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品书如进食,得其法,营养与美味兼得;不得其法,或不得美味,或不得滋养,或伤害身心。然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读书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书而变。于是将前人经验筛选研磨,精心总结出18种读书方法,与诸位分享。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有效的18种读书方法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读书如进食,少读书则营养不足,从全世界每年人均读书看:以色列约64 本;俄罗斯约55本;美国约50 本;而中国约是 5 本。显然总数就少。另一方面,有许多人只读一类书,知识偏食,也会营养不良。理论工作者,读点文学书,文艺工作者,读点哲学书,成年人读点童话《哈里波特》,同时吃法也有不同,培根讲“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我经常与企业家接触,发现他们走得不高不远,一定读书太浅;走得又高又远,一定读书不浅。预知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看一个人阅读的书目,绝对比看手相星相更准确。
汉代经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求医问药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因病求医,对症下药。 作家王蒙就有体会:有“躁郁症”要读《老子》。我体会:“读书破万卷”,这个“破”字,功夫不是下在将书读“破”上,而是要解除问题。用药当用良药。《孙子兵法》云:“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取法其下,则得其下下。千万不能吃错了药。读一本坏书或庸书,就等于和一位庸人或坏人对话。
如何做一个善问者?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做法是问三个问题: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www.》?)。如果这三问之后还有疑问,那我再补充一条:“扪心自问”,往往会一通百通。
从多个角度去读一本书,比如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就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也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读,还可以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读。读来意境会大不相同。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 思。数学家华罗庚则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猜想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他就可 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放 下是非之心,不带有色眼镜去读书。朱熹倡导“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在没 有读书前,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好处是不容易被误导,但问题是也很容易做误判。由于我们对一个人,一种价值观、一种哲学思想,一种宗教观念持有不同的看 法,很容易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带入书中,导致不公正的判断。对那些争议较大,特别是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左的作品,放下成见,像一个公正的法官一样听取诉 讼,更容易听见真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