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xx镇被确定为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根据xx市、xx市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市委“城乡同创、五创提质”的总体要求,为建设中国矿产资源之乡、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经研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强镇富民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把壮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和谐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二、 目标任务
根据xx和xx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6501风景区周边xx、xx、xx、xx四村的公路主干线,按照“集中力量、三级联动、部门配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建好岳阳市级新农村建设xx镇示范创建片,达到建设“富裕、秀美、幸福、和谐”新xx的工作目标。具体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xx市级示范村
xx村:
1、完成xx到xx村公路两边3公里路的樟树栽植;
2、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
4、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5、公路沿线建垃圾池20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保洁员二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7、搞好雷竹节产业基地建设。
xx村:
1、完成xx村到木形村公路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xx场示范建设,搞好xx希望小学围墙和操场硬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产业上:xx沙滩浴场旅游休闲项目一个,新造楠竹200亩,培植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一家,养鸡3000羽、养兔1000只,养鱼20亩。
5、完成港河治理6公里,永家洞水库前期规划立项,鸦山水库整险争资到位。
6、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沿线建垃圾池8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清洁工一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xx村:
1、完成xx村到xx村公路3公里长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建农家书屋1处;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公路和漂流河道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5、完成双港河治理3公里。筹集资金150万元,在朱峦组新修桥梁一座。
6、扩种油茶、楠竹600亩;
7、搞好xx屋场规范化建设。
xx村:
1、亮化:搞好xx到xx组和6501的标准路灯建设;
2、硬化:搞好xx到xx学校所有路边和房前边角的水泥硬化;
3、绿化:从xx到xx组公路两旁全部栽植樟树,各住户房前屋后植树造林。
4、美化:从xx到xx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左侧建设花池,栽培鲜花,所有广告牌、指路牌做到规范标准、整齐美观。
5、净化:建好xx街道500米下水道;设立固定垃圾池(箱),配备垃圾清运车,固定保洁人员,定期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产业化:成立油茶产业合作组织,今年新栽油茶500亩,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二)其他村(居)委会及典型示范户: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力争做到“两有三无到到位”。
两有即:
(1)有卫生设施。各村要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建好垃圾池,每户一个或两户共用一个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
(2)有保洁人员。每村至少要有两名专门的垃圾清洁工。
实现三无是:
(1)无裸露垃圾。
(2)无污水乱流。
(3)无乱堆乱放。
保证措施四到位是:
(1)人员到位。
(2)责任到位。
(3)投入到位。
(4)督查到位。
三、 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镇党委、政府成立以党委书记张同志为组长,xx、xx、xx为副组长,xx、xx、xx、xx等同志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革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新农村建设办牵头负责全镇的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各示范创建村要相应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它村(居)委会也要明确具体人员抓新农村建设工作。
2、抓资金筹措,确保以奖代补到位。根据今年建设的主要任务测算,共需资金近2550万元(具体见xx镇XX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计划表)。各项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范围为各个示范村和全镇典型示范户。资金的筹措:一是镇财政加大投入,镇政府计划30万元用于示范户的以奖代补,给予做得好的村一定奖励扶持;二是通过以干求助积极争取岳阳市和临湘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项目资金实行打捆使用;四是积极争取岳阳市直、临湘市直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五是各村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引导农民加大自筹资金投入。
3、抓宣传教育,确保工作落实和农民素质提高。一是要抓好新农村示范户建设的组织动员工作,大力宣传建设“实力xx”、“魅力xx”、“绿色环保”、“和谐xx”的政策形势,讲解镇里的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调动农户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制订规划,规范农村建房行为。镇里将邀请市规划局对我镇新农村示范片作出详细规划,逐步形成良好的建房秩序,重点是管住现状;三是要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以抓农户家庭环境卫生改善、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和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环境卫生观念、法律法规意识等,逐步提高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
4、抓工作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镇里明确各村办点干部为所办点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同时镇里制订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对片区各村进行不定期的跟踪管理,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年终进行检查验收。示范片各村也要对各组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花园乡镇”建设,就是为全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近年来,我乡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但全乡村庄居住环境差、公共设施少,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形象。建设花园赵庙,实现村容整洁,树立崭新形象,创造良好环境,也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体现,是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呼声。因此,就要立志改善赵庙的乡容村貌、实施“花园赵庙”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的优美整洁。一、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凡事预则立”。规划是“花园赵庙”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工作的龙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划,不成建设。要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根据赵庙乡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地形特点和实际状况,制定出以“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整齐”为主要内容,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花园赵庙建设方案:
