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球学习小组之学情分析资料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三、怎么分析?——学情分析的策略或方法 “学情分析,可繁可简,成熟教师,之所以能简中见繁,皆因曾于繁中历练;正如无数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年轻教师,必思于繁、行于简,才能逐步在繁杂纷乱中循出属于自己的规律,逐步螺旋上升、积淀经验。
教学经验的累积上没有捷径可循——开始时粗枝大叶,越老越粗枝大叶。。。”
“学情分析看似简单,想要做得到位真的很难,但是不做的话,备课又会显得盲目。我现在每次下课时都及时把每个班学生的特点,上课的情况,课程进度等等用最简单明了的句子记录下来,这样下次上课前可以加以参考,时间久了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来。”
“上课的时候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进行交互,找学生谈心,其它渠道信息等等,基本上对学生的情况主要时基本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是有一定了解的。
当然,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时,进行一定的针对性调查和了解,也是比较可行的。
其实,主要做到了有心,那么在日常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每节课前备课时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我觉得对我们上好课还是益处多多的,呵呵”
“当我得知要接手五六年级的课程时,心里着实紧张了一下,去年一年我都是教一、二年级,观察同事给高年级学生上课的情况,问题真的很多。所以就用了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翻看了很多篇有关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的文章,试图了解和这一阶段孩子打交道的规律。开学后,时常翻看一下当时的笔记,尝试着把理论的东西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还是很有效果的。的确像大家所说,和孩子打交道,重在用心。”
“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差别很大,但是,既然是孩子就还是有共性的。自从做了老师,我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试图把那时的记忆梳理出来加以记录,我总能从中发现一些曾经来源于我的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的影子。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后我发现,只有走进孩子的思维世界,才能做到理解他们,与他们息息相通。最近,我正在尝试业余时间写一个系列,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从我的童年来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一种自娱自乐,希望也能从中收获一些对教学有利的提示。”
“‘走进学生’、‘留心我们的学生’、‘思于繁、行于简,才能逐步在繁杂纷乱中循出属于自己的规律,逐步螺旋上升、积淀经验。’”(沈老师)
“学情分析,更多的是通过经验来认识学生认知、思维水平和心理状态,学生个体经验部分,很难预判。其实学情分析经验积累很简单,多下课堂,多观察,去思考为什么,没有那么复杂。复杂条条框框都是后来总结的。未总结之前什么条框都没有。”
对于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为何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教案写的很好而教学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目的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说课必须说学情分析。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在学习时的个性差异。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当然,这是理论,是教育理想,教育现实中不可能有同时满足几十位学生的设计。但我们要追求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去满足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学情。
一、学情分析的意义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失,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相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①仅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够不够呢?显然是不够的。学习不仅受学生原由知识的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等影响。因此,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那如何分析学情呢? 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二)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是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学习因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决定性因素。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中,主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这里所说的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立足点。针对课时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四)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具有的包括“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能力的分析。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因素与资源。正确、准确地分析学生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五)学生学习风格分析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与策略①就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最突出的学情之一就是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时间安排紧凑。对每位老师来说,都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学时间较紧;对学生来说,要应付各种门类的学习和训练,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也显得较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激趣引趣,使孩子们喜欢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激发思维,训练能力,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学情分析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这是老师在自然(不加控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考查学生或教育对象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学情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许多珍贵的学情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
(二)资料法这也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状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题、班级日记、成绩单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三)问卷法问卷法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有开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闭式的(如选择题),也有图表式的等等。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四)实验法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它是有计划地控制规定条件,特别是限定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了解的情况,能重复验证,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情分析可繁可简,成熟的教师之所以能简中见繁,皆因曾于繁中历练;正如无数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年轻教师,必思于繁、行于简,才能逐步在繁杂纷乱中循出属于自己的规律,逐步螺旋上升、积淀经验。教学经验的累积上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靠时间和耐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用心来慢慢品味。如有的老师每次下课后都及时把每个班学生的特点、上课的情况、课程进度等用简单明了的句子记录下来,这样下次上课前可以加以参考,时间久了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又如,上课的时候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学生谈心,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更多的是通过经验来认识学生认知、思维水平和心理状态的过程。多下课堂,多观察,多与学生交流,就可能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态度。
