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常识有哪些【最新3篇】

当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技成果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困惑。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现代科技常识有哪些【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意义 篇1

这些年随着人类社会各种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和VR等等,这些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使社会产生了新一轮的财富分配。

当前在社会变革的前夕,很多人贫富分化将越来越严重,有人说,后续社会的财富会世袭,穷人毫无翻身的可能,这一点我完全不能认同, 社会变化是一个很复杂过程, 当前世界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比如最开始往往开始大家平等,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勤奋和懒惰是不一样的,社会开始出现差异,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但是,穷人也是这个社会价值链的一部分,一个人的阶层再高也总不能和机器人结婚,人的孤独感情等因素,是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否则这种差异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无法继续稳定下去, 开始变革, 重新洗牌, 开始新一轮平等到不平等的过程。

因此在我们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鸿沟不是阶级的隔离,而是知识的获取, 能获取正确知识的人最终会站在社会的顶端,互联网,区块链等科技的发展,给历史的发展开足了马力,打破了这种在过去看起来无法打破的壁垒,以一种平衡公开的角度给人人创造了机遇。

人类的作用是不能被取代的,但稳定的机器运作要比人工出错的几率小很多,前提是我们要有一套完整的人机互动程序,相信不久就会出现。未来机器人肯定是会代替很多低端的工作的,甚至终极算法被发明出来,很多高端的工作也逃脱不了被取代的命运,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在消灭很多职业的过程中,同时也是会创造出更加多的工作岗位,正如当初的工业革命一样。也正如思维简史写到的那样:对待事物具有好奇心,具有好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会使得我们在未来更好的立足。所以说只要你有能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的,这点倒人们不用担心。所以现在我们要做就是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世界更好立足。另一方面,机器人代替人类做了很多事情,这样人类就空出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未来,知识会很很容易找寻,不用花太多成本,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花少量的钱获取一些可以用来满足日常需求的知识。但是勤劳、刻苦的人会花上更多的时候去研究知识,人生也不仅仅只有工作,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方向的知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互联网的精简和容易获取的知识媒体平台越来越多,这些都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异。人本质就是一个动态的,自身的变化自身都没法理解,旁观者也只能部分的了解自己。

你也许只能做为一个时代的催化剂,观察着大众们缺少什么,就去提醒他们。如果以后机器都在为我们工作了,可想而知有更多的粮食,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资源,物质更多了,自然也就更加廉价了,机器解放了人们沉重的体力劳动,让人们可以有更多自由时间投入在更加有创造力的工作别忘了世界的进化也就是人们心智的同时进化,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心态,总是迫害妄想狂这样正常吗?工作难道不是一直天职吗? 难道体会不到为人民服务工作的乐趣吗? 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所以总担心被机器替代,感觉还停留在原始部落的发展心态,在原始社会,自我可以保护自己,而在相当文明的社会,自我会让自己进化不前,病态的占有欲,不懂分享快乐和创造只能停滞不前。

现代科技基本知识 篇2

1.科学

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解释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

2.技术

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目的的完整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3.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

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4.诺贝尔奖

5.“863”计划

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6.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7.“克隆”技术

“克隆”(Clone)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

8.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做了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 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 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度空间内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在纳米空间认识自然、创造一种新的技能。

纳米技术的内涵非常广泛,它包括纳米材料的制造技术,纳米材料向各个领域应用的技术(含高科技领域),在纳米空间构筑一个器件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翻切、操作以及在纳米微区内对物质传输和能量传输新规律的认识等。

9.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10.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11.激光

1960年,贝尔实验室的查尔斯〖DK〗·托尼斯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在25英里的距离内发射出具有巨大能量、极其狭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光高出100倍,这就是激光。目前,激光在医学、印刷、唱片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篇3

