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茂名【最新5篇】

话说春节 篇1

话说春节

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杨俣晟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一说春节。春节也叫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热闹。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爆竹,舞龙灯,守岁,拜年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欢乐祥和的气氛,也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人们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大年夜的时候,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晚辈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新春吉祥,万事如意,长辈就把压岁包分给长辈,据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气,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全安渡过一年。

春节不仅有很多习俗,还可以吃到很多美食呢!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美食。南方比较常见的是蒸年糕,年糕的寓意是“年高”,它口味多样,是苏浙一带必备的春节美食。年糕的式样各式各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有象征着黄金、白银的黄金糕,有各种颜色的五彩糕„„

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饺子。饺子宴,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蔬菜等。饺子吃法也多种多样有清水煮,有在蒸笼上蒸,沾上香油,醋等佐料,味道真是无话可说。一家人围坐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家常,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大家倍感温暖。

春节是一个吉祥快乐的节日,是一个欢欣鼓舞的节日!

话说茂名 篇2

领导致辞(话说茂名和茂名人)

在茂名市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酝酿已久拟定要组建的北京广东企业商会茂名分会(以下简称:北京茂名商会),于2010年5月27日得到茂名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的批准同意成立(已报北京民政局社团办待审复)。茂名人在北京创业经商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家,值此热烈祝贺“北京广东企业商会茂名分会”顺利成立,期望北京茂名商会发展壮大越办越强,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北京和茂名两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与时俱进,创造辉煌!

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据历史记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管辖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全市户籍人口约750万人。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茂名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成就辉煌,现已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炼油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据不完全的统计,茂名人外出经商创业的人数高达数百万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昆明、贵阳、南宁、成都、南京、济南、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和临近我省的周边城市。由于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中心,是全世界的投资焦点,因此、茂名人选择在北京创业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每年更有不少新生的力量加入这个行列。茂名人在北京创业经商涉及的行业有:房地产、石油、化工、能源、建筑、设计、物流、家具、超市、茶叶、建材、酒店、工艺品、汽车用品销售、物业管理、文化传媒、风险投资、海鲜产品、信息IT产业、高科技产业等等。茂名人自古具有天性善良、勤劳实在、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以讲诚实、守信用、义行天下的精神取胜。改革开放多年以来,茂名人敢于挑战、敢于拼搏、以积极进取、爱拼会赢的斗志,使他们很多人在出门创业经商迈进成功之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产业和惊人的财富。

在北京的这片投资的热土,要说茂名人在北京创业成功的创业史,第一个要说的是北京茂名商会会长、北京银发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桂生先生;梁会长是茂名茂南区人,他于1994年到北京创业经商做生意,刚到北京时他是做食品产品的销售的,当时为了打开市场的局面,他从早到晚,不辞劳苦一铺一店地推销产品,有时为了准时送货给客户饥饿到深夜连饭都吃不上,创业的开始阶段可以说非常之艰苦,但天生坚强的他从来没有退缩过。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刻苦耐劳、讲诚信,慢慢地得到北京很多客户的认同,赢得了市场的信赖。他的公司规模也从小做到大,财富从无到有越积越多不断地增长,至

今公司的经营也从食品加工、销售扩展到超市商场、宾馆酒店、物业管理和房地产多元化产业投资,经历多年的积累,公司的产业规模和资产已经具备雄厚的实力;梁会长成为北京成功的商界能人,成为人人羡慕的企业家。他成功经验靠的是:“重诚信,守承诺,创品牌,旺盛的斗志,不懈的拼搏,细节决定成败”。可以说,他个人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谓是披荆斩棘,经历是曲折多变。他每一笔财富的积累,无不凝聚着他奋斗的大量心血。他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笔者归纳有几点:

1、确立目标;

2、认准方向;

3、把握商机;

4、大胆进取;

5、敢于拼搏、永不言败。他做人的准则、道德品行、对待金钱和人生的态度,都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创业者去深思和借鉴。

第二个要提的是在中国政坛有影响力的茂名人李灏先生,他是广东茂名电白县人;1983年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1985年8月任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市长;1986年5月任深圳市委书记兼深圳市市长,1993年调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灏先生在1986年担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力推动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首次在中国股份制企业发行B股。培植我国第一家由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开业,为建设深圳现代化城市做出卓越的贡献,令人难忘。

第三要说的是中国的娱乐圈里比较有名气的茂名人;第一个“茂名仔”是梁永斌先生,他是茂名茂南区人;曾是广州电台、香港凤凰卫视台的主持人,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的节目主持人。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土生土长的茂名人能讲那么好的普通话,他的个人形象青春、阳光、健康,语言充满磁性,主持节目生动精彩吸引观众。第二个“茂名仔”是香港粤语流行曲红歌星古巨基先生,他是茂名市人,是粤语流行曲歌手中少数常用假音技巧的实力偶像派歌手,是200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区火炬接力第八棒火炬手,茂名人是那个样子,有意思、有看头。

茂名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个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为支柱,建材、陶瓷、轻纺、皮革、塑料、造纸、食品、医药等行业共同发展的门类较齐、结构逐步改善的工业格局。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在早年的“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其中高州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远销中外。化州的中草药橘红,有止咳去痰的作用,以前是作为皇宫贡品用药材,现在中成药现销住国内外,口啤极好。曾在2000年,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从高州开始,展开全国 “三讲”运动。并在高州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高州荔枝更是名扬天下。综上所述,列位看官,如果有机会,非常欢迎您来茂名一游,亲自目睹茂名的美丽风光人文景观,品尝茂名的美食佳肴和岭南佳果,相信将是您人生一次难忘的快乐旅程,来吧,茂名欢迎您,相约在茂名。

