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古代的幽默故事(通用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宋年间,潘州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
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是同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功能是驱虫、消疳积。对蛔虫、蛲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
有毒性,勿过量。
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这个时候,一个小偷来了,藏在在屋檐下,心想着等人睡觉之后再进去偷。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深,从此知耻而后勇,终于成为史上罕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奇才。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产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产便叫一个小吏把鱼放到池塘里养起来。
相府池塘里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着吃了。
事后,小吏报告子产说:“我已经把那条鱼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着,那鱼刚一入水,呆头呆脑,稳不住身子。我当它是活不过来了。可是没过多久,鱼就缓过气来,甩了甩尾巴,一头钻进深水中去了。”子产高兴地说:“好、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它找到合适的去处了。”
小吏见谎话没有被识破,从子产那里出来时很得意。他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子产很聪明,我看有点言过其实。鱼已经被我煮着吃了,他还以为正在池塘里欢着,嘴上不住地说什么‘找到合适的去处了’。难道这合适的去处竟然是我的肚肠吗?哈、哈!真有意思。”
子产能在郑国被人称为一个贤相,必然具备一定的才华。他被小吏所蒙骗的事实说明,一个有才学的人虽然难以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蔽,但不等于说他不会被合乎情理的话所欺骗。
明代,有一个穷秀才,非常(De)穷,家徒四壁。一天,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发现就剩几粒米。秀才只好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湖水的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
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来吟去,后面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连赞叹:“好句,好句。”
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已兵少食尽,而被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围困,夜间又闻汉军四面皆唱楚歌,以为楚地已为汉军占领,不觉泣下,左右也皆泣。项羽于是乘黑夜率领壮士八百余人乘马突围。天明,汉军发觉,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渡淮时,跟随他的已只剩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路,被农民所骗,陷大泽中,为汉兵追及,项羽复向东逃,已只余二十八骑,自忖无法脱逃,与部下再战。最后,项羽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备船岸边要送他过江。项羽笑道:“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能生还,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遂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身被十余创,自刎身亡。
篇一:赵奢严惩抗税者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在都城邯郸,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平原君闻讯,扬言要杀死赵奢。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由你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那时,赵国灭国了,你有什么富贵荣华可言。以你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就能团结一致,国家强大,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顿时怒气全消,内心惭愧而走。赵奢的秉公执法,很快使赵国国殷民富。赵国也逐渐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篇二:曹操责弟治税
建安九年,曹操颁布租调制。明令规定:田租(税)按亩征收,每亩土地每年纳租谷四升;户调按户征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同时还规定,各地要严加检查,不许豪强地主漏交田租、户调。
租调制的实施,使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为后来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
曹操强调依法办事,严格贯彻租调制。他带头守法,"以己率下,每岁发调",向国家缴纳赋税,还大力支持地方官员依法征税,打击违法的豪强,并重用严于执法的官员。
曹洪自恃是曹操的堂弟,居功自傲,公然支持他在长社县的宾客拒不缴纳田租、户调,阻止租调制的实行。
长社县令杨沛依法办事,断然把那些违法不交税的宾客"收而治之"。曹洪闻讯后,急忙找曹操惩处杨沛。杨沛毫不畏惧,并依法诛杀了抗税不交的宾客。曹操听说此事后,反而表扬了杨沛,还重用杨沛为京兆尹。
篇三:包拯曾任税官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一生担任过县官、州官、副丞相等职务。但包公早期还担任过税务官,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据《宋史·列传》记载,包拯“始举进士,徐大里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欲不行,拯即解官归养。”
看来,包拯担任的第一个实职就是和州的税务局长。后来他任过三司户部副使、转运使等有关财会户籍的官职,对于发展农业,改进征课制度,减轻民众负担,节约经费开支等多有建树。
篇四:朱元璋斩驸马治税
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
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都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
某次贩私茶至兰县渡河,河桥司巡检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这位河桥小吏气愤不过,便大着胆子向明太祖朱元璋告发了欧阳伦的不法行为。欧阳伦是安庆公主的丈夫。安庆公主是朱元璋极为宠信的马皇后所生。
所以,论私情,欧阳伦乃是朱元璋的爱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废公法,便在盛怒之下,将欧阳伦赐死,将相关人员诛杀,茶货没收入官。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非常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但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