一、要对村级道路实施硬化
铺设自来水管道、电力、通讯、电视线路、排水渠。二要对乡村道路、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绿化,美化,做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在乡村主干道搭配种植适合我乡气候地理条件的乔、灌、花、草等常绿植物,做到绿化、美化相结合;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要组织开展“见缝插绿”活动。二是配套建设村组织活动阵地,村口标志性建筑、村级广场、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堆放点等公益设施。三要实行“三清三包”和“五改两建”,即村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农户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村民家中改水、改厕、改圈、改风貌,建沼气池、建庭院。四要实施景观整治。规划设计住房模版,尽可能地促进村庄的整齐,建设新农村花园洋房景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高规格的建立一批以浅水藕、杞柳、双孢菇等经济作物为主的生态农业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荷塘月色、柳絮飞雪等景点。
二、发动群众搞好自治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体,政策激励”的工作原则,一要广泛宣传,动员群众。通过层层召开会议,悬挂宣传标语、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使全乡群众认识到“花园赵庙”建设是党委政府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群众自己才是赵庙建设发展的主人等等,广泛营造“花园赵庙”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动员和引导农民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庭院,彻底改变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露天厕所随处见,草堆、粪堆沿路堆”脏乱差现象。力争在村内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丢乱扔、无乱贴乱画、无乱设摊点、无水面漂浮物,促进农村环境的优美整洁;建立以乡干部包村、包企业、包单位、村干部包所辖村域的长效环境卫生整治机制。乡村两级聘请卫生保洁员,配置环卫工具,由其负责全乡的环境卫生;设定全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发动乡村干部、部门工作人员义务清洁卫生。三要动员全乡群众搞好辖区内绿化。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经常性地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因地位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草则花草的原则,落实本辖区的“四旁”绿化工作,组织党员职工群众做好“四旁”绿化保护管理工作,做到认真种植、细致管护、权责清晰、效益显著,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宅旁周围栽植果、竹、木、花草等常绿植物。四要动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为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出力、出钱,组织群众加大农村道路改造力度,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便利农民出行。加大农村改水力度,让全乡农民吃上卫生清洁的自来水,促进农民身体健康,意气风发奔小康。五要动员群众、说服群众服从规划,按照规划建房,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促进村庄的整齐。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带头搞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带头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带头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要求建房,带头绿化村庄,绿化田园。
三、建立机构健全机制
建立机构、健全机制是推进花园赵庙建设强有力的保障。一要健全机构,切实加强“花园赵庙”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各下属机构等,各组分别由乡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要创新民主管理机制,强化村民自治。村两委要全力积极组织,成立村民自治监督小组和“花园赵庙”建设议事组,讨论实施本村建设的整治规划及行动计划,提高村民在建设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三要建立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联系户要做到“四个一”:即“进行一次谈心、解决一个问题、作好一个规划、树好一个形象”。把花园赵庙建设工作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花园赵庙”建设联系农户,并按照“四个一”要求开展工作,在建设中,党员干部要与农户做深入细致的交谈,帮助农户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在风貌整治中的困难,推动“花园赵庙”建设顺利进行。
四、统筹兼顾搞好协调
“花园赵庙”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多方协调、广泛参与、社会支持。一要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采取致《全乡人民一封信》动员全乡人民群众、企业家、赵庙籍在外学习、工作人士,积极投身到“花园赵庙”建设活动中来,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二要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探索农村公共事业、公益设施建设的市场化动作模式。三要结合能源综合利用,引导动员群众建设使用沼气池,既缓解了农户燃料的不足,又减少了烧秸秆或蜂窝煤带来的污染。四是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建材、砂石等自然资源及产业优势,通过多方协调,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
五、引导群众弘扬新风
