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精选3篇)

万亿GDP城市被认为是经济强市的标志。从目前地方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万亿GDP城市数量可能仍为24座,但排名座次有所变化,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2023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精选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深圳工业增加值首次登顶 篇1

基于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在2022年初规划当年度重点任务时,“制造业”是多数十强城市难以回避的重点。

深圳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苏州要求“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成都目标“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十强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已开始分化。

2022年,成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位居十强城市榜首。成都市统计局将此归功于“主导行业带动有力”,2022年,成都市体量前十的大类行业“9升1降”,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7.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次于成都的,是工业经济实力本就最强的深圳。

2022年,深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凭此增速,2022年,深圳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首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与深圳同属一线城市的北上广,2022年工业经济则表现不佳。

2022年,广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同比微增0.8%,而同期上海、北京则均为负增长,北京的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16.7%。

北京工业经济发生了什么?

据北京市统计局分析,受高基数以及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影响,北京规上工业呈现降势。但若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则同比增长2.5%。

此外,与沪广深相比,北京工业经济支柱之一的汽车制造业也遇到了难题。

2022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而同期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翻倍增长(104.5%),广州汽车制造业也实现了4.8%的增幅。

而上海虽未以增加值为口径统计,但从产值来看,上海汽车制造业也呈现正增长走势。2022年,上海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3%。

北京汽车工业负增长背后,是其在新能源时代的弱势。毕竟,相比深圳坐拥比亚迪,上海手握特斯拉,广汽埃安坐实国内造车新势力销量头名宝座,北京则只有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北汽蓝谷(原北汽新能源)。

北京市政府2022年工作报告,曾提出“推动小米汽车开工”;而小米也将正式量产的目标设定在2024上半年。未来,北京能否重新搅动新能源江湖,小米汽车或是重要变量。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名单 篇2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

至此,全国GDP排名前十城市均已公布了2022年经济成绩单。上述数据显示,武汉2022年GDP实现了对杭州的超越。

今年1月20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8:30.0:68.2。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

对比2021年数据,2022年中国GDP五强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

从2021年的GDP数据来看,排位第六至第十的城市为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苏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5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21.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4.0亿元,增长2.1%。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04.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25.0亿元,增长1.5%。

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907.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5.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069.6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0522.65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9:35.9:62.2。

GDP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五年后(2012年)GDP达到了51.9万亿元,实现了5年内GDP翻两翻的目标。高额的GDP的确令人感到自豪,但从另一方面来说,GDP毕竟只是对于中国总体经济的描述,或者说是外界的描述,从GDP的指标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增长的数字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更要看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强大的GDP数额背后国民生活的心酸与痛楚。本文通过分析国民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财政收入、货币和准货币以及货物进出口总额人民币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并从研究中得出结论,就GDP的增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思考有所意义。

1、从检验结果来看,M2与GDP的增长是正向相关的,在实践中,基础货币总量比较容易被央行所控制,但是广义货币总量则很难为央行所控制,在央行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变货币传导机制,或者选用其他更合适的中介指标,对我国的宏观调控效果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最终消费支出、国民总收入与GDP呈正相关的关系。增加最终消费支出的实质是让人民大众有钱花,因此,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经济措施,增加国民收入,从而拉动最终消费的增长,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但是,刺激消费不应该是盲目的发行货币,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所需问题。例如,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减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从而增加收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