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真实创业励志故事(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柱”:“经营人心”,“与自己较劲”,“种自己的田”。
经营人心
通常人们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赔和赚,而蒙牛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赔和赚。
1999年,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确立了自己的创业纲领:“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同时,隐含一个先决条件:追求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可以说,蒙牛在7年前创业伊始,就发表了自己的“和谐宣言”,就开始缔造“和谐蒙牛”。
蒙牛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剥夺别人的利益,甚至明天也可以继续剥夺,但后天你将得到苦果。一个企业如果只想活一年两年,那就罢了;如果想长命百岁,没有“长寿基因”是万万不能的。
创业伊始,牛根生所请的第一个人,就是现为公司党委书记的卢俊。
牛根生曾说,党委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实际上比在国有企业还大!他的论据是: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国家的,员工中不容易滋生对立情绪;而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都不代表国家,所以,调停他们之间的利益,就需要一个公正的“第四方”,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卢俊说:“蒙牛坚持成立党委,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企业从成立之初,便能充分利用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避免走入家族式管理的歧途。”蒙牛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简明扼要:经营思想。或者说,经营人心。
在蒙牛,请吃饭、送礼物、拜大年,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就是: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则被视为违规。也就是说,蒙牛的经营人心是向下经营,而不是向上经营。
有一位驻外干部两年前出国,购回一些化妆品,回来后给总部的几位好友(平级或比他级别高)每人送了一份。结果“事发”,收的人如数退款,送的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牛根生提出一个“关心下三层”的规则:关心你的下级、下级的下级、下级的下级的下级。他自己每次散出的财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元。
干部们所采取的散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这位助手过意不去,象征性地返了2万元。还是这位主任,2004年初,从个人红利及年薪中拿出钱,向每位部下发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奖金。
一位部长,2004年初给每位部下发了1000元奖金。
一位副总2004年拿出5万元给部下买衬衫。
一位副总2005年提出将个人期权的1/5分给手下。
关心下属,以人为本,这正是蒙牛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2002年末,蒙牛的维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给你高薪!”李生茂说:“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扯开上衣让他们看我胸口这道疤。我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原来,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狠下心说:“孩子,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己看着办吧。”李生茂走投无路,找到了自己的主管领导。
蒙牛公司党委获知这件事情后,立即发出倡议:挽救李生茂的生命。
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员工们纷纷解囊,一共捐了3万多元。
李生茂的手术非常成功,像这样被救助的员工,几乎每年都有。
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公司工会通过摸底调查,为每一位特困员工建立了特困档案,对特困户的家庭供养人口、工资收入、造成困难原因等,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慰问活动中,牛根生满怀深情地对18户特困员工说:“28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特困户,每到年底都会向单位申请特困补助,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只要我们大家思想不滑坡,兢兢业业工作,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与自己较劲