“花园赵庙”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弘扬农村文明新,全面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综合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要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为契机,组织数次一定规模的志愿者奉献活动;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群众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推动人们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的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村户为基础,集中整治农村的赌博迷信活动、大操大办行为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经常性地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庭院”活动,大力倡导农村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二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民营企业职工和农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社交礼仪、管理服务、生产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三要深入开展“文明一条街”“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将庭院绿化、室内整洁、待人接物、四包情况纳入了评比的内容,对评出的先进予以鼓励;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全乡内建设“职工文明街”“青年文明街”“妇女文明街”等创建活动,顺利地推进“花园赵庙”建设。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XX]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内容,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内容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特别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内容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形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XX]114号、政办发〔XX〕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况、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考虑。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县域gdp达到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达到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考虑。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况,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况。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XX]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提供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4、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开展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设立专项,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涉农资金支持。
5、要及时总结示范(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页)、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和推广。对在示范(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X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X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XX-20XX年)》(X办发〔20XX〕1号)、《X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赣办字〔20XX〕23号)和《20XX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新农办发〔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四精”理念和“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生态宜居、长效管护”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绕山、环湖、沿江”打造“大美九江”新农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行村庄长效管护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20XX年,全市实施4005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2185个,市县自建村点1820个。
二、布点要求
1、沿线连片建设优先布点。结合2021-2025年农村补短板储备建设项目,重点向“四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三边(风景区、农业产业园、农旅融合区)”沿线连片安排村点,推进美丽宜居示范线(带)建设,推动广大农村线上美。
2、亮点建设优先布点。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突出亮点打造,以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村庄和美丽宜居庭院为目标,贯彻“四精”理念,打造一批美丽九江亮点村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比例村点指标用于亮点建设。
3、统筹兼顾其他村庄建设。在全面完成贫困村整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25户以上不迁并宜居村组整治建设;筹兼顾偏远山区、非观光带片区村庄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坚持“五个不搞”原则。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
5、严格审核报点。20XX年新农村建设点继续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沿线连片申报、县级初选把关、市级审核汇总、省确定批复的程序进行申报。
三、工作重点
1、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提升村庄整治规划建设水平。突出规划引领,切实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坚持规划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农村建筑设计和宅基地规划布局,创新农房单体设计,尊重科学规律和村庄自然肌理,引入现代元素,做到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不搞“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突出生态宜居,保护村庄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坚持多栽果树,少铺草坪,不栽灌木,杜绝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村组“七改三网”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有条件和需求的村组还要因地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2、坚持全面推开,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认真做好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考核认定,积极组织第二批省级美丽宜居示点县申报,全面启动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县申报工作。各县(市、区)要继续巩固和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的建设格局,连片推进美丽宜居示范线(带)建设,进一步彰显整体效果,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要强化领导、夯实措施、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巩固建设成效,区域重点打造,凸显展示效果。按照《全面落实“四精”理念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办字〔20XX〕41号)精神,统一组织推动、统筹整合资金、统管项目建设,要带头落实“四精理念”,突出抓好创建工作,精心打造建设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