话说茂名———茂名的简介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侧。是广东目前石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市花是大红花。茂名是著名港口城市,也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

排第一位。

简介: 茂名市位于中国南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据历史记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属湛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由湛江地区分出。茂名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2009年)。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16.44万人,其中市辖区126.45万人。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高州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高州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约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水东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建成多个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杂货、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年吞吐能力达到1450万吨。博贺港是全省三大渔港之一,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全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茂名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3位;也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一位。

话说西塘 篇3

话说西塘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境内,距县城11公里。年平均气温15℃,四季分明,景致各有不同。 西塘相传为春秋时伍子胥屯兵之处,因开凿河塘以兴水利故称伍子塘,又称胥塘,斜塘。“胥”、“西”音近,后遂称西塘。又名平川,有“吴根越角”之称。明代建市镇,正德年间称西塘镇,万历称斜塘。后来一直称西塘镇。

西塘小镇在江南古镇中别具一格,其水面宽阔,廊棚绵长,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著称于世。许多老街巷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虽破败但显得十分淳朴。在西塘的廊棚下喝茶饮酒,顺便看看江南的乌篷船,是十分不错的休闲。另外,西塘的淮阳菜烧制颇有杭州菜的风味,品尝时应加以分辨。

陌上花开,可以缓缓醉矣

听了一夜的春雨,淅淅沥沥之间,竟不知身在何处。梦里总是在水乡,粉墙黛瓦、恬静闲适,人烟稀疏、光影迷离,炊烟袅袅、水波徐徐。一切都是淡淡的,悠悠的。还有樟树或者垂柳点缀其间。水波荡漾间,船老大轻巧的船梢,“吱”一声将船摇出好远。窗外街上,远远传来小贩们的叫卖声。卖白兰花的一定是个甜甜嗓子穿花布衫的大眼睛姑娘。声音仿佛不是叫卖鲜花,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但等我追过去时,她却笑着隐去了。

窗外的雨滴,点点滴滴打在阶前,似低吟、似浅泣。迷离恍惚之间,不觉已是清晨。推开窗棂,满眼净是雨后春日的新绿。说好今天去西塘,可临时几个伙伴竟推说江南水乡大同小异,不必浪费精力银钱。既然如此,就一个人去。油菜花在雨后的清晨里格外的精神,黄黄绿绿,煞是喜人。记得曾有笑话说四川内江、资内一带语音“H”、“F”不分,于是“菜籽花花非黄(十分黄)”就成了“菜籽发发晖房”。

古镇在憧憬中渐渐近了,影影绰绰一大片粉墙青瓦跳入眼帘。一样民风淳朴的古镇,一样一拱如月的石桥,一样桨声四起的流水,一样青瓦灰墙的人家。沿河两行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高挑出两行大红灯笼。

漫步廊棚之中,好象咫尺之遥的河道就成了外面的世界,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与人方便自已方便”,这话确实没错。这廊棚本是各家各户从屋檐向河道延伸的遮雨小棚,若是各自为营,那作用无非是庇几尺门前之地,现临水人家同心协力,将其连成一片,雨天可无忧已。上街、串门、嬉戏,一如平时。

晨光里的廊棚

在廊棚里三五老者悠闲的坐在小竹椅上喝茶聊天,旁若无人。小商小贩顾自悠悠的坐着,怡然自得地打着呵欠,也不在乎生意如何。淡妆的少妇在自家临街的美人靠上摆弄个盆景,发鬃被阳光染成金色,随着水波一闪一闪。拾阶几步,便可踩入水中,不时有人掬水洗涤。廊棚中很妙的一点是采光,如果整条街道被盖住的话,应该是暗无天日的,但是西塘的廊棚都是在河道的边上的,宽宽的河面象镜子一样地把光线送进来了。记得萧乾曾经说过:“中国文人雅士在欣赏景物方面,多有讲究:观鱼要在玉泉,观海要在韬光,听晚钟以南屏最是悦耳。”在这样的廊棚下,无论是晴是雨,是风是月,都是风雅的。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自行车的铃声在浣衣阿婆滴答的拧水声里分外清脆,背着书包的小把戏也是分外悠闲。晨岚晓雾夜风星月里,琴瑟之奏莫不入曲,曲曲动人心弦,俗情雅事,又怎得相忘于江南?来凤桥畔的监河长凳上,三三两两闲话家常的阿婆,弄口巷尾,含饴弄孙的老翁,石阶入水处,多有濯衣洗菜的少妇„„乡情串起了西塘幕色的暧昧与风致。那是一种醉意,似乎不着意,这里还是人们生息的场所,庆幸没有很浓的商业味,石板小道上偶尔会有住家的煤炉飘起袅袅烟丝。

“今朝太阳蛮好。” “啊吃过啦哩?”