《数轴》(“学情分析”片段)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加强正负数知识的复习,为学习数轴奠定知识基础。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所画出的数轴要素不齐全,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很有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的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认识到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在这一学情分析示例中,就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状况和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即学生对新学的有理数知识理解不很深刻,数形结合思想领悟不够,画图的能力不强,学生好动、粗心等特征。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情,有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常量与变量》(“学情分析“片段)知识掌握上:学生在学习了《常量与变量》后,对变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一些常见的函数关系式也比较熟悉,因此函数的定义虽然较为抽象,但在教学中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讲解,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知识障碍: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不仅对于这种抽象的定义的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而且在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及数形结合,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心理上: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班学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泼,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都比较听话,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总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各种图形的特点,再次抽象图形强化感知,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深记忆这样即能突出重点,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触摸春天;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的主题。但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要让学生通过一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永生的眼睛;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他们能自觉做记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学句。在阅读中能通过做批注、自读自悟等学习方式,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趋于个性化,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生命 生命: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花的勇气: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6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二、引导初读(10分钟)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
(1)自读
(2)反馈,板书:安静
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初读(16分钟)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盲童 小径 流畅 权利 磕磕绊绊
一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 袅袅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里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3)齐读。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
(1)自读
(2)比赛
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
四、指导写字(8分钟)
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小径流畅磕磕绊绊权利
弧线飞翔一瞬间缤纷
2、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3、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
4、听写生字词。
5、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自改,正确的打Ⅴ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美观的字上加★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1分钟)
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作者来一次心灵对话
二、读书感悟(30分钟)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1分钟)
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分钟)
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
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
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 “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作者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作者,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
屏显有关语段: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小结感悟。(1分钟)
作者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句话点明了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五)读写迁移。(4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第一堂课给你们讲的故事吗,请你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
走路的启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他想:走路如此,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啊!无论自己多有把握的事情,也一定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要因为过分自信而使自己陷入疏忽之中,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遭到失败。)
(六)语言积累。(4分钟)
多美的课文,好好读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等一会儿,我们看插图试着背背。
三、引导实践(1分钟)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课后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小报。下周交流评比。
附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伸向
生活
安静
合拢
蝴蝶 热爱
春天
(盲童)张开
生命
张望
创造
自己 多彩
农村幼儿园大班的健康教育
标签: 爱护 幼儿园 教育 卫生收藏
一、教育目标:
初步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爱护眼睛、耳朵、皮肤、牙齿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内容:
(一)了解眼睛,爱护眼睛
1、讲解眼睛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眼睛?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线很暗的地方看图书;使用剪刀等锐器时要小心;不放鞭 炮,不围观别人放鞭炮。
(二)了解耳朵,爱护耳朵
1、讲解耳朵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耳朵?不用手挖耳象;不把小东西放进耳朵里。
