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措施中多处强调精准防控,那对于时空伴随的划定来说,要如何体现精准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专家称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战疫过程中新出现了一个名词“时空伴随”,进而衍生出“时空伴随者”的概念,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近若有人收到了防疫部门的电话或者短信提示是“时空伴随者”,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一个新名词,他指的是过去十四天内一个确诊新冠肺炎的感染者,他到过某个地方以后,你也到了这个地方,虽然身体上和活动轨迹没有接触,但是你的电话号码与确诊病例的号码在同一个网格的范围内,共同停留超过了十分钟,这个范围大约是八百米乘八百米,而且最近十四天,任意一方的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三十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成为了“时空伴随者”,健康码就会变成黄码,一旦发现与确诊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时空伴随,就属于风险人群中的“时空伴随者”。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罗丽颖:“时空伴随者”代表近期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若属于风险人群中的时空伴随者,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即主动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单位或入住的宾馆酒店,及时告知本短信情况,并按照要求落实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二是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要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就医途中请做好个人防护,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三是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认真履行疫情防控义务。广大居民朋友一定要做好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遵守并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时空伴随”有时又叫“时空交集”,一般是指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记者:“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各地的疫情防控情况不同,对时空伴随的划定也存在着差异。”
长沙市疾控中心表示,在户外开放空间,同一基站一定距离范围内有过规定时长(例如10分钟及以上)轨迹碰撞的手机号码,定义为可能暴露的时空伴随。
据“重庆共青团”官微消息,时空伴随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米__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
“这些划定标准在以往流行株传播力较弱,人群中的总感染率较低时,有利于排查出可能的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当下,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已发现疫情的城区,由于初次发现阳性时,已经有了不小的数量,流调追溯难度大。我认为对时空伴随者的追溯必要性已经不大了;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初发疫情人数较小时,对他们的追溯或许还能提供一点线索。”
在常荣山看来,时空伴随800米的划定范围还是较大,时空伴随者的空间划定应宜短不宜长。“对于疫情防控来说,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防控重点不在此处。”
常荣山说,通过时空伴随进行流调追溯到“可能的”疑似感染者是初衷,但对现在的BA 。5这样传播力较强的毒株来说,流调的难度较大。“要求这些被追查出来的人员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就与‘二十条’中的科学精准防控不符合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消耗了大量的防控资源。集中有限的资源对付今冬高峰,防控重点转到确诊者诊治、重症救治是大方向,流调力量应该转去这些地方。”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时空伴随实际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里面有所阐述,他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对于这类人员在二十条里面没有提及,仍然在实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码的做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到,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经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采取核酸检测措施,在判定后的第 1、3 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首先,不要紧张,“时空伴随者”代表您近期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
其次,一定要重视!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即主动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单位或入住的宾馆酒店,及时告知本短信情况,并按照要求落实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二是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及时汇报。
三是积极配合社区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认真履行疫情防控义务。
时空伴随者纳入排查的必要性
当前,疫情防控切不可放松!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风险人群,将更多存在“时空重合”而有可能感染的人群纳入到重点排查中,真正做到早期发现和防控关口前移。
在防疫政策“二十条”出台后,虽然各地都在陆续落实政策要求,也就是尽最大努力做到“精准防控”。但是极个别地区仍然在流调通告和防控通告中提调“时空伴随者”,换句话说,只要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依然需要报备、或是配合当地防疫管控,进行居家隔离或核酸检测。
对于这个问题,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各地的疫情防控情况不同,对时空伴随的划定也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时空伴随者”的概念也是模糊的,如何定义全看当地防疫的“松紧”程度。
为此常荣山举了两个特别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其一、在户外开放空间,同一基站一定距离范围内有过规定时长轨迹碰撞的手机号码,定义为可能暴露的时空伴随;其二、时空伴随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
就此常荣山表示:“这些划定标准在以往流行株传播力较弱,人群中的总感染率较低时,有利于排查出可能的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但是对于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已发现疫情的城区,由于初次发现阳性时,就已经有了不小的数量,这种情况下,流调追溯难度就比较大。”
所以言外之意,对于现阶段新增病例,动辄过百上千、甚至过万的情况下,如果还单独把“追溯时空伴随者”作为疫情防控的措施进行严格落实,显然是在消耗大量的防控资源,甚至比照防疫政策“二十条”,这样“事无巨细”的防疫确实是在背道而驰。
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绝对否定“追溯时空伴随者”在过往防疫上的作用,而是伴随着整体防控方向的调整,防控重点已经开始转到确诊者诊治、重症救治的大方向上了,所以流调力量也应该转到这些地方。
因此常荣山认为:“对时空伴随者的追溯必要性已经不大了,可能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初发疫情人数较小时,对他(她)们的追溯或许还能提供一点线索,但对于疫情防控来说,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防控重点不在此处了。”
而且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在最新地答记者问环节中也明确表示:“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这其实也间接地指出“追溯时空伴随者”这个防控措施要被边缘化了。
要知道,在过往的防控过程中,新冠确诊患者“吹过的风、走过的路”就像人们背上的芒刺一样,它虽然不要命,但是却让人时刻难耐着,只要所处的城市有疫情,那么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坐在家里,都有可能成为“时空伴随者”,被弹窗被追溯,接下来就被卷入疫情的管控序列,生活和工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所以就常荣山所言的“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显然意义重大。不仅与“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的新规一脉相承,同时也给疫区的人们吃下安心丸,也就是在各地落实“精准防控”的同时,“追溯时空伴随者”将不再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担忧了。
说到底,现阶段病毒的潜伏期很短,重症率也很低,更多是轻症以及无症状,这种情况下,防疫的措施自然也要调整,否则相较病毒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人们更怕防疫繁杂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正如张伯礼所强调的“病毒变了防控策略就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