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20xx年4月8日上午9:10—9:33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花花(3岁半)
观察者:盛xx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幼儿操作《颜色四段卡》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依据。
2、基于幼儿对学习材料的使用情况,评估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及教师指导的适宜性,以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花花在榻榻米上选择了操作材料《颜色四段卡》,进入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中。
花花先铺好工作毯,然后走到放置材料的地方。一次拿一样,分两次拿了《颜色卡》和《色板2》,整齐地放在了工作毯的左上角。随后将《颜色卡》里的第一段卡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整齐的摆成了一排,又分别拿来了真实的蔬果。
花花准备放只有图片的第二段卡时,反复对比了一下,发现没有摆放的位置,就逐个把实物蔬果一个个的往下挪开并摆成了一排。随后,又拿出二段卡从左到右的摆放了两个,期间发现没对整齐,又把卡片对整齐了。
紧接着,花花拿起了只有文字的第三段卡,反复对比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将字卡准确的摆放在了黄色的下面,还拿起了黄色的梨对应的摆放在下方,嘴里说着“黄色”。
花花摆放好第二段卡和第三段卡后,就将颜色相一致的四段卡《蔬果》对应的摆放在了下面,摆放时小声的说出了“红色”“黄色”五个字卡上的全部内容,18分钟后花花完成了全部的操作。当最后一个白色的萝卜摆放好后,花花没什么表情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在旁边给了一个大拇哥,花花就开始了收材料了。
花花从左到右一张张拿起了一段卡放在材料盒里后,又同样的拿起了二段卡放在了材料盒里。拿起三段卡时还用小手拍了一拍,拍整齐了之后才放进材料盒里面。
紧接着,花花折返6次分别将蔬果一个个的放回了原位,又回来将材料盒和色板分别放了回去。最后蹲在工作毯左侧,把工作毯拉向自己的方式重复了几次,整齐的将工作毯卷好并放回了原位。
观察分析:
幼儿的兴趣需求:花花对操作材料《颜色四段卡》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整个学习过程投入而专注,长达23分钟的操作过程中里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究。
幼儿的发展水平:花花在从一段卡和食物的对应中,发现了二段卡和三段卡还没有进行摆放,能及时发现并进行位置上的调整。在之后的颜色与字卡对应、实物与字卡对应摆放以及收材料的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常好的秩序感。在辨认和读字卡的过程中,对文字敏感,善于发现材料的暗示作用,图与文字的联系,能清晰的指认和读出字卡上的文字。
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在学习材料的设计上,教师将稍显枯燥、抽象的颜色三段卡与真实的实物建立了联系,变成了幼儿感兴趣的《颜色四段卡》。材料设计目的明确,适合小班幼儿操作,并有隐性的错误订正,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教师指导的适宜性:整个活动完全由幼儿独立操作完成,幼儿没有用言语或者在肢体上表现出对老师的需要,而教师也没有直接的介入,只是在旁边指导其他幼儿的时候,不定期的投来关注的目光和竖起大拇指给予孩子鼓励。
后续的支持策略:在活动后的小结时,花花在说“自己玩了颜色的游戏”后,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花花进行了总结,如“花花今天进行了颜色四段卡的工作”“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是红色的”“还有什么水果是红色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形成新的经验。
教师反思和建议:
作为小班的花花,表现出的长时间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超强的秩序感让笔者感到特别惊叹!幼儿看见学习材料就会产生游戏意图,材料是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最显性的保障。幼儿的认知、思维、语言等无一不在操作摆弄中产生和发展,而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是能够支持幼儿选择他们需要的材料,选择和谁玩,如何玩以便于实现他们的计划和意图。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在观察意识,去发现幼儿的需要,在不断的发现与完善中,让他们在足够的时间、空间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自由操作,亲身体验,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今天花花拿了《色板2》可是并没有打开进行操作,建议在现场或之后的活动中,老师能关注到,并能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分辨中能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情节描述:
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棒,真能干,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我连忙表扬,然后帮他把衣服弄整齐。
评价分析:
自己穿衣服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所以在孩子起床以后,我们老师尽量帮忙孩子穿衣服。孩子们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父母肯定会帮忙孩子穿好,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过度包办,让幼儿对大人构成的一种依靠,要穿衣服就把衣服朝大人一塞。孩子根本就没有一个自己尝试着穿衣服的机会,又怎样能够学会自己穿衣服呢?