(三)了解牙齿,爱护牙齿
1、让小朋友对着镜子数数自己有几颗牙,看看它们白不白,整齐不整齐?讲解牙齿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牙齿?饭后漱漱口;早晨、晚上要刷牙,刷牙应顺着牙缝竖着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 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换牙时别咬硬东西,别用舌头舔牙;不吮吸手指,不咬铅笔;多吃青菜少 吃糖,牙齿结实又漂亮。
(四)了解鼻子,爱护鼻子
1、讲解鼻子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鼻子?不用手挖鼻孔;不把小东西放进鼻孔;擤鼻涕不要太用力,不要同时按着两个鼻 孔擤。
(五)了解皮肤,爱护皮肤
1、讲解皮肤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皮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活动或劳动时要小心,不要碰破、刺破、划破皮肤 ;皮肤长疮要及时上药。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吃饭:饭前洗手;不边吃边玩;不挑食;不吃不洁的食品,瓜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不捡掉在地上的东西 吃;刚吃完饭,不要马上跑着玩。
2、睡觉:按时睡觉;不蒙头睡觉。
3、排便:每天定时排大便;不憋尿;便后洗手。
(七)培养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参考有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内容的书刊)
三、教育的方法和特点:
(一)结合其它内容的教育(如语言、音乐、美术、常识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家庭教育及家长的卫生行为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长爱挖鼻孔,孩 子就会模仿,家长生吃水果不洗,孩子也会拿来就吃。幼儿了解一些卫生知识不等于就能见诸于行动,习惯的 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使家长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幼儿园、家庭需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如专用的毛巾、牙刷、牙缸等。
四、学前班应具备的基本卫生条件
(一)教师以身作则,讲究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有安全、平坦的儿童活动场地。
(三)教室内光线、通风良好。
(四)有条件的地方,用小椅子代替板凳。
(五)为儿童提供清洁的饮水。
前一阶段,我对广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学前班的保教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深感有必要对 农村幼儿园、学前班的健康教育进行一些指导,因此撰写了这篇文章,可供农村幼儿园大班、学前班进行健康 教育时参考使用,以求对农村幼儿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教育目标:
初步认识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爱护眼睛、耳朵、皮肤、牙齿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育内容:
(一)了解眼睛,爱护眼睛
1、讲解眼睛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眼睛?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线很暗的地方看图书;使用剪刀等锐器时要小心;不放鞭 炮,不围观别人放鞭炮。
(二)了解耳朵,爱护耳朵
1、讲解耳朵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耳朵?不用手挖耳象;不把小东西放进耳朵里。
(三)了解牙齿,爱护牙齿
1、让小朋友对着镜子数数自己有几颗牙,看看它们白不白,整齐不整齐?讲解牙齿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牙齿?饭后漱漱口;早晨、晚上要刷牙,刷牙应顺着牙缝竖着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 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换牙时别咬硬东西,别用舌头舔牙;不吮吸手指,不咬铅笔;多吃青菜少 吃糖,牙齿结实又漂亮。
(四)了解鼻子,爱护鼻子
1、讲解鼻子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鼻子?不用手挖鼻孔;不把小东西放进鼻孔;擤鼻涕不要太用力,不要同时按着两个鼻 孔擤。
(五)了解皮肤,爱护皮肤
1、讲解皮肤的功用。
2、我们应怎样爱护皮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活动或劳动时要小心,不要碰破、刺破、划破皮肤 ;皮肤长疮要及时上药。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吃饭:饭前洗手;不边吃边玩;不挑食;不吃不洁的食品,瓜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不捡掉在地上的东西 吃;刚吃完饭,不要马上跑着玩。
2、睡觉:按时睡觉;不蒙头睡觉。
3、排便:每天定时排大便;不憋尿;便后洗手。
(七)培养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参考有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内容的书刊)
三、教育的方法和特点:
(一)结合其它内容的教育(如语言、音乐、美术、常识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家庭教育及家长的卫生行为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长爱挖鼻孔,孩 子就会模仿,家长生吃水果不洗,孩子也会拿来就吃。幼儿了解一些卫生知识不等于就能见诸于行动,习惯的 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使家长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幼儿园、家庭需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如专用的毛巾、牙刷、牙缸等。
四、学前班应具备的基本卫生条件
(一)教师以身作则,讲究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有安全、平坦的儿童活动场地。
(三)教室内光线、通风良好。
(四)有条件的地方,用小椅子代替板凳。
(五)为儿童提供清洁的饮水。
大班上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作者:大班年段„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4383 更新时间:2007-9-14 9:55:53
这学期我们准备从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现计划如下: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现代化社会非常重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准备通过事例,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以预防为主,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
九月:交通安全教育
十月:消防安全教育
十一月: 食品安全卫生教育
十二月: 玩具安全教育
元月:生活安全教育
二身体健康
身体锻炼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具有健身,益智,育德等方面价值,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动作,培养兴趣和运动情感,我们本学期重点从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攀六个方面来培养幼儿。走
游戏:上学去看谁走的对找朋友等。跑:
游戏:贴人切西瓜听信号跑等。跳跃
游戏:节节高花样跳圈纵跳触物等。平衡:
游戏:小飞行员小杂技演员两人三足等。投掷:
游戏:看谁投的远投石进洞投球等。钻爬,攀登:
游戏:学壁虎智过封锁线等。
三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坚强,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培养:
九月:培养幼儿的愉快的情绪。
十月: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
十一月:培养幼儿自信心。
十二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元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情分析怎么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与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学情分析 案例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此外,这篇课文里有数十个难以解释的专用术语,四年级学生对这些高科技信息缺少知识上的积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学生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他们熟悉网络,能熟练地使用收索工具,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既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善于质疑,乐于探索,但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多。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优于抽象概念,对于家乡人民优秀品质的感动,是始于乡亲们所做的具体的,可感知的一件件的事,而非“理所当然”这一结论。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中年级学生更是这样。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一般说来, 学习动机越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创造特定的情境, 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 理, 并以好奇心为动力, 推动学习活动过程
