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总复习资料【通用8篇】

高一政治复习要想提高效率,必须要归纳出重点知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政治总复习资料【通用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一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1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性质又叫国体,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分了和敌对势力。(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经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我们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是:(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1)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能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民主选举的方式有:直接选举(优点:它能直接反映选民意愿,有助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缺点:在选民人数众多时,选举的成本比较高。)、间接选举(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等额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10、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专家咨询制度(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12、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意义:(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议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加强村务监督。

14、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15、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如何:(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

17、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1)公民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3)增强公民参与感、责任感,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保护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与财产、保障民主、协调矛盾、打击犯罪)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提高素质;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设施建设、民生、人口、环保)。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19、我国政府的作用?(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等法律途径。并开设了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等其他途径。公民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必须做到: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20、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 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 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根本要求。

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做到:(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5、政府如何才能做到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反映民民意、集中民智。

2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造福人民;权力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7、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力?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制部门的监督。)

28、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29、如何接受人民监督?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30、“阳光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 篇2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框题一:

(1)国家的本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表现: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及犯罪活动。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只有"。

(8)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框题二:

(I)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基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6)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树立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7)如何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框题三:

(1)关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

(2)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高一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篇3

1、保险的职能

(1)保险,是指以集中起众人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参与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死亡、人身伤残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2)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此外,保险又具有资金融通和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2、债券和股票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投资者购买债券,就是将这笔资金让渡给债券发行者使用,发行者承担支付利息及到期还本的义务。债券的发行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

股东有权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

3、证券交易

为了方便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和不得提前赎回的债券,国家建立了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可以委托证券公司代为买进或者卖出证券。

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证券价格是经常波动的,由此产生投资风险。在证券市场,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是成正比的,这种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4、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理性的投资要综合权衡投资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在投资理财时除了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外,要借鉴和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分散投资原则、长期投资原则、理性投资原则、个性投资原则。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 篇4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高一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篇5

1、金融活动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因此,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3、从金银货币到纸币

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的各种货币材料中,金银由于具有比较贵重便于携带,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以及外观美丽等原因而在货币世界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长期霸占了货币的宝座。

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现代货币制度,是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制度。当今世界,人们所称的货币就是指纸币,纸币已不再是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账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4、纸币的优点

纸币与铸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银货币低得多;(2)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损失;(3)纸币比金银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因此,纸币取代铸币是必然的趋势。

5、货币借贷活动

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高一下册政治复习资料 篇6

一、企业

股份公司和股票的基本含义、股息计算公式

二、国有企业

(一)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改革重要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必要性:机制不活、能力不强、债务过重、人员过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

(四)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改革总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布局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战略改组:抓大放小。

(八)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课本P73-74)

三、提高企业济效益

(一)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注意与利润率区别)

(二)重要性: 1) 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对国民来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方法和途径:(1)依靠科技,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利润与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综合指针,是指经济活动中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收入与支出”、“所得与所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3、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产成本。

(1)当生产成本不变时,可以分三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增加时,那么经济效益肯定提高。

第二。若利润不变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不变。

第三。若利润下降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下降。

(2)当生产成本提高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提高时,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③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若利润不变或下降时,经济效益均下降。

(3)当生产成本下降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不变或提高时,此两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均在提高。

第二。若利润也下降时,同样也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③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思考: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是否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利润总量,二是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全部资金。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能否提高经济效益有三种可能:①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比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增长快,包括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不变;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反而下降,这两种可能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②如果利润总量增加与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有变化。③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不如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快,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了。

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五)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必然的。

1、兼并的含义和意义

2、企业破产的含义和必要必性

3、实行大企业、企业集团的“强强联合”

四、企业经营者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五、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比较 参与竞争时的动机和出发点 竞争时采取的手段 社会效果与法律后果

正当竞争 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以最低消耗获得利润 正当、合法、公平的商业做法。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信誉。 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

不正当竞争 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

以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 损害了其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还会给现有财富带来浪费。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 篇7

一、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 ★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商品价格上涨。(提倡钱货两清消费)②供过于求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商品价格下跌。(提倡贷款消费)

(2)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变动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

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

1、调节生产。(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减少商品产量减少,供大于求时,则反。)

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提供降价空间,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影响消费的因素是什么?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长较快时,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增长越快;反则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又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可能性就会加大;反则反。③社会总体消费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反则反。⑤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影响人们消费。

六、恩格尔系数

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关系: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七、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是什么?★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八、怎么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值内景性消费。过于节俭页是不可取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跟风随大流。要尽量避免情绪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

九、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

①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⑤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十、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共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共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十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什么?

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作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

十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十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1、 活跃市场、方便人们生活。

2、 增加就业。

3、 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十四、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1、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十五、公司为什么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特有的,他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十六、企业兼并联合的意 是什么?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十七、就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八、怎么样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十九、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二十、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十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十二、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1)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二十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A 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 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 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B 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

A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B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二十四、依法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 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

(3) 公民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十五、市场调节的作用是什么?

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竞争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十六、市场调节为什么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1)市场调节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各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十六、为什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原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有哪些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2)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事后调节)★

二十七、问: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是谁在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

二十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鼓励先富,而后先富带后富)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十九、需要宏观调控的原因:

(1) 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十、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十一、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是什么?(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⑴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⑵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方面相协调。

⑶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十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三十三、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十五、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三十六、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

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⑴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⑵ 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十七、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三十八、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三十九、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的复习知识 篇8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