谁家院里奈何天

在一个个石皮弄里游走,不知不觉间,就已是正午时分。仿佛一切均是冥冥中的定数。不知为什么就决定在一处明代小院里打尖。或许心里向往的是临水人家,推窗倒影。小院里恹恹地开着一树杏花,粉白秀红。“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在众多小镇里追寻已久的东西在不经意间竟出现于眼前,不由得心里一颤。

二楼那向阳的小间,光是一推窗便见小桥流水杨柳聘婷的景致,就让人心动不已。踏上嘎吱作响的木楼梯,穿过昏暗的夹道,眼前忽然一亮。一个身穿浅杏黄色羊毛外套,黑色长裙的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八仙桌子边读书。她的头斜歪着,左手撑着腮,一方白色的丝帕松松地绾着头发。她抬头,盯着我脸一红,轻轻地问“要吃饭么?”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约莫二十岁左右的乌黑的眼睛中透出一股灵秀,一双纤细的小手,映着绿波在阳光下便知透明一般。我说是,她朝楼下招呼道“姆妈,有客人来哉!”回身冲我微微一笑,问“先生吃茶等等,好哦?”她如此软语商量,教人难以拒绝。清丽的脸庞因为如此的温柔,显得满身秀气。她合上书,起身让座。一瞥之下,她手中的竟是本《人间词话》。“你喜欢这?她脸上又一红,说:“随便翻翻,谈不上喜欢。”她端来茶,我倚在太师椅背上观望窗外,蓦地就想起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心里隐隐有些凄惶。好在姹紫嫣红开遍,还都未付于断井残垣。

她端上来一盘点心,里边是四色糕点拼成的——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形状清雅,似乎都不似吃的,而是用来玩赏一般。她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先生只管吃好哉,我们还有。”任由他帮忙点了菜,请她在身旁闲谈。窗外的阳光照在她红红的脸上。

菜没上酒到是先来了,热腾腾一壶梅花三白捧在手中暖暖的,入口,甜甜的。她说,好黄酒有四个口种。状元红(即女儿红),取这名字是因为过去绍兴的民俗,产子时埋下家酿的黄酒,等孩子中状元或嫁人时宴客。加饭是在酒饭(酒曲)多加米(饭)酿出来,味道更加醇厚。香雪花雕则是和米酒结亲的产物,厚厚的,特别甜,后劲蛮大。西塘产的名酒叫梅花三白,因其米白、酒白、坛子白而得名。好处是用加饭代替水来酿酒,那当真是比加饭还加饭,因为是嘉善的制作,所以就叫善酿了。

我问她能不能喝几杯,她微红着脸点点头。温热的酒渐渐映红了她的脸庞。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我们聊江南的天气,聊聊如是,聊桃花扇,聊她不想嫁的男朋友,聊曾经的往事,聊我的悲哀。

酒略下去,菜渐满桌。有荷叶粉蒸肉、肉沫夜开花、水豆腐、干笋扣肉、炒螺蛳、香菇菜心。谈笑间,太阳偏西两个窗棂,两个多钟点过去了。善酿喝不够,再添一壶。还宰了只鸡,用半只炖了鸡汤。

喝完两壶居然没有。花看半开,酒饮半醺,喝到这样刚刚好。景色不似旧日曾见而印于心的,不是那种强烈的水光与屋、桥之影荡漾起的卷轴。西塘河道稍宽,傍水一侧是老屋,窄弄,另一侧是随河水婉蜒的廊,廊接着屋,靠水悬着灯笼。眼前的景本似在淡烟中,被廊下延绵的红绸灯笼所点缀,又出现出许多生动妩媚之色。西塘的下午,总还是免不了一阵阵从大旅行车中涌出的噪呱人群。远处的房檐上,隐隐露出几枝红杏,半树梨花。在江南的醺风里醉酒赏花,看船来舟往。又能与如此恬静的少女谈天,恐怕最挑剔的人也抱怨不出什么。

在茶香的氤氲里,灯笼的红影下,听河面雨声变换,看水面碎纹映着的对岸老屋稀疏的灯光,还有店里老板娘约略高于岁的女儿咿呀唱着歌谣,我想这真的该是梦中境界了吧。忆起姜夔的词,“商略黄昏雨”西塘这样的日子,是宜于读书和研习诗文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怀疑,西塘的那些文脉便是这样悄悄地由上古流传下来。譬如那种极普通的砖木结构的楼屋,很随意地题一个名字,然后镌刻,黑漆打底的木匾,石绿颜色勾勒出娟秀的字体。

即使没有雨,西塘一样风情万种

茶也喝过了,发呆也发够了,她陪我走在古镇的长廊上。西塘可爱的住户把他们的房子按老祖宗住的格式精心布置了一番,让游客参观。虽不免有雕琢之嫌,但这样的住宅还是有参观的价值。有些住户将布置成小姐的香闺,游客可以在里面住宿,睡在那样古老的床上,晚上踩着咯吱咯吱响的楼板倚在窗边看风景,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就这样两个人晚上在长廊下走着,让人有恍若隔世的感觉,白天还有游客走过,晚上就静得听不到一丝人声,河两岸挂着两排红灯笼,听着远处传达来的哇声虫声,你会觉得心都静下来了。这日又是薄雾冥冥,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好生羡慕那水岸人家,抬眼之际便已尽揽风月。杨柳风轻,眼前的画着卷与想像中描摹了无数次的江南水墨竟是如此的相似,在别人看惯了的小桥流水人家里,我却重重的迷失,想北方的雕栏玉砌在威严和尊贵中可曾有这般的温润与古朴?想蒙蔽了的双眼,真实的生活画面却也疑作镜花水月。

她说:“在外边读书久了,就想回来。很多外人也许会和我一样,所以才到这里来。你呢?你会在这里留多久呢?”一时间我不知如何作答,耳边的温情令人不由得有些缓缓的醉了。

一时间我只闻到她口中淡淡酒香中隐隐有一缕花香。 食宿:西塘的菜肴是糅合淮阳菜和杭州菜的风味创造的,较有代表的菜品有白饼、荷顺粉蒸肉、狮子头、桂花里脊、水豆腐、馄饨、肉粽。本地的黄酒梅花三白味道十分别致。小吃里馄饨的味道在江南算不错的,怀疑古龙小说的馄饨就是以这种为蓝本的。老样子,民宅便宜风雅但条件稍差。西塘宾馆、西塘旅馆等稍有档次的住地比较昂贵。