所思所悟: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能干,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潜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过度得包办,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观察实录:
周xx今天选择的区域活动是益智区,选择了蛋壳的操作教具。他一开始只是把蛋壳一个个摆放在桌子上看。之后好像慢慢发现原来蛋壳有颜色对应,并且发现数字不同,蛋壳上的物体个数也不同。之后又玩了会,他将“一棵柳树”和数字“1”放到了一起,凑成了一个鸡蛋。之后又拿出了写着3的蛋壳,翻了一会,将与3对应的蛋壳放到了一起。之后,又很专注地将另外几个数字与相应的个数的物体的蛋壳对应到了一起。整个过程教师并没有介入,完全是孩子在自主游戏。并且孩子的投入程度是很深的,完全不被外界打扰,对于给蛋壳找朋友的事情非常的感兴趣。
观察分析:
周xx的专注性是比较高的,并且也非常聪明,自己摸索了一下,就发现了游戏的玩法,并非常投入到活动中,教师完全不需要引导。周xx的理解能力是相当强的,独立性也是比较强的孩子。孩子自己摸索出来的结果远远比教师上课教导出来的结果要好得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及对事物的探索性也会更高。关键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发展到了哪一步。
策略调整:
1、对于周xx这样程度的孩子来说,活动已经完全可以掌握,之后教师可以慢慢逐步提供7、8、9的数字对应的蛋壳,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7、8、9的数字的概念及意义。
2、下次可以请孩子找同伴合作游戏,比如比赛谁给蛋壳找朋友找得快;或者是一个拿数字一个找对应蛋壳的游戏,增加趣味性,并且在时间上有了要求难度就增加了。
情景描述:
游戏时间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游戏,小泽插的是“建构区”,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积木,并且用雪花积木打了一个大圆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搭的”,我走过去,及时表扬了他:“恩,真不错!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这个搭得更漂亮,好吗?”“好的”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并没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别人搭建的建筑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头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过去,看着他旁边的涛涛说:“涛涛,你跟小泽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觉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积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们合作的话,相信你们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涛涛爽快地答应了,而小泽也低着头笑了笑。
评析:
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应该做到主动与其交流,并且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今天,小泽能够有勇气走过来给我看他搭的圆圈,说明孩子有了一点自信,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给他鼓励和信心,他会变得更加自信。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进行了及时的鼓励,并且请来了能力较强的涛涛与他一起合作搭建,这样的方式也是让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时相互之间有语言上的交流,也是为了提高他的发展交往能力。从今天游戏的方面来看小泽,还是进步很多的,能主动抛过来跟我交流已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开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进过接下来的继续观察,孩子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观察时间:
20xx年x月x日
材料投放:
可乐瓶制成的各种动物
观察记录:
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我悄悄将材料放入了活动区。早餐过后,幼儿在音乐伴随下进入了活动区。贝贝和天天一同来到小猫、小狗、小兔前,拿起来看了看,贝贝把小猫、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篮里东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后,将小狗转了一圈,突然发现旁边有食物,他拿起一个萝卜就往小狗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语的说:“我给你吃东西。”接着又从篮里顺手拿起一块骨头,放入小狗嘴里。当他拿起第三个食物萝卜时,他停下了手看了看,开始翻食物的篮子一边翻一边说:“萝卜 、骨头、小鱼。”于是他换了一块骨头放入小狗的嘴里。玩了一会,他又拿起小猫来喂,这时他发现了勺子,他试着拿勺子喂小鱼。贝贝在活动区里转了一圈后,见天天在喂小猫,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喂食,觉得挺好玩也抱起一只小猫来喂。他找了找没见有勺子,就一把抢过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师,他抢我的勺子。”我马上走过去,只听贝贝嘟喃着“我没有勺子喂小猫了。”我忙对他说:“那我们来找找还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来喂小猫?”贝贝看了看篮子,摇了摇头“没有了”我拿起一个镊子说:“试试看,镊子行不行?”贝贝拿着镊子慢慢地夹起了一条鱼,放入了小猫的嘴里。“老师,我喂小猫吃鱼了。”贝贝高兴的叫了起来。天天看到后,也跟着换了镊子夹鱼。
分析:
区域活动
内容、材料丰富,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并适于幼儿个别沟通的优势,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使教师能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幼儿,及时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
贝贝对游戏材料进行无意识地罢弄,较长时间东看看,西瞧瞧,我认为作为教师应不急于引导,而给予他们充分探索的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材料,以培养幼儿的自主选择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不喜欢午睡的黄奥
观察时间:2013年10、11月
观察地点:大(三)班寝室
观察人物:黄奥5岁
观察目的: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情况:
黄奥是个插班生,也是一个聪明、活泼、敢于表现自己的男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总是显得很快乐、很自信、很活跃。但是每到中午午睡时,他基本不睡,我觉得很头疼。他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卧着睡,不一会儿又侧着睡。我叫他快睡,可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原因分析:
通过和黄奥妈妈的沟通,我了解到,他从小就不喜欢睡觉,而且在家从来就没午睡过,由于在他家里他是唯一一个男孩,他有一个比他大十岁的姐姐。家里爷爷奶奶太宠他了,在家里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未觉得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家长也没有给他更多的要求,所以养成了不睡午觉的习惯。
观察内容:
观察(一)2013.10.8.刚开学不久,我发现黄奥根本没法安静的睡觉,在小床上翻来翻去,我怕会影响到其他的孩子,就给他讲道理,让他能够安静下来,同时我也告诉他,如果乱动的话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他点点了头小声地说:
分析:孩子自己睡,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只有自己主动的情况下才能接受,于是我采用了