3、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推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四个不到位”突出问题,即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到位、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信息平台搭建不到位、长效管护制度模式不到位等问题。省级按各县(市、区)行政村数量测算,相应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市级也相应给予补助,并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差异化奖补。各县(市、区)按照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要求,除省、市补助资金外,及时足额筹措管护经费,县、乡资金要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引导农户缴纳保洁费,动员新乡贤捐资捐款多方筹措资金。深化干部群众深度参与管理和监督,以武宁县为试点,积极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推动长效管护管理模式逐步向物业化管护转变。对管护资金不落实、管护平台未建立、奖补机制未形成、长效管护制度模式效果差的县(市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新农村建设先进评选资格。
4、坚持固强补弱,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从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弱项入手,抓好农村垃圾清洁治理。在全市全面推开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落实“一乡一站”要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和统一处理,做到一把扫把扫到底。逐步推开以厨余垃圾分类为主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长效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按照“四个明确”和“四个一”标准,全面推广EPC总承包建设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紧盯到20XX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92%以上的目标,持续推进旱厕“清零”活动,推广户用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加强村民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卫生公厕建设,全面完成厕改造任务。
5、坚持群众参与,切实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大力推行“一约两会”做法,坚持组抓村规民约,村抓村民理事会,县抓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没有组建县级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要在20XX年7月底前抓紧组建,鼓励乡镇成立分会。按照“七有”原则,每个县级促进会筹资投劳不低于500万元,大的县不低于1000万元。组织开展评选活动。结合“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各级要加大宣传表彰,组织开展先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十大新乡贤”评选活动,示范带动农民群众和更多新乡贤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6、坚持产业先行,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手改善村庄环境,一手发展富民产业,围绕“两茶一水”(茶叶、油茶和水产)等九江传统特色产业,形成更大产业规模。要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带动效应,运用园区平台,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要放大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串起产业链,带动产业、带富群众。要依托景区景点,发挥好“美丽乡村游”平台作用,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引入市场主体、串联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推进村集体的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和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收入,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7、坚持宣导结合,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会同文明办、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稳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督查考核内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相关规定。广泛开展“十个一”创建活动,丰富乡村文化内容。
8、坚持科学测算,扎实做好“十四五”建设筹划。各级要深入调查调研,摸清建设底数,全面系统总结当地新农村建设四年行动规划实施情况。科学论证,区分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准确预测下步建设需求和投入概算。着眼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筹划储备项目,比照“七改三网”“8+4”公共服务配置建设要求,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农村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切实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补短板、强弱项,认真谋划“十四五”工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推动。各县(市、区)委、政府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把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在工作力量、资金投入、统筹协调上给予大力支持,明确乡镇的主体责任,形成市级督导、县级领导、乡镇主导的工作格局。
2、确保资金落实。①省级村点补助标准。继续按照省、市、县三级财政5:2:3比例预算安排,每个省级村点安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省级投入15万元、市级配套6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②市县自建村点补助标准。每个市县自建村点按照不少于20万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其中市财政每个点配套3万元,县(市、区)财政每个点配套17万元。③县级足额配套资金。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村点数量,按照相应的资金标准,计算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额度,列入20XX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第二季度内拨付到位。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在第一季度内向20XX年所有建设村庄印发财政专项资金到账通知单,村庄收到通知单后应即刻向本村村民张榜公示。足额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建设任务超过50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经费不少于150万;建设任务在500到300个之间的,工作经费不少于120万;建设任务在300个以下的,工作经费不少于80万),用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正常展开、监督检查、宣传培训;还要按照市里做法,加大对积极性高、建设效果好、连线成片示范带及美丽亮点村庄进行奖补。④资金拨付与监管。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点编制规划、村内改路改沟改塘、农户改房改厕和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等建设项目,不得擅自改变或调整资金使用途径,其中改厕要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来推进,改厕户每户补助不少于1000元。要切实强化资金管理,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作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确保资金合法、合理、有效使用。新农村建设是财政奖补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组成的民生工程,有别于其他项目资金,在确保村庄整治建设按质按时推进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得作为项目操作进行招投标,不得因招投标等额外流程,耽误建设进度,增加额外招投标费用。提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乡、村监督管理;为提高建设质量,统一规格模式,也可以在完善协商协议前提下,符合相关程序,由村理事会选择有实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建,乡、村、理事会监督设施。按建设进度和质量,经乡、村、理事会审核同意,分批分量拨付资金,尽量简化流程,不得因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施工进度质量。不得挂靠资质公司做账报账,造成额外支出。
