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反思通用3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园教育反思通用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幼儿园教育反思 篇1

开学了,孩子们带着新鲜和好奇又走进校园,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幼儿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和活力,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快笑声……

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于孩子们而言,一切从新的开始,原来小班时的动物标记由理性的数字标记代替。这个数学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一、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虽然,孩子们在小班时也曾接触过数字,但只是比较粗浅的,而“我的学号”是给孩子们一个系统的数概念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对这抽象的数字感兴趣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注重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以“神秘客人”的身份出现学号,引起孩子的一种关注,就像悬疑影片中所布局下的一个引子,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调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在活动的进行部分,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更加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轻松的游戏中,孩子们放松压力,和数字朋友做游戏,找到自己相应的学号。在寻找学号的过程中有新鲜的刺激,也在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乐趣。从给杯子找数字朋友,到毛巾秀一秀数字朋友,到新书、新泥工找数字的家……每一次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与自己的学号亲密接触,并在游戏中巩固认识了自己的新学号。

二、关注幼儿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幼儿之间也是如此。在认识“我的新学号”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如一铭、远远、煜俊等孩子数概念发展好,反应灵敏,不光记住了自己的学号,还主动帮助同伴记他们想对应的学号。而有些孩子就比较被动,表现较迟缓,反应不快,需要多次的提醒。还有一些孩子对学号较为混淆,比如把“21号”当成了“12号”,而把“23号”当成了“32号”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我就让孩子之间以强带弱,互相帮助来学习记忆一些学号,找窍门。

三、关注活动的延伸化

“学号”作为一个新事物,对于孩子而言,不是一个活动能完全达成的,还需要今后的积累。因此,我在班级网站()上发了友情提醒,期望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记住自己的新学号!

幼儿园教育反思 篇2

我班有个孩子叫亮亮,他特别爱哭,不愿意与人交往,还特别娇气。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拿了他带来的小汽车看看,他看见了,就跑过去,非抢自己的汽车,还大哭起来,这时候我发现了,连忙跑过去,给他擦赶眼泪,轻轻地对他说,你带来的汽车不就是要给我们大家玩儿的吗!我们都是好朋友,要一起分享一起玩呀!这时,他好象懂得了我说的话,一会功夫他不哭了,还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

以后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他,发现缺点时,每次都及时地帮他纠正,告诉了他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的道理。孩子是纯真的,我一讲道理,他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倾听,而且懂得了以后也会改正很快。看着他一天天地变化,我由衷地欣慰,欣慰自己的教育在奇奇身上看到了结果,而且奇奇真的变得大方起来了,还经常把自己家带来的糖果分给小朋友们一起吃。

是啊!每位教师只要有心,留意观察一定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只要有心,也一定能创造出许多的奇迹。的确,我们幼儿教师就是要改变孩子不良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的性格。爱孩子,就要勇敢地说出孩子缺点;爱孩子就要大胆地纠正他,让孩子们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反思 篇3

这天正准备进行社会活动《超级任务保护蛋妹妹》,因为考虑到要分组尝试运蛋妹妹,所以吃完点心以后,我请小朋友坐成马蹄形的座位。可是在坐座位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幼儿座位坐错的现象,争执声、哭闹声、椅子倒地的声音,课堂秩序非常的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虽然这个座位在平时只有上音乐活动的时候这样坐,可这周算今天已经是连着三天坐这个座位形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回想着前两天的坐座位情况,第一天:由于刚开学,小朋友的身高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给大家重新安排了新的座位,包括坐前三排的和坐马蹄形的。因为坐在前三排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幼儿对坐马蹄形的座位比较的陌生。这周第一次坐,有许多小朋友都忘记了自己的位置,需要老师的帮忙。看到这个情况我还重新请小朋友练习了三次。第二天:大部分幼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还是有小部分幼儿无所适从。而今天的第三天和第二天一样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为什么虽然我多次练习和巩固,效果还是不明显呢?我猛然想到:小班幼儿的空间知觉是较差的,虽然在地上我用即时贴贴了一条直线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位置,可具体的哪个孩子在哪个位置上是非常笼统的,根本没有确切的位置,这给幼儿寻找自己的位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想到这点以后,马上进行了调整在即时贴上又贴了不同颜色的即时贴,间距以一张椅子的距离为准,这样只要幼儿认清自己的颜色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几天的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方法较好。

从这件事情中,我认识到:其实孩子们的表现情况正反映着老师的教育方法。我们在看到孩子在某方便不足的同时,真的要好好找找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因为有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找自己的不足,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他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