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阅读训练及答案【优秀4篇】

《宋濂》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

瑶芳楼记阅读答案宋濂

宋濂

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鸾风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其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速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闺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板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逃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翏翏:lù,象声词,长风声.②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下文韩建,唐末人,曾建齐云楼。③夐:xing,远。④函道:楼悌。⑤紫琳之操:琴曲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燕:安逸,安闲。

B.吾皆弗敢蹈其非 蹈:遵循,沿袭。

C.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 夸:奢侈,过度。

D.随境而迁,因物而著 著:显露,显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①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①其亦人理之常者乎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①苟局滞于一室之间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琴音之美妙、音乐之功用的一项是

A.①如出金石,如闻鸾凤鸣 ②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

B.①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 ②神情遐冲,复出世外

C.①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 ②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

D.①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 ②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 “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经与虞子贤一起在月夜登楼,子贤抚琴弹奏;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借鲜花、香草、美人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仰慕与追求。

C.作者认为,修养高深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景物,都能养性怡情,即使从清风流泉中也可获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瑶芳楼上听虞子贤弹琴一样。

D.作者在文中既为瑶芳楼作记,也通过写虞子贤为楼命名和弹奏古琴表现子贤高雅的品格,同时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3分)

(2)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3分)

(3)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4分)

参考答案:

9.C 夸:夸耀

10.D(D.均为介词,在;A①连词。表修饰丨②连词。表顺承,B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表凭借。凭……的身份;C.①语气副词。表推测丨②人称代词。他的)

11.A

12.B.(与虞子贤唱和的是“客”,不是作者)

13、(10分)

⑴(3分)想要独享这座楼的美名的。舍弃这把琴。又有谁能适合合它呢?(重点专“含”“当”的翻译)

⑵(3分)因此年长有学问德行的人。没有缘故就不会远离(或“命弃”)它,大概是有道理(原因)的,(注意“去” “盖”“有以”)

⑶(4分)虞子贤远超世俗之人。我的朋友廉夫先生极力称赞他的为人。说他努力践行读书入的操守,还能尽心孝敬他的父母等等,(重点注意“绝出“流俗“称“笃“的翻译)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 篇2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文言文答题 (12分 篇3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 )疑质理

(3)宋濂尝( )与客饮 (4)濂具( )以实对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篇4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相同点:

不同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