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有些像武陵的天街,但屋顶是单边的。西塘的廊棚长达千米,可躲雨可遮阳。一般都是沿河而建,所以又叫“一落水”。

醉园:是西塘园林的代表,建于明代。园内书厅“艺香堂”有版画陈列。 来凤桥:在来凤港岔口,韵味很好。

石皮弄:建于清初,全长68米,最窄处仅0.8米,是西塘古弄的代表。 尊闻堂:沿石皮弄向西几百米就到。

话说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桐乡市,地处桐乡、嘉兴、湖州和江苏省吴江市交界处。由于乌镇处于杭嘉湖平原腹地,所以河渠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200毫米。4—5月为梅雨季,夏季之际时有台风或热带风暴侵袭。

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国曾在此屯兵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戌。唐代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建镇。宋嘉定年间,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为两镇,市河以东为青镇,属桐乡;以西为乌镇,属吴兴(今湖州)。解放后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乌镇的得名来源说法很多,好游者可从中寻其名趣,以逞一时之快。

乌镇人杰地灵,南梁《文选》的编纂者昭明太子曾于此读书。其师沈约墓地也在乌镇。唐代丞相裴休、光绪帝师夏同善、藏书家鲍廷博以及近现代文学大师茅盾均是乌镇人。

早市

带着周庄的惆怅,忐忑不安中,我们来到乌镇。晨曦中,阳光在雾霭里隐隐透出几许金光,让大家的心情也渐渐的好起来。

也许是还太早的缘故,这里没有周庄那样的人头攒动。到牌坊大门处乘观光专用车进镇,木结构的电瓶车,有顶棚无车窗,安着一排排的硬木椅。驾车小姐身着导游服,一口吴侬软语音调的普通话,却没有给人“南方人听不懂,北方人也听不懂”的感觉,反倒和青砖黑瓦的古镇十分相融,相融得如那石板铺砌的街面跑着那老爷样的车一样和谐,不快不慢,既没有讨厌的“大家往这边看”,也没有烦人的“进来瞧一瞧啊!买些纪念品带回去吧”。

四乡的踏着露水,在薄雾中挑着担,背着篓,三五成群地走下栅桥,习惯地在叉路口或屋檐下找个地方,悠悠地歇下担,便悄无声息地坐在石阶上等待着给店里送货。河边,早一天傍晚到达的小船也搭起了跳板,老板们顾不上欣赏水中晃荡的涟漪,匆匆地起货上岸,跳板时不时发出有节奏的“吱纽”声。临街的店铺也渐次开了门,借着晨曦里的光亮,在高脚凳上铺上刚卸下的门板,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有货架上堆放商品。水乡清晨的空气显得特别的清新,特别的甜润,包子铺和浆棕店里飘出的阵阵香昧也似乎特别的诱人。街市渐渐有了人声,买菜的、卖菜的、卖肉的,到处都有的吆喝声,肩挑扁担的小贩也不干落后:“向日葵来五香豆„„”,“油条豆浆来买„„”,“青菜来买„„”乌镇的市河交易至今保留着千百年来水上市场的原汁原味,每当清晨,橹声咿嘎打破了车溪河的宁静,装满瓜果蔬菜的农家小船早早地行驶在市河中,“老通宝”、“小通宝”们时不时停靠在谁家的水阁下,拉长了声音吆喝着。水阁人家便倚窗谈价,放下个竹篮去,那生意就成交了,没有争秤压价,也没有挑疵话短,平平和和中更见古风犹存。船上的人饥渴了,也会移舟水阁里的店铺,或是吃一点点心,甚或在水阁的茶馆里坐上一时半晌。

耳边听着的是这最自然不过的声音,展现在眼前的是水乡人家真正的生活。虽然有些喧闹,但这种喧闹完全不同于周庄,那里的喧闹是粉饰的,而这里却是自然的。

街道沿河建造,临河的一边称作“下岸”,而街道的另一连则称为“上岸”。上岸的民居一般都是深宅大院,临街的只有二、三间门面,而纵深却有四、五、六进,所谓“登堂入室”,不辞深邃。而下岸的民居则“人家尽枕河”,居室的一半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支撑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形成吊脚楼。这吊脚楼生根在水上,波光相映,其实就是古书里的“榭”。 金七舍命借皇粮:传说,明代末期,嘉善魏塘镇有户姓金的人家,第七个儿子叫金七,在朝廷当一落千丈个押运粮食的小官,专门在运河上押送粮船。

有一年,江南大旱,颗粒无收,处处饥民,民不聊生。六月间,金七奉命押送一百条粮船从杭州出发,经由运河送到应天府去,路经西塘一带。运河两岸,骨瘦如柴的灾民见粮船来了,都围上来苦苦哀求,久久不散。金七停船上岸,到镇上去找几位挚友商量。言谈间,更进一步体察到百姓饥饿的惨状,那些朋友也代表乡亲邻里要求暂借一些粮食解救灾民。可是,这是皇粮,他怎能作主呢?何况,粮船路过嘉善时,已见过知县,已敲过县里的火印了。于是,他又赶到嘉善城里求见知县,请求设法济赈百姓。知县说,他早已几次十万火急申报朝廷,却是毫无回音,他也是一筹莫展呀!此时,金七不得不说,唯有一计可以暂解救百姓,那就是将皇粮暂借出来。知县听了,不禁沉思半晌:“皇粮干系重大,不按时运到也有杀头之罪,何况擅自放粮呢!如若被朝廷知晓,是要问斩的呀!”金七说:“为救百姓于水火,赴汤蹈火,金七在所不辞!”知县被金七舍已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动,决定眼开眼闭,佯作不知,暂不禀报运粮船已路过嘉善。于是,金七的把一百条船的粮食统统让灾民取去了。灾民得了粮食,就如得了灵芝草,死里逃生。不觉到了九月,应天府不见粮船到来,就派专人下公文来追查。嘉善知县得知,连夜找到金七来商量。金七晓得事情再也包不住了,为了免得乡亲遭难,就跳进西塘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百姓闻讯,家家嚎哭,纷纷在雁塔湾的河连焚香祭奠。后来,为了纪念他,集资盖了一座庙宇,叫七老爷庙,百姓还尊称他为护国随粮王。

