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入园观察记录(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观察对象:
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内容: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老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来,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老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老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们一起去拿吧!”
情况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白金是一个文静、懂事的小姑娘。刚入园时,她很少哭闹,总是在专心地玩游戏。当有的小朋友哭着想妈妈时,她还能拉着他们的手,劝他们不要哭,并和他们一起玩。然而,半个月后,白金的情绪突然有了变化:早晨哭着不愿来幼儿园。在幼儿园活动时,心里总是很不踏实,一会儿问老师“几点了?”一会儿又说:“我爷爷接不接我呀?”另外,她哭闹时有这样的特点:在教室喧闹或有其他幼儿哭闹时,她的情绪相对稳定;而在教室相对安静的情况下,她才闹脾气。由此我分析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使老师能关注她。根据这一分析,我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白金的要求,耐心地询问她有什么要求,需要老师怎么帮助她,并试图用游戏活动转移他的情绪。一般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常常要求老师给家长打电话。但她反复说的一句话是让老师把她家里的人--爷爷或叔叔叫到幼儿园。
当老师一再表示已打过电话时,她则坚持要求让人去叫,继而又说:“你们打电话他们也不会来。”言语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经过向妈妈了解,我才知道:前几天,有个别孩子由于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相应地早接一会儿,还有一些幼儿是生病没来。这一切白金都看在眼里,因此也想不到幼儿园或让家长早接。而每日当白金向家长提出上述要求时,家长总是采用哄骗的方法。如对她说:“哈吧,我们不去幼儿园了。我们早晨去散步吧。”结果转了几圈后,还是把她送到了幼儿园。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白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长的欺骗行为丢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无论我怎样做工作,都没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孩子是被骗怕了。可见,家长失信于孩子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找出问题,我便开始做家长的工作。首先,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近来的行为表现,并对她的心理做了分析,使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经过与家长商议,决定家长每天早一点接孩子,并由家长与白金进行沟通。
当家长根据与孩子的约定,按时来园接她时,我又及时做孩子的工作,让她知道家长说话是算数的,应该相信家长。
一系列的协调工作,终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白金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之后,很快进行了自我调节。几天后,她又像从前那样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并且在班里像大姐姐一样,带着小伙伴一起玩。
评析
让小班幼儿愉快入园,是幼儿园小班初期的教育目标。吴老师对此十分重视。
白金小朋友刚入园时,不仅不哭不闹,还能关心班上哭闹的小伙伴。但半个月后她却出现异常的表现,心情焦虑,一再提出要爷爷、叔叔到幼儿园来接他。经过了解,吴老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家长对孩子的哄骗行为。
吴老师便着手做家长的工作,向家长指出错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并根据白金目前的情况,建议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间上给一个过渡期,重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白金又愉快地入园了。
在新孩子入园的问题上,家长采用不正确的哄骗方法对待孩子是常见的。吴老师从白金的反常现象,找到家长教育上的问题,及时做了家长工作。这不仅对消除白金的心理焦虑起到良好作用,也对改善家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观察内容: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时间:
20xx年3月24日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对象:
黄萍如
观察目标: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蔡冰茜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黄萍如、张旭琨、张莹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黄萍如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张莹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黄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蔡冰茜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过了两天了,对于那些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两天一下子就过了。可对于不愿意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漫长的两天。我们班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这是这两天看出来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哭的时间已经缩短了,可能他们也领悟到不管哭不哭,反正也是要留下的,那就在家长走的时候吆喝上两嗓子意思一下吧,否则就显得很喜欢上幼儿园了。也因此,我和沈老师两人,能够偶尔在他们停顿、休息的那当口有时间喝上口水了!真是从没觉得水是那么的甜!
可惜还是有那么几个家长还是放不下心,在孩子入园第三天的时候还在“陪读”,对此我们哭笑不得。黄陆妍就是其中一个。领教过了她的脾气后,我不敢在没有计划好之前太贸然行事,免得打草惊蛇。于是我决定先向我个人认为好对付的孩子进攻!在我再一次以强硬措施攻下一个的时候,黄陆妍已经屁颠屁颠地跟在沈老师身后打转了!哈哈……我着实还高兴了一阵呢!
事后据沈老师说也是采取强硬措施而征服她的!而且还很服沈老师,很喜欢她呢!不管怎样,反正她已经投降了!而我们终于在第三天的时候又有些成果了!真是可喜可贺啊!