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2022【优秀3篇】

国庆期间,全国大面积降温让很多地区一夜入冬,虽然最近两天有所回升,但整体还是给人较冷的印象。 那今年冬天会是冷冬还是暖冬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2022【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篇1

10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将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的音译,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当年秋季后期(此处仅统计11月份),我国西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显著偏低,并出现冷冬现象。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0—1980年,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以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达24次。1990年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最多,有23次。

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篇2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进一步持续,预计延续至2022年到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这片东西长上万公里,南北宽上千公里的海域,气温低于常年平均值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

通常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容易出现低温冻害和雪灾。

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

也就是说,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拉尼娜形成原因 篇3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