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到中考了,同学们复习化学复习到什么程度了啊?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中考化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集锦【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左右
(2)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红橙黄)酚酞:8.2~10(无粉红红)
(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
(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
(5)精确度: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
(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
(7)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
(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
(9)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
(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2第二周期:8第三周期:8第四周期:18
第五周期:18第六周期:32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
(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
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
(12)共价键数:C-4N-3O-2H或X-1
(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P4键角60°;NH3键角107°18′。
(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
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1molP4中含P-P键6NA;1molSiO2中含4NASi-O键;石墨中碳原子与键之比为2:3;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CsCl中相应离子则为8
(15)通式:
烷烃CnH2n+2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醇CnH2n+2O饱和一元醛CnH2nO饱和一元酸CnH2nO2
(16)各种烃基种类:甲基—1乙基-1丙基-2丁基-4
(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5%
(18)有机物CaHbOcNdCle
(其他的卤原子折算为Cl)的不饱和度Ω=(2a+d+2-b-e)/2
(19)重要公式c=(1000×w%×ρ)/MM=m总/n总M=22.4×ρ标
(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Mg3N2CaCO3KHCO3C7H16
98H2SO4H3PO478Na2O2Al(OH)316O~CH4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
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a.氢元素;b.一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知识点三:离子
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区别: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
阳离子:显正电性
阴离子:显负电性
符号: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N。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自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8)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10)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1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12)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13)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14)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知识口诀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口诀四: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先调平,后称量;添加砝码时,先放质量大的珐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一定量固体药品时,先加砝码、调游码。后加药品;称量未知固体药品质量时。先放药品,后加砝码、调游码。
2、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反应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4、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5、用H2或CO还原氧化铜时,先通H2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H2。
6、检验多种气体时。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他气体。
7、除去多种杂质气体时。先除其他气体。后除水蒸气。
8、稀释浓硫酸时。先在容器中加水。后慢慢倒入酸。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_、风化等。
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属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_)
碱:一般由金属离子和OH—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盐:一般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分为三种:(1)正盐,如:NaCl、Na2CO3、CuSO4(2)酸式盐,如:NaHSO4
(3)碱式盐,如: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原子团如下:OH—(氢氧根)、NO3—(_根)、
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NH4+(铵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