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居,岁月如流。随着疫情的卷土重来,让我们的生活再次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志愿者。育人为师,抗疫为士,疫情爆发,老师们变身防疫战士保护我们。我发现他们中间有位我熟悉的身影……
“134栋居民下楼做核酸了!”洪亮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我欢喜的寻找熟悉的身影,最后在队伍前面的小桌子旁发现了“大白”——付老师。当我正想打招呼时,看到了付老师的儿子也发现了妈妈,正想要牵她的手,要妈妈抱抱,那天天气真的很冷,小孩子们冻的瑟瑟发抖,大人们也都搓着掌心,付老师并没有回应,孩子姥姥也发现了女儿,对她说:“你别担心,我们这好好的!”随后不顾孩子的哭闹,抱起孩子躲开了,看到这一幕,感到一阵心酸……
付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她很爱笑,笑起来有两个甜甜的小酒窝,平时也很爱跟我们开玩笑,我们班里同学都很喜欢她,平时下课她经常跟儿子在学校操场打篮球,我也经常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跟付老师语音连线,问她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每天做那么多事儿累不累?她说自己想当一名好老师,好妈妈,就得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坚持一下没问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疫情防控必须冲锋在前。
与付老师的这次通话,使我更加敬爱她,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还是个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我要向她学习,向她致敬!向每一位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致敬!城封了,打开的是爱的大门!是你们,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这场战役,因为有这样的你们,我们必胜!
我也暗自下定决心,居家一定会好好上网课,好好锻炼身体,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配合核酸检测,自觉保持一米距离,带好口罩,做到不出门,保护好自己。
妈妈之前问过我,长大到底想做什么,我也多次扪心自问: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直到这次疫情爆发,当14亿中国人共同拧成一股绳,而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份子时,才深深感受到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我愿意,也向往成为像付老师他们那样的人,努力学习本领,有一颗时刻为民为国家而敢于挺身而出的心。
现在是早上六点钟,妈妈急急忙忙背上背包,戴上口罩,正准备出门工作,可不小心把沉睡中的妹妹给吵醒了……
“妈妈,今天是星期几呀?”妹妹用那可爱的眼神,望着妈妈,小声地问道。“今天是星期五。”妈妈回答道。“那明天就是星期六啦!妈妈就能陪我看书和做手工啦!”妹妹激动地说。这回,妈妈没回答,可我心里知道,自从疫情发生以后,妈妈就没有双休日了。
我已经记不清今天是妈妈成为志愿者的第几天了。每天天才刚亮,家里就不见妈妈的身影。妈妈的工作是进入福建省重点人群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大数据排查。排查系统中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核酸检测时间、次数和结果,若信息有误或不完整的,妈妈都需要一一打电话咨询、修改并记录。
在休息时间,妈妈抽空给我打电话,了解我的功课学习情况,同时也和我分享了工作中的艰辛和喜悦。
有几次,妈妈正要和对方核对其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时,只听“嘟——”的一声,对方就把电话挂断,还有的人直接愤怒地质问:“你是骗子吗?我为什么要给你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对于这些不配合信息调查的人员,妈妈也只能默默地将苦水往肚子里咽,并逐一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来电调查原因。
还有一次是晚上十点多。“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现在正进行大数据排查,您的身份证号码及核酸检测信息不完整,需要您配合完善信息。”对方一听是志愿者打来的电话,立刻上报相关信息。挂电话前,他还特别感激地说:“志愿者,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疫情期间,也请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一通最温暖的电话。
晚上快十点的时候,工作一天的妈妈提前回家了。“妈妈!”我和妹妹惊喜地冲了过去。“不要靠近我!”满身消毒水味儿的妈妈急忙说。外面正下着雨,妈妈眼镜片上沾满了雨珠,衣服也湿漉漉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明天我要参与封控区第一线抗疫了。”外面雨还在哗哗下着,我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虽然妈妈这份志愿者工作不是很复杂,但是一旦工作起来有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我发现妈妈一下子消瘦了许多。
新冠病毒,请你快点离开,请把我亲爱的妈妈早点回到我的怀抱!
地铁会回归拥挤,街道会重返热闹,胡同里的早餐铺子和市中心的歌酒霓虹,都会一如往常。相信爱与希望蔓延的速度,一定会超过病毒,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重新开始。——题记
三月十八日的一场大雪,让我的家乡按下了暂停键。谁都没有想到,一觉醒来,点开手机,最醒目的就是“唐山有了疫情”的消息吧。为了避免病毒扩散,各个小区都封闭起来,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不过一天的时间,这座原本热闹的城市变的空荡起来,大街小巷里没有了匆忙的身影,往日里街边店铺播放的吵闹的音乐,现在却让人怀念至极。我坐在椅子上,转头望向窗外,外面一片冬日的灰色,阳光并不明媚,树枝被凛冽的风击打,四处摇晃。看着宽广而又孤独寂寞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印有纵横斑马线的马路,一个个红色的交通灯,让我的心情郁闷起来,这场战“疫”什么时候才会过去呢?
记得第一天做核酸检测,是在深夜,小区路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在微光下,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他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劳累,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倦。做完核酸回到家,我刚躺上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听妈妈说,昨晚全员做完核酸的时候已经到了凌晨,从下午到凌晨,那些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该有多累啊。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缚束不了我们学习的脚步,就像2020年那样,我们又开始了线上学习,虽然上课的时间缩短了,但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希望疫情过去,与同学们相聚在教室中的时候,这些少年仍是风华正茂!