每年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的庙会。到这一天,与会者云集,红、黄、绿、白、黑五色旗帜飘扬,代表五色云彩;南货店店员拥簇着红云。米业工人拥簇着黄云,竹行工人拥簇着绿云,烟纸店店员拥簇着白云,煤炭店店员拥簇着黑云;接下来是绸缎庄店员装扮的龙虎将,跟着一些人抬着七老爷的大轿,敲打着锣鼓,吹奏着丝竹弦管而过。从各地赶来的善男信女紧随后面。他们穿着红衣红裤,表示愿替七老爷受罪;有些人还赤着膊,以示自己是重犯人,表达十分的诚心。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四月初三夜里十一点左右从塔湾出发,先放烟火,就正式开始出会了。西塘镇上沿街一共搭了四十二个社棚,彻夜灯光通明,百姓倾家出来赶会。队伍每到一个社棚就停下来,社棚里鼓乐齐鸣,唱戏唱曲,十分热闹。这就叫做迎会。直到下一天近中午时,才全部通过四十二个社棚,回到庙里。于是,庙门前的戏台上开始做戏,一般做三天,戏班子分别由迁居在西塘的宁波、绍兴、台州人凑钱请来的。有时初七还要做一天戏,那是七老爷的信徒还愿的,人们爱戴七老爷,年年月月延续着。

百年传唱五姑娘:正月梅花工来是新年,窑岸村东浜出了一个徐阿天。阿天哥哥屋里穷来无饭吃,要到方家浜杨家元拉屋里去做长年。做长年来话长年,小小工钿勿连牵。五姑娘摇手跺脚,跺脚摇手,捧出一碗茶来给阿天哥哥吃,双眼眨眨,盖碗底下托出两个白洋钿。„„

1954年,在浙江省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以沈少泉为领唱的,有七人组成的田歌班,演唱了田歌《五姑娘》,那小河流水般节奏自由,悠扬悦耳,娓娓动听的歌声,简直把观众带到了青翠碧绿的水乡田野上。那五姑娘与徐阿天纯真的爱情和悲惨的遭遇,又赢得了多少观众的同情和感叹。此后,大型越剧《五姑娘》诞生了,并到北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的献演。接着,有十余个地方剧种移植了《五姑娘》。

田歌,在嘉善源远流长。每到

茂名石化 篇4

连日来,茂名石化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傅董事长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以“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企业”员工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在全公司上下深入开展“三个思考”活动和“四个查找”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思考傅董事长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寻找问题答案,进一步找准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途径,找准增强公司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的切入点,找准引导市场、引导媒体、引导舆论的着力点,从而更加自觉地为担负起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有高度责任感、受人尊敬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多做贡献。在思考“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茂名石化针对广东石油购买高档酒事件,利用1个月时间,全面深入开展“四个查改”工作,查改安全环保隐患,查改超标违规行为,查改不和谐因素,查改不良工作作风,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目前,该公司上下正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以“比学赶超、事争第一”的精神,深化精细管理,切实做好强化安全生产、维护队伍稳定、保障市场供应、深入挖潜增效、维护公司形象和深化创先争优等各项工作,争当炼化企业排头兵。炼油分部想方设法做大加工量,增产成品油,满足市场供应,以创单月加工量历史最高纪录的实际行动负起国有大型炼油厂的政治责任。

茂名文化 篇5

茂名民俗风情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石油化工城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现辖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电白县和茂南区、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总人口约618万。沿海有220公里海岸线,主要河流有鉴江、罗江、黄华河,港口有博贺渔港、茂名港。距今约4500年的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如今的茂名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民俗风情。

茂名春节风俗习惯

年例

过了春节,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说来源于“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这天晚上有观灯的风俗,“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观灯的情景,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或上元节。也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日时间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从年初五便开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语“最早黄竹,最迟艾屋”,是说高山镇黄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馆镇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有现在这样热闹、隆重。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几斤肉,再杀一个鸡做菜,就算是丰盛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现在的年例,一般人家也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十几二十桌,吃的也不仅仅是鸡、鸭、鱼、肉,而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谁家客人多,客人级别高,门口停放的小车多,主人的面子就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亲戚朋友见见面,聚聚情谊,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年例一般有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贯穿始终的是大吃大喝和一连串的迷信活动。家家户户用鸡、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摆在一起供“菩萨”享用,名之曰“摆忠”。之后是放鞭炮,鞭炮声伴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场面壮观。第二天是菩萨出游巡门,人们这天摆的是生果素菜,一个道士,扬着一把生锈的“利剑”,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词,陪着菩萨共舞,场面滑稽热闹。此时有花灯观赏,有木偶演唱,有电影公映,有烟花燃放,甚至有勇士比武,醒狮献艺或粤剧上演。他们各占一方,各行其道,庞杂而相对有序,独立而相对统一。客人既可各择喜好,又无需四处奔走,转身变项,移步换景,浏览细赏相当方便。

