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关于医患沟通的技巧有哪些呢?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烦恼!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医患沟通的技巧【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l 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人, 随时随地注意察言观色, 通过和病人的谈话, 根据病人的`不同反映, 准确判断病人需要什么, 想干什么,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顾虑,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心理状态, 以利疾病的痊愈。 2 尊重病人、平等待人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方案时, 无论病人的年龄、性别、长相、收入、职业、城里人、乡下人, 也无论患什么疾病, 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如何, 都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尊重病人, 特别是在对同一病房的病人查房和治疗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一个举动都可能导致病人的心理变化, 而影响其治疗效果。
3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保护性的语言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 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 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笑话, 最好用普通话, 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此外要注意使用护性语言, 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4 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真诚的微笑, 信任的眼神、适当时的一个搀扶动作, 轻拍肩膀的鼓励等等, 这些看似小小的动作会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增进与病人的感情, 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5 要善于倾听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 还要随时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 而且要专注、耐心、有兴趣, 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者, 注意地听他讲述自己的病痛和苦闷, 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和与病情有关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病情, 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1、沟通技巧
基本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
1)一个细心 多细心听病人或家属的倾听。
2)二个掌握 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适用情况。
3)三个留意 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 多换位思考,避免使用刺激对方的词语和语气;多耐心、细致地解释,避免难懂的专业词汇;多理解、疏导,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对病情尽可能详细准确介绍,避免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
2、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应作为重点,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在晨会交班中,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并记录在晨会记录本上。
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护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主任或护士长与其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
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
5)协调统一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均要通过讨论,统一认识,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首先,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医患沟通非常重要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可使医患双方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医患沟通中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达到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的目的,所以说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医方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居于主动地位,双方能否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医方的责任和作用更大一些。在医疗活动中,要使患方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就需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
一是注重仪表、言谈和行为规范
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极为关注、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医方应该注意与患者沟通的一些细节,建立和谐融洽的气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务人员得体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很好的第一印象,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患者对热情、开放、真诚、幽默、可信、忠诚、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充满尊敬和信任,而对虚伪、自私、嫉妒、固执、骄傲、冷酷、不尊重人的医务人员往往却会感到讨厌。在与患者交往时,医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让患者有思考的余地。与患者愉快地告别相送,可为今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内科档案》杂志曾刊载一份调查报告: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医生留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对双方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若错过这一机会,医生恐怕难以再赢得患者好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人都希望医生第一次见面时能够主动与他们握手,称呼他们的名字,并进行自我介绍。美国医学专业协会的谢尔登霍罗威茨博士认为,称呼病人的名字、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不仅是一个礼貌问题,还会对减少诊疗失误有所帮助。
二是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些困难会使患者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过激行为。尤其是当绝症、严重伤残以及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又无法摆脱疾病的痛苦时,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埋下导致医患矛盾的隐患。这时医方必须冷静,在诊疗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彼此间的误会,扫清对方的心理障碍,形成共识,这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讲究医患沟通的技巧