文化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母体,影响着科学技术的生成发展和传播,科技的发展对文化的创新也产生一种推动,相互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现代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因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携同步,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社会的发展也极为缓慢,相反科技的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在不断涌进人类生活,改变了近现代世界文化,丰富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拓宽了人类文化的视野。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然科学在社会变迁中的巨大作用,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必然以其革命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则也势必对人类社会的文化与精神领域里的变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产生强大的驱策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谈到十七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文化与哲学发展状况时这样指出:“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驱动着文化的创新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又开始了一场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进入了一个同工业化社会有质的区别的新社会,形成了由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连接起来的全球网络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人类的文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在它的指引下历史得以发展,正如李约瑟所说的:“中国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公元后十三世纪中,中国科技发明像奔流的潮水一样涌入欧洲。”文化的发展包含着创新精神,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从自然辩证法来看,一个系统要在某一环境中良好地生存,它就必须是开放的系统,远离平衡的系统,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流。只有创新发展,使科学技术与文化结合成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才能提高文化的开发性,使文化具有时代的生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但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把握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中西文化传统互补、树立传统文化的科学发展的观念,还可以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理性思考,深人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是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一次历史性的挑战。欧文・拉兹洛在《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指出:“技术本质上并不是科学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是人类在与自然彼此相互作用时,用来扩展他们肌肉、感觉和智慧的一切手段与方法――在创造文化价值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发展,突破传统文化的相对僵化和保守,重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再造中国创新文化的辉煌,不仅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而自然对人的异化,集中表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从理性角度来分析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的指导作用,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承才能共同地发展与前进。矛盾是推动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人类就不可避免地与大自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方面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科技给了人类社会无比强大的推动力,人类每解决一个与大自然的矛盾,人类就增加一点知识,增长一点智慧。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给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需条件与环境,为了解决野生食物不够人类吃的矛盾,人类经过努力,逐步学会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种植粮食可以使人有饭吃,养殖动物使人类有肉吃,还有皮毛可以做衣穿。于是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若无人类社会的存在,若无人类社会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科技也将无用武之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的标志、一种文明的象征。旧的矛盾被人们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不断地产生。正是在不断地解决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中,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使自己越来越聪明,逐步地从愚味向文明方向发展,终于成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动物,人类终于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其它一切生物,从而成为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主宰者。科技给整个社会文化带来了改变,带来了活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在无形中推进了科技的不断前行。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构筑了新的文化沟通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许多新事物、新现象,以往的理论和思维方式难以解释,必须有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这就必然导致了理论和思维范式的转变,新技术、新经济引导一种新文化的形成,这种新文化以网络为支撑,以网络语言作为其外壳,网络文化系统的形成为人类提供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创造出的新文化裁体为文化样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平台。人类社会的初期文化创造都是在自然提供的平台中进行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人意识到人的生存状态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劳动实践,取决于自己的创造力,人从对自己的依赖发展到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依赖,人们从自然界和宗教神学的外部力量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了文化意义上的人。在信息化、网络化生存的时代,表达自我的方式、相互交往的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文化的虚拟使人类拥有了两个世界,一是现实的世界,一是虚拟的世界。从而也拥有了两个产生文化的平台,一个是现实的直接认识对象的自然平台,一个是虚拟的人――机互为认识对象的数字化平台,使传统单一的物理的生存空间衍变为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生活世界。现代科技环境下通过人们构筑的虚实和谐,现代人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 所,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单一空间与固有模式。网络时代特有的开放的生活空间和视野把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为文化的广泛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念更具有穿透力,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虚拟的时空中能深入到异质的文化价值环境中,在不同文化与价值的激荡下冲击和洗刷人们在过去单一封闭环境下形成的保守、封闭的精神气质,带来社会文化与精神价值多元的景观。网络化不仅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而且使这种文化交流提升到信息化、知识化水平,从而使文化全球交流展现出新的境界、新的层次、新的状态,打破了不同文化和传统程序限制,改变了世界文化地图。改变了民族文化的创造、传播、传承方式,使文化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特点。

