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以提升你对视事物的观点,也给予你改善生活的新知识。可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很难挑出时间去学习那些并非必需的却有趣、让人感兴趣的知识。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新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就像学校的早自习,把早上的前20分钟设定为学习时间。
不要把它推迟,因为某些紧急活动很可能就会把它给挤掉了。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基础,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现结合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谈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学习时间,教师将课堂安排得过于紧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从很大程度上讲,真正决定着学生成绩高低的是学生课余的数学学习时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双重保障。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过程开始,因为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本质来讲,过程是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如果忽视了对过程的把握,优秀的成绩根本无从谈起。对于过程的把握首先要强调对于预习过程的把握,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在接触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都会较长,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单纯凭借课堂短短的时间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预习则能够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理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将会达到一个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因为知识内容在课堂学习过后形成的往往是一个短暂性的记忆,这种记忆程度很低,理解程度也会较低,如不加以及时复习整理,则很容易忘却和混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用类似强制的手段来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当学生通过复习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并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总结和调整预习策略,指导复习的主要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牢牢把握课堂学习时间的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对于知识内容的构成、推导过程以及应用范围进行充分掌握,并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样学生会自发地去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自身不断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来逐步调整学习策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积极、主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对新知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要主动,声音要洪亮,表述条理清晰并有依据。
五、培养学生多思考、善于提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考”就要对知识重点、学习的思路、学习的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进行认真思考,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善于提问”就是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虚心向老师、同学及时请教,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有很大的好处。此外,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现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合理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习好,就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和学习的习惯。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毕竟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把握课余的学习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与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互补,为自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最为可靠的保证。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三、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
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比方说,你自学了一些基本的编程。
当别人需要外界帮助才能完成的项目,你现在可以独立完成了。
能够利用你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将使你多么自豪。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大脑神经递质的一种),它让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的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学生便能自动自觉的学习。当学生得到肯定时,脑里又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大脑奖励机制的主要元素,也是动力的来源。当学习没有兴趣时,我们往往没有在增加兴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斥责、否定、惩罚等方法驱使学生返回书本。这些方法启动了“痛苦—恐惧———逃避”的保护机制,于是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抗拒力,想方设法避开这些感觉的来源————学习。有位学者曾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撒在学生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这粒火种在学生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点不着,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产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课堂中加入:神秘、新奇、节奏快、变化多、意想不到、挑战、比赛、证明有能力、可以帮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种最容易用到的价值。
(二)教给学生好方法
空姐在训练微笑时要露出8颗牙齿,因为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最灿烂。对理解力差的学生,要求更应该非常明确。比如
①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改正,加深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改正过的错题收集起来,以提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教师明确规定改正方法,检查时间,可以通过展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交流学习,逐渐形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②高效学习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心不在焉,边学边玩,事倍功半。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教师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可以教学生定时定计划,自己跟自己比赛,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教学生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教师及时给以检查和鼓励。
(三)培养好习惯要持久训练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90天,则可能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习惯,好行为才会稳定,甚至自动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因此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能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然后撒手不管。而要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习惯养成的必要步骤要不断的强化,不断地让学生实践。特别是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有时表现看起来还可以,稍加放松,他们又会反复出现不自觉的坏习惯。我们可以在作业内容及作业量上适当调整,区别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万不能一出现坏习惯就采取极端的措施去伤害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们,这样会让他们自暴自弃,情况将越来越糟。理智地爱学生,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地训练,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多赞扬,少批评。但是赞扬中只简单的说;”好、很棒、很乖、这样才对”,和只强调学生的成功,也会带来问题,在赞美中要直接说出学生受到表扬的原因,要强调学习的过程比成绩更重要。很多学生没有耐性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渴求老师的称赞,这样的学生容易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不老实的方法。这种学生长大后往往追求侥幸,没有耐性,做事华而不实,只要能取得效果,甚至愿意做违规的事情。那么,怎么的赞美才有成效呢?例如,学生默写得了95分,在称赞他的话中要强调“你的默写得了95分真是太好了,我看这是因为你昨天晚上专心练习,没有看电视,这样专心集中精力把书读好,真好,真有价值。”这样有智慧的赞美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努力把过程做好的能力。
花更多的时间与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在一起。
因为他们不仅聪明,还愿意投入了更多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的好习惯也会在你的身上摩擦出火花,而且与他们分享知识,使你进展更快。
就想建立一份任务清单一样,给你列一份“要学什么”清单。
把你想要学习的知识领域,无论是学一门新语言或者阅读一套励志书籍等等,统统列进去。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杜绝“5+2=0”现象。
5天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消失殆尽。调查发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助。对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在学校表现的都不错,可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么也不会了。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在学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第三、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
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 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放开让小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问题太多影响教学进度。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对胆小不敢发言的小学生要多鼓励。这也是在培养小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