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数学课件7篇

关于小学优秀数学课件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这次为您整理了小学优秀数学课件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优秀的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灵魂”内涵。

2、举例论证的多角度和典型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积累词汇。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3)理出文章的思路。

2、学生讨论交流:

(1)词汇提示。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

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语言,行为)平凡卑鄙。

恶劣:不道德。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2)明确: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论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观点是通过对名言的申说提出的。

(3)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1)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含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作寄托灵魂的所在。

(3)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3、教师总结: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独立思考,然后讨论问题:

(1)“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不好。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且注重角度的变化。换成布鲁诺的就和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了。且第三段的事例既是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2)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四、合作探究,能力迁移

1、研读赏析第一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

(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可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2、学完课文,你觉得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有思想;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3、说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

引导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

磁扣磁板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

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4+2=6(板书2+4=64+2=6)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三、老鼠偷土豆

1、编故事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作为奖励。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饿了,就到处找吃的,正巧他经过一片土豆地,看到满地的土豆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大袋子装了7个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个漏的,土豆“啪啪”掉出来2个。(师边讲故事边贴板画,并注明7个)

2、根据故事列算式

师:那么听了这个数学故事,你们能根据掉出来的土豆和袋子中的土豆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生:5+2=72+5=77-5=27-2=5

(板书:5+2=72+5=77-5=27-2=5)

师: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接下来有可能又会怎么样呢?

生:又掉下去一个。

师: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如果继续跑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生:可能到家时就都掉没了。

师:是啊,那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对于小老鼠这种偷盗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我们不能学习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去创造,应该自食其力才是。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听故事获得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看看谁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1、完成教科书上的33页第一题,让学生明确图意再去做。

2、夺红旗口算比赛

五、卡片游戏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口算速度这么快,那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数字游戏,好,先把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开放在桌子上,我出一个数字,你们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数字卡片能与我说的数字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举起来并读出来,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游戏了吧?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两个人来玩?但是要求和刚才的不同,你们同桌两人手中数字合在一起是7,听懂要求了吗?开始。

六、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优秀说课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第1课时的内容。前面两节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液和血管的相关知识,这就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学习血液循环作好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在人体的位置,理解心脏的活动规律,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力目标: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创设情境,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同时,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层层设疑,逐一突破,完成本节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参与教学活动:

(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课作笔记

课前课后预习复习

自我学习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讲故事,(让大家出主意):有一家人在山上住,他们如果还想喝山下的自来水,要怎么办呢?

(许多学生想到了接水管,然后我引导他们有了水管水能否自己能由下往上输送,这样很快,就有 学生说要加个泵或抽水机。)

提问:其实我们人体中也有一个类似于泵一样的结构,能将血液运输出去,那是什么结构呢?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说出心脏,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受心跳、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跳,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人体心脏外形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心脏的形状,位置,大小。充分感知后,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心脏的位置。

2、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播放心脏跳动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探究部分。

(三)引导探究:

通过播放心脏跳动的图片,展示展现心脏的搏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探究部分。

·探究第一步: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心脏结构模型,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心脏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探究第二步

同时提出以下问题,

(1)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出有什么功能?

(2)从心脏壁的薄厚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

(3)心脏的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分组讨论:

教师深入到小组内,结合实验探究的问题,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对实验设计加以指导和更正。

·表达交流:

各组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对5个问题中的难点问题加以适当解释说明。

·总结归纳:

A;对教学重点的总结:

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先有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以评优方式选出优秀组,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对学生的总结内容加以评价和修正。然后教师明确指出:

(1)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B、对探究结果的延伸

出示心脏工作的示意图,讲述心脏的工作原理。正是心脏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才得以发挥泵的能力,不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进行循环流动的呢?

下节课再来一起探讨。

·课堂练习

·课题补充

最后给学生一个课题补充,让他们明白心率与脉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采取了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

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学生为主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时间控制

在整个教学中还需注意时间上的控制和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收与放。

优秀的教学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天资。

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

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研究课文

1、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以修改或作些补充。

讨论并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那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来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在偶然中孕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学者治学的名言,请同学们摘抄下来,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制成知识卡片。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反复诵读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讨论并归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在这里的意思是写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为了成功吃尽苦头,“伊”指的是自己的预期目标。为了成功吃再多的苦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是寻寻觅觅,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却悄然而至,令人欣喜无比。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成功与天资、勤奋、机遇的关系,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本文说理充分,逻辑紧密,语言准确,值得我们欣赏借鉴。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授后小记:

1、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读书方法。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学会牛吃草。

2、要用丰富的材料来阐述课文所讲的道理。

优秀说课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故乡》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表达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和煦阳光与风花雪月《故乡》堪称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作品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所闻、所忆、所感为线索,描述了旧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病苦,抒发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推翻旧界,创建新中国的愿望,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关系的执着信念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有推动作用,并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使之学会如何更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同时,树立正确人生观,珍惜新生活。

