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自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小学生守则(最新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81年《小学生守则》发布。
1991年《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1994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2004年《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补充为《中小学生守则》。
2012年,教育部启动修订工作,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即把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并于2014年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南京一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比如新守则上提出要学生学会自护、懂求救,而去掉了见义勇为等要求,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比较“粗放”,“老套”,但是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本土守则”。南京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对孩子来说,这些越来越具操作性、越来越贴近实际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益的。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 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 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把安全和健康写入守则
征求意见稿将守则表述为“三爱,三讲,三护”。“三爱”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为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为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每一条下都有细致的阐述。如:在“护安全”一条中说“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在“护健康”一条中说,“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第一版守则1981年发布
很多人熟悉的第一版《小学生守则》诞生于1981年,一共分为10条230字。1991年和1994年,《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发布,不同于《守则》的简短,《行为规范》则是对前者的解释和细化。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例,一共20条1100字的篇幅中,几乎对《小学生守则》每一条都进行了细化规定。
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分列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进行了合并,同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推出了修订版。
首次合并仅有语句微调
从1981年诞生,但2004年第一次合并,使用了23年的《小学生守则》第一次有了变化,但改动的幅度并不大。记者对比《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守则》发现,两者甚至在总字数和条数上都没有变动,仅在其中的第3、4、5、6条部分语句做了细微调整。
原来的《小学生守则》第3、4条内容为“刻苦学习,勤思好问,勇于实践”“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和科技活动”,合并后的《中小学生守则》则分别变成了“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和“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首次把“社会实践”纳入《守则》中。
本次修订注重易记易行
在教育部公布的公告中,对这次修订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据了解,随着时代变化,《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因此,教育部2012年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集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将《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这次修订,将原先共70条2000余字的守则与规范合并,精简到9条381字。其中还首次出现了“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更贴近时代的新内容。
更尊重生命以儿童为本
“比起旧版来,新版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看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原来比较概念化的内容,用更加具体好记的方式表述,比较有针对性。其中涉及到的求救等内容,“比原来更注意以儿童为本,更加尊重生命,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孙云晓说,这些突破恰好顺应了国际教育的潮流,也有相应的法律根据,他介绍说,无论是联合国的《儿童国际公约》还是中国的`《未成年保护法》,都秉持儿童利益优先、儿童受到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的原则,这次新版也与这一原则契合。
一位学生家长也表示,新版更加符合现在社会的情形,现在马路上危险增多,孩子被陌生人伤害等事件也多有发生,“确实应该加入自护这部分内容”。
国外学生守则强调细节
此前,国外的学生守则曾在网络、朋友圈流传,以生命为本的理念曾让家长和学生们“眼馋”。例如英国小学生守则中说“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坏人可以骗”等。法国的学生守则中说“我有权利:学习、犯错并寻求帮助、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
相比而言,英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关注人性、关注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学生守则从细节上给孩子们制定了规则标准;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孩子们真实,诚实地成长;法国的小学生守则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此次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的修改,明显更与“国际接轨”。
岛城学生有校规班规
青岛宁安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莫馨说,除了“一刀切”的《中小学生守则》,他们学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校规、班规,这些是根据学生情况“私人订制”的,比起《守则》来更被孩子们认可。
“青岛的小学里都提倡打造‘最美教室’,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班的特色,制定属于自己的班规。”莫馨介绍说,别看仅仅是班级层次的规矩,在制订过程中也是相当繁琐,先由班主任根据自己班学生情况,结合班级特色,制定出基本的初稿,让家长讨论,修改后再发给孩子们提出修改意见。班规设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修改。“比如我们班是‘书香班级’,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书籍被破坏了,经过学生的提议,就有可能把‘爱惜漂流书籍’这一条纳入班规中。”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提到了一些外国学生使用的守则。“比较中美、中日、中英等不同的学生守则,感觉还是很新鲜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莫馨说,虽然很多学生行为细则没有写进《守则》,但在日常课堂教育中,像个人安全防护等内容其实也已经教给了孩子们。
《新中小学生守则》一经发布,引来各媒体、各界人士的大力赞扬。“新守则”实用性更高、操作性更强,比起旧版《守则》更加亲民接地气。教育部相关解释中也提到,“新守则”更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守则”为小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新守则”走进学生们心中,不仅要读起来顺,背起来熟,更要把这些基本准则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真正从小养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
让“新守则”走进学生们心中,家长们多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不溺爱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从小要教育孩子自强自律,勤俭节约,告诉孩子要多劳动、多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让孩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小学生守则》,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能力的提升。家长们做到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无疑会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伟大的形象,孩子们也便会不自觉的将父母这种高尚的美德传承下去。
让“新守则”走进学生们心中,教师们多要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鼓励和教导。教师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是最崇高的,教师的话语在孩子们心中也是最权威的。让“新守则”成为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多在孩子们中选出“文明小先锋”,给予赞美和支持,给其他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们便不只会口头背背《准则》,更会争先恐后的实践起来。把在《准则》当成日常生活中的规范,自觉遵守。那么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多主动承担家务这些“新准则”中出现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守则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新中小学生守则》把小学生的日常规范要求的更加详细具体,从细微之处加强小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得好的同时也更需要家长和学校多多行动起来助力“新守则”走进学生心中,让“新守则”真正绽放出它的“光彩”,让孩子们真正从小养成文明好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近,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次学校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发现那儿有黄色的稻谷,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叶。我刚要去摘,又想: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没有了,还是不摘了。这点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道奥数题,妈妈让我先看一下题目,我看完后,妈妈正准备讲解,我却大叫:"太难了,我才不学!"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学习,姿势也很重要。我每天学习时,腰弯弯的,手指也越过了界。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坐、立、行、读书、学字姿势正确"。
小伙伴也有不良习惯。有一次,我与伙伴们一同去烧烤,大家烧得十分开心。可一个伙伴从嘴里吐出一块"飞碟",我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还不知,还乱扔竹签,差点儿扎到人。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垃圾"。
我一定要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它告诉朋友们,让大家都做个遵纪守法、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一、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二、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三、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
四、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帮助父母做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五、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不打架,不骂人。
六、对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七、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
八、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
九、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十、按时作息。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不能到校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