在医疗工作中,有的医务人员从未与患者发生过矛盾,而有的医务人员却时常会和患者发生矛盾,这种差异往往是交往中的语言技巧与心态不同所致。医患交往中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牵涉到医生的基本素质,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机敏地交谈、热情地鼓励、认真地解释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仅有好的出发点,没有恰当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好的沟通效果。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则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四是用好微笑这种最好的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永远的法宝,能传达亲切、诚恳、宽容和自信,可为人际交往大开绿灯。患者在痛苦无助时,看到面带微笑、亲切自信的医生,病痛从心理上就减了三分。记得一名患者在表扬信中曾写到:“医护人员的笑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病房,也驱散了患者脸上的愁云,让患者感觉病痛也减轻了不少。”
再次,患者的积极配合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看上去好像是被动的,但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患者却有着自己的主动性,如给医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遵守就医流程和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采取合适的维权方式等等。
一是要给予医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医患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国家和军队医疗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个别医务人员工作作风不良,再加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媒体的***等等,使得当今的医患关系紧张、信任缺失。一些患者就是带着不信任到医院就医的,若医生的诊治与自己的理解有偏差,就怀疑医生的目的不纯,甚至进行指责,这样极不利于对病情的诊治。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医生沟通,但要态度平和,给医生充分的尊重。
二是要遵守医院的就医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这是医疗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患者在享受自己的医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遵守医院的作息制度、地方患者还要主动交纳医疗费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医方的医疗活动正常进行,这是双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三是要理智对待医患纠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要按正常的法律程序来解决,过激的行为不仅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其他患者看病就医,而且对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没有什么益处。
医患沟通的技巧
1、安全第一。注意患者及其家属与门的位置关系,确保在他们有暴力倾向的情况下,自己能够很快离开,防止被困在房间里。
2、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这一安全措施也可防止患者产生不舒服或受威胁的感觉。
3、如果条件允许,离开公共场所,与患者或家属在安静的地方进行交流。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告知其他同事自己的去向。
4、尽量给患者提供座位。人坐着时,更容易控制愤怒的情绪。
5、让患者尽可能地发泄怒气,不要打断他们。大声吵闹发泄够了,他们自然会停下来。
6、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音量来平复患者的情绪。
7、对患者的痛苦情绪作出回应。“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
8、表达歉意。“对于发生在您身上的事情,我表示十分抱歉。”
9、使用共情。包括使用口头语言(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和肢体语言(点头,眼神交流,表现出忧虑)。
10、切合实际地说明发生的情况以及你将会努力去解决问题。
11、不要采取防守姿态或使用尖刻的话语。
12、不要受对方语调、语速或肢体语言的影响。
13、告诉一个情绪激动或生气的人“镇静下来”,而不是“不要担心”,后者往往会适得其反。
14、要与患者或家属勾结串通,不要非难你的同事。可以这样回应对方:“因为我不清楚其他医生做过怎样的治疗,所以我不能草率地对医疗细节做出任何评价。但是我会尽力查明情况。”
15、不要因受患者恼怒情绪的影响而同样生气或恼怒。如果你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暂且离开,并且在离开前告知患者:“对不起,我有些事情要忙。咱们一会再聊。”
16、当患者或家属很生气时,他们常威胁说要进行投诉。发生这种情况时,不要产生戒备心理,也不应结束谈话,而是应当尽量敞开心扉,真诚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谈。
首先,冷静地告诉患者他们的确有投诉的权利;如果他们坚持投诉,自己愿意告知他们具体的步骤。
其次,向患者说明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具体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要强调自己为患者的健康付出的努力,主动向患者说明来自其他医生的第二医疗意见。
然后再次强调每个人都希望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并且建议患者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达成该目的!
对癌症及病情垂危的患者,不要直接与患者沟通,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应与家属进行沟通。医患沟通应将沟通落实到行动上,提高沟通的`效率,让沟通每时每刻进行。
1、内心要充分尊重患者
人生而平等,医护人员首先要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生命。另外,也要尊重患者对疾病和诊疗的认识观点,即使这种认识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也不要强行要求患者去改变,而是要适当适时的进行引导、解释、建议,给患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患者是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人,患者的倾诉是医生采集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而病情信息采集是否全面准确也直接关乎着诊疗的效果。一个不能耐心听取患者诉说的医生,是无法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的,其疗效很难说是会好的。
3、关注患者医疗费用开支
医生除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要十分关注患者可能承受的医疗费用开支,考虑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过度医疗”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徒增医疗资源耗费。
4、客观如实反映治疗效果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迄今还有许多疾病难以攻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医生应向患者客观如实地反映当前的治疗现状,避免夸大自己的诊疗效果,所谓“神医”是不存在的。
5、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的困扰,心理精神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要多一些安慰、疏导,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必要时,多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帮助。
6、应用通俗易懂语言
医生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尽可能避免使用患者不懂的专业术语,讲解病情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