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洗工艺特点
1、采用在振动筛上方四周布置高压喷水管网,能全方位、及时、有效清洗碎石,减少0.075mm以下颗粒含量(粉尘、泥土)。
2、碎石清洗后,能显著提高集料表面洁净度,增强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
3、通过对碎石水洗后,将部分混级的碎石重新分级,使之与规范、设计的碎石规格级配相匹配。
4、采用两级沉淀池技术,循环利用冲洗水,确保用水清洁,洁净环保,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二、水洗工艺原理
本施工工艺采用两级沉淀池循环利用冲洗水,通过振动筛上面四周布置的水管网喷射高压水流,可以及时快速全方位冲洗碎石表面。经冲洗后的路面面层材料不仅提高了碎石的洁净度,还改善了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重新调整优化了碎石的级配,其工艺原理如下:
1、冲洗后减少碎石中含泥量及粉尘含量,可保证施工碎石配合比的准确性,提高沥青与碎石之间的粘结性能。
2、振动筛筛网严格按照中、下面层级配要求进行筛孔尺寸控制,这样就保证经过振动筛重新筛分的碎石级配更加优化,更能与规范、设计的碎石规格级配相匹配。
三、场地布置平面图
略
四、操作要点
1)给料斗
选取待洗的中、下面层碎石,用50型装载机把碎石装载到水洗机的给料都中。操作中应做到:
①、铲料的时候注意尽量不要接触场地硬化的混凝土地面,以免铲起混凝土小块,使得碎石中夹含杂质。
②、装载机上料时注意不要撞击给料斗,给料斗是用钢板焊制的,外物猛烈容易变形,导致给料口给料不畅。
③、装载上料时,保证料斗中时刻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待洗碎石,同时也做到不能溢料,落到料斗外。
2)振动筛
通过在振动筛上设置的高压水管网喷射清水,能全方位、快速清洗碎石。水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倾斜放置振动筛,筛面倾斜角度为20°(15°~25°),确保在该角度下碎石筛分与水洗两个作业的优化组合。
②、控制好振动筛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确保每颗碎石的所有面都能受到高压水的冲洗。每颗碎石在振动筛上就像跳的士高舞曲一样,通过这样就能充分保证碎石的全面冲洗和充分的冲洗时间。
3)循环沉淀水池
①、在距离振动筛横向距离2~3米位置处设大容量沉淀池,定期清理一、二级沉淀池,有效减少水中含泥量。
②、经过二级沉淀池后的清水用水泵重新输送到振动筛高压水管网,进行循环水洗作业。碎石冲洗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通过设置二级沉淀池能有效保证冲洗水洁净,确保冲洗水循环利用。
③、循环沉淀水池尺寸应根据水洗机水洗能力设置,第一、二级沉淀池逐次降低出水口高度,有效沉淀冲洗水中污泥;在第二级沉淀池处,新水补给量应根据高压水泵负荷工作每小时抽水量、第一级沉淀池的水流入量等因素来确定。
④、沉淀池池底及四壁应设置防水层,防止水渗透,浪费水资源。
⑤、定期清除沉淀池中污泥,保证沉淀池净水效果。
4)场地
①、出料口场地必须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并设置2%坡度,使振动筛出水和筛分后集料带出水能流出场地。
②、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汇集冲洗污水入一级沉淀池,有效防止污水四处漫流,循环利用水资源。
3、检测技术与分析
安排水洗专职试验人员按监测项目汇总表主要监测内容全过程检测是保障路面水洗工艺质量的关键。检测、分析试验值,比较后及时反馈,以调整水洗工艺。
4、劳动力配备
5、生产能力保障
本项目面层粗集料设计方,自月日到月日共备料方,日均备料方,按此进度还需天方能完成面层粗集料备料工作。不能满足工期需要,将工作时间由早 点到晚 点改为早 点到晚 点,保证每天备料 方以上, 个月之内完成备料。
2)每天水洗工作结束后,派专业人员对水洗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1及隐患及时维修和排除,确保水洗机第二天能够正常工作。
6、设备配备
五、安全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条例和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水洗工艺的的具体特点,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名单,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制定安全生产制度。
2、现场按符合防触电、防火、防洪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施工要求进行布置,并完善布置各种安全标识。
3、对涉及水洗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作业前有班组长进行板前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4、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和督促安全生产工作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六、环保措施
1、成立对应的施工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随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2、对出料口场地进行硬化,防止尘土飞扬,设置2%坡度,并在料场四周设置排水沟,使冲洗水流出出料区,顺水沟流入第一级沉淀池,循环利用水资源。
3、碎石冲洗水采用二级沉淀池,确保清洗碎石用水清洁,循环利用水资源。
4、定期清运沉淀泥砂等,做好泥砂、弃渣等运输过程中的防散落与沿途污染措施,并按当地环保要求的指定地点排放。
一、 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学生养成教育之良策,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特开展班主任工作困惑交流活动。
二、 活动主题
围绕“班主任工作困惑”这一主题,具体交流六个问题,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 参加对象
我校全体教师
四、 活动时间及安排
1、第17周,每个年级组的组长组织本年级的班主任在组内进行交流,找出本年级班主任集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并填写相应的调查表。
2、上交各年级班主任工作困惑调查表,教导处整理出困惑较为集中的六个问题,作为各班主任讨论的素材。
3、第18周星期三下午,各年级组在已经整理出的六个问题中挑选一个问题进行现场讨论,推选一个年级代表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对该年级组讨论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他教师可以补充。以便整理出这六个困惑的有效解决方法提供给各班主任及教师运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去。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抓紧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第一政治委员由本级人民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支(大)队长、政治委员,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应急救援支队、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组成。市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市公安消防支队组建。由公安消防支(大)队主官担任。
同时承担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队伍工作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建立健全与各专业队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政府统一指挥下,赋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最高指挥官在应急救援现场临机处置权,调动各专业队伍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将矿山、医疗、安监、民政、交通运输、地震、环保、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地应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将应急物资储备单位和应急设备制造企业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应急社会动员体系。
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保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由各级政府根据应急救援工作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
(二)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队伍建设:
一是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等加入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
二是森林消防队伍。县(市、区)和乡级人民政府以及森工企业要组织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准专业消防队伍。配备森林扑火装备,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三是气象灾害应急队伍。要以气象部门专业人员为基础。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队伍,负责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大风、强降雨、雷电、冰雹、高温、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以及应急处置等工作。
四是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灾应急知识宣传,及时报告隐患和灾情等信息,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五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依法建立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
六是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七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八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检验检疫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具体承担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三)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加强知识培训。街道、乡镇要依托政府专职消防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近开展先期处置工作,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协助做好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
二、保障基层应急队伍建设顺利推进二、加强领导。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确定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环保、城建、交通、水利、农业、卫生、林业、安监、气象、地震、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并加强督促检查。
(二)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制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及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加强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地、各有关部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统筹规划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紧急配送体系,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落实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所需经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层应急队伍装备建设、物资储备、培训演练和应急处置等费用由地方政府予以保障,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认真研究解决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对在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