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钱伟长的事迹(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伟长:“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哪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个人经历
钱伟长(1912)(—20xx),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相关科学成就
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的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法”。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独创性地写出了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
钱xx:“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哪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个人经历
钱xx(1912—20xx),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相关科学成就
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的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法”。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独创性地写出了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
钱xx(1912年10月9日-20xx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
曾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终身校长,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暨南大学名誉校长兼董事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钱伟长长于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并且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是三钱之一,伟大的科学家。中国力学之父。
1912年10月9日—20xx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织部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常委,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漳州职业大学名誉校长,沙洲职业工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江南大学名誉校长、名誉董事长,暨南大学名誉校长、董事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名誉校长,天津市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主编,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提到“力学之父”,肯定会有人想到阿基米德,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位“力学之父”,他就是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
由叔父钱穆教养成人,高考被五大名校同时录取。
钱伟长的父亲钱挚,因为在钱伟长幼年就去世了,所以教育钱伟长的任务就落在了叔父钱穆的身上。
而钱伟长却没有让叔父失望,努力学习,在1930年,他从无锡市第一中学毕业了,回馈给叔父的便是同时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的好成绩。
钱伟长高中时是一个偏科很严重的学生,高考的时候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但是他却考进了清华大学,原因就是他的中文与历史都是100分,这让他直接被清华大学历史系给录取了。
不过因为当时的国情,本来文科双百,物理5分的钱伟长竟然毅然决定弃文从物,他转学到了物理系。
几年的时间他沉下心来像是重新学习了一遍物理知识,在1935年,他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并且还获得了换专业后的第一个奖励——“高梦旦奖学金”。之后,钱伟长在导师吴有训的帮助下做光谱分析,并且成功公费去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
期间,他仅用50天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提出了“板壳内禀理论”,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自此,他在该领域崭露头角,也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学成之后,他带着初心回到了祖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另外还是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
从此他便开始了为祖国奉献的一生。
1956年,是他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同年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自此他便在国土上长期从事力学研究。不管是晦涩难懂的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还是常人避而远之的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他都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他不仅提出来了“板壳内禀理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还发表了近100篇论文,包括《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约300万字。
钱伟长为中国的力学领域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包括机械工业、土木建筑方面,还有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所以他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他获得无数奖项,心系教育事业。
1956年,他获得了国家科学奖二等奖;1982年,凭借“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钱伟长曾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拉尔逊多科大学杰出校友与荣誉教授。另外钱伟长还是国际理论力学大会最年轻的大师。
在教育上,钱伟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中国力学研究提供了场所,另外,也是他创立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北京大学力学系,并且招收了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作为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的创立者,钱伟长也为教育事业提出了一套完整、丰富、系统、科学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拆除四堵墙”,坚持“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等等。
钱伟长是伟大的科学家。为中国力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人能及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八十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当时物理系教授周培源、萨本栋、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五位,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时有欧美著名学者诸如玻尔、狄拉克、郎之万等人,来访问演讲。学生们有缘与大师交流,洞悉了物理学最前沿的景观。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诸学科。
1935年钱伟长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是与同学合作的《北京大气电的测定》,是年六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是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开始科学研究的开端。
毕业后不久,中央研究院南京物理所招考一名实习研究员,钱伟长前往应考,被所长丁西林录取。同时他还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导师仍为吴有训教授,主攻X光衍射。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xx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
曾任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终身校长,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暨南大学名誉校长兼董事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钱伟长长于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并且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xx,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八十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当时物理系教授周培源、萨本栋、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五位,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时有欧美著名学者诸如玻尔、狄拉克、郎之万等人,来访问演讲。学生们有缘与大师交流,洞悉了物理学最前沿的景观。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诸学科。
1935年钱伟长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是与同学合作的《北京大气电的测定》,是年六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是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开始科学研究的开端。
毕业后不久,中央研究院南京物理所招考一名实习研究员,钱伟长前往应考,被所长丁西林录取。同时他还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导师仍为吴有训教授,主攻X光衍射。
1931年夏天,钱伟长高中毕业,他再次面临失学的境地。然而,机遇似乎很眷顾他这个有准备的年轻人。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那年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钱伟长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个月内在上海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原本是打算多争取被录取的机会,结果,钱伟长居然都考中了。在时任北大教授的四叔钱穆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那年9月10日,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历史系的陈寅恪、中文系的朱自清和闻一多都喜欢上了这个文史知识积累都不错的“才子”,最后他选择了中文系。
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钱伟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走进了圆明园,实地感受了一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被侵略的屈辱史。曾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已是满目疮痍。看到那些,钱伟长震惊了、愤怒了,决定弃文学理,他要研制飞机、大炮,要科学救国。
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他找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要攻读物理系。吴有训教授查看了他入学考试成绩后,对他说:“你的数理化总共得分25分,中文考这么好。你还是读中文系吧!”
“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钱伟长说。
“学文也同样可以救国呀!”吴有训反驳说。
钱伟长并不接受吴教授的逻辑,他就是要读物理,而且他有他的招。从被拒绝的那天起,吴有训走到哪里,钱伟长就跟到哪里。没办法,吴有训教授有条件地让了步:“你先试读一年,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每门都要能考70分,才收你。若有一门考不到,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从此,这个身高只有1。49米的小伙子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在同学们那里,对他的印象就是,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一年后,钱伟长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和他一起转进物理系的有五个人,他是唯一一个留下的人。四年后,他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