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听后感 【通用8篇】

听后感就是在听到比如一首歌,一句话,一个声音之后的感想,下面是整理的梁祝听后感 【通用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梁祝》听后感 篇1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昨天晚上,在网上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 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情,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松,就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 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终于,在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从侧面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接着,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种美好也许就是真正的爱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点缀,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来扩张,它只是一种清新甜逸的爱,散播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间……

《梁祝》听后感 篇2

浅谈欣赏《梁祝》的感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木讷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就悲愤死去,而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之后便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这时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之后就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这部作品热忱歌颂了青年男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我国交响乐宝库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按奏鸣曲式结构,分显示,展开,再现三部分。分别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1. 呈示部

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之后,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纯朴、优美、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大提琴潇洒浑厚的音调随后加入,与独奏小提琴进行着交流对答,描写梁祝二人在草桥亭畔相互结拜、心心相印的情景。乐队全奏,重复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起而应和,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最后,乐队将副部主题再次重复一遍,音乐进入结束部。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成。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

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抗婚”部分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楼台会”部分则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部分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我们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长笛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奏出秀丽的华彩乐句,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以前听《梁祝》一般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一曲终了,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不禁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梁祝》这个作品虽然是用西洋管弦乐队的谱曲来演奏,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它的内在审美方式却是极传统的有着极浓厚的中国古调风格,因为它运用了人们所熟悉的凄美传说。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听完整首曲子,我深深的知道,谁也不愿意去赶赴那凄美的蝶梦,尽管它是如此的动人。但是谁也不愿意用永陷的痛苦去作这无望之爱的诠释,它的存在,只是因为人们要用梁与祝的爱来证实世间是否还有真情。

《梁祝》听后感 篇3

听过梁祝凄美但是唯美的故事之后,料想没人不很欣慰的笑了。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生最打的快事莫过于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哪个跟我特别要好(男),然后可能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当作男人啦,会吧,也许真的有这种也不一定啊。谁说现在就没这种神人。我相信至少。

结果我好像都和他们一起去过洗手间,一起掏出小鸡鸡出来尿尿玩,咳,怕是祝英台没来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

对,最美丽的日子是什么?这个画面好像很久很久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门口高喊一声“亲爱的,我回来啦!”然后是轻轻的开门,探出个齐肩短***漂亮亮的小姑娘(我希望她5岁)“妈妈,爸爸回来了!”然后跳到我怀里,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妈妈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说话,但是我能看得见她眼里的爱意。是这个家的。“先陪妞妞玩,饭马上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要拉起女儿“走 帮妈妈干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儿说笑时偷偷的瞄着老婆,恰好她也是这样。我想这就是默契吧。打发女儿去睡之后,我们相视而笑,呵呵,我们相拥钻进被我准备开始的时候,我的小可爱突然闯进来“爸爸妈妈,我要和你们睡,我要和你们睡!”显然这是甜蜜的烦恼,可是我喜欢,我想我的亲爱的也同样享受。即便女儿破坏了好事,可是我爱她,也爱她。就是这样。在和老婆一起哄完宝宝睡觉,我说“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娇嗔“就你不正经!”我甜蜜的笑着,我希望,我愿景的美丽人生就要这样,在外面再多的风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门前释然。我要让妻子感觉每天都在和我恋爱,我要让女儿每天都缠着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在我的脸颊留下最美丽的花脸。

《梁祝》听后感 篇4

在雨天里,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泡上一杯好茶,聆听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曲《梁祝》。

随着引子慢慢地展开,曲调平缓得有如微风拂面,轻柔得好似水银泻地。轻酌一口香茶,慢慢地闭上眼睛,顿觉美妙无比:那醉人的音乐好像将人带到"杂花生树,群莺纷飞"的暮春三月。我似乎看见悠悠的白云在群山上飘荡,时而几只小鸟嬉戏着在云朵间穿插着,白云下面是一片肥沃的果林,清澈见底的河水

似飘带一般,在林间迂回穿插,林中鸟儿的歌声悦耳清脆,花儿的幽香沁入心脾。

渐渐地,乐曲跳动出一股青春的活力,欢悦的气息刹时传遍全身,当真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之感。那活跃的韵律好像一叶轻舟穿梭于千山万水间,又如苍翠欲滴的水草在河中舞动自己袅娜的身姿,也似舞会上旋转飞扬着的裙带……

忽然间,曲调一变,有如万马奔腾,千军赴敌一般。那"惊涛拍岸,浊浪排空"的气势似乎将人从鸟语花香的阳春三月突然间带进"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寒冬腊月,使人悲从中来,难以断绝,几欲泪下。音调越来越高,用"银瓶乍破水裂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形容也不为有过。

接着,乐调越来越低,几不可闻,此时已是无声胜有声了。渐渐地,低沉的调子带来一股莫名的哀怨,听着听着,我仿佛站在残阳如血的山冈上,望着絮絮的落英在秋风中轻轻地飞舞着,飞舞着……

我如听仙乐一般沉思了良久、良久……

梁祝听后感 篇5

听着那悠扬的曲调,掺夹着淡淡的凄婉,我的思绪飘往了那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的钱塘云淡风轻……

不知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还是岁月匆匆间生死契阔的寻觅,即使那又如何呢,遇到了,便是一段美丽得无以言诉的故事。

