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优秀5篇)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这次为您整理了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1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2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当贪玩的孩子对某一个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总会引导他认真地研究,这时候的学习是最高效的。当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孩子长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培养兴趣,重点突破

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丰富的兴趣,以此来慢慢转变孩子贪玩而不学习的习性。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逐步学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不时地称赞、鼓励孩子,当孩子受到肯定,才会更乐于去学习探索。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不能获得玩乐时的成就感,可能是考试成绩不如其他同学,这样的失败会戳伤孩子的学习热情。爸爸妈妈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孩子设定一个恰当的学习目标,并且多鼓励他,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他能够实现的目标,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样会激励孩子的继续努力,引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孩子找一个爱学习的伙伴

很多孩子仿效性极强,见到别人怎么做他都会依样画葫芦。所以,对于贪玩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可以为他找一个爱学习的小伙伴,这样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有时候,榜样的力量可比爸爸妈妈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呢!

九大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3

1、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拉”或“硬塞”知识给学生。如果孩子对天文感兴趣,就让孩子自己观察夜空,说出自己的看法,再给孩子讲天文科学故事,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如果孩子对植物感兴趣,便让孩子自己尝试种植一盆花草,记录植物的成长,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对拼图、乐高感兴趣,便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组装玩具后再核对说明书。面对学科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让孩子喜欢学英语,便可以在家给孩子播放英文歌曲或英文动画,尝试日常对话中用简单的英语句子交流等。这些行为都旨在创设一个启发式的学习环境,激起孩子学习兴趣,并培养孩子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

2、多给孩子布置中等难度的作业和任务,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上文提到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我们了解到让孩子维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给孩子布置任务时不能过难或过度简单。太简单的作业和任务,让孩子觉得没有挑战性,不能得到提升。而太难、超出孩子现有水平太多的任务,又会让孩子受到打击,影响自信心,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正确做法是给孩子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作业和任务,比孩子现有水平略高一些的任务,所谓的“跳一跳,摘个桃”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这也是利用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便是孩子现有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如何掌握这之间的区域,需要我们不断的了解孩子的发展并调整相应的学习计划

3、利用试卷、作业上的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和惩罚。

每次孩子的试卷或作业发下来后,您有没有给孩子仔细的分析过呢?现今我国的授课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制,一个老师不可能针对班上每一个孩子一一分析试卷和作业反应出的强弱项,只能针对班上大部分孩子出现的问题详细讲解。那么具体的问题分析,家长其实可以来做。针对掌握比较好的知识点给孩子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针对孩子未掌握的知识点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反复出现的错误,还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比如:多练习几次同类型的题目。

4、正确指导成绩分数的成败归因,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每当考试成绩出来后,你有没有听孩子抱怨说:“试卷太难了,我们同学都考的不好”或“我就是记忆力没有别人好、没有别人聪明”?以上两种方式对孩子来说都不是正确的归因。因为任务的难易对孩子来说是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天赋的高低则是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两者对孩子来说都不可控制、很难改变。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指导学生将分数不高归因于没有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对孩子的期望暗示给孩子,促使孩子继续努力。这里我们用到了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

“即将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长者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效应

5、教授孩子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信心。

一些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策略或学习技巧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说一些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上课做清晰的笔记、思维导图、试卷错题归类整理、作文写提纲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正确地运用到学习中,会减轻孩子一些记忆或理解方面的负担,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6、在孩子未有完全的自主意识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7-12岁的孩子认知发展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即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不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了一定的具体逻辑思维。那么我的意见是,一定要在这个年龄段,即12岁以前培养好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自小培养的好习惯受用终身。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思考习惯,不再愿意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便是这个道理。

7、利用榜样的示范力量

好的榜样能早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这些榜样可以是家长、老师、优秀的孩子、社会上的优秀人物等。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引领孩子去效仿、去追赶。如果你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那么榜样的激励作用必不可少。

8、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受到了一次打击就不愿学习或者直接不愿去学校的情况屡见不鲜。我的建议是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尝试、去犯错。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尝试的过程。只是要接纳犯错后的情绪,一蹶不振或盲目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学骑自行车,没有摔几次的人是学不会的;学游泳也是,呛过几次水后便不怕水了。先去受挫折,才能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9、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更关注于孩子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要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思考、有没有努力练习、有没有勤加记忆、有没有积极互动。从过程中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而不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4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第一步,是保护好孩子的天性。

相信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孩子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之旅。从第一声啼哭到第一次抓握,从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步行走,从第一次撕纸到第一次趴在地上看蚂蚁,从第一次扔东西到第一次问“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在学习。然而,因为我们父母的局限、无知和怕麻烦,常常批评孩子“这儿太脏,不能碰”,“那儿太危险,不能玩”,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学习热情。典型的例子是父母常常批评八九个月大的孩子撕纸,甚至还为此打孩子的手。其实撕纸、扔东西,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改变外界环境的能力,获得乐趣和力量感,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脑发育和对空间的认知。

用物质奖励等外部动机刺激孩子去学习,是一种阻碍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的做法。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考前三名,假期带你旅游!钢琴考过级,给你买iPad!”这种用贿赂利诱孩子学习的方式,传递出的信息是:1。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为了父母;2。学习动力不是孩子内在探索的乐趣,而是外在物质奖励;3。爸妈不相信你能做到,所以,做到才要额外奖赏;4。爸妈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和态度。想想,孩子感受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这些消极、悲观和负面的信息,是会更爱学习,还是更讨厌学习?

榜样的示范和环境的营造,是孩子爱上学习的重要条件。

我们自己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常和孩子分享我们的学习热情;是否在家里有很多藏书;是否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并常和孩子一起共读?这些都会对孩子是否热爱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集集地追韩剧,却责怪孩子做作业不专注时;当我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快去学习,咱家全指望你了!妈妈没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样吗?”孩子会怎么想?他会认为:“妈妈看韩剧、打麻将时挺开心的呀。既然不学习也能挺开心,我为什么非要学习呢?”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求知是人的天性,但养成习惯才可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也不关注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习惯,而只关注作业或成绩。比如,如果孩子有作业,父母能一直陪孩子做到深夜;而没作业的时候,则完全放任。特别是寒暑假,前一个月不闻不问,临开学一周又开始天天看着孩子写作业。当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时,孩子是不会真正爱上学习的。学习,原本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有没有作业、成绩好坏无关。比如,引导孩子养成习惯,每天晚上7点到9点就是学习时间,有作业写作业,没作业复习、预习、看课外书等。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让孩子的学习潜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都是不同的。就学习而言,有些孩子习惯听老师讲,所以上课特别认真;有些孩子适合做题,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有些孩子适合场景性记忆;有些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好,有些孩子则逻辑思维能力强……所以,父母不能总拿“别的孩子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

发展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情绪能力、自控力等意志品质,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孩子能保持持久学习力的重要保障。

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是植根于良好的性格特质、生活态度、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基础上的,只是单独抓成绩往往收效不大。很多写作业拖拉、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同时都伴随情绪问题,如冲动、任性;社会性问题,如适应能力差、缺乏规则意识;关系问题,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说谎等。要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功夫恰恰是在学习之外。

九大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5

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1、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

2、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

3、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1、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2、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3、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2、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4、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5、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八、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九、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

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