人的工作状态可以划分为三种:卖嘴,卖力,卖命。一个人究竟采取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种,关键的影响因素,除了个人素质,就是企业哲学。企业哲学的高尚程度决定着员工的高尚程度。
党委书记卢俊受糖尿病综合症影响,一只眼睛原来看不见。公司上市前,做了复明手术。当时上市事务多,她下了手术台就开始工作,而任何人都不知道。给她汇报工作的员工,见她戴着墨镜,心里不免诧异。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蒙牛走出了先创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道路。早期的市场开发显然成了一项相当艰难的工作,而在艰难困苦面前,蒙牛市场开发者却谱写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液体奶事业本部的杨文俊总经理回忆道:“记得一次我们从福州去广州,大家连火车都舍不得坐,就选择了比较便宜的中巴。当时天气炎热、潮湿,车厢里乘客塞得都快溢出去了。我们就是在这满是汽油味和汗味的车里坐了整整16个小时到了广州。”
在河北张家口,冰淇淋事业本部的孙玉斌总经理为了节省开支,住宿找最便宜的小旅馆,6个人挤一间。在包头仅1个月,孙总就瘦了5公斤,他开玩笑说:“这是一个减肥的好机会。”
助理总裁孙先红说:“在深圳,为了省钱,牛总与大家一起,在我的广告公司办公室打地铺,蹬着自行车出去找市场。”
蒙牛人的精神造就了蒙牛的传奇。
海外上市前的“路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来不及吃饭,顾不上找水,刚刚撤离这一场,马上奔赴那一站。牛根生说,我们每天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天最少开9个会,最高记录是一天12个会。
在蒙牛餐厅门口,立着一块牌子:“如果你打算剩饭,请不要在这里就餐。”如果剩了怎么办?向公共事业捐款50元。如果你在食堂发现一只苍蝇,那就可以向食堂经理老赵“卖”50元钱。老牛说,这也是一种“与自己较劲”。本来是大家的责任,但我们就让老赵一个人捐;捐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自我反省:“不能再让老赵替我捐了……”就凭这一点,也得把苍蝇消灭干净。
在蒙牛,迟到了,开会响手机了,着装不符合要求,都以捐款来约束。违反规定即自动向公共事业捐款,25元到100元不等。
种自己的田
牛根生常常讲,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农民,股民。
市民饮奶。农民供奶。股民投资奶。
农民,大概是他“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结。他经常讲到一则“典故”:有一年,有位副市长回农村老家过年,当农民的舅舅问他,你们在报纸上天天讲“市场要啥就种啥”,那你告诉舅舅,明年市场到底会要啥?结果当副市长的外甥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牛根生说,西部农民苦,首先苦在找不到市场上,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市场问题。龙头企业就是农民的市场。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牛根生还说,我们内蒙古有一半以上的老农民、老牧民,至今没进过县城,可是,全球化一下子把他们抛到了美国农民、加拿大农民面前,让“锄头化铁锹化”与“机械化信息化”同台比武!他们可怜得不知道种什么好,种出来了又不知道怎么卖出去,卖出去了也落不上好价钱。所以,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当好这个前锋。蒙牛经营的'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子,通俗的说法,把它叫做产业链,更形象的说法,应该称它为“企业生态圈”。从最前端的种草养牛,到中间的乳品制造,到后端的市场营销,处处都讲生态平衡。蒙牛人把“企业生态圈”这样一个概念,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同时,在中国乳业界,蒙牛始终视同行为“队友”,而不是“对手”。蒙牛深信,让锅里的饭增加10倍,远比你在我碗里抢一勺饭、我在你碗里夺一块肉来得重要。
谈及网络,金玉柱滔滔不绝。他说感谢网络,自己非常幸运选中了慧聪这个平台,可以说,不走网络这条路,金玉柱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金玉柱在部队退伍后,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凭着在部队学到的修理知识和修理绝活,他的厂子规模渐渐壮大。在维修中,金玉柱看到维修厂对汽车配件的需求特别大,但单纯的维修只能接触到国内的一些厂家,他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修理,设想自己开一个汽车电器厂。
1999年,金玉柱看中了汽车配件需求旺盛的东北,在全国闻名的"电子城"丹东成立了环球汽车电器厂,在经历了很多波折和不断的努力后,环球汽车电器厂很快发展起来,所生产的部分车型的"发电调节器"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生意越做越红火。
