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优秀4篇】

家庭教育征文家长 篇1

本次期中考试,班级整体成绩仍然保持了原先的优势。但班级的尖子生明显后退,低于了其他的兄弟班级。有两名一直都稳居班级前10名的同学甚至退到了20开外。但也有几名同学一直都是班级的常胜将军,无论大考小考一直稳居班级前五,年级前40名。

俗话说得好,没有什么人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者必然有方法,失败者也一定有原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都能分享到更多更好的学习和育儿经验,本次家长会上我特意邀请了两名同学的家长分享了他们的家教方法。其中一名同学的家长很是优秀,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学习。

该家长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前年从本校毕业考入荆州中学,在我班上就读的儿子也一直稳居班级前五。更牛的是该生对数学特别爱好,特别肯学,大型考试经常是满分。但该生也并不是老师们眼中的最满意学生,一是他略有些偏科,二是上课时很难保证一节课都规规矩矩,三是他的心里成熟度远远未达到与年龄成熟度相匹配的水平,喜欢疯闹,喜欢与一些比他小的孩子玩耍。尽管如此,我很喜欢他。他有三大优点:一是全面发展,尽管个子矮小(我班最矮的学生),但他的体育成绩也很棒,60m短跑和引体向上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优秀等级;二是做事很尽责,承担班上分发牛奶和锁门的职责,从未出过问题;三是热心帮助同学,不仅平时帮助数学薄弱的同学,每周放学时都督促他的小组成员一定要完成家庭作业。

接到由学生转达发言邀请后,家长很是重视。放下了自己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小企业主),提前半小时到达学校,进入教室后没有像其他的家长那样聊天,而是静静地坐在孩子的座位上翻看孩子的作业书本。一身得体的服饰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气质,更表达了其对活动的重视和对他人的尊重。轮到发言时,尽管我强调可以坐在座位上,但家长却主动来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发言谈不上精彩,但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却值得我们学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十几年来,夫妻之间从未吵过架,更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发过火。2、夫妻之间也没有什么的不良嗜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3、始终将孩子的教育成长放在第一位,尽管以前都在外面打工且小有成就,但自孩子上学懂事起,毅然放下回到老家重新开始。4、坚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在旁边全程陪护,给孩子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纠正孩子的不良坐姿。5、正确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就反映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家长并没有把他当成病人,也没有带孩子去过医院,免得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而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鼓励孩子坚持再坚持,做到上课专心听讲尽量不干扰他人,孩子比以前强多了。6、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标高,只拿自己的女儿给他做榜样,一是因为姐弟情深孩子不会有生疏感,二是姐弟之间比较即使做得不好也很少会生气,自然也就不会有抵触情绪了。

我国小有名气的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就是很注重对她女儿的教育,并将对女儿教育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集结成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引发了千万妈妈们的思考,她也成为了有名气的儿童教育专家。后来又有《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旋风在全国刮起,更是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提到极致。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父母也好,老师也罢,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两个不同角色的人,但都在扮演着同一个角色--教化人。自身的好坏不仅关系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着受到你教化的人。然而,很多的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是,总是将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并没有去想想到底自己有没有问题?我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问题,即使有问题也都是后天的教育缺失所致。关注孩子的教育,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也就是关注家庭的幸福,更是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在家庭教育方面,通过这几年的生活与实践,陆续把点滴感悟写下来,一则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希望与家长们交流,共同提高。我认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合作协调。

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严格要求,不溺爱,诚实,不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错误之后,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则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或妈妈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正所谓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

2、把礼貌教育贯穿始终。

礼貌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礼貌教育一定要从生活小处着手,首先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其次,必要时适当给予孩子指点和教育,切记,不要说的过多,让孩子反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身体,绝不能熬夜;其次,饮食科学,不要偏食和吃的过饱,也不能营养过剩。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讲究原则,不能溺爱孩子。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爱。孩子长大以后发展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小到大家庭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哭闹,父母心痛,于是就满足,其实这正助长的孩子的不良品质。其实,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经不应该,不满足就闹,更是错上加错。当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坚决拒绝,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哭闹了。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家长态度的助长结果。

5、排除或减少来自祖辈的干扰。

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轻的父母也许会操更多的心,因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难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学会宽容和大度。

多鼓励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与孩子交往中,鼓励孩子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在。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长就热情接待,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乱而不让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更不能对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样会让孩子很丢面子,让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头,同时也疏远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7、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现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多数青少年不会劳动,没有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可以说99%的原因都来自家庭教育。让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劳动,过度保护,这都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的根源。

同情心 篇3

指对他人的需要、欲求和愿望的理解,对他人的困难或不幸的同情和怜悯。它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可限制利己动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家长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反对那种对人无情、以至残忍的态度。

(2)要培养孩子救死扶伤、救人危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

(3)要孩子做到对有生理缺陷和呆傻的人不讥笑、不捉弄、不欺侮。

(4)教育孩子爱护小动物,帮助有困难的人,对自己的同学和同胞应该关心爱护、宽厚相待,即使对犯了错误的人,也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他们重新进取。

批评的艺术 篇4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