3、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传播资源,广泛宣传、展示、推介新农村建设显著成效,先进经验和事迹,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营造共建共享美丽宜居乡村浓厚氛围。加大对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和工匠开展宣传活动和学习培训力度,激发广大群众建设家园、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明白人和有力推动者。各级要积极向XXX新农村建设要情、XXX三农网、XXX三农微讯、九江农业农村局网等投稿,市里年底汇总统计宣传调研情况,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4、强化督导考核。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收官之年,省里今年把村庄整治建设、美丽宜居试点建设、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工作成效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采取综合督查、暗访督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连续2次排后两位,进行通报约谈;连续3次排后两位,进行问责。市委、市政府继续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列入县(市、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市里加大定期巡查、定期调度、定期督导力度,继续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调研、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督导考核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将每次调研督查情况形成通报及整改通知单,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送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
为实施好我区“十四五”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现按照市《202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九新农字〔2021〕1号)文件精神,就做好我区202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盯提档升级的目标定位,围绕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宜居+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建设高颜值、高品质、高活力、可持续的新时代“五美”(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乡村。
(二)总体目标(2021-2025)。一是大力开展村庄庭院整治建设。围绕“五建三治一管护”,按照5年整治200个左右村庄的总目标,每年选择一批村庄开展整治建设,到2025年,全区全面完成宜居不迁并村组的整治建设,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有重点的建设一批提档升级村庄,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围绕“两清两整一美化”,力争通过五年的整治,全区农村农户庭院普遍达到“整洁庭院”水平,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的农户庭院一半以上达到“美丽庭院”标准。二是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创建。以“八带头”为标准,争创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区);创建一批美丽乡镇(村庄、庭院),到2025年,全域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分别达到全区总数的40%、40%、30%左右。围绕“五优”标准,结合美丽宜居示范建设,充分挖掘发挥我区自然禀赋、红色及人文资源,大力推动美丽宜居+活力乡村(+名宿)联动建设。到2025年,全区建成5个左右旅游休闲活力村庄,建设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联动发展民宿集群示范村庄5个左右、星级民宿5家左右。三是提升村庄长效管护能力。围绕村庄环境管护“六化”,用两年左右时间,搭建“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到2025年,全区95%的村庄纳入平台监管。
二、2021年目标任务
按照“四精”理念和“普惠共享、提档升级、示范引领、美丽宜居、长效管护”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绕山、环湖、沿江”打造“大美九江”新农村。以“五大专项提升”为着力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扫尾步伐,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和庭院整治,加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庭院建设,全面推行村庄长效管护工作,着力实施“十四五”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全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2021年,全区实施47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17个,市区自建村点30个;创建全域美丽乡镇1个、全域美丽示范村庄4个、美丽示范庭院500户,打造美丽宜居+活力示范村庄1个。
(一)明确工作要求。一是“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宜居不搬迁村庄建设。优先确定25户以下村庄新农村建设布点扫尾,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鼓励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差距较大的乡镇在完成区级分配指标基础上自筹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自建力度。二是优先打造亮点村庄。以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村庄和美丽宜居庭院为目标,贯彻“四精”理念,打造一批美丽XX亮点村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比例的村点进行亮点建设。三是推进美丽村庄与整洁庭院同步建设。坚持建设美丽乡镇、美丽村庄与整洁庭院相结合,做到全域美丽乡镇中村庄全域美丽、庭院干净整洁。四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乡镇要整合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坚持新农村建设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建设,做到新农村建设点改厕全覆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置农村污水,全域美丽乡镇、示范村庄、活力村庄、美丽村庄必须做好污水处理规划,建好处理终端,确保污水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行。五是加强报点选点布点审查复核。2021年新农村建设点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连片申报、区级初选把关、上报市级审核汇总、省级确定批复的程序进行申报。各乡镇必须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进行选点布点申报。