金玉柱在和儿子的一次交谈中,了解到可以把产品放到网上来销售。2004年,通过朋友的介绍,金玉柱选中了慧聪这个平台,建立了电器厂的网上商铺,对网络一窍不通的金玉柱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掌握了网上商铺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操作,如今,金玉柱每天晚上都要上网查询汽配发展情况,阅读国际汽车产品的新动向,了解外商在国内求购哪些产品。
两年来,凭借网上贸易,金玉柱打开了南昌、成都、北京等地方的汽配市场,目前已与国内外200多家经销商合作,所生产的汽车配件远销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
目前,环球汽车电器厂的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其中单纯的网上贸易占到销售总额的30%,在全国已经树立了"环球牌"、"环球车宝牌"等知名品牌。
在慧聪开设商铺初期,金玉柱并没有想到采用网上销售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当初采用网上销售时金玉柱只是为了扩大知名度,然而,仅半年时间,金玉柱体会到网上贸易的便利和优势,使用网上商铺减少了销售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金玉柱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如果把用于传统行业的人力资源所耗费的资金投入到网上商铺的建设和管理中,每年可以省掉50%的开支(10万元),而且缩短了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加快了缺货产品的补货速度。
汽配行业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加快新产品的投放市场的速度,金玉柱说,新产品发布后,在传统营销模式中,销售人员对产品推广销售至少要一个月时间,而通过网上商铺,经销商当天就可以看到产品详细信息,而且不用通过销售员就可以直接收到合作厂家反馈的信息。
有了慧聪这个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再加上诚信经营的原则,金玉柱在电子商务的圈子里很快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度和美誉度。如今,金玉柱自信地对我们说:"我在汽配行业干了近30年,而且我幸运地接触到了网络销售,相信几年后,所有企业商家提到国内的汽车配件企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环球"。
脱下职业装,换上工作服,24岁的许胜杰完成了从“给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的转变。她在大学食堂里做起了小吃生意,她认为,这次“并不华丽”的转身让自己知道了创业的艰辛。
锻炼自己 她辞职当小老板
个子不高的她戴着近视镜,身体略显单薄,如果不是身上穿着带有“后勤集团”字样的红色T恤,她与周围的大学生并无两样。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许胜杰是大连市庄河人,毕业于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她的男朋友同年从辽宁大学毕业,目前在沈阳一家机床公司就职。
随许胜杰来到该校三食堂,她租下的摊位挨着食堂北门。俩摊位,一个经营麻辣烫、担担面和土豆粉,另一个经营着各种炸串。
谈起自主创业的经历,许胜杰说:“我表妹从辽大毕业后,就经营着这个摊位,后来她到校外去经营另一家店面,就来游说我接手。”
许胜杰说:“起初表妹经营小吃时,我就极力反对。她来游说我接受,我更不答应了。后来她又找我男朋友做我的工作,慢慢地我也就不那么反对了。”
许胜杰认为,辞掉贸易公司月薪两三千元的工作自己干能得到锻炼,而且收入要比在贸易公司高,于是,拿定了主意接手表妹的摊位。
今年3月,许胜杰从表妹手里接过摊位,“和自己新开一家没啥区别,各种手续和健康证都要办理,我的手艺也是后学的。”许胜杰说。
许胜杰说:“两个多月过去了,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这在以前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但我咬牙坚持着。”
经营遇困 用积蓄支持摊位
许胜杰坦言,现在的经营状况让自己压力很大:摊位租金每月4000元,电费每月700元,3名雇工每月工资2900元,“现在每个月亏3000元左右,我和男友用前几年的积蓄在支持着摊位。”
许胜杰说,已经想了一些办法扭转不利局面,增加小吃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不能一味地等秋季新生入校时就餐人数增加。
你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现在却卖起了小吃,是不是觉得“亏了”?
许胜杰:大部分知识用不上了,但上货、定价这样的环节还是能用上专业知识的。我没失去什么,创业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
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创业完全是两种感觉,以前我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行了,现在生意虽小,可大事小情都得考虑到。很累,但很充实。
如果让你把创业经验与大学生朋友分享,你怎么概括?
许胜杰:脚踏实地,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相信自己会成功!
