密召回房玄龄、杜如晦,共同谋划了玄武门兵变。六月四日,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等十人,在玄武门成功地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

二、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竭诚劝谏;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至死不忘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成了皇太子后,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不久李渊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 长孙皇后 一再说:“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她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窦氏等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要求逊职,但太宗不听,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为唐太宗夺取皇位,长孙无忌确实立有殊功,但担任宰相,他的才能似乎还不够。不能说长孙无忌不喜欢权势,但他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他以盈满为戒,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长孙皇后也为之请求,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这一年,唐太宗在文武大臣的陪护下,亲至长安西郊祭祀,起驾返回时,特令长孙无忌与司空 裴寂 二人升用金辂以示宠幸。贞观五年( 631年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以元勋封每人一子为郡公。贞观七年,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坚决推辞不受,太宗不准,还特意写了一篇《 威凤赋 》,赐给长孙无忌,追思创帝业之艰难和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唐太宗认为把朝廷要职授予长孙无忌,不是因为他是皇后的哥哥,而是鉴于他的才行。长孙无忌在玄武门兵变中表现出不凡的才能与胆识,太宗即帝位后,在一些重大事务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贞观元年时,突厥因天灾人祸,内部矛盾激化,多部反叛,实力大衰,朝廷中许多大臣请求乘机出兵攻打突厥,但唐与突厥不久前刚订立盟约,太宗有些犹豫。长孙无忌说:“虏(突厥)不犯塞而弃信劳民,非王者之师也。”认为“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放弃了马上出兵的打算。又如,唐太宗十分仰慕周代的分封制,不顾许多大臣(如 魏征 、李百药、颜师古等)的反对;贞观十一年,诏令以荆州都督荆王元景为首的二十一名亲王为世袭刺史,以赵州刺史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名功臣为世袭刺史。唐太宗正式下诏,一般大臣不敢再谏,但侍御史马周和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仍冒死谏诤,唐太宗根本不听。最后,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被封功臣呈递了抗封的表文,长孙无忌又通过自己的儿媳 长乐公主 再三向唐太宗请求,说:“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唐太宗才不得不“诏停世袭刺史”。

可见,长孙无忌是有一定胆识和才能的。但他在贞观朝权重无比、恩宠无匹的特殊地位,是否与他是唐太宗的妻兄有关,对此历史学家纷说不一,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在唐太宗内心深处,长孙无忌最可信赖,在这一点上,不但被提拔于仇敌手下的魏征不能与之相比,就是秦府旧人、名相房玄龄也稍有逊色;二是长孙无忌身兼外戚和元勋的双重身份,比较注意避嫌,与历史上某些骄横外戚绝不相同。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亲幸长孙无忌府第,十六年,拜长孙无忌为司徒,十七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功,长孙无忌排在第一位。综观,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推心置腹的忠臣良佐,是对贞观朝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这是他的主要方面。但是,他在对待君主、处理与唐太宗的关系上,也有明显的局限。

贞观后期,唐太宗心骄志满,魏征多次提出批评劝告,唐太宗口头接受,行动难改,许多大臣都阿谀奉承,歌功颂德,这些人中也包括长孙无忌。贞观十八年四月,唐太宗幸临太平官,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臣顺旨者多,犯颜者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这应该是劝谏唐太宗的良机,但长孙无忌等人却违心地说:“陛下无失。”当时,只有刘洎和马周谈了太宗的过失。同年八月,太宗对长孙无忌说:“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又一次令长孙无忌谈自己的过失。长孙无忌说:“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又何过之可言。”唐太宗当即就指出这是“曲相谀悦”。唐太宗晚年不好直言,难得征求大臣们意见,长孙无忌却以阿谀代替忠谏,这是他作为名臣良佐的缺陷。

三、太子废立

武德九年十月癸亥,唐太宗立嫡长子 李承乾 为皇太子。按理来说储位既定,嫡庶已分,在李承乾深得唐太宗的喜 爱、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后又代父监国且“颇识大体”的情况下,其余的皇子不应再对储位产生什么想法。然而,与承乾一母同胞的弟弟 李泰 同样自幼深受父亲的喜爱,又因为极富文才主编了《 括地志 》而屡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