2、课时安排:二课时

3、课型:点拨、讨论课

4、教学目标:从小说欣赏的要点与总体要求出发,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积累“如许、家景、无端、萧条、鄙夷、恣睢”等词语

B、掌握关于小说的基本知识

C、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B、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

C、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得出文章主题的写作方法

(3)德育目标

A、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B、让学生认清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从而珍惜已有的美好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C、树立正确人生观

二、说教法:

1、诵读法

引导学生仔细深入诵读课文,精彩语段(如篇末的议论)应熟读成诵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体会小说的优美之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小说的各处精美之时,方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自己“乐在其中”的完成学习任务

2、研讨探究法

对小说的背景,作者的风格,文章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应通过学生个体的阅读与群体的共同探讨来把握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学生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也大大提高

3、教学重点

A、整体感知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

B、理解小说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4、教学难点

A、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

B、对篇末议论句的理解

C、对作者巧妙构思的把握

5、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三、说学法:

阅读小说,要抓住其三要素(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把握情节结构中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塑造方法尤为重要,这样方能品味到作者的精妙构思与深邃的思想,方能领悟到小说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所在便不免“心生向往之情”从学生而言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

从总体角度去感受小说内容,初步把握小说大意学法指导:可用设问法、重点句摘录法、概括法

2、理解词句的含义

分析中心句、重点句、理解关键词语学法指导:可用字形析义法、结构分析法、同义换言法、拆分组合法、否定之否定法、语境推断法

3、捕捉小说中的重要信息

学法指导:可用检查法、对应法、提示法、讨论法

4、分析小说结构,把握作者思路

学法指导:可用地点转换法、小说情节结构分析法、线索分析法

5、领会小说主题思想

学法指导:可用讨论法、概括法、解析社会现实法

6、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画方法与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可用图表法、探究讨论法

四、说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对小说中的重点字词,小说大意及大致结构进行了探讨,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展示:

①注音:脚踝( )髀骨( )瑟索( )

惘然( )恣 睢( )( )

②释义:萧 索 鄙 夷 愕 然 隔膜 惘 然 恣 睢

(抽学生完成,并由学生判定正误)

对于结构,我们已研讨出围绕地点转换来进行,即一、回故乡二、在故乡 三、离故乡那么,作者究竟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起进入这一课

2、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讨论回乡目的,赏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探讨在乡接触人物,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3)讨论离乡感受,体味“我”复杂心情

(4)探讨小说主旨

以上四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可先提出问题,然后互相质疑问难,通过交流研讨来进行,并将图表填写完毕每完成一题,便展示幻灯片。

3、品人物形象之生动,赏作者构思之巧妙

主要着眼于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图表显示出来,再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当点拨,每探究一点,便展示图片。

A、比故乡,品现实与理想差距

B、比杨二嫂,品小人物悲哀命运

C、比闰土,品农民苦难遭遇

D、比“我”,品知识分子的困惑与希望

E、比“大人”与“孩子”,品人性的复杂

4、分析典型形象,感悟“以小见大”表现手法

故乡:旧中国农村的缩影

闰土:旧中国农民的缩影

几个缩影 “我”: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 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从“一粒沙看一个世界”。

杨二嫂:旧中国小市民的缩影 (布莱克)

水生、宏儿:旧中国新生代的缩影

注: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形式说明第二、第三个板书设计

六、说课后实践

一课时

小说中的水生与宏儿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写出二十年后的他们旨在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及想象力。

二课时

这些年,你的故乡有哪些变化?做一次社会调查,整合调查资料,写出故乡的变化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 篇6

根据复习课本身的特征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复习课一般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在这里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部分和教学过程为例:

一、揭示目标阶段

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

将不规则铁块用绳子系着放入盛满水的圆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进入长方体水槽,解释水中现象,揭示立体图形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

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四种立体形图)然后揭示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交流讨论目标。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2)。教师归纳总结后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体系。

b.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c.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再现知识阶段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以四人一小组自主复习。

2、汇报复习情况: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基础训练

(1)小组互测:教师在练习纸上设计如下表格,要求学生相互提供相关数据后互测。

形体名称已知条件求体积的算式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2)。小组互评

教师巡视抽查学生演示情况,提出应注意问题。

三、疏理沟通阶段

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1)。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

(2)。形成网络:(板书)

(正方体图)V=a3

(箭头)(箭头)V=SH

(长方体图)(圆柱图)V=SH

V=abh

(圆锥图)V=1/3SH

四、深化提高阶段

1、综合训练

(1)。我当审判长

a.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体积。()

b.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1/3。()

c.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圆柱的底面半径。()

(2)。对号入座

a.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个小正方体。

b.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c.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走进学习。(鼓励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如果想知道刚才实验中铁块的体积,你准备怎么做?

a.学生演示测出溢出的水在长方体水槽中的高度及长方体的长和宽。

b.学生将铁块拉出水面后,测量圆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离及圆柱的底面直径。

c.集体计算,然后比较计算结果。

2、评价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自我评价后教师再评价。

(2)总结全课。

优秀说课课件 篇7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基本理念。以我校“活动式教学”为指导,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跑的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参与意识,促进相互学习与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反应速度,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及规则意识。