他叫龙海,在2006年的时候加盟左福右安时尚布鞋店布鞋店。目前在湖南市拥有两家布鞋专卖店。在发现传统布鞋商机的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坐标。还在龙海上学的时候当看到同班的同学穿着擦得亮亮的皮鞋,他都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挣到很多的钱买一双自己最喜欢的皮鞋,再也不穿妈妈做的布鞋。
1980年,龙海出生在湖南省蒌底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与当地所以的孩子一样,在他长大穿的第一双鞋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在他读书的岁月里,总是母亲做的布鞋一直的陪伴着他。那时候的布鞋基本都是白边黑色的。看上去不那么的好看,每每看到同班的同学穿着擦得亮亮的皮鞋,龙海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挣到很多的钱买一双自己最喜欢的皮鞋,再也不穿着黑黑的布鞋。但他却没有想到,最终这小小的布鞋,竟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一名中学的教师。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份十分安稳的工作,但他的身体里似乎有着年轻人不安分的因素,让他不安于现状,时时渴望打开命运的另一扇窗。在他做老师的同时也有过许多的想法如开饭店、开书店等等,却最终都因一些原因放弃了,但他对财富和事业的渴望却从来没有减弱过。
“80元一双”,当这几个数字在他的脑海中掠过的时敏感的他马上知道财富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 2006年的春天,他来北京同学这里的旅游,走在大街上,她惊奇地发现街上很多人都穿着布鞋。一向热衷时髦的北京人竟然喜欢穿布鞋!他觉得不可思议。“北京怎么有这么多人穿布鞋啊?”龙海好奇地问北京的同学。“这布鞋可养脚了,穿起来特别舒服,是北京人最喜欢的鞋了,特别是越有钱人越喜欢穿。”好奇的他又询问了一下价钱,但当他听说这普通的布鞋在北京要卖到80多元一双的时候,她真的有些不敢相信——80元在蒌底可以买到10多双布鞋啊。在左福右安店里,他仔细地欣赏这些布鞋,发现在鞋帮的上面多加了几道花纹。于是,原准备在北京呆七天的龙海将自己的行程延长了三天。
从北京回来以后,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向学校递交了辞职申请。随后,用手中的5万元做起左福右安布鞋的加盟商。手工布鞋,精致是根本,左福右安布鞋都是由手工完成。一双好鞋的针眼大小都是一般大,并且每条线的粗细也是一样。厂家在这一方面严格把关。
在开张后,他布鞋店的产品在当地方非常的畅销,时常出现断货的情况,龙海在加盟半年后决定追加投入,在邻近的县里,有开了一家左福右安布鞋的加盟店。
随着左福右安布步鞋店的不断发展壮大,他的事业也在一天天壮大。2007年初,他的事业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一个德国人在湖南旅游的途中,走进了他的店,并且非常喜欢他的产品,一口气买了5双说是要带到德国送给朋友。从起初的人民教师,到现在鞋店的老板,龙海脚上依旧是那双千层底,只想现在的他对布鞋的理解又多了很多。成功就在脚下,脚下的故事还在继续。
近日,9年前名动一时的上海“庄妈妈”庄红卫来到济南,低调地与济南大家园家政服务中心洽谈项目合作事宜。这位曾经戴着光环创业的创业者,在经历了创业的种种坎坷后,洗尽铅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她的故事,提醒着创业的朋友们: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业道路。
1996年,上海市二十八岁的下岗女工庄红卫从工商部门领到了全国第一张以处理家务为职业的营业执照,从而使得家政服务在中国正式成为了一种职业。她因此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也因此成为了上海的再就业明星。九年时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位下岗女工也在这九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很多她不曾料想到的荣光,也经历了很多她不曾预见的艰辛。
耀眼的光环
1996年5月,下岗工人庄红卫借资3万元起家,带着4个下岗工人创出了“庄妈妈净菜社”的牌子,经营洗菜、配菜和送菜等业务。
这是个可以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新行业,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在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下,庄妈妈得到了无息贷款,更得到了当时很紧张的菜篮子车和各种优惠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将净菜社的规模迅速做大,1997年位于建国西路居民楼下的“庄妈妈净菜分社”开始工作。
一年以后,净菜社又改成股份制。在净菜社最红火的时候,吸收的下岗工人最多时超过100人,每月的营业额可以达到近20万元,庄红卫本人也成为申城家喻户晓的再就业模范人物。