“年例尾”那天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一年的年例也随之结束。

茂名婚姻习俗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鹤寒梅在 2007/04/28 09:15 第 1 次编辑]

茂名婚姻习俗 茂名旅游信息网

人生一大事习俗何其多

在我的家乡信宜农村,解放前的婚姻习俗,大体都经历相亲、订婚、结婚三个程序。

相亲。除一部分由父母包办外,一部分经媒人介绍,约定时间,男女到一个地方见面,俗叫相睇。男方要给女方一些相睇钱,并接待吃饭。

订婚。经媒人将双方意见告诉对方,男女双方同意后,男方筹备礼物订婚,叫“回成”、“酒担”、或叫“去定头”。一般男家要行帖,送去衣服、手镯、槟榔、糖果、饼等物品,女方回送一对新油罂,一对鸡,两条裤,或一丈二尺布。

结婚。结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帖,报送结婚日子单,定下某月某日迎鸾,俗叫“过礼”。帖中讲究礼仪,全讲套话。如“德禽”几翼(鸡)、“家雁”几掌(鹅)、“鲁酒”几埕(米酒)、“龙凤”团圆饼几对(父母饼),还有“桂子”饼、“龙头”饼等若干。男方除送礼物外,还封礼金、乳金(给新娘母亲钱)、冰人(媒人钱、女方封的称月老)。此外,还有“百福花红”(给新娘姐妹钱)、“祝神花红”(烧纸的钱)、“刀砧花红”(送厨师的钱)、“行脚花红”(指新娘的家具上车费),还有“贽仪”(新郎第一次到女家见女方的叔伯兄弟封的钱),女方的叔伯兄弟回礼给新郎叫“扇金”。

结婚那天,新娘尽情打扮。出门时,由子女多、生活好的人给新娘梳头。边梳边唱“梳头歌”,新娘唱“哭娘歌”。迎亲这天,男家要送礼物,一般送米、肉、酒、饼4担,最少也要送两担。礼物送双不送单。旧式礼节,迎亲用花轿,轿门要贴上对联,一般是男方贴上联,女方贴下联。有钱人家请“八音班”,或大小吹打一路奏乐。新娘到家后,男方鸣放鞭炮表示欢迎,由新郎或牵轿娘带入新房“拜灯”,然后“合灯”(把两支合成一支),再吃“和顺酒”,晚餐吃“圆房饭”。新娘接回后,次日早上拜堂,小两口先拜天下,后拜祖宗,再拜家公家婆和宗族长辈。拜时只两跪两拜,表示好事成双,受拜者要给红包。婚后3天,新郎、新娘到女方家拜见岳父母,叫“会面”。

解放后,随着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自主自愿。这些习俗,已经成为历史。

茂名过年时候的习俗主要有: 1.正穷节吃艾(米乞)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米乞)。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米乞)。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米乞)也称“正穷,吃了“正穷”,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2、年廿六、七做(米乞)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米乞)”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米乞),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米乞)式样很多,有煮汤(米乞)、菜包(米乞)、寿桃(米乞)、水(米乞)、糖心糍、糖板(米乞)、槌挞(米乞)、灰水粽、艾(米乞)、糯米糍、发(米乞)等。各种(米乞)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米乞)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米乞)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张贴春联 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过年晚,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吃时,若家里有人外出未归时,则要给外出的人留下1个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托思念之情,团圆饭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团年饭的菜式多样,但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当晚,长辈要给孩子分压岁钱,还要在家中摆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笼等,此谓“摆年”,都是表示来年多福多寿、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间房子还要点上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直到交年时分,家家燃放烟花炮竹,以示除旧迎新。

4、年廿三 送灶君 扫灰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区俗称“小年晚”,也称“祭灶节”,家家户户备办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厨房中烧纸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后从里到外清洁卫生、打扫灰尘。

祭灶,是一项在我市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多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便备办茶酒果品等,烧纸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达对灶君的尊敬之情。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大庭小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街小巷,各家各户洋溢着忙忙碌碌、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国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据了解,殷商时,每年的首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秦朝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在粤西茂名,过年一般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正月结束这一段时间,主要的地方习俗有祭灶、扫尘、做(米乞)、贴春联、贴门神、吃团年饭、燃放烟花炮竹、分压岁钱、守岁、拜年、派利是钱、做年例、唱大戏、吃艾(米乞)等。

5、做年例 睇大戏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我市俗称“年例”。但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却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年例节多集中在元宵节前后。

年例是茂名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6、春节派利是 拜年舞狮子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也叫“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自古以来,茂名人过春节,一般由年初一延续到初五、六。初一这天凌晨,各地燃放炮竹庆贺。早上起来,孩子首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给孩子派“利是钱”,以示吉利。人们则互相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添福添寿”等吉利话,预祝新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在我市一些地方,这天禁忌很多,如:要吃素、不倒垃圾、不能争吵、不向人讨债索钱、水缸要装满水、灶膛里要保持有火种、出嫁女不在娘家住宿、千万不要损坏家中器具,等等。

春节期间,各地进行祭祀、庙会、宴饮、迎神、贺年、玩赏、燃灯等活动,城乡普遍开展打太平鼓、舞狮子、玩花灯、舞旱船、舞龙等节目,其中尤以舞狮最为盛行。在农村,醒狮班行走各村各户,上门舞狮子、耍功夫,拜年贺岁;在城镇,醒狮班则逐街逐巷到一些店铺或单位处敲锣打鼓舞动狮子拜年,祝单位红火,商家生意兴旺。

