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运动。
对于一岁宝宝来说,运动是最常见的早教方式。尤其是独立行走。一岁的宝宝是学习走路的好时期,开始的时候会慢慢地走几步,可能会站不稳或者摔倒,但是他会很乐意一遍一遍地走。这时,父母要多给宝宝一些锻炼的机会,来逐渐拉长宝宝练习的距离,比如,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和宝宝一起玩扔球、捡球和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宝宝自己在地上玩,或者妈妈扶着宝宝走一段路,渐渐把手松开,让宝宝学习自己走。
其次、语言。
一岁宝宝已经试图开口说话了。父母要经常给宝贝看一些动画片和图书,让他们正确认识物体的名称,以及作用和用途。父母这时要多跟宝宝说话、交流,虽然有的宝宝可能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也是在试图讲话了。还可以多带着宝宝去公园玩,让宝宝见识新事物,让宝宝多和别的宝贝以及家长交流,当宝宝对一件东西感兴趣时,父母要多强调,让宝宝学习。
第三、认知。
对于一岁宝宝来说,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宝宝的认知能力大多表现在手眼协调性上,所以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买一些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搭积木、叠小桶或智力拼图等。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还可以买一些弹力小球让宝宝抓着玩,这都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第四、生活与社交。
一岁的宝宝要学着开始自立和生活。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可以把勺子给宝宝,让宝宝学着自己拿着勺子从碗里取饭往嘴里送。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不会用勺,常常容易洒,这时妈妈可以让宝宝取少量的东西,慢慢尝试,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耐心。另外用杯子喝水也是这样。同时尽量给宝宝买一些塑料的杯子,防止宝宝把餐具摔坏。锻炼宝宝对生活的自理能力,是让宝宝学会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一岁半的宝宝发烧,家长应对新生儿宝宝的发热进行初步评估,即区别宝宝发烧是环境因素所致还是疾病因素所致。其次,选用好而安全退热的方法。
实际生活中由于环境因素引起宝宝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保温过度:如衣着过多、捂被过多。此种因素引起的发热,宝宝表现为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手足发烫和尿少。遇到此种情况所致的发热,家长不必惊慌。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宝宝居住室温以22—25℃时为宜),适当减少穿衣量或多补充水分后,宝宝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若宝宝发烧时伴随有反应转差,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手足发凉,这就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发热,家长应理性处理,最好是及时送医院查看。转送途中,宝宝须少包裹,头部可枕冷水袋。当体温超过39℃时可先在家中给予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擦浴部位为前额、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甚至低于35℃,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幼儿发烧能喝牛奶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牛奶是高营养食物,会产生额外的热量,喝了会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使病情加重!
材料:豌豆20克,海虾4只,花生油、盐各少许,香油1滴
做法:
1、豌豆洗净后,切碎;虾去头去尾,挤出虾仁,剔出泥肠。
2、油锅烧热,下入虾仁爆炒后,再下入豌豆碎,加一点水,焖煮一下,加盐,滴入香油即可。
温馨小提示:豌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多种维生素等等,营养十分丰富。与虾仁清炒,颜色淡雅。
1岁半的宝宝,正处于饮食过渡阶段,由以奶类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固体食物为主,因此,家长一定要多花心思,给宝宝制作好吃又健康的菜肴。那么,1岁半宝宝吃什么好呢?
对于已经断掉母乳的宝宝来说,已经可以吃米饭了,但不建议天天给宝宝吃米饭,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发育完善,而米饭不易消化,经常吃米饭,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可以将米饭、面条、米糊等食物适量穿插搭配,还要注意蔬果的摄入,这样才能达到营养均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的乳牙还没发育完善,咀嚼能力较弱,因此要将米饭、菜肴煮得软烂一些,以便于宝宝吞咽。而对于还没断母乳的宝宝来说,可将米饭作为辅食,逐渐减少每日的母乳喂养次数,直至断掉母乳为止。
还有,1岁半的宝宝正处在长骨骼和长牙齿的阶段,对钙质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补充钙质非常重要。对宝宝来说,奶类是吸收钙质的最好来源,一般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每日应吃到400毫升以上的配方奶,才能保证摄入充足的钙。另外,鱼、鸡蛋、豆腐及绿叶菜等食物,含钙量也颇丰富,可以适当给宝宝多吃一些。
材料:猪肉或海米10克,豆腐50克,油菜1棵,大豆油、盐各少许,葱末和姜末1小匙
做法:
1、海米或猪肉洗净后,在热水中烫一下。猪肉切小薄片。
2、油菜洗净,切成小段;豆腐洗净后,切成厚片,用油煎黄。
3、再取油锅,烧热后,放入海米(或肉片)和葱末、姜末爆炒,随后下入豆腐、油菜段和少许水煸炒透后,放盐调味,即可。
温馨小提示:这道菜低脂肪、高蛋白质,很适合正在成长发育的宝宝。油菜中含有的植物纤维素可以缩短食物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促进新陈代谢。豆腐还可以补脾胃,改善宝宝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