一时间,她身上集满了“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自强不息再就业先进个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再就业工程的带头人”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夜成名的庄红卫,顿时被包围在鲜花和闪光灯中间。作为一个下岗再就业的典范,庄妈妈会议缠身,应酬不断。
刘强东创业史:初恋女友父母认为我是耻辱
他曾是一个梦想有几百条船,让父母不再辛苦的少年,也曾经是女朋友父母眼中的耻辱。他是“西红柿”门的男主角,他是约架苏宁的挑战者。而现在他是京东之王,中国B2C教父。是谁改变他的人生?是互联网、是万千用户、是资本市场、是京东上万辛勤的员工……本文介绍褪去光环后的刘强东,是一个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人。
有人说他强悍、偏执、激进,视他为“要速度规模不要命”的草莽之徒。也有很多人说他直率、诚信、谨慎、保守。过去10年,他的商业帝国跨界扩张,多半是以挑战巨头的方式完成:2010年与当当网、2012年与苏宁先后挑起的价格大战,让电子商务领域硝烟弥漫。
每年,他至少有一天穿上工作服去做送货员,他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配送人员的艰辛,掌握配送当中不好解决的问题。他是京东CEO刘强东。
开饭店
员工好酒好菜负债20万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大一时接了三分钱抄一个信封的活,月收入两千元;大二,他又抱着2.5折进价的精装书去写字楼推销。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计算机编程,这项自学的技能为他赚取了十几万元。
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从亲戚手里凑了些钱,加上自己的积蓄—24万元换来了一段艰辛的创业历程。
这个饭馆的店员以前薪水很低,住地下室,平时老板只给他们吃快要变质或者客人剩下的菜,老板亲自采购和收银。刘强东接手后,把所有店员的薪水上调一倍,改善住宿条件,每顿饭都是两荤两素新鲜食材做的菜,由店员采购和收银。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不只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还搭上了借来的钱。刘强东这才发现,员工平时吃饭,不光吃好菜,还要喝好酒;采购员为了赚钱,报账时多报;收银员为了自己赚钱,瞒报营业额。
“餐厅倒闭时,我欠了20多万元的债,可以被评为负债最多的大学毕业生了。”刘强东后来回忆说,“20多万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背负20多万元的债,刘强东不得不将创业梦想暂时搁置。
毕业之后,他选择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并有意识地在轮岗过程中将公司电脑信息化、物流、采购上上下下摸了个遍。两年之后,外债还清了。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京东多媒体”,实际是在中关村站柜台卖电脑配件。
当小贩
免费培训知识吸引客户
最初,刘强东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爱面子的他一直瞒着父母,说自己还在外企上班。直到2001年,母亲感觉不对劲,突然有一天打儿子电话,说自己已经到了北京西站,要他过来接,刘强东创业的事情才露了馅。
看到刘强东创业,母亲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教育好他。在她看来,一个人大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公务员、出国深造,也没有在外企内部向管理层攀升,反而成为一个卖光磁产品的“小贩”,是走下坡路,是在做错误的事情。母亲的态度让刘强东很痛苦,而这种痛苦不仅来自母亲,还来自刘强东的女友。
刘强东曾回忆,创业时女朋友很看不起他,当时正在读研的女朋友去柜台看他,时常问他三个问题: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块出国呢?你为什么不能考研呢?女朋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认为刘强东没出息、“只认钱”,创业更是很耻辱,坚决反对女儿和刘强东来往,不能跟这么没有出息的人一起生活。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北京创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人,任何苦与累都不算什么,最痛苦的莫过于周围的人不理解。
那时候,电脑知识并不普及,很多客户购买了京东的商品却不懂得使用。刘强东多次提及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山西大同的客户,花了三天时间才学会在移动鼠标光标的时候不把鼠标凌空拿起来。于是,他从中发掘了吸引购买的门道—为客户免费培训电脑知识。
彼时,在刘强东脑海里,已经勾画出了“全国IT连锁”的蓝图。他曾对下属表示,“京东要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SmallShop。”公司的发展也按部就班,2003年,全国连锁店达到12家时,“非典”来了。