茂名习俗孩子满月 外婆送被

1楼 偶被ni宠坏oLV29 09-25 08:14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带着喜庆祥和的气氛的,在我镇绝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婴儿满月时外婆送褛被以驱秽辟邪、富贵保命的风俗。这一习俗源自古代,而褛被的制作也颇有讲究。当婴儿呱呱落地后,闻讯的外婆便要开始一轮欢喜的忙碌了。逐家逐户地宣布新添了外孙,在人们的恭喜声中讨要布碎,名为“讨彩”,布碎要得越多越好,寓意有难众人帮、有福百人扶、吉庆有余。被面既要满足数量大又要美观大方,巧手慧心的人们便细心地剪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三角形布碎,拼花缝结起来,名为“结(接)福。三角布碎的总数定要双数,且要好意头,例如98(久发)、138(一生发)、168(一路发)、188(发上加发)。最后,缝被边时要请一位“全福”(父母、公婆、丈夫、子女双全)的妇人前来帮忙,寓意孩子日后亦可全福。满月那天早上外婆便将三角补丁被连同两条背带交给携同孩子回娘家的女儿,寓意母亲连生贵子、孩子活泼健康、长命百岁。而今,人们生活由过去的求温饱到现在的奔小康,孩子已不用靠三角补丁被的保佑和帮助,自然也就可以让满月送褛被成为一项既名贵又实用兼吉庆的消费了。 三鸡”习俗

高凉古郡,地处僻隅,民情淳朴,古风奇异,婚俗事体颇多,其“三鸡”习俗(即“爬路鸡”、“扎屋鸡”、“口水鸡”),起源久远,沿袭至今。

爬路鸡

结婚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或当天上午,男方的父母准备好一对“爬路鸡”放在红花大桥座位底下,请轿夫大叔抬花轿到女家迎娶新娘前,将鸡送给女方父母。新中国成立后,新娘不再兴坐红花大轿了,男方则派人将“爬路鸡”用自行车搭送或挑到女家。“爬路鸡”是一对又肥又大的阉鸡,装鸡的新笼子用彩红色染一遍,再在新笼子盖面上贴上用大红纸剪成的红双喜字样,笼耳用染红的九尺绳子结就。“爬路鸡”寓意是爬开路途中的障碍和迷雾,让新娘来往无阻,女家往返吉祥。

扎屋鸡

新婚夫妇于结婚三日后,便去探望岳父母。当返家时,岳父母送给女婿、女儿一对精选出来的“扎屋鸡”,这对“扎屋鸡”是一雄一雌尚未成熟的“笋鸡”。它寄托着父母的殷切希望,望女儿像鸡儿一样在女婿家中扎下根基,爱屋及乌,早日兴家,家大业大。

口水鸡

女婿女儿第一次带着新生孩子去探望外公外婆时,将得到热情的接待。当外孙返家时,外公外婆除了用篮子备好给外孙丰盛的礼品外,还挑选一对刚分公母的小鸡用染色的小笼子装着,送给外孙带回家中饲养。这对活灵灵、毛茸茸的小鸡叫做“口水鸡”。外公外婆送外孙“口水鸡”,寄望外孙日后不流口水,身体健康,日间玩好,夜间睡好,快快长大。 家乡的习俗&2010&茂名

年例,是粤西南茂名的独特习俗。正月初二开始陆续有人过年例,意在“年年有例,岁岁有歌”,以农历正月至三月最为热闹。村村鸣锣醒狮,亲朋汇聚,乡俗缤纷,四野一片喜庆欢闹。农村人管这段时期叫“年例春”。

在茂名市的电白、高州、化州、茂南、茂港及近邻吴川等地的农村,至今仍沿袭着一种奇特的民间文化习俗——做“年例”。当地人把做“年例”看得比过年更重要。过年可以简单点,做“年例”则不能马虎,必须大操大办,热热闹闹,让亲戚朋友大吃大喝一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了解,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它还让我们去追根溯源其文化与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冼太夫人的联系。

一、“年例”大于“年”

“年例”,它与传统的过年一样非常热闹、喜气,不同的是当地人把它看着大于过年。做“年例”中其文化内涵不知不觉地深深印刻在当地百姓的心底,那就是冼太夫人文化。

民以食为天,“年例”的那一天家家都把宰好的猪和杀好的鸡、鸭拿到广场或村门口摆出来一同展示,他们称这种形式为“摆谯”,“摆谯”是“年例”那天的第一个项目,人们一早就在自家的“摆谯”位旁等候请来的“神像” ——冼太夫人塑像。敬拜时,在浓浓的炮竹烟雾弥漫之中,可以看到敬拜的人群里不仅有老人、中年人,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场面非常壮观。据说,“摆谯”一来是看一看谁家的猪肥,谁家的鸡、鸭大,二来也有请冼太夫人回家与大家一起过年之意。

“年例”活动,“初时是骑马、射箭、比武,以后演绎为游神,演戏。”其中的“游神”就是把“神像”请出来,抬着在各村和城镇的大街上游行。“游神”的习俗如果用一种迷信色彩的单纯解释是不科学的。

我们发现“年例”中“游神”的神像却总是有14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冼太夫人的雕塑造型。“游神”时所经民宅之处鞭炮齐鸣,烟花绽放,以示敬意。走访的时候,乡里人说,“年例”包含有三层涵义:一是请冼太夫人沐浴、更衣。因为冼太夫人生前每逢节日都要出来巡视,所以这一带的人们就习惯性地把她接回娘家与大家一齐吃饭过年。吃饭时,来客无论认识与否,越多越好,以表示有人缘,家业兴旺的意头。二是请冼太夫人出来游一游,看一看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感谢冼太夫人给自己带来的富裕。三是今天的“游神”也是过去为抵御外来的侵犯而显示自己村落势力而演化的一种形式。

