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来历及意义(优秀3篇)

每年的9月10号是我国的教师节,老师们是辛勤的园丁,每天都在辛辛苦苦的浇灌祖国的花朵。那么,你知道教师节的由来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教师节的来历及意义(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师节来历简短介绍 篇1

“六·六”教师节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六·六”教师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未被大众所承认。

“八·二七”教师节

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来专家考证,降孔子的诞辰换算为9月28日;遂又将教师节一起改到了9月28日。但虽说如此,这个教师节也没能再全国推行。

“五·一”教师节

1951年,中国国家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在一起,在赞扬劳动者的同时也为教师这一行业进行庆祝。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也并未得到实行。

“9月10日”教师节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丙决定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教师节定在9月初,全国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展尊师活动。

1985年9月10日,

国家教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的来历 篇2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的意义 篇3

我们听过西哲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也诵过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佳句。一管窥之,古今中外虽文明发展脉络大异,单就“尊师重道”一点而言,恰恰应了钱钟书先生的说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亚里士多德口中的“吾师”,就是柏拉图。众所周知,柏拉图绝大多数的著述,都是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言行的记录。简而言之,学生与教师之间一大关联就是思想上的传承:学生以毕生之精力,记述老师的哲思教诲,传诸后世,造福后人。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就我国而论,有七十子集孔夫子之言撰定《论语》,如今《论语》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正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绝佳精神。

戊戌四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言:“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的精神,在今日的中国仍然光彩照人。为了更加突出“教师”职业的尊严,同时为了彰显“尊师重道”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联,有关部门计划改定教师节的日期,要以公历9月28日的“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孔子是我国传统教师的代表性人物,定“孔子诞辰”(且不论这一诞辰的准确性)为教师节,是续接我国教育传统的努力,是当下我国社会重视本国文化传统的体现,也是“尊师重道”精神的集中展现。

俗话所谓“为人师表”,其实是对教师很高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说的就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做人的道理,要做学生的表率,为学生的成人成才立下标杆。两千多年过去了,《论语》仍然是我们珍贵的精神食粮,孔子也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标杆,就这一点看来,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进而彰显我国“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并无不妥。

当然,教师节的意义不单在于彰显此种文化传统。反观教育的整个环节,事实上,教师的辛劳与付出,直接受益的是学生,最有直接的体会也是学生。因此,“尊师重道”精神最直接的承担者也应是学生。可以说,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更应该是学生感谢师恩、感念师恩的日子。承受着教师无私的关怀与付出,学生的感谢与感念也应是发自内心的、干净的、单纯的。学生对教师感念的核心是情感表达。情感表达的方式很多,一张卡片、一条短信、一句问候,只要感念之情自然真挚,就是对教师最大尊重,最诚挚的谢意了。

这样说起来,只要感念师恩的根本意义不变,教师节日期的改定原本不是大事。但却如何众议沸腾,让众人的眼光再次投到了教师身上呢?其实说“再次”,并不准确。事实上,众人的眼光可能一直就没有从教师身上移开。而“教师们”备受瞩目的原因,说起来却颇令人汗颜。因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居然和“性侵”、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推销资料等等联系起来了。于是,教师顷刻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都备受质疑。无辜受害者的哭泣声、受体罚孩子的伤口,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滑铁卢。

当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过分夸大这所谓的“滑铁卢”。几位无良教师,无人性教师,或者根本承受不起“教师”称号的几个败类,并不能动摇“教师”职业应有的光辉和尊严。“性侵”、“体罚”的恶事不能扣在所有教师的头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数以万计教师不记名利、辛勤付出、“传道、授业、解惑”的劳苦。

教师职业上的“劳苦”是必然的,可以说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意。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就是一项百代之功,费时费力,需要从业教师时间、精力、情感的大量无私付出。可以说,教师不殚精竭虑、九死未悔,教育就很难有真正的成效,学生就很难有真正的成长。然而,我们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教师箪食瓢浆、清贫无欲、无私奉献。因为从业教师也是社会人,也有各种需求。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他们同样可以而且应该合理合法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也就是说,要让从业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去,首先就要保证教师能过上相对体面、相对较好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倘若教师迫于个人生活上的问题,身心具疲,又如何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如何能有效地与学生交流,如何能有效地完成知识、人格的传授呢?

就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说,比起三、四十年前所谓的“臭老九”,如今教师的工作待遇、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民办教师的生活也相应有了保证,教师个人生活的后顾之忧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应该看到中西部地区大量代课教师的处境,他们是如何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如何在生活与职业之间折返奔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师资也是如此。在所有人都要根据工资待遇、生活环境、家庭境遇来做出个人职业选择的今天,我们如何狠心要求教师从业人员坚守理想和职业道德而不顾个人感受?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教师待遇的问题是与教师队伍质量、素质的问题息息相关的。只有尽可能提升教师的待遇,解决从业教师个人生活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素质,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上一个台阶,才能让教师节真正成为教师的节日、教育的节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