自从小区封闭一直到现在,已经是第九天了。此书包范文时,正是下午五点左右,向窗外望去,天空依旧是宝蓝色,掺杂着一点儿夕阳照射下来的霞光,温暖的光洒落在每一个角落里。我戴好口罩下楼,沐浴在光中,身上暖洋洋的,心里也轻松了许多。我忽然有一种预感,我的家乡,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很快就要忙碌起来了!
一阵轻风拂过,温柔的抚摸着我的脸庞,天气似乎又暖了些。蓝天、白云、萌发出嫩绿叶芽的老树……似乎都在暗示我们这场战“疫”很快就会过去,春天就快要来了,让普普通通的你、我、他并肩作战,与伟大的白衣天使们一起静候春暖花开!
一阵风吹过,拂起了桌上的书页;一缕阳光洒下,照亮了忙碌的人们。
——题记
“16栋1单元的家人们!下来领饭啦!”她又在小区微信群里发领饭的信息——这已经是我们小区隔离的第十天。我照常下楼,毫不意外再一次看到她的身影。她娇小的身躯在宽大的防护服里竟一点也不违合,她组织好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分发盒饭。登记、弯腰、登记、弯腰……如此重复,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却丝豪掩盖不了她的热情。一栋楼,大概有一百人下来领饭。也就是说,她每天要重复两百次这样的动作。当我们谈笑风生,愉悦地用餐时,她仍在忙忙碌碌;当我们用餐完毕,她才坐在椅子上,轻轻捶着腰……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清爽和宁静,她又忙着给大爷大妈们疏导情绪,告诉大家不要焦虑担忧,要相信政府,配合工作。不管何时,只要我望向窗外,就能看到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这一刻,我的心是踏实的……
小区的杜鹃花开了,红得耀眼,白得纯净,在春风中摇曳着。又一次,我站在医护人员前做核酸。短短的动作,他却做了成千上万遍,娴熟得行云流水。隔着防护面罩,我无意间却看到了他眼底的血丝与疲惫。我的心一紧,对他升起了几分敬意。明明隔着口罩,我却分明感受到他的笑意。我不由地说:“辛苦了,谢谢你们!”他抬起头温和地问:“小朋友,读几年级了?”“七年级!”我微笑着回答。他向我点点头,又忙着给下一个人做核酸检测了。厚厚的防护服,却掩不住他对人们的善意和热情。有这样的人在,不久后,疫情就能好转吧?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隔着口罩交流,似乎感觉关系更疏远了,又好像更近了。邻居们都变得热情起来,谁有困难,大家一起想法子。脸上的笑容好像多了,更真挚了。精神上的思想似乎统一了,所向往的未来貌似也一致了。这家的孩子要上课,那家的老人就去休息,人们就自觉地安静下来。王家要打印资料,李家立马来帮忙;张家没领到物资,周家马上送过来……
风,轻轻地吹,温柔细腻。人们相互鼓励着、扶持着。每个人心里好像都住着一簇小火苗,温暖而热烈。谁敢说,这场疫情封闭了人们的心?
风,轻轻吹过。我想,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回到校园了吧?
今年,吉林省的3月与以往有些不同:南湖公园不再人来人往,伪满皇宫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临江门大桥少了车水马龙,松江中路不似往常喧嚣热闹……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为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也让我看到了那些平凡英雄的底色。
为爱负重的英雄
凌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一片寂静,62岁的刘淑贤阿姨在空无一人的楼道里忙碌着。她先把消杀过的地面仔细拖干,然后拿起一个能装下三个自己的大号编织袋奔向六楼,那里还有不少使用过的餐盒等着她搬到一楼处理。六楼、五楼、四楼……身材瘦小的她躬着腰,背着右手,拽着一百多斤重的垃圾袋,一阶一阶往下走,她心中只有一个质朴的信念:我要把封控管理下的孩子们照顾好。
饮风咽雪的英雄
午后,长春健民市场旁的帐篷前站着两排等着核酸检测的群众,一名防疫人员端着盒饭左顾右盼。他心里想:“等待核酸检测的人还有很多,我得就近找个地方吃饭。”看着不远处停放的汽车,他心中一乐:“那就是咱的餐桌!”他把盒饭放到汽车后背箱上,一边用冻得痛红的左手小心作文吧地扶着饭盒,一边用右手夹着饭菜哆哆嗦嗦地往嘴里送。路过的行人看见冷风卷着雪花直往他嘴里钻,心疼地说:“找一个不下雪的地方去吃吧!”他淡然一笑:“没事,吃一口得了。”不是不感觉冷,站在冰雪里草草裹腹只是为了和病毒抢时间。
披星戴月的英雄
深夜,磐石朝阳山高速路口略显空荡,一名交警穿着“绿马夹”挺立在冰天雪地之中。只要有汽车驶进路口,他就会迅速走上前去,立正,敬礼,然后大声说道:“请司机出示驾驶证,请所有人配合测温登记并出示核酸检测证明。”这样的动作他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做着,这样的话语他每天郑重其事地反复说着,他以独特的“夜间荧光模式”做到了不漏一车、不落一人,倾尽全力只为守好磐石阻击疫情的西大门。
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阑珊,从人才辈出的大学校园到车来车往的高速路口,从雪鬓霜鬟的六旬老人到年富力强的七尺壮汉,吉林人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世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吉林有我们,抗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