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7篇

科学的学校教学方案让学生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

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

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

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

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⑵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人与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用“见”追求的是一种无意为之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见”的表达效果好。

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有何关系?

明确: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阳下更加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如果没有悟出这个理,哪会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这个“理”,正好为“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互为表里。

④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⑶、艺术特色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一、二句叙事,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抒情悟理,互为表里。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于抒情中蕴含着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七、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远离尘世、恬淡、悠然的田园意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情感。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作业:

1、背诵《饮酒》

2、找出陶渊明其它的一些诗与这首诗做比较,体味是人的表达的情感,试着写一遍读后感

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自学文言文字词,找出说明的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文文字比较浅易,文章也较简短,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加以归纳,并辅导学生掌握文言中单音节词的翻译方法。

2、学习按工作程序说明的顺序,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可以结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后再强调分析。行文的简洁,语言的准确也应作适当讲解。

3、准备《辞海》一部和若干铅字印模,备用。

[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连上最好。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板书: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shēng、 薄báo、 唇chún、 和huò、 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韵yùn、 贮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从zòng 旋xuàn。

三、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印,动词,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__年;尚,还;盛,广泛的,大规模的;为,动词,使用;之,代词,指“板印书籍”这种方法,可译为“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时,时候;始,开始;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已后,以后;典,经典,例如“五经”;籍,一般书籍;皆,都;为,判断动词,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加黑字板书)

学生齐读。

四、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加黑字板书)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发明。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书)“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毕昇;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义。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2)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3)“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译文: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5)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1)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2)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3)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4)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同学齐读第三层。

五、学习第3段。

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介词,被;予,我。

学生翻译。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六、朗读、背诵。

同学齐读全文。背诵第二段,教师可将每句起首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作为提示。

布置作业

1、根据第2段第二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体工作程序,参照完成练习

2、根据第2段第三层的说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的具体事项是什么,用四个短语归纳概括这一层的四句话,参照完成练习一。

3、反复朗读全文,争取能够背诵。

中小学课程教学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加强安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3月————6月

四、活动项目:

1、防流行病、传染病常识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

4、安全用电教育

5、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6、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包括雷电、浓雾、暴风雨、暴风雪、冰雹、地震等)

五、具体措施:

1、班级在周会和班队课中要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出好一期“安全伴我行”的主题板报,

2、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墙、教室、实验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3、在每天广播时间由播音员宣读“学生安全知识”。

4、每天班主任、值日学生在早晨、课间操、课间活动时间到岗值勤,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

5、营造事事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氛围。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游戏不蹦跑、你追我赶多危险”等。

6、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学校德育处进行安全教育讲座。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细致、有条不紊地开展上述活动,不断完善和巩固相关安全制度,在期末评出“安全教育”优秀班级。

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秘鲁bì呼号háo

颤栗zhàn神秘mì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一生动荡不定。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强大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对于“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借鉴本文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熟读第二段内容,抓住关键词“首先、其次、最后”就能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答案解析: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句子,凡赏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分析修辞及作用即可。此题就让学生巩固这一点。

参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2)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辞,若是比喻拟人,都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然后分析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1、师:质疑引导。

2、生:合作探究、读议结合法、体验法。

教具准备:小鸟、青蛙图、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出示图片),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2、可是,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准,我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不认识了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认读字词:

(1)沿信际沿着相信边际

(2)读一读: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

弄错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4、指导书写“信、沿、际”3字。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出示有关图片)

3、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了,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呢?

4、小鸟的观点呢?它眼中的天又是怎样的?(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的对?(四人小组讨论)

6、哪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说给大家听?

7、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啊!

四、指导朗读

1、课文中小鸟和青蛙总共对话几次?

2、你认为小鸟是什么语气?青蛙呢?(小组讨论并练习对话)

3、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自评。

五、拓展延伸,提示寓意

1、请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向小鸟那样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中小学学校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中小学课程教学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地发展,实现争创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格局,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中的孩子,了解上课中的老师,了解发展中的学校,进一步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理解教育,根据亳州市教育局【20XX】74号文件通知,我校于20XX年5月21日至27日开展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向全体教师和广大家长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办学特色、素质教育成果和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向家长宣传、介绍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家长科学地教育培养子女,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

二、活动主题:

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活动原则:

家校互动,师生相长,启发应用,交流分享。

四、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开放周活动,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的办学状况,吸纳社会对办好学校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学校师生展示才华、发挥创造力的重大活动。达到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完善发展的目的。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六、活动形式和内容:

以家长来校参加活动为主。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高效课堂”教学展示,实行课堂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进班听课;在开放周内,学校向社会开放所有课堂,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指定时间到班级听课。时间定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第一、二两节课。

2、“开放周”期间,开展师生工作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我校会进一步树立创新思维,拓展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展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将教师的优秀课例、优秀作业等集中展示。

3、举行一场“经典天天读”师生演讲比赛

4、“开放周”期间,我校将围绕展示特色安排活动,举办学生书画展,将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等集中展示,还举办学生文艺展演活动,充分展示 ww w. 学校素质教育成果。

5、“开放周”期间,我校将召开家长会,借助开放周这一活动平台,积极主动向全社会和广大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前景规划、发展思路以及学校在课程改革、均衡教育、科学发展、办学行为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提请家长对学校提出宝贵建议。

6、邀请家长参加升旗仪式;

7、每名学生写一篇作文:给家长一封信,重点关注留守儿童。

七、活动要求:

1、全校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做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活动期间,全校教师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阅。

2、全体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新形象。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关心学校,认真学习、礼貌待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给社会、给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具体活动安排:

“高效课堂”教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