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要么情节夸张,充满了幻想。要么包含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同时贴近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下面是整理的经典民间传说故事【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书包范文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苟杳听后不觉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八 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只是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口棺材在嚎啕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沈诸梁的人,因为他父亲的封地在叶地,后来他继承父亲的封地,人们就称他为叶公。
叶公有一大爱好,他特别喜欢龙。他认为龙这种动物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它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变幻无穷。他崇拜龙,便请来了各地能工巧匠,在柱子上、门窗上都雕刻上了龙,在墙壁上都画上了龙,屋内的家具和各种装饰都采用了龙的图案,就连钩子、凿子这些随手使的用具也都做成龙的形状,总之一句话,他家到处都是龙。
叶公就整天生活在这些龙当中,他欣赏起龙来可以饭都忘记吃,要是有人同他谈论起来龙的话题,他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要是他听说哪有一幅画得好的龙或者雕刻得好的龙,不管有多么远他都要去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它买下来。他这么爱好龙,整个楚国的人都知道。
天上的真龙知道了这个消息,非常受感动,它想:“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像叶公这样喜欢我的人,连我的图像他都崇拜得五体投地,如果见到我的真身,那又会怎么样呢?”真龙想到这里就决定到叶公家里走一趟看看。
有一天,在一阵狂风暴雨以后,接着就是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天上的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它先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尾巴拖到了叶公的家的厅堂里。真龙见到叶公的家里果然都是龙的图案,心中暗暗赞叹:“真是一位爱龙的人啊,果然名不虚传啊!”
真龙可不像柱子上刻的、画的那么渺小,而是一个庞然大物。真龙的身子和尾巴横在厅堂里,摇头摆尾,吞云吐雾,神威抖擞。这时,叶公正好从房间里出来,他身穿绣着龙的衣服,脚上穿着绣有龙的鞋子,手中捧着一个酒杯,边走边欣赏上面雕刻的龙。他走到厅堂,猛然看到地上拖着龙的尾巴,吓了一跳,急忙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真龙!叶公这一看,脸色大变,惊惶失措,丢掉了自己的酒杯,边跑还 边喊:“不好了!救命啊!龙来了!”然后,他就钻进自己卧室的床下面,再也没敢出来。
真龙一见叶公这副模样,还 听见他叫喊,心中非常失望,心想:“原来你爱龙是假的啊!你爱的龙只是刻画的假龙,对真龙不是喜好,而是害怕啊!”然后,真龙纵身一跃飞上了天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
望夫石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海龙王的女儿。”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个大官。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 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 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