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优秀7篇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这次为您整理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参加本次专题培训,使我认识到,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勇于担当,在学生教育培养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年 m.haozuowen.net 轻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2

经过三天的学习,我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掌握了五个认同、五观和三个意识等关键内容。

通过学习,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了错误的有偏差的认识,真正在精神上和意识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坚决支持国家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的决策意见,坚定拥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此次学习,我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希望这样有效的学习能够阶段性的开展下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1200字 篇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_届全国人大_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格局。秦朝开创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中原地区以“书同文、车同轨”为象征的国家统一进程,展开了“五方之民”及其后裔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这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原因所在。

我国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危难中没有四分五裂,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历史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维护、激发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丰厚遗产,集中体现为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巨大优势,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维护、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素和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民族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文化在融入和推进中华文化建设中实现升华,既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900字 篇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__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

一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党的_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党的__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

二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广,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信息更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同胞在更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从点滴做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了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6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这个根本点,深刻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连接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教会学生守正树德,昂扬自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7

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创造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谱写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光辉篇章。内蒙古作为国家政治安全、生态安全两个屏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xx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