(二)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提升村庄整治水平。围绕“五建三治一管护”,因地制宜、稳扎稳打,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开展整治,重点抓好“村内道路、户厕、污水、供水、公共照明”等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搞好村庄“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违章房、危旧房、废弃空心房)”等“脏乱差”环境治理,鼓励支持群众绿化环境、序化杆线。统筹抓好历史名村、退捕转产渔村、以及贫困村整治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特色民居、文化遗址、古树名木,积极争创旅游乡村、森林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明乡村。严格依据村庄规划,尊重农民意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村制宜确定整治内容,不得脱离实际、大拆大建,不得破坏村庄特色风貌。尚未完成村组整治任务的地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突出问题,体现民生工程的基础性、普惠性;已完成宜居村组整治任务提档升级的村庄,注重补齐制约村庄发展短板,彰显村庄独特韵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二是推进“整洁庭院”整治行动实施。围绕“两清两整一美化”(两清:清除杂物,全面清除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污水、杂草、枯枝、废弃物;清扫卫生,定期细致清扫室内和庭院内外,消除房前屋后卫生死角。“两整”:全面整治庭院内外破乱围墙、胡乱涂鸦、乱舍杂棚、凌乱线绳、乱搭乱挂及乱窜家禽等“六乱”;前庭后院、房前屋后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农资器材等整齐摆放。“一美化”:美化环境,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建设花园、果园、菜园和微公园等“四园”,培育一批美丽庭院。),组织农户开展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有效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组织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建立“党建+整洁庭院整治”工作机制,发挥村组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其他村组干部、公职人员亲属以及公益性岗位人员率先整治。通过宣传表彰、说服教育、示范带动、红黑评比、奖惩帮扶、志愿服务等措施,激励农户主动开展整治。联合妇联、宣传、教育等部门,动员广大妇女、农村教师,发动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和监督整洁庭院整治。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和年度整治建设村组要发挥带头作用,其他地方紧密结合村庄整治建设、村庄清洁行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爱国卫生运动等,确保“整洁庭院”全区面上全面展开。三是加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带、庭院)建设。持续推进示范乡镇创建,加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指导及考核认定工作。持续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点形成“点上精美、线上出彩、面上宜居”发展新格局。突出美丽乡镇(村庄、庭院)创建。按照《关于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美丽示范“六统·四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赣新村办发〔2017〕1号)明确的“五化”、“五优”、“五美”标准,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历史传承,创建一批美丽乡镇(村庄、庭院),力争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院一景。提升扩大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从2021年开始,各乡镇在以前建设基础上,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确保每年不断扩大全域美丽(村庄、庭院)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结合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长效管护等突出问题,把美丽宜居示范建设工作,通盘考虑、统一谋划、协同推进,用美丽宜居示范持续引领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四是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活力乡村”。坚持产村景村联动,按照“产业发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产业发展”思路,今年拟安排1个交通便利、历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村庄,结合红色旅游、全域旅游,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等方式,配套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民宿、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特色餐饮、电商物流、旅居康养等新业态,努力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五优”(规划设计优、环境整治优、建设管护优、景观打造优、民宿产业优)村庄,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认真贯彻《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20〕25号)精神,加强民宿产业发展与美丽活力乡村提档升级一体谋划部署,推动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发展。各乡镇要积极采取有力举措,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采取招商引资、政府融资、合作互赢等模式,引进省内外有丰富经验、深厚实力、连锁品牌的企业及业主,积极参与休闲民宿投资和美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不断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美丽宜居+活力乡村”社会效应。五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主要领导提出“一抓到底、构建常态”的指示精神,按照市新农办“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总体要求,积极借鉴武宁信息化平台成功经验和建设运维模式,因地制宜,科学搭建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把全区一类、二类管护村庄纳入平台监管,重点监管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新农村建设等,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三、强化工作保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各乡镇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举措,确保新农村建设全面高质量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