文化由沟通过程形成,一切沟通的形式都基于符号的产生和消费,网络通过其特有的语言、以计算机和通讯网为手段,构筑了新的沟通系统,这种新的沟通系统以其多样性、多重模式及易变性特性,涵盖与整合一切表现形式,容纳了绝大多数的文化表现,以及各式各样的利益、价值与想象,包括社会冲突的展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文化与科技的整合,创生的许多新的样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表现手段,扩大了创造空间,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在当今,许多以最新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文化形式初见端倪,网络小说、网络音乐、影像舞蹈、网络诗歌、网络影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就是其代表。其中网络小说、网络诗歌是借助数字化交往空间而发展的集体合作和创作形式,它将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是一种公众互动参与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消费的形式。2l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科技取得的长足进步,特别是战后50多年人类社会的发展已使人类从工业社会革命到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事实上在继承近代以来人类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跨国的世界性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的特征就是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精品,都会为众多国家人民接受,从而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武装,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从这个角度出发,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就是巨大的物质财富的源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建设文化、创新文化的作用。目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和使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英国金牛信息系统公司的***认为,因特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他说:“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记录、其它人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讯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进行问题讨论的人们的范围。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包含所有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只要我们看一看围绕地球的各种各样的通讯卫星,就明白信息的高速传递,特别是1990年代INTERNET的启用,地球不仅在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上密切相联,在文化上的交流速度和频率都达到了以往人类不可想象的地步,甚至世界许多地方在不少领域,已经达到了完全同步的状态。今天,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通过互联网使“奥斯卡奖”的大片进入了千家万户,好莱坞影城,各国的电影明星,世界级的拳王、球星,美国流行音乐的歌星,柏林爱乐乐团,以及古典和现代的为人类创造出精品的各类文学家、艺术家和类似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的科学家,世界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已是家喻户晓,而且世界性的体育比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各种新文化作品,都可以通过电视或因特网同步接收,这个星球上的青少年们通过互联网对世界各国的歌星和球星更是津津乐道,热爱有加。综上所述,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文化建设要有科学指导,要让文化建设建立在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使文化建设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实力的提升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明力量决定了世界的主流文化,影响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活动的范围和扩展水平。一个民族要想使自己的文化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华民族文化要想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必须要以先进的生产力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精神为支撑,需要与世界文明共同进步,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类历史上看,没有哪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哪一种原始文化是永恒的。科学技术是民族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和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关注,对科学力量的认识,是前无古人的。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作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完全不同了。”马克思主义是把科学当做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来加以利用,是最尊重科学、提倡科学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上许多传统文化的科技内涵被人们重新认识利用,现代科技支撑着文化向一切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渗透。现代科技正在改变传统文化的样式和存在方式,使传统文化更具张力。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描述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将大部分的文化表现包纳入以数字化电子生产、分配与交换信号为基础的整合沟通系统里,对社会形式与过程会产生重大后果。一方面,这种情况大幅度削弱了传统上外在于该系统的发送者的象征权力,这些发送者以含有历史性编码的社会习惯来传输:如宗教、道德、权威、传统价值以及政治意识形态。并不是他们消失了,而是除非他们在新系统中为自己重新编码。如果将他们通过精神传输的习惯予以电子物质化,他们的力量将会倍增:电子传教士与互动式基本教义派网络比起那种遥远的具有领袖魅力的面对面传输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是更有效,更具有穿透力的教化形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是一种软实力。资源的创新提升、转换利用、市场流通的迅速和便利是提高一国经济发展实力的关键。如何在发掘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过程中,以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武装人,在吸收现代文明,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中,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消除历史积淀中的糟粕和落后习性,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成为我们的现实问题。在文化领域中一种优秀传统在今天能否长远流传将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强大的市场流通能力和竞争力,现实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手段,加快对优秀民族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弥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增强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网络产品,提高原创能力,从我国长远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出发,使我国优秀传统的文化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步人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我们的文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