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最早是源自美国,是美国人民独创的节日,原意为感谢上天赐予的收成以及感恩印第安人的帮助。
我们国内很多朋友一提到感恩节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火鸡,提到火鸡,小编就想起小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个圣诞夜晚里划火柴看到火鸡、圣诞树的情景,在西方,吃火鸡的历史有将近400年了,吃火鸡的节日就有圣诞节和感恩节,这是象征团圆的感恩大餐,而圣诞节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同样也是象征感恩的。
感恩节对于中国的朋友来说,比圣诞节、情人节可能还差的很远,没有太浓厚的气氛。也很少有人在感恩节里享用火鸡大餐(反正小编就没吃过),但是这里小编要讲的是这个节日对于家庭来说,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可以教授孩子感恩的意识。
1、感恩食物。在感恩节的当天,可以再孩子吃饭前,要孩子感谢于农民伯伯的辛劳,感谢于食物的珍惜与可贵,通过给孩子讲述感恩节的故事,教育孩子的感恩意识,最少也要从吃的感恩开始。
2、感恩行动。在感恩节的当天,除了让自己自我感恩意外,还需要让他去帮助别人,在感恩社会的时候,也回报社会。可以参与一些亲子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从小有一种感恩奉献的精神(这里志愿者活动可以联系当地的一些民政机构或者社区服务中心)。
我们也要对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说一声感谢,对自己家乡的父母兄弟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好,道一声安。
感恩节在中国也慢慢开始盛行。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中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况,一切只从利益出发。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
因此不少人建议在中国也设立感恩节,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感恩节的起源有一段有趣但很复杂的历史,这一段历史要从英国的宗教史说起。
大约16世纪中叶,在英国教会内出现了改革派。他们主张清除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烦琐的礼仪,取消教堂内华丽的装饰,反对封建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主张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因而被人称为清教徒。清教徒中又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温和派主张君主立宪,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利益。激进派则提倡共和政体,坚持政教分离,主张用长老制改组国会,代表中小资产阶级贵族的利益,后来遭到当局的迫害,部分清教徒于是被迫逃亡国外。
1620年9月,102 名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木船(Mayflower)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Plymouth)出发,经过将近3个月的海上漂泊,于当年12月23 日来到美洲的 Massachusetts 东南部的 Plymouth 港口,并在附近意外地找到一个印地安人的村落,他们发现村内无人于是定居下来。
但是当时是冬天,又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缺衣少食,以及疾病的侵袭等原因,到第一个冬天结束时,活下来的只有50来人。但有幸的是,第二年的春天,这批幸存下来的移民得到了当地印地安人的热心帮助。善良的印地安人给他们种子,教他们打猎,教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种庄稼等。就这样,在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再加上移民们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1621年的大丰收。
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移民们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是为了感谢印地安人的热心帮助。于是他们在1621年的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与邀请来的曾帮助过他们的印地安人一起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
他们在天亮时鸣放礼炮,举行宗教仪式,虔诚地向上帝表示感谢。然后他们用自己猎取的火鸡以及自己种的南瓜、红薯、玉米等做的美味佳肴,隆重庆祝上帝的赐予,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感恩节的开始。
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宣布将11月26日作为过感恩节的日子。但一直到1941年由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作为全国统一庆祝感恩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