(一)加强组织推动。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各乡镇要把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作为助力乡村建设行动、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民生工程。乡镇主要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摆到突出位置,行动上要真金白银投入,切实做到真问真抓。积极对接有关单位部门,做好资金落实、衔接协调、部署安排、组织实施等工作。区新农办通过调度调研、明查暗访、评比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管,督促指导、保障质量,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确保资金投入。一是坚持配套资金标准。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参照以往做法,足额安排本级村庄整治建设、全域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美丽宜居+活力村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专项补助资金。①省级村点补助标准:继续按照省市区三级财政5:2:3比例预算配套安排,每个省级村点安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省级配套15万元、市级配套6万元、区级配套9万元。②市自建村点补助标准:对于市级计划安排的20个自建村点,每个按照不少于20万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其中市财政每个点配套3万元,区财政每个点配套17万元。③区自建村点建设标准:对于区级计划安排的10个自建村点,区自筹资金进行村点建设,按照每个点不少于20万元的标准进行建设,可以统筹使用市级支持的美丽宜居示范奖励资金。④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建设配套标准:区级分别按照不低于100万元和20万元的标准进行配套建设;通过市级考核验收的,按照每个乡镇15万元进行奖补,并对建设效果显著乡镇、村给予资金奖励。⑤美丽宜居+活力村庄建设配套标准:每个美丽宜居+活力村庄,区级资金配套标准不少于180万元,通过考核验收的,市级给予25万元奖补。⑥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专项补助标准:按照以往省市区乡镇四级1:1:2:1的标准,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标准配套资金。二是足额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按市《2021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九新农字〔2021〕1号)文件精神,根据各乡镇村点数量,按照相应的资金标准,计算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额度,列入2021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第二季度内拨付到位。区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不少于80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正常展开、监督检查、宣传培训;还要按照市里做法,加大对积极性高、建设效果好、连线成片示范带及美丽亮点村庄进行奖补。区新农办及时向2021年所有建设村庄印发财政专项资金到账通知单,村庄收到通知单后应立即向本村村民张榜公示。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结合其他惠农重点工作,统筹整合资源,鼓励金融、社会和工商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重视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并有效发挥新乡贤热心家乡建设作用,拓宽资金来源,共建美好家园。四是激发村庄内生动力。积极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坚持产村融合发展,深化宅基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9〕4号)要求,加强规范管理并努力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增强村集体和村民群众建设投入能力。五是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七改三网”及“四建三治一管护”要求,用于村点编制规划、村内改路改沟改塘、农户改厕改水和村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建设项目,不得擅自改变或调整资金使用途径。切实强化资金管理,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作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确保资金合法、合理、有效使用。新农村建设是财政奖补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组成的民生工程,有别于其他项目资金,在确保村庄整治建设按质按时推进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得作为项目操作进行招投标,不得因招投标等额外流程,增加额外招投标费用,耽误建设进度。提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乡、村监督管理;也可以在完善协商协议、符合相关程序的前提下,由村理事会选择有实力的组织或个人承建,乡、村、理事会监督实施。不得挂靠资质公司做账报账,造成额外支出。各乡镇要按照市《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规定》强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做到“用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三)强化督导培训考核。一是强化日常督导。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申报审批、建设施工、验收评估、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围绕项目选点布点、建设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考核评价等方面,区新农办加大定期巡查、定期调度、定期督导力度,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调研、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督导,及时发现并纠偏问题。6月初开始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点、全域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及美丽宜居+活力村庄进行抽查审核,并对建设情况实施动态管理;8月份对全域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活力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拨付奖补资金。12月份对所有今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验收考核,拨付奖励资金。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今年是乡村换届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乡镇要结合新阶段任务,围绕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要求,针对乡村新农村建设干部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提升新农村建设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区新农办在2季度和3季度举办全区新农村建设业务培训会、现场推进会。三是发挥考核作用。把“五大专项提升行动”纳入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和年度新农村建设评优评先指标体系,考评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
(四)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一是尊重群众意愿。立足民生发展,倾听群众心声,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形象工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超越发展阶段、过度超前建设。二是搭建参与平台。按照以“一约两会”带动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思路,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理事会工作效能、提升新农村建设促进会运行效果,为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搭建多种平台。三是大力宣传典型。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介,及时推介先进做法和典型事迹,展示新农村建设最新成果、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区直部门要积极向江西新农村建设要情、江西三农网、江西三农微讯、九江农业农村局网、XX区政府网等投稿,对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并形成工作经验报告。年底汇总统计宣传调研情况,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二、着力打造“十点五线”乡村旅游格局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xx镇被确定为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根据xx市、xx市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市委“城乡同创、五创提质”的总体要求,为建设中国矿产资源之乡、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经研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强镇富民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把壮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和谐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二、目标任务