从史料中看,冼太夫人在当地一带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年例”活动最初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史料中说:“冼太夫人的后裔他们按皇帝当年对冯氏家族祭祀和游神时的特许口喻,可以组织12支长号,每次可连续打12下铜锣,连续燃放12声响炮。尤其逢元宵节,冼太出游旧城时,随后队伍有几百米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气氛热闹,情绪激扬。”

当大城市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的时候,家乡的民间传统的民情风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年例在现实生活中固然存有迷信色彩,大吃大喝的不良一面,但“年例”二字却成了每一位家乡人心中最最真挚的乡情!在年例中,和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或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在这一天,和好友们说着当年,说着以后,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人的一生中拥有许多朋友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和朋友相聚又是一件多惬意的事!年例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将友情亲情连在一起。年例是茂名靓丽的一道彩虹~~~爱我家乡,爱我家乡的年例!

“吃秋”的传说

在茂名市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吃秋”的习俗,就是在农历的立秋那天用灯心草煮水,再放入黑豆同煮,最后才加入切成丁的芋头煮熟即可,据说吃后有清心降火、解表散邪、祛风清热明目的功效。这一习俗源自于由古自今人们常讲的一句俗话“贱过阿贵”,在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传说故事

在几百年前,潘州南巴,即今电白县电城附近,有一名地主名叫陈百万,他欺压民众、侵吞田地,积下家财万贯。他早年娶了一妻三妾,接连生了七个女儿,却无一男丁。在他五十九岁这一年,他使计强行纳瞎眼贫农吴大的独生女为四妾,走投无路的吴阿大在女儿成亲之夜悲愤地撞墙自杀了。也许是陈百万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四妾竟给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陈百万欣喜若狂,请当地最出名的算命先生给儿子定花根。算命先生说孩子生有贵骨,且八字为逆三奇,是天生不用做就有得食的安乐命,日后必定大富大贵。陈百万给儿子取名:“陈富贵”,昵称“阿贵”,希望子孙后代永享富贵、福运长久。

阿贵从小就结交一群不务正业的损友惹事生非,吃喝嫖赌无所不通,花钱像流水似地。由于家中常有人上门讨债,把陈百万气得五尸爆跳、七窍生烟,严训了阿贵一场,没想到叛逆的阿贵不但不听劝阻,还骂骂咧咧地将老父亲一顿拳打脚踢。陈百万重伤在床,不久便一命鸣呼了。此时的阿贵比他的父亲更加心狠手辣,胡作非为。没过几个月他便将家中田产、钱银输尽。输红了眼的他仍不知悔改,将家中的仆人和屋产变卖筹集赌资与人豪赌,转眼间便输个精光。无处安身的母亲既羞愧又绝望地到尼姑庵出家了,昔日前呼后拥的酒肉朋友也纷纷离他而去。人们都说阿贵败家是陈百万作恶多端的报应。

后来,阿贵流落街头,曾被欺压的乡亲闻讯无不拍手称快。阿贵目不识丁、身无分文又不思进取,白天就呆在供着土地公的亭子里,偶有善良的乡民可怜他便给他送去一点食物,晚上便四处游荡,干些偷鸡摸狗的行当。在一次行窃败露后,阿贵被官差追杀乱刀砍死。第二天刚好是农历立秋,阿贵的母亲得知他的死讯后便用灯心草、黑豆、芋头煮了满满一大锅的糖水布施给每个来庵上香的信男信女为阿贵赎罪,祝祷人们吃过这糖水后的心象灯心一样清、眼象黑豆一样亮、生活象芋一样福运绵长、甜蜜圆满。

从那时起,人们就用“贱过阿贵”这句话来教育后人若是从小不学好、沾染各种恶习终将落泊低贱、最终因心不善而不得好报、不得好死,勉励人们要发愤图强、勤俭朴素才能真正拥有好运和贵人命,与此同时,在立秋那天“吃秋”健体亮眼这一风俗习惯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

茂名人做担习俗

2010年04月24日 11:34 在茂名市人的一生中,与年龄有关的三个“1”是一定要庆祝的:1周岁(抓周仪式)、31(分祸聚福担)、71(福寿双全大寿),其中又以31的做法最为特别、最讲究。

31岁是已婚男女才能做,俗称“做担”。做担的必须是岳母,一般在生日的前三天请舅仔“送担”(若无亲兄弟则用母系亲属中平辈或晚辈男性),担子数量一定 要三条,一条装煎堆,寓意金银满屋。一条为点红印甜,寓意夫妻生活甜蜜。还有一条担中要放置米、糖、一对酒壶(两个酒壶用红线穿上打同心结,现在大多数人 都简化为打活结),因酒壶形似男丁,寓意子孙满堂。上面压上两条裤子(每条裤袋要放一个封包,一左一右,寓意左右得力),寓意生活富足。另一头有糊上红纸 的鸡笼装入一对阉鸡,笼顶压上一刀猪肉(要有骨、有肉、有皮),肉的面上压两条鱼(鱼要用红纸包着并用红绳绑好),这就是俗称“三牲”,用来拜祭用的。

接担后,女婿一家便将煎堆、糖分装好,挨家挨户地分发,分得越多越好,名为“帮运帮数”。31岁生日的第二天要“回担”。担上要有生菜(生猛顺利)、蒜 (钱财多得数不清)、发糕(发达)、红糖(日子舒心幸福),每条担上要各放两个封包,俗称“压担”,是为岳母一家压惊,祝愿他们吉祥如意、健康长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