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
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
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
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
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
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他推测说,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又作何解释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
比如你听别人说过,张某近来对你很不满意,那么你在遇到他时,即使他没有说一句对你不满的话,你也会体验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你听别人说这个人专会挑别人说话的毛病,那么你在同他讲话时,就不如平时讲话那样流利。
这就是因为事先你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使你的`反应同平时大不一样。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1]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效应原理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
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该校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做“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交给校长,十分认真地说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这些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将来一定会有很高的成就,并叮嘱校长不要告诉任何人。
02
八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又回到该学校,发现这些学生确实超过一般的学生,又非常大的进步。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03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对一个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很快,发展的更好,尤其在老师教育儿童的阶段。
也是一种暗示效应。
04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