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乱世现英雄,此话不假,祖逖就是在“八王之乱”爆发后受到了众王的重视,先后在先后担任齐王司马冏大司马府的掾属、长沙王司马乂骠骑将军府的祭酒和主簿,稍后又迁任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等。
晋永兴元年,东海王司马越拥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随军北伐。但是晋惠帝不幸战败被俘,被挟持到长安,祖逖只好退回洛阳待命。
眼看着战乱四起,中原百姓横尸遍野,祖逖内心感到很悲凉。他知道这完全是因为诸王之间争夺势力的缘故,所以他不愿再为其卖命,借着母丧退官回乡了。
永嘉五年,匈奴族刘曜率军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面对外族入侵,祖逖不再甘愿碌碌无为,所以他重回官场,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守得一方安宁。
晋建兴元年,晋愍帝即位,命司马睿亲率二十万大军回洛阳勤王。当时司马睿正致力于开拓江南,无心北伐,所以迟迟未能率军北上。
祖逖不愿偏安一隅,眼睁睁看着北方的百姓在外夷手中被残杀,被迫害,所以他义正言辞地说:“如今北方的百姓在战火中饱受蹂躏,我们如何能置之不理?如果大王能让我带兵出征,北方众豪杰必定会一呼百应,有了民众的支持,我们必定能收复失地,一血国耻。”
司马睿虽无北伐之意,但是他又不好明着反对,所以他答应了祖逖的提议,让他带兵出征,只不过,司马睿只给了祖逖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祖逖自募兵士,望着祖逖能知难而退,
司马睿的不支持并没有打消祖逖北伐的决心,他毅然决然地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宣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是不能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誓不回江东。
祖逖渡过长江之后,暂驻淮阴,铸造兵器,招募士兵二千余众。
祖逖首先出手收拾的是在兖豫一带有豪强张平,他占据谯城,聚坞自保,有兵数千人。祖逖利用反间计收服了张平的部下谢浮,谢浮趁着与张平商讨战事之际杀了张平,带众投降。
祖逖攻占谯城后,算是站稳了脚跟,打响了北伐的第一战,也打通了北伐的道路。
祖逖接下来对付的就是后赵,祖逖与后赵的第一战是在蓬陂坞,祖逖在此与敌军桃豹僵持了四十余日,一直未能攻下。
祖逖设伏夺下了石勒运给蓬陂坞处的军粮,桃豹只好退守东燕城。鸡腿桃豹之后,祖逖与石勒的军队来往数十战,使得石勒在河南的势力迅速减弱。
河南境内还有其他的割据势力,互相试探,大战小战少不了。祖逖派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加上威胁,才让他们能和平相处,听从祖逖的号令成功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分中原地区。
石勒见祖逖实力强盛,也不敢再与之为战,与祖逖修好,互不侵扰,边境暂得安宁。
祖逖北伐成果如此之好,引得晋元帝司马睿不满,他另派人来接手北伐大业,相当于被祖逖架空了。
祖逖辛辛苦苦北伐,落不着好,还受到如此待遇,内心抑郁不。病由心生,没过多久,祖逖就病逝了。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