虽然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真正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很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不但被动,而且获取的知识量也小,很难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对恐龙等史前动物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教学中要利用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但在用词的准确生动上还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思维上,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情趣和欲望,带领他们从第四自然段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悟出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 教学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 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放飞想象, 品读语言, 做到有感情诵读, 在读中悟情, 在读中生情, 在读中入境学生永远是课堂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体现教者因材施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包括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班级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导向,新近对该班学生学习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事件等等。总而言之,凡是与班级学习相关的信息都属于“学情”限于教案篇幅,要求简明扼要,要点突出,与以下设计和“预设”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方法相对应。
例一:我所带班级共57人,是个生源相对复杂的班级,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已初步形成了共同的性格特征,学识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语文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这为今后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到八年级第二学期,已基本具备了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大胆放手,多加鼓励,在一节课内完成学习任务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学情分析”要点就比较突出。关键词可以归纳为:生源、学识水平、能力、放手、鼓励等。包括标点符号在内160个字。篇幅也小。可称之为较好的一例。
例二:高一(7)班,全班49人。班风良好,表现在入学不久就多次受到学校和年级组的大小会表扬。集体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导向明确!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旦有倡导,必然会雷厉风行。最近在“现当代诗歌诵读”活动中的表现就是例证。所以上好诗歌单元的每一课,我很有信心。
此例,重在记录该班新近发生的对学生群体学习有重大影响的具体事件。一是多次受到表扬,群情高涨;二是诗歌诵读活动中表现良好。极其利于上好诗歌单元这一课。这样的学情分析,实事求是,表达准确,可谓之为“学情分析”中的上品。
学情分析与语文教学设计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首先要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开始,这是语文教学通往最优化境界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 “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着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石钟山记》,我们根据教学中学生对苏轼给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结论提出的质疑,设计了一堂研究型学习课。让学生在课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由于教学设计是缘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臆断”、“重实践”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理解苏轼的实践精神给后人的启迪,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察的个性品质。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符合教学原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学生的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初中的《白杨礼赞》中讲,高中的《风景谈》中也讲;记叙文中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初中的《挖荠菜》等课文中讲,高中的《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中又讲。同样,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均是初中讲高中还要讲。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将课文与一般记叙文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抒情、议论文字多于记叙文字的特殊结构和表现方法有所感悟;并设计了将文章按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记叙为主,穿插少量议论抒情文字)进行改写的练习,引导学生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文字,分析、体会作者这样结构文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了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准确地阐释文章的思想内容;既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避免了重复讲解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等学生已有的知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时效。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认知倾向是学生的理智性特征,是学生表现在认知上的个性特征,它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它是一种介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因素,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为依据,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往往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储存效果较好。他们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学习中需要较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喜欢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他们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很好地分析,重新组织,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他们往往对理工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得较好。沉思型的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判断,且较为准确。而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且常常出现错误。
学生的认知倾向的表现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面有所差异,它可以通过教学来加以培养调整。如对场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班,运用各种方法(问卷、谈话、作业反馈、课堂观察等),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才能选择最佳策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向前发展。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