同为求学,一道徜徉在文学的清幽小路上,那不经意间的淡淡默契,使幽幽的情愫在英台心中滋长。三年同窗之旅,二人情深似海。

在那跳跃的旋律中,我感受到了那五色斑斓的生活,活泼而不失清雅。

合一卷书简,点一盏青灯,吟一阕伤词,思一段情事,纸墨间,都是你的幽香。

可然有桃花满树,绿水悠悠,春山黛青,却舍不去满腔的离愁。

送君千里终不若,双鹅似织鸳梁兄。

“可记得英台?梁兄记得英台吗?”曲间仿若缠绕着英台思念之至的哀怨,“那难忘的三年,我好似檐间欢叫的画眉,却不曾道出心事。”

声声情致深处,听――“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可是难违父命,说什么附攀权贵,说什么锦衣玉食、画栋雕梁不会零落了韶华年纪,哪至两鬓如霜。但是英台怎会稀罕这些尘世虚华。“不愿,不愿,我要反抗,为了我的幸福。”内心深处,突然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声音,继而慢慢变响,柔弱而不失刚毅。

命运弄人,只惜英台为女儿身,父母之命比天高。以泪洗面,却依是孤身作战,无能为力。含泪轻咏――只可惜画屏深锁,小径兰窗是这一派春光,独念梁郎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闭上眼,急切的音律,忧伤的小调,眼前突然呈现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

那沉重的独奏仿佛死神的脚步。我的心也沉了一拍。

我知道,接下来便是那凄伤壮烈的化蝶。

忽而大起大落的一阵旋律,眼眸中忽而闪过红色的嫁衣,翩然跃入坟中。

“随了你去,生不同衾,死同穴!”那划破天际的凄声呐喊拂过耳旁。

……继而这旋律忽而开阔明朗起来,好似风停雨霁,彩虹高悬。侧耳倾听,那细微的蝶翼震动声,饱含着幸福的沁香。

好似有一滴露水滴落在我的心湖上,泛起了淡淡涟漪;好似有一双纤细的手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短短的二十多分钟,我却仿若经历了生离死别,大起大落的一生,轻笑,泪水中带着幸福的微笑,感动,好一曲动人心魄的“梁祝”。

“化作一对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梁祝听后感 篇6

今日的政治学习之前,张尔带领我们欣赏《梁祝》,她很自然地结合着音乐解说着,一会说这时出现的是舒缓的小提琴的声音,又一会说,此刻出现的是阴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觉得音乐很好听,而听不出这声音来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个人能理解的是不一样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能理解的也是不一样的。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同一天背出同一段课文;我怎可能要求他们听写都能拿满分。这样想来,今日批改听写时的郁闷也就消散了。原本,我是设想狠狠惩罚那些听写错了十来个的孩子,因为,上次布置听写时,我已经研究了他们的承受本事想让他们根据自我的现有水平或选择听写30个,或听写40个,最多也就50个。我这个教师应当不是“狠心牌”的吧。可是,摆我面前的是什么?78分,68分,甚至刺眼的58分!所以,我怒火丛生,我想着一个一个惩罚的招儿,不巧,今日是无作业日,故而,我的很多惩罚措施只是停留我的脑海里。当时,甚是遗憾,而此刻,我感激这“无作业日”,他让我的浮躁、不理性扼杀萌芽阶段。我应当好好反思。是的,细想,上一周外出学习,这一周回来忙着赶课,急了点,粗了点,故而,忽略了细节,光记得“赶!赶!赶!”更让我愧疚的是,抄写19课生字时,才发现第17课生字居然还没有写上,我呀!我让“忙”乱了我的教学节奏,我有足够的底气去质问他们吗?如果说,也有同学听写取得好成绩,或者满分,那是因为他们夺了一份额外的勤奋。

很多时候,做教师的想不明白,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大胖子,我必须能理解那些跑50米气喘吁吁的孩子;如果我是没有音乐细胞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对着口风琴手足无措的孩子;如果我是记性很差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把课文背了10多遍还背不出的孩子;如果我是色弱的,我必须能理解那些画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如果……如果……这太多的如果警醒着我。我的工作不一样于其他,不允许有太多的如果。

梁祝听后感 篇7

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回过头去,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我的琴盒静静地躺在那儿。

两年前和老师学了一曲《梁祝》,可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我就很少去碰琴了。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可真是难得!我提起琴,给弓擦一道松香,用下巴夹好琴。做好一切准备后,开始了第一个音符。

《梁祝》这首曲子就好像一个故事。主题旋律是它的楔子,而正文的开头,名为“三载同窗”。随着顿弓与跳弓在弦上交错,一个个音符从琴箱里跳了出来。欢快的音符就像一只只快乐的精灵,使整个房间充满了快乐。眼前的阳光仿佛更暖、更亮。全段的高音更是增添了几分兴高采烈的味道。我仿佛看见,两个学生模样的青年,在阳光明媚的上午,肩并肩走在湖畔。欢快的心跳声在我的、他们的心里交织着。

在一连串和弦、双音之后,房间里迎来了一片死寂。一连串休止符让我酸痛的右手有了短暂的放松。我再一次把弓放在弦上,轻轻地,第一个弱弓奏出的三连音打破了寂静。柔和的中音和降调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刚才的温暖不见了,一片云遮住了太阳。我独自在昏暗的房间,感受着沉郁、哀伤的味道。

楼台会后,两个人再也没见过面,直到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强弓奏出的琴声中,那种悲壮的味道越发变浓了。浓郁的悲壮充满了整个房间,一直到化蝶,仍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挥散不去。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主题旋律再一次响起于耳畔。经历了风风雨雨,一路坎坷,终于又让我品到了《梁祝》的味道――浓浓的爱的味道。

《梁祝》听后感 篇8

我喜欢音乐,音乐可以让我的心情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