做电商
用户投诉对我是种煎熬
“非典”让中关村汹涌的人流消退,刘强东不得不关店歇业,利用互联网方式处理存货。
京东网站上的小论坛成为根据地,公司没钱给论坛请管理员,刘强东就亲自上阵当版主。他每隔一个小时会回复一些客户评论。员工私下都说,老刘不睡觉啊。后来才发现,那个时候他就在办公室地板上将就一下。
当“非典”得到控制,京东线下业务恢复正常的时候,刘强东却被线上业务发展的速度深深击中。2004年1月1日,京东正式来到线上。当时,公司只有3个人,产品共98种。
彼时,刘强东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看网上的客户留言。那几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让他闹心的是物流。“每次看到用户投诉,对我都是种煎熬。”京东三次融资近2亿美元,起码有一半用来改善物流、客服、售后的服务能力。
对京东内部的成本,刘强东则控制得很严,大到物流配送,小到办公用纸,都有明确要求。例如,经过精心计算,每个配送员每天负责46-70件货物能实现最优配送成本,纸张双面打印能节省50%的办公用纸等。就连刘强东的办公室里,灯具也是节能的,空调是低氟环保的。
每年,刘强东至少有一天穿上工作服去做送货员,“这样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配送人员的艰辛,同时也能知道配送当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表态与其针对天猫的“反垄断”论调相似—战书专挑“王者”而下。
80后小伙回乡创业“互联网+”模式发展观光农业
看过电视剧《家的N次方》的朋友一定对剧中男主角的DIY小农场不陌生,一个低碳环保的生态农业园,市区白领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摆脱城市的喧哗,周末一家人来到郊外体验农家生活,呼吸的是清新、宁静的空气,吃的是绿色健康的蔬菜水果,感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重庆市铜梁县水口镇青年创业者王志成便有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农场——石佛山生态观光园。
石佛山生态观光园位于水口镇,距离县城30分钟的车程,海拔接近1000米。去年,王志成与人合伙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当地100亩田地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并结合电商平台销售生态特色农产品,依托“线下+线上”的模式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当地村民致富。
从工程预算员到“农民”
2010年,从学校毕业的王志成跟随亲戚到成都从事工程预算工作,几年时间下来,王志成觉得“打工不仅辛苦,也没有自由,而且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
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王志成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他看好前景良好的乡村旅游市场,决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有那么多项目,你为什么选择生态观光农业?”
王志成透露,2013年的一天,财经频道报道了一位都市白领辞掉高薪工作,回家发展生态农业并创业成功的新闻,这个故事一下击中了他的内心。想到自己家乡水口镇气候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距离云阳新县城很近,近几年,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换发出蓬勃生机,目前家乡从事生态观光农业的人很少,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发现这一商机后,王志成马不停蹄地到各地考察,成都的乡村旅游发展成熟,他便四处参观别人的生态农业项目,学习他们的经验,重庆乡村旅游有名声的区县,他都走遍了。通过考察学习,王志成和人合伙承包了佛安村的100亩土地,2015年5月1日正式启动乡村旅游项目,7月建立源峰电子商务平台。
明知是“坎”也要往下跳
“创业确实需要勇气,当初说要搞生态农业,大家都觉得我疯了。”王志成说起当初的选择,很是感慨。“我老丈人听说我辞了职要回来发展农业,都跟我急了,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来或是跑家里劝说。”王志成说。
“没听过谁搞农业赚钱的,家里负担不轻,不能是坎也要往下跳啊。”老丈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王志成的孩子才一岁多,一家三口一个月生活费最少四五千元,自己的辞职创业意味着家里不仅没有收入来源,还要投入巨额资金,而发展农业的效益谁都不能预期。
最终,合伙人的不断鼓励和妻子的信任让王志成坚持了下来,他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如果我放弃了,而别人却干成功了这件事,那我肯定是要后悔的。”王志成说,“我相信乡村旅游有很好前景。”