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孩子在家时,家长没给孩子太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平时睡眠的时间少,其实孩子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着,这也不能怪孩子。
措施:
1、提高幼儿的认识。在幼儿园我经常和他谈话,让他明白中午睡觉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成长。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鼓励他睡觉,并适时地表扬他。
2、为了让幼儿能健康地成长,我与家长沟通,特意与他的父母交换了意见,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并请他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让幼儿中午时睡觉,养成爱睡午觉的好习惯。
通过与幼儿交谈、鼓励、讲道理等方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黄奥不愿睡觉的习惯有所改变。现在,他能做到小朋友睡,自己也跟着睡。
案例描述:
下午起床时间,当小朋友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和裤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数的小朋友还是自己会穿鞋。可是有个别几个小朋友还不会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贝贝为主进行描述,当时,贝贝只是手里拿着鞋子,小眼睛东张西望,即不要求老师帮忙,也不自己试着穿鞋,就傻傻可爱的站在那里。当小朋友们都穿好鞋或请老师帮忙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后都去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这时我过去问他:贝贝,小鞋子怎么不穿啦?他不回答我,只是看看我,“你不会穿吗?”他还是不回答我,“不会就点点头”于是他点了下头。“不会穿我们自己可以试着练一下,你坐下来,我来教你怎么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脚找对家,然后小脚套进去,用力往前钻,小手拿住小鞋的后跟处,往小脚的后跟紧靠,使劲就能把鞋子套进去。结果说了半天,他还是站在原点不动,很无奈我只好帮他穿了这次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有时不帮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转回来,他还是站在原点,不穿鞋)
案例分析:
贝贝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平时的接触中,很少说话,与小朋友之间也较少的沟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于他父母平日很忙,没有太多时间还照顾他,所以请了个专业的阿姨来陪同他,平时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际的范围受到局限。所以溺爱更是发生在这里,由于照顾,基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办,没有让他自己实践的机会。而且爸爸妈妈偶尔见面,照顾下也只有疼爱的份,更别说注意他的各方面的发展。教育方式若不当,小朋友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儿在动作发展发面已起到了一定的阶段,也是从大到小的发展规律进行的。其实贝贝的年龄在本班中并不算小,如果教育得当,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有较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一种训练,绝大多数也是发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抚养者给不给他实践的机会。
指导策略:
一、家长方面:
1、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与其主要抚养人多沟通,交流让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家长只是交给他一种方法,让他多多尝试错误,最后总会穿鞋。
2、多带他外出,与同龄人多接触。这主要针对于他内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际范围。不要以为只要在家中就是安全的,就是好的。多于同龄人接触,才会更好地发展他的社会性。
3、要学会持之以恒,有些习惯结果,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是一种持续、动态的发展过程,既然学会了穿鞋,从此以后让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帮助他穿鞋,这才是真正习惯的养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方面:
1、不断与幼儿沟通,知道他的弱项,想出办法帮助他提升。
2、多给幼儿自主锻炼的机会,允许小朋友犯错,成功时进行及时表扬。
3、与家长个别交流,家园同步,步调一致。
观察记录:
宁宁是一个安静的男孩,突然那天早上奶奶送他来园的时候他却哭着闹着不愿来上学,其他的小朋友都开心的玩着玩具,他却拖着奶奶要带他回去,奶奶说你不上学以后出去只能当扫地的,宁宁说:“我扫地好了。”他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问他为什么不想来上学也不愿说,后来奶奶就索性丢下他走了,他过了好久才停止了哭声。
分析与说明:
小班幼儿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到了中班的宁宁还是有不愿来园上学的缺点,觉得他是习惯了家里的自由,而来园后有老师和常规的束缚,他会觉得不习惯,所以产生哭闹情绪。
下阶段措施:
发动全班幼儿来关心宁宁,和他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幼儿园的快乐,我们及时对他表扬和奖励,下午情绪就会好很多,离园前要和他做好沟通,预防第二天哭闹情绪发生。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大一班 幼儿姓名 时 间 李嘉荣 2015 年 3 月 18 日 观察目的 观 养成幼儿养成习惯 察 记 录 地 点 记录人 教 室 余晓谷
宝宝刚来幼儿园比较自由, 没有什么自我约束。 比如上课时没有注 意听讲的习惯,会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区角游戏时会自由走动;如 吃饭时间到了,同伴们去吃了,他要特别去请;如用餐比较邋遢,没有 三净的意识;再如睡觉时他特别喜欢讲话,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一点自 控能力。 分 析 说 明 与 反 思 通过家园联手,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 让宝宝逐步适 应幼儿园大班的生活, 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 识。 让宝宝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并逐渐适应, 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始什 么活动了, 知道自己在集体活动及个别活动中应该如何遵守规则, 知道 和同伴友好相处并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谊
个案分析:这天,我被孩子踢了一脚
这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明白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个性有个性、个性倔强、个性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
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立刻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
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
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向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应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
我反思:我这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就应直截了当。是不是就应找一个适宜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
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