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及内容【优秀5篇】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汉朝历史内容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后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极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1]。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汉朝历史及内容【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文侯与虞人期猎(刘向 篇1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政治文化 篇2

东汉是西汉的继续,继承了西汉二百余年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它的建立意味着“汉德”复兴,而在东汉人看来,“汉德”就是“尧德”,亦即《公羊》家所阐述的《春秋》之道。它定都洛阳,是西汉后期出现的政治重心东移趋势的结果,使汉朝终于跳出了以关中为本位的政治格局,进一步摆脱了军国主义体制和法治传统的束缚,为《公羊》家重新拨乱反正、重建汉家制度提供了机会。它吸收了西汉的经验教训,对元帝至新莽的改制运动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受其影响,东汉统治者一度效法宣帝,兴起严猛苛刻之风,但这不是东汉政治的主流。

相比之下,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儒学士大夫集团对《春秋》三家之学,对儒家的两种政治主张,作出了最后的抉择,使《公羊》学重新获得独尊地位。在《公羊》学的影响下,东汉的政策重心始终在内而不在外。

对外坚持“务广德”,反对“务广地”,没发动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对内虽在章帝时一度恢复盐铁、均输等制,但很快又废除了。坚持《公羊》家的太平标准、反对制礼作乐的呼声占有压倒优势。法律进一步儒家化,循吏作风也更加普及,强调“以义正我”的“以德化民”之术日益成为儒学士大夫的自觉行动。这一切都使得东汉一朝在大量沿用西汉制度的同时,又表现出与西汉明显不同的特色。

汉代历史人物故事:汉景帝给百姓加官封爵 篇3

汉景帝刘启从老爹手里接过国家重任和家族遗产的时候,老爹曾嘱咐他两句话,大概意思是:你当政以后,务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把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延续下去,切莫不要自己瞎折腾;万一哪天国家发生动乱,一定要让周亚夫统领军队去平息,他绝对能够保证江山社稷的安全。

景帝这个人,自己虽然缺少治国韬略,拿不出更多好办法,但最大特点是听话,善于“萧规曹随”。对老爹的临终遗言,他始终牢记在心,念念不忘。他还把“休养生息”作为座右铭放置案头,作为他的工作方针。

景帝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这体现了他为人宽厚的美德,这美德估计是他老爹遗传的。文帝当政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能充分体现他宽大胸怀的故事。这个故事曾流传天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缇萦。当人们谈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称赞缇萦救父的智慧和勇气,把作出最终决定的文帝放在一边,这显然有失公允,如果没有文帝的慈悲之心,怎么会刀下留情,又怎会有后来的修改刑典呢?

大赦天下在景帝之前早已有之,做法并不稀奇。但到了景帝这里,进一步发扬光大。景帝大赦天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使用频率比较高,另一个是涉及对象比较宽。景帝在位总共16年,据不完全统计共7次大赦天下,接近平均两年一次。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参与“七国之乱”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后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他不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还大赦那些参与叛乱的政治犯,可以看出他的宽厚之心。景帝如此为之,小处看是为了给那些犯过错误的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大处看是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基本国策。

景帝上任之后的另一个雷人之举是给天下老百姓人人封官,而且享受一定的级别待遇。景帝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中元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后元元年三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后元三年景帝临终遗言,赐予诸侯王至百姓作为户主的每人爵位一级。景帝这一做法,看似并无实际意义,但实际作用不可低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虽然有了官位以后,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但是至少有了“爵位”身份,有了某种自豪感,干起活来自然会干劲倍增。

景帝实施德政的另一个举措是经常给百姓减免税收,有时还发救济金和慰问金。元年五月,景帝下令,全国减免一半的田租。不要小看这个命令,减免一半,是个什么概念?这可不是个小数,如此关注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老百姓能不拥护吗?

景帝临终之时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在他的遗言里,有这么一条,给天下老百姓每户发一百钱。全国每户一百钱,这也不是个小数目。

景帝“以德化民”最富有代表性的举动,当属亲事躬耕。为了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劝勉各级领导干部关心农业生产,每到春耕时节,景帝都带领皇后和太子到最艰苦的地区亲自种地。景帝亲事躬耕不是为了做样子,而是亲自上阵,来真的,干实的,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真正做到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连皇帝都如此重视农业生产,其他朝中百官又怎么敢忽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呢?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汉景帝刘启是个有德行的人,是个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总而言之一句话,是个好人。但是,好人有好人的弱点,那就是心地太善良,没有防人之心。这样的好人,做社会道德模范或慈善家可以,当皇帝有时难以驾驭大局。因为,一个称职的皇帝,必须文武兼备,既要厚德载物,又要铁腕治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这个问题上,景帝曾经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

或许是由于景帝太善良了,致使有些诸侯国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不轨。这其中尤以吴王刘濞为甚。他不仅违反国家禁令,私自开采铜矿,还私自煮盐,而且招兵买马,日益骄横。景帝在位期间,刘濞从不到京城参见,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显然是欺负皇帝是老实人。

对于刘濞等人的行为,景帝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手下的大臣晁错看出了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及时削弱诸侯的势力,这些人早晚有一天会起兵造反,要想有效预防他们造反,必须主动出击,想办法削弱他们的实力。对于晁错的建议,只顾以德行治天下的景帝,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锐性,总是担心一旦削地,会引起诸侯造反。殊不知,如果他们背后长着反骨,早有造反之心,削地会造反,不削地也会造反。造反只是迟早的事儿。

后来,在晁错等人的强力建议下,景帝勉强同意削地。没想到这次行动,让吴王刘濞找到了起兵造反的借口,他趁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向皇帝发难。同时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进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一时没了主张,听说叛军不是反自己,而是反晁错,只要杀了晁错就天下太平,平安无事了,这位天真的皇帝大人居然真的把一代忠臣晁错给杀了。

景帝主动杀掉晁错后,并没有解除叛乱危机,叛军依然不退,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到了这时候,景帝才知道,吴王为了谋反,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与晁错削地毫无关系,只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借口而已。景帝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考验,如何保住皇位,如何保住家产,让他确实犯了难。

危难之际,景帝想起了老爹的临终遗言,想起了文帝死前曾经提到的那个人。于是,他命令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及大军全力镇压“七国之乱”,绝不能让他们谋取天下财富的野心得逞。周亚夫果然不负众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被人所杀。其余参与造反的六王全都畏罪自杀,天下重新回归。

由于景帝“富国有方”,文帝时期的繁荣景象得以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达到了巅峰时代。据史书记载,那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那是“相当地壮观”;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思想介绍 篇4

因此,汉代儒家学者都奉孔子为先师,而无人以孟子或荀子后学自诩。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对汉儒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由此,汉初儒家学者中也隐约存在着对立的两派。而自从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形式提出一套系统政治学说之后,汉儒内部两派的斗争便集中表现为《春秋》三传之争。

他们针对汉初政治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以德化民”和“以礼为治”两种政治主张。自武帝以后,两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对朝廷政策施加影响,使汉朝政治在儒术独尊之后继续表现出大幅度的摇摆变化,使武帝至宣帝、元帝至王莽、东汉一朝又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

枭逢鸠 / 枭将东徙(刘向 篇5

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