自开始创业以来,王志成勤勤恳恳,每天很早就往山上、项目部跑,经常凌晨才回家。对于没干过农业的他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规划项目、设计图纸、网站的建立、设计等都需要他亲自参与,不懂的,他便跑去问行家、查资料。他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致富带头人”等相关培训,学习创业知识。
“创业时,很多你不曾设想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王志成说,他承包了佛安村农民的田地,为了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他们打算修建围栏和公路,而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一是认为围栏挡路了,二是在园区修路,被认为破坏了土地。
“和村民打交道要设身处地从他们角度考虑,最大程度地方便村民。”王志成和合伙人主动上门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把计划告诉村民,他们还请政府工作人员帮忙牵线沟通说服村民。王志成还聘请了村民在园区打工,打理蔬菜基地或是果园,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
“创业过程虽然很艰苦,但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切实际,但只要一步一步在做,把每件事做好了,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东西就都能成为现实。”王志成说。
跳出农业做农业
“传统的农业模式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我就想跳出农业做农业,通过互联网给农业打开不一样的窗子。”如今,王志成和合伙人建立了石佛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实体项目和源峰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线下+线上”两个平台发展农业。
线下,即集合有机蔬菜、生态养殖、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场实体经济;线上,则通过互联网整合销售当地农户的农特产品、推广乡村旅游。
目前,石佛山生态观光园已经初具规模。在观光园内,一排整齐的木制避暑房掩映在一片小花丛中,湖水相伴左右,广阔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我们这里,游客一整天都有耍头。”王志成介绍,观光园内设置了开心农场、瓜果区、赏花区、垂钓区、露营区等,还种植有蓝莓、果桑等多种特色水果,可同时接纳上千名游客游玩。
源峰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线上平台,将观光园自产的蔬菜、水果、肉类及合作农户的农产品搬到网上进行销售。“现在园内种植的李子、瓜果快成熟了,随时放到网上销售,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云阳人喜欢通过网站购买家乡的农产品。”王志成说,通过“互联网+”发展农业,当地农产品销量大大提高,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王志成的观光园还在不断完善中,将于7月下旬正式对外营业。对于未来的规划,王志成希望能打造成一个乡村迪士尼乐园,游客们在他的观光园内能实现吃喝玩乐游等多位一体的体验,既能享受乡村的宁静,又不会孤独无聊。
草根也能创业吗?这是一个大家都会有疑问的事情,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经验的人也能创业?邻居的老张就是这样一个人老张以前家在东北的农村,前几年老伴有病去世了,儿子不放心他一个人在老家,就把他接到城里居住,可是进城后,老张就觉得自己每天都闲得很,在农村忙碌惯了的他一点也不适应这种清闲的生活。以前干那么多农活都腰不酸腿不痛的,现在成天呆在家里是腰酸背痛的。
每天老张都会看到小区里有人骑着三轮车来收废品还有旧家电什么的,价格当然是非常便宜的了,出去打听之后才知道,在小区收完的废品还可以高价卖给废品收购站和旧货商行的,利润很客观的。跟儿子商量后,儿子也觉得父亲呆在家里快闷出病来了,怕他不舒服就同意他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前提是不能太累,适当活动还是可以的。
于是儿子给老张买了一辆小型的三轮车,从那以后老张就经常去附近的几个小区收废品和旧家电,收回来的废品和旧家电简单归归类就直接送到废品收购站和旧货商行去了,每天卖完废品,老张都是兴高采烈的回家,心情非常的好,儿子见了也挺欣慰的。时间长了老张发现回收旧家电和旧家具利润比较高,而再转手卖出去利润还是挺高的。于是就和儿子商量看能否也做这个。儿子觉得父亲要是有个固定的店铺也省得东奔西跑了。就把小区内自己的车库收拾出来给老张当了旧货店铺。
老张的旧货店铺正式开业了,虽然每天都按部就班的就店里看着,忙着收旧货,但老张觉得生活充实了,活得也滋润了。因为店铺开在小区里,生意一直都还不错,第一年就盈利了一万多,老张欣喜的和儿子说,没想到自己也当上了老板,希望老张的旧货店生意越来越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