二、教材分析

跑的教材是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小学低年级跑的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自然跑,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自然奔跑方法,培养正确自然跑的身体姿势,发展灵敏、速度和一般耐力素质,提高奔跑能力。本课的主题是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其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自然跑起动的兴趣,为下次课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自然奔跑方法做好铺垫。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跑起动的兴趣;通过引导使绝大部分学生对自然跑起动产生兴趣并进行实践。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考虑到学校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较强,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通过开学后的三周体育课发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各班均占全班人数的70%,他们一般注意力集中,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眼睛也会注视着老师。其他学生有意注意力只能持续5分钟左右,过后,有的发呆,有的在做小动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活动变换教学的方法,通过运用了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多种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发展身心,培养顽强、果断的良好品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姿势的起跑,激发运动兴趣;

2、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增强学生灵敏、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反应灵敏,起动快。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①各种姿势的走

②徒手操

③集中注意力练习

2、基本部分

①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坐立、跪立、半蹲、站立)

②跑与游戏:“钓鱼”

3、结束部分

①语言引导放松“春天来了”

②总结评价,收送器材

七、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半场

器材:体操垫4块,标志桶8个,钓鱼竿1个

八、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

练习密度:50%-55%

九、安全措施

1、在课前首先强调好学生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3、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练习中适当拉长学生各组活动的间隔时间,保证学生安全有序的进行练习。

十、本课突出特点:

1、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准备部分中,设置了两种活动,第一、以走的游戏做为课的开始,即:脚跟走,脚尖走,双手叉腰走,双手抱头走。逐步提高学生身体兴奋性;第二、以集中注意力练习,“认识身体”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为学习主教材做好准备。在基本部分中,分别设置了两个活动,即: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跑的游戏“钓鱼”,通过以上的两个活动,一则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快速反应和快速奔跑的能力,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2、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重难点突出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反应灵敏,起动快,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也突出体现了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如:准备部分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反应速度练习,即动脑思考,又锻炼了手脑配合能力,提高了学生身体控制能力和反应速度。基本部分中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培养了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跑的游戏“钓鱼”,则是采用创设池塘捕鱼这种情境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机敏、果断、观察、判断的能力。丰富的教学活动出现在课堂中的目的也是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思路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3、创新教具,对已有教具进行开发、创造

在“钓鱼”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已有的呼啦圈,跳绳和旗杆进行开发、创新,制作出了“渔网”这一教具。这一教具的使用极具趣味性,学生们被这个形象直观的教具所吸引,引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渴望,在这项游戏活动中,他们的求知欲望越发强烈了,思维也随之活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教学反思

在本次参选教学能手的教研课准备过程中,我能够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对教材和“活动式教学”有一个更深入的研究,下面我针对本次课总结教学过程的几点收获。

一、“活动式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采用“活动式教学”方式为体验式活动教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水平一的学生,在学习的知识量和掌握程度上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自主学习习惯和行为尚未形成。而本次教研课所抽的跑与游戏这一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体育教学新授第一次课,因此,将教学活动方式定位在体验式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反应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教学设计上秉承着这一宗旨贯穿全课,如:准备部分中结合所学理论常识进行的“认识身体部位名称”的集中注意力游戏;基本部分设置的“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练习;结束部分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钓鱼”游戏,目标明确,内容选择的也比较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以课程目标导向选择游戏活动内容

在以往教学中游戏内容的选择意义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而在本次课教学游戏的选择上,把游戏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选编,以课程目标导向来选编游戏内容活动。将趣味性和实效性进行有效结合,选择了“认识身体各部位”和 “钓鱼”这两种游戏活动,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顺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实施过程流畅

徒手操练习是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部分中我创编了一套简单、新颖并且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动作,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到准备活动中来,准备活动的效果比较充分。

四、关注个体,注重个体运动负荷的调控

在“钓鱼”这个环节设计中,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模拟一个简单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将这堂课的运动负荷推向了顶峰。在活动中我根据学生体能情况,掌握游戏的快慢节奏,进行有目的的捕捉。真真假假、进进停停、忽而转身、忽而变向,欲捕又止,或故意让捉住的又跑掉;使体弱孩子早些时候被捉,让体质好的孩子尽情驰骋,还让那些平时不爱活动的孩子多在场内跑跑。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情绪,调控运动负荷。在游戏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都体验到了运动过程中喜悦和舒畅。

不足:

通过课后深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组织各种姿势的走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语言调动还不够形象生动,效果欠佳;小组练习间隔过长,不够紧凑;在组织“钓鱼”游戏环节,学生活动范围较小,不能充分拉开空挡,稍显拥挤,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整节课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成功的,但因为是研讨课,没有经过反复打磨,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今后我会继续发扬优点,克服自身不足,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各项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水平,干出特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