根据xx和xx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6501风景区周边xx、xx、xx、xx四村的公路主干线,按照“集中力量、三级联动、部门配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建好岳阳市级新农村建设xx镇示范创建片,达到建设“富裕、秀美、幸福、和谐”新xx的工作目标。具体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xx市级示范村
xx村:
1、完成xx到xx村公路两边3公里路的樟树栽植;
2、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
4、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5、公路沿线建垃圾池20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保洁员二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7、搞好雷竹节产业基地建设。
xx村:
1、完成xx村到木形村公路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xx场示范建设,搞好xx希望小学围墙和操场硬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产业上:xx沙滩浴场旅游休闲项目一个,新造楠竹200亩,培植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一家,养鸡3000羽、养兔1000只,养鱼20亩。
5、完成港河治理6公里,永家洞水库前期规划立项,鸦山水库整险争资到位。
6、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沿线建垃圾池8个,购置垃圾车一台,聘请清洁工一名,日常清扫,定期清运,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xx村:
1、完成xx村到xx村公路3公里长两边的樟树栽植;
2、搞好村部规范化建设;
3、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改造危房10户,建农家书屋1处;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4、公路和漂流河道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
5、完成双港河治理3公里。筹集资金150万元,在朱峦组新修桥梁一座。
6、扩种油茶、楠竹600亩;
7、搞好xx屋场规范化建设。
xx村:
1、亮化:搞好xx到xx组和6501的标准路灯建设;
2、硬化:搞好xx到xx学校所有路边和房前边角的水泥硬化;
3、绿化:从xx到xx组公路两旁全部栽植樟树,各住户房前屋后植树造林。
4、美化:从xx到xx公路二边房屋外观院坝达到美化目标;公路左侧建设花池,栽培鲜花,所有广告牌、指路牌做到规范标准、整齐美观。
5、净化:建好xx街道500米下水道;设立固定垃圾池(箱),配备垃圾清运车,固定保洁人员,作文吧定期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村中、路口无垃圾。
6、产业化:成立油茶产业合作组织,今年新栽油茶500亩,完成50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建星级农家乐1家;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10户。
(二)其他村(居)委会及典型示范户: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力争做到“两有三无到到位”。
两有即:
(1)有卫生设施。各村要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建好垃圾池,每户一个或两户共用一个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
(2)有保洁人员。每村至少要有两名专门的垃圾清洁工。
实现三无是:
(1)无裸露垃圾。
(2)无污水乱流。
(3)无乱堆乱放。
保证措施四到位是:
(1)人员到位。
(2)责任到位。
(3)投入到位。
(4)督查到位。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抓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镇党委、政府成立以党委书记xx同志为组长,xx、xx、xx为副组长,xx、xx、xx、xx等同志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革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新农村建设办牵头负责全镇的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各示范创建村要相应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它村(居)委会也要明确具体人员抓新农村建设工作。
2、抓资金筹措,确保以奖代补到位。根据今年建设的主要任务测算,共需资金近2550万元(具体见xx镇XX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计划表)。各项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范围为各个示范村和全镇典型示范户。资金的筹措:一是镇财政加大投入,镇政府计划30万元用于示范户的以奖代补,给予做得好的村一定奖励扶持;二是通过以干求助积极争取岳阳市和临湘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三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项目资金实行打捆使用;四是积极争取岳阳市直、临湘市直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五是各村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引导农民加大自筹资金投入。
3、抓宣传教育,确保工作落实和农民素质提高。一是要抓好新农村示范户建设的组织动员工作,大力宣传建设“实力xx”、“魅力xx”、“绿色xx”、“和谐xx”的政策形势,讲解镇里的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调动农户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制订规划,规范农村建房行为。镇里将邀请市规划局对我镇新农村示范片作出详细规划,逐步形成良好的建房秩序,重点是管住现状;三是要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以抓农户家庭环境卫生改善、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和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环境卫生观念、法律法规意识等,逐步提高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
4、抓工作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镇里明确各村办点干部为所办点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支部书记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同时镇里制订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对片区各村进行不定期的跟踪管理,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年终进行检查验收。示范片各